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资偏好差异的股份公司股东类别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汪青松 《政法论丛》 201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关于股份公司本质特征的"资合性"归纳隐含着对股份公司股东的"同质化"假定,即股份公司股东具有人性同质、利益同质的共同特征,可以被简单化为抽象无差异资本的载体。但是,个体间的投资偏好差异的客观存在足以证明... 关于股份公司本质特征的"资合性"归纳隐含着对股份公司股东的"同质化"假定,即股份公司股东具有人性同质、利益同质的共同特征,可以被简单化为抽象无差异资本的载体。但是,个体间的投资偏好差异的客观存在足以证明了股东的"异质性",以此为视角,可以将股份公司股东简单类别化为单纯型股东与多元化股东、短线型股东与长线型股东、投机型股东与投资型股东、营利型股东与公益型股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同质化” 股东“异质化” 类别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评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汪青松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传统的所有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股东"同质化"假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具有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公司立法所赋予股东的某些特殊权利和资格也极易被解读为实在法采纳股东本位模式的有力佐证。但通过对股东... 传统的所有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股东"同质化"假定使得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股东本位模式具有其形式上的合理性;公司立法所赋予股东的某些特殊权利和资格也极易被解读为实在法采纳股东本位模式的有力佐证。但通过对股东本位模式的理论基础、实在法依据和内在缺陷的剖析与反思,将会发现其理论之基绝非坚不可摧,实在法佐证只是臆断误读,而其内在诸多缺陷也表明股东本位模式无法成为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最佳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本位 公司内部权力 剩余索取权 股东“异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