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鲈鲤仔稚鱼肠道形态发育及消化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严太明
李松
何治德
何亮
阮会斌
何智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
-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0-39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402286)
-
文摘
【目的】旨在揭示鲈鲤仔稚鱼肠道早期发育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鲈鲤仔稚鱼肠道形态发育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其发育过程中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在水温(20.6±0.7)℃条件下,初孵仔鱼肠道未分化,出膜后第5天(days after hatching,dah)肠道贯通,肠道"Z"形折点分别出现在30 dah和33 dah,此后形态变化不明显。伴随肠道形态变化,各肠段肠黏膜褶皱高度呈增高的趋势,且一直保持前肠>中肠>后肠。未分化肠道就能检测到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肠道贯通过程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呈上升的趋势,α-淀粉酶变化不明显,而脂肪酶则呈下降的趋势。肠道出现"Z"形折点过程中,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增加;肠道形态稳定之后,4种消化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鲈鲤仔稚鱼体长和体重生长分别呈线性和三项式关系;出膜后35 d,肠道形态发育基本稳定;消化酶的比活力随仔稚鱼肠道的发育变化显著。
-
关键词
鲈鲤
肠道形态发育
肠道黏膜褶皱
消化酶比活力
-
Keywords
Percocypris pingi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intestine
intestinal mucosal fold
specific activity of digestive enzyme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