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菌群-肠-肾轴探讨“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肾病
1
作者 王奔 严瑜珊 +1 位作者 刘剑 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国内外对肠道微生态深入研究,“肠-肾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临床治疗各种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国内外对肠道微生态深入研究,“肠-肾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临床治疗各种肾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治未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文章将从菌群-肠-肾轴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调节饮食、情志、运动及早期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实现“未病先防”。结合“脾虚为病机之本”通过运脾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实现“既病防变”,为临床防治DKD提供新的思路及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道菌群 肠-肾轴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欧少甫 钟建 +2 位作者 陈琳 陈意 陈相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困扰全世界的社会公共问题,在我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会给CKD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延缓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刻不容缓。在2011年国际透析大会上,MEIJERS等提出“肠-... 慢性肾脏病(CKD)是困扰全世界的社会公共问题,在我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会给CKD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延缓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刻不容缓。在2011年国际透析大会上,MEIJERS等提出“肠-肾轴”的概念,认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改善肾功能。中医学具有辨证施治的个体化诊疗特点,因此,基于“肠-肾轴”理论运用中医药治疗CKD具有可观的前景。CKD可归属于中医学中“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脾肾虚损,水液代谢失调,“湿浊”“瘀血”内蕴肠道,蓄积体内之浊毒不能及时排出,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肠-肾轴是其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由此以补脾益肾,通腑泄浊为治法治疗CKD有了理论依据,中药保留灌肠等疗法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脾-肠-肾轴”“肺-肠-肾轴”理论的提出为“从脾治肾”“从肺治肾”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为中医药临床治疗CKD扩展了新方向。文章旨在基于“肠-肾轴”理论分别探讨中西医治疗CKD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疗效,为临床治疗CK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脏病(CKD) 肠-肾轴 益生菌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调节“肠-肾轴”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雅萍 贺怡宁 +3 位作者 汪兰慧 严茹雪 唐睿婕 何伟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9期53-56,共4页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其发病过程隐匿,患者知晓率低且经济代价较高。目前,CKD的致病机制主要归因于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伤,从而引发肾纤维化和功能退化,该过程与微炎症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微炎症状态在CKD...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其发病过程隐匿,患者知晓率低且经济代价较高。目前,CKD的致病机制主要归因于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损伤,从而引发肾纤维化和功能退化,该过程与微炎症和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微炎症状态在CKD的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其与肠道紊乱有关,“肠-肾轴”理论提出为治疗CKD带来新的研究方向。现代医学针对CKD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加重肾功能损害的因素为主,而中医药治疗CKD有明显优势。大黄功善通腑泄浊,以“通”为用,使浊邪从肠道而解,在临床上应用丰富,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及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物在血液中循环等达到延缓CKD进展的目的。本文综述大黄调节“肠-肾轴”治疗CK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肠-肾轴 慢性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叶乃菁 罗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20-23,53,共5页
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针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肠-肾轴”理论的提出,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成为... 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针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肠-肾轴”理论的提出,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知研究发现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蓄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进而诱导全身微炎反应,最终加重肾脏微症状。这为“肠-肾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医家发现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优势。临床通过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等方法延缓肾脏衰竭。因此强调脾肾之间的关系,重视从脾治肾,表现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而减少肠源性尿毒症毒素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本文综述“肠-肾轴”理论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应用,为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慢性脏病 道菌群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肾轴”与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娴娴 沈沛成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4-7,共4页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q...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理论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运动、提高肠道免疫力等以肠道为切入点的治疗措施,以及中医学从脾治肾法和中药灌肠疗法,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脏病 肠-肾轴 相关 从脾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及“肠-肾轴”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从脾论治机理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小娟 蒋珍秀 董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4-17,共4页
本文以肠道微生态及“肠-肾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关系,追溯中医学肾病治脾之理论渊源,从慢性肾脏病与肠道菌群、脾虚与肠道菌群,以及肾病治脾的理论根源、现代研究、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慢性肾脏病从脾论治... 本文以肠道微生态及“肠-肾轴”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关系,追溯中医学肾病治脾之理论渊源,从慢性肾脏病与肠道菌群、脾虚与肠道菌群,以及肾病治脾的理论根源、现代研究、临床应用方面阐述慢性肾脏病从脾论治的重要性,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防治开拓新思路,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脏病 道微生态 肠-肾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8
7
