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介导肠上皮代谢探讨针灸修复IBS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可行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亚芳 蒋诗媛 +2 位作者 庄艺 王宇航 孙建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48-2754,共7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受损,目前尚缺乏理想的药物疗法。针灸保护IBS肠黏膜屏障优势明显,疗效确切,但分子生物学机制亟待深入。立足于肠道整体稳态的“菌群-肠上皮对话”研究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屏...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受损,目前尚缺乏理想的药物疗法。针灸保护IBS肠黏膜屏障优势明显,疗效确切,但分子生物学机制亟待深入。立足于肠道整体稳态的“菌群-肠上皮对话”研究修复损伤的肠黏膜屏障已经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据此,本文立足于前沿基础,从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途径介导肠上皮细胞代谢角度探讨针灸修复IBS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行性,以期诠释针灸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科学内涵,使针灸疗法在公共医疗卫生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肠pparγ途径 上皮代谢 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探究抑郁症肝郁脾虚的病机内涵 被引量:2
2
作者 白琛 郭蓉娟 +2 位作者 王君宜 王一帆 敖与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36-3541,共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互作失衡密切相关。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文献,抑郁症病因多与肝郁相关,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且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短链脂肪酸-...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互作失衡密切相关。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文献,抑郁症病因多与肝郁相关,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与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且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互作失衡与中医“肝郁脾虚”有密切的关系。故在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指导下,探讨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群与抑郁症肝郁脾虚的病机内涵,将有助于从“肝郁脾虚”的新视角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脾虚 肠道微生物 脂肪酸 病机 免疫 --微生物轴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脑轴探讨植物多糖干预肠道菌群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玉珍 刘俊熙 +5 位作者 杨扬 钟膳蔚 黄安晴 陈晓程 杜冰 黎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06-415,共10页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持续显著的悲伤情绪、意志消沉等临床特征。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近年肠-脑轴理论的研究为抑郁症探索提供可能的内在机制,体现在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高炎症水平和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等...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持续显著的悲伤情绪、意志消沉等临床特征。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近年肠-脑轴理论的研究为抑郁症探索提供可能的内在机制,体现在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高炎症水平和异常的神经递质水平等方面。植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能够基于肠-脑轴调节肠道菌群不同代谢途径缓解抑郁,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通过调研近年相关文献资料,从肠-脑轴的角度出发探讨植物多糖通过肠道菌群调节短链脂肪酸、脂多糖水平和色氨酸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综述了不同植物多糖改善抑郁的机制和构效关系,为阐述植物多糖抗抑郁的机制及开发抗抑郁多糖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脑轴 肠道 抑郁症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路芬 宋旭娇 马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4-429,共6页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系列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肠道微生物间存在密切联系,抑郁症患者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种类、相对丰度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是联系宿主和肠道菌群的重要中介...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系列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肠道微生物间存在密切联系,抑郁症患者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种类、相对丰度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是联系宿主和肠道菌群的重要中介物质,具有生物学效应,对宿主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近年来,基于短链脂肪酸防治抑郁症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短链脂肪酸在肠道中的含量变化影响着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SCFA对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色氨酸代谢以及减轻炎症反应)和外源干预抑郁症治疗的可能途径(食用益生菌、益生元和粪便菌群移植),以期为开发新型抑郁症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肠道代谢产物 脂肪酸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多靶点调控脓毒症器官保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田云芬 王斌 章放香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05-2110,共6页
