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斑块超声消融治疗双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智琪 黄宇琦 谭永法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3-664,共2页
成功应用血管内斑块超声消融治疗1例双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 血管内斑块 超声消融 治疗 双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支架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Ⅱ C、D级股动脉病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立魁 吴丹明 +4 位作者 周玉斌 易巍 王成刚 孙雨莘 贾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24例患者(共27条股动脉,C级21条,D级6条)进行腔内治疗,开通成功后应用球...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24例患者(共27条股动脉,C级21条,D级6条)进行腔内治疗,开通成功后应用球囊扩张闭塞段并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成功开通25条股动脉,开通率92.6%(25/27),2条股动脉因病程较长、病变段钙化严重未能开通而行开放外科旁路术。25条股动脉共置入支架62枚。6条患肢的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61 m(30~150 m)增加至术后7天的560 m(300~950 m)(t=3.54,P=0.018)。12条患肢的疼痛消失,5条患肢疼痛可忍受,2条患肢疼痛偶尔需口服止痛药物缓解。所有患肢皮肤颜色变红润,腘动脉、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确。踝肱指数由术前0.36±0.12增至术后7天的0.78±0.25(t=2.16,P=0.038)。19例(21条股动脉)随访4~25个月(平均9.8月):4例各有1条股动脉分别于术后7、11、12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狭窄及血栓形成,其中3例经导管溶栓和球囊扩张后症状缓解,另1例行股腘动脉旁路术后症状缓解,其余15例(17条患肢)均无缺血症状加重表现。结论腔内支架治疗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具有安全和微创的优点,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血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蔡志文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4,共4页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主流术式,但术后再狭窄率仍很高。定向斑块旋切术(DA)通过斑块切除改善血管顺应性,但降低再狭窄率效果不明显。药物涂层球囊(DCB)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曙光,其通过承...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主流术式,但术后再狭窄率仍很高。定向斑块旋切术(DA)通过斑块切除改善血管顺应性,但降低再狭窄率效果不明显。药物涂层球囊(DCB)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曙光,其通过承载的药物进入血管壁防止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远期抗内膜增生作用。多项研究表明DCB可降低晚期管腔丢失(LLL)和再狭窄率,减少再次手术率。DA与DCB联合应用可提高药物摄取,取得较好疗效。然而目前的研究证据还不充分,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定向斑块旋切术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腘动脉血管搭桥术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秋风 狄长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总结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症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观察62例股浅动脉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症状消失46例,症状明显改善16例... 目的:总结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症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观察62例股浅动脉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足背动脉搏动恢复,症状消失46例,症状明显改善16例,术后足趾溃疡愈合10例,第一、二趾截趾4例。结论: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处理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人工血管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