作者 艾珊珊 崔涛 +3 位作者 周乐 申振 李伟 韩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并随机收集其中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后的粪便样本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筛选益肾化湿颗粒的作用靶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UACR、BUN、HbA1C、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OD活性、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升高,菌群的聚合度增加,F/B值下降;LEfSe分析发现试验组的优势属种是副拟杆菌属、长双歧杆菌、黏膜乳杆菌。结论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改善DK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血糖,减少蛋白尿,整体调节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稳定肾功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道菌群评估DKD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湿颗粒 道菌群 糖尿病 肠-肾轴 16S 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崔涛 韩聪 +4 位作者 申振 周乐 李祥宇 艾珊珊 李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84-387,I0001,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肾轴”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M)、益肾化湿颗粒组(Y)及缬沙坦组(V),每组8只。以链脲佐菌素(STZ)构造DKD模型,Y组与V组分别予5.54 g...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肾轴”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M)、益肾化湿颗粒组(Y)及缬沙坦组(V),每组8只。以链脲佐菌素(STZ)构造DKD模型,Y组与V组分别予5.54 g·kg^(-1)·d^(-1)、7.38 mg·kg^(-1)·d^(-1)灌胃,N组与M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体重、血糖、血脂、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结肠及肾脏病理,并提取大鼠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结果:(1)与M组相比,Y组大鼠体重增加(P<0.01),血糖降低(P<0.01);(2)Y组大鼠的UACR、NAG、CysC、IL-6、TG及TC均明显低于M组(P<0.01或P<0.05);(3)与M组比较,Y组大鼠结肠组织ZO-1表达增加,肾脏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小管空泡变性等减轻;(4)与N组相比,M组大鼠菌群多样性与丰度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F/B)升高,益肾化湿颗粒干预后均明显回调;(5)在菌群组成方面,N组的优势物种拟杆菌属(Bacteroidia),M组优势菌属为厌氧螺菌属(Anaerobiospirillum)、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Y组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能通过“肠-肾轴”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肠道通透性,增加乳杆菌属等益生菌含量,降低厌氧螺菌属等条件致病菌含量,改善DKD大鼠糖脂代谢,减轻炎症水平,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测序 化湿颗粒 道菌群 糖尿病 肠-肾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的中西医从“肠”论治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移明 彭贵军 胡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55-57,共3页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正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延缓其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RF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破坏肠黏膜屏障,进一步推进慢性肾脏病进展,因此国外学者提出了“肠-肾轴”理论,将益生菌、益生元、炭吸附剂、中...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正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延缓其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RF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破坏肠黏膜屏障,进一步推进慢性肾脏病进展,因此国外学者提出了“肠-肾轴”理论,将益生菌、益生元、炭吸附剂、中医灌肠疗法应用于慢性肾衰竭,靶向调节“肠-肾轴”,开启了从“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新纪元。文章基于肠-肾轴对中西医从“肠”论治慢性肾衰竭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新的策略及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衰竭 道微生物 肠-肾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肾轴”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孔凯丽 乔小梅 +1 位作者 方敬爱 张晓东 《安徽医学》 2023年第8期997-1001,共5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ICIs相关肾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肠道与肾脏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研究认为,“肠-肾轴”串扰机制在ICIs相关肾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广泛应用,ICIs相关肾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随着对肠道与肾脏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研究认为,“肠-肾轴”串扰机制在ICIs相关肾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干预ICIs相关肾损伤进展的新靶点。本文拟从“肠-肾轴”角度出发,阐述其在ICIs相关肾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探讨基于“肠-肾轴”干预ICIs相关肾损伤的可能机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损伤 肠-肾轴 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学“脾主九窍”与现代医学“肠-肾轴”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治脾”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友 宋立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855-1859,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治疗日益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的关注。中医学“脾主九窍”的理论和现代医学“肠-肾轴”理论,表明中医学之脾、肠道、肾脏三者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关系。文章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经典...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治疗日益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的关注。中医学“脾主九窍”的理论和现代医学“肠-肾轴”理论,表明中医学之脾、肠道、肾脏三者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关系。文章基于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经典和现代循证医学依据出发,探讨从中焦脾胃入手解决慢性肾脏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九窍 肠-肾轴 慢性脏病 道菌群 李东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肺-肾轴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撷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菲 赵刚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2期2200-2202,共3页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诸多因素导致肾脏进行性损伤及肾功能逐步恶化的严重疾病,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常引起代谢性中毒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赵刚教授将西医“肠-肾轴”及中医“肺合大肠”、“肺通调水道...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诸多因素导致肾脏进行性损伤及肾功能逐步恶化的严重疾病,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常引起代谢性中毒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赵刚教授将西医“肠-肾轴”及中医“肺合大肠”、“肺通调水道,肾主水液”基础理论相结合,通过联系“肠-肺-肾”轴来分析、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利用气机升降理论,宣肺以行气助大肠传导,利肺以通调助肾行水,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思路和参考依据,并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 气机升降 慢性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肾互赞理论在糖尿病治疗中“肠—炎症—肾轴”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理论依据
13
作者 冯媛媛 张莉莉 +2 位作者 马朝晖 曲静 张东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18-21,共4页
肠道菌群失衡被认为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失衡会影响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代谢以及引发炎症,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作和进展。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尚未完全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该机制... 肠道菌群失衡被认为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失衡会影响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代谢以及引发炎症,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作和进展。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尚未完全明确,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该机制,并制订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的有效策略来管理和预防糖尿病。“肠-肾轴”的提出为糖尿病带来全新的诊疗思路,其与中医脾肾互赞、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等理论一致。本文将以脾肾互赞理论为基础,论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以期从“肠-炎症-肾轴”角度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互赞 -炎症- 道微生物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