脓毒症作为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失调性疾病,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高病死率与治疗瓶颈。作为肠道菌群的核心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多靶点调控机制在脓毒症器官保护中展现出潜力。在免疫调节方... 脓毒症作为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失调性疾病,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高病死率与治疗瓶颈。作为肠道菌群的核心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多靶点调控机制在脓毒症器官保护中展现出潜力。在免疫调节方面,SCFAs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及促炎因子级联反应,平衡促炎与抗炎反应。在代谢调控层面,SCFAs优化线粒体功能并缓解脓毒症相关高分解代谢状态,减轻器官能量衰竭。此外,SCFAs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抑制病原体易位,并通过肠-器官轴协同机制改善全身炎症扩散,多途径发挥器官保护作用。动物及临床前研究表明,外源性SCFAs补充或膳食纤维干预或可协同肠道菌群,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系统梳理SCFAs在脓毒症中的多靶点调控网络及其在脓毒症器官保护中的研究进展,提出靶向菌群代谢产物的治疗策略,为突破传统抗感染与免疫调节的局限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脂肪酸 肠道 -器官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建中颗粒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抑制食物过敏
6
作者 张云洁 于泳璐 +5 位作者 万冲 徐宁 肖培伦 谢海 刘梅芳 徐灵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30,共9页
目的:研究小建中颗粒对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肠道菌群和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闭锁蛋白(Occludin)探讨相关机制。方法:24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每组... 目的:研究小建中颗粒对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肠道菌群和闭锁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闭锁蛋白(Occludin)探讨相关机制。方法:24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每组6只。首次激发前3 d,预防组以标准剂量[5.85 g(/kg·d)]小建中颗粒灌胃,至末次激发前4 h;治疗组过敏评分后给予2倍剂量小建中颗粒3 d;其他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实验终点,行过敏评分、测肛温;流式检测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空肠组织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ZO-1、Occludin的表达;16S rRNA测序检测肠内容物菌群,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空肠灌洗液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过敏评分(P=0.000,P=0.000)和肛温差下降(P=0.002,P=0.000),MLN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比例减少(P=0.000,P=0.002;P=0.000,P=0.000),空肠肥大细胞浸润减少(P=0.000,P=0.000)。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厚壁菌门丹毒丝菌科和苏黎世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而预防组和治疗组丹毒丝菌科和苏黎世杆菌属消失,紫单胞菌科相对丰度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空肠灌洗液丙酸盐含量减少(P=0.014),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空肠灌洗液丙酸盐含量增加(P=0.024),治疗组明显增加(P=0.008)。模型组ZO-1表达下调(P=0.010),Occludin表达明显下调(P=0.002),而预防组和治疗组ZO-1、Occludin表达恢复正常(P=0.001,P=0.013;P=0.025,P=0.015)。结论:小建中颗粒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增加短链脂肪酸浓度,上调ZO-1、Occludin的表达,促进肠道屏障修复,抑制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颗粒 食物过敏 肠道 脂肪酸 闭锁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受体(AhR)活化对免疫应激仔猪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吴小妹 姬孟瑶 +5 位作者 杨文 方懿 邓谭杰 安兆翔 张亚磊 荀文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24,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芳香烃受体(AhR)活化对免疫应激仔猪结肠菌群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21日龄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ON)仔猪饲喂基础日粮,LPS应激组(LPS)仔猪屠宰前... 试验旨在探究芳香烃受体(AhR)活化对免疫应激仔猪结肠菌群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择21日龄健康状态良好、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ON)仔猪饲喂基础日粮,LPS应激组(LPS)仔猪屠宰前腹腔注射100μg/kg BW脂多糖(LPS)。FICZ组(FICZ)仔猪腹腔注射250μg/kg 6-甲酰基吲哚并[3,2-B]咔唑(FICZ)+屠宰前注射LPS,CDN组(CDN)仔猪腹腔注射6 mg/kg豆蔻明(CDN)+屠宰前注射LPS。试验期15 d。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FICZ组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CDN组仔猪结肠Chao1、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增加(P<0.05),戊酸含量增加。与LPS组相比,在门水平上,FICZ和CDN组仔猪结肠蓝藻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在属水平上,FICZ和CDN组仔猪结肠Anaerotruncus、梭状芽孢杆菌属、阿利斯佩斯菌属、盐单胞菌属、气微菌属、Sediminispirochaeta、帕拉普菌属、粪球菌属、副萨特菌属、Intestinimonas、互养菌属、柯林斯氏菌属、Barnesiella和Odoribacter相对丰度明显提高。研究表明,AhR活化可调控仔猪结肠肠道菌群组成及短链脂肪酸的合成,缓解LPS诱导的肠道微生物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豆蔻明 6-甲酰基吲哚并[3 2-B]咔唑 断奶仔猪 肠道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抑制炎症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晓霞 穆静 杨正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5-805,共1页
目的评价富含α-亚麻酸(ALA)的膳食亚麻籽油(FO)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干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PF/CO)、T2DM模型组(DM/CO)、FO对照组(PF/FO)和FO干预组(DM/FO)SD大鼠禁食过夜,依次ip给予链脲... 目的评价富含α-亚麻酸(ALA)的膳食亚麻籽油(FO)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干预效果与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PF/CO)、T2DM模型组(DM/CO)、FO对照组(PF/FO)和FO干预组(DM/FO)SD大鼠禁食过夜,依次ip给予链脲佐菌素(STZ)和烟酰胺(NA)溶液,成功诱导T2DM模型。膳食FO干预5周,每周定期监测大鼠体重(BW)和空腹血糖(FBG)。干预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每组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的变化。在FO干预5周后麻醉处死大鼠,收集血浆(清)及组织样本,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GHb)、胰岛素(INS)、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A、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0的浓度;显色基质鲎试剂盒检测SD大鼠血浆中脂多糖(LPS)的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浆炎症因子与肠道菌群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炎症因子与SCFAs相关性。结果DM/CO组大鼠BW较PF/CO组明显降低,而FBG、GHb及血脂水平显著升高,FO干预显著改善T2DM大鼠BW,FBG和GHb水平。DM/CO组血浆炎症指标(IL^(-1)β,IL-6,IL^(-1)7A,TNF-α和LPS)较PF/CO组明显增高,FO干预后T2DM大鼠炎症指标较DM/CO组显著降低,但抗炎因子IL^(-1)0水平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肠菌测序显示,DM/CO组与PF/CO组相比,在门水平上,Firmicutes(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升高,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Blautia(布劳特氏菌)显著升高,而且Alistipes(另枝菌)含量明显降低。然而,与DM/CO组相比,DM/FO组Firmicutes和Blaut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Tyzzerella也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而Bacteroidetes和Alistipes含量明显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rmicutes和Blautia与血浆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和LPS)成正相关,Bacteroidetes和Alistipes与炎症因子(TNF-α和LPS)成负相关。GS-MS结果显示,DM/CO组与PF/CO组相比,SCFA(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降低,但丙酸和丁酸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而FO干预后,DM/FO组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乙酸、丙酸、丁酸分别与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7A)成负相关。结论富含ALA的膳食FO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SCFA缓解大鼠T2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 糖尿病 炎症 肠道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短链脂肪酸与单纯性肥胖症形成的关系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司原成 任晨晨 +3 位作者 康朝霞 张二伟 莫曦雅 陈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前,单纯性肥胖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重大健康问题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症的形成发展与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及代谢密切相关。肠道短链脂肪酸由肠道菌群代谢合成,参与宿主能量代谢、肠黏膜免疫应答等环节,是机体糖... 目前,单纯性肥胖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社会重大健康问题之一。最新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症的形成发展与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及代谢密切相关。肠道短链脂肪酸由肠道菌群代谢合成,参与宿主能量代谢、肠黏膜免疫应答等环节,是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从短链脂肪酸(SCFAs)与单纯性肥胖的概述、SCFAs作用的靶点与受体、SCFAs调整单纯性肥胖症的作用机制、益生元/益生菌调整SCFAs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等方面展开论述,为临床攻克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肠道 单纯性肥胖症 “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蒸馏酒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10
作者 付喜华 韩四海 +4 位作者 刘建学 李佩艳 郭金英 罗登林 岳崇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168,共8页
为了探讨葡萄蒸馏酒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关系,将6周龄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2%葡萄蒸馏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乙醇组,连续灌胃7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利用Illumina ... 为了探讨葡萄蒸馏酒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关系,将6周龄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2%葡萄蒸馏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乙醇组,连续灌胃7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和肠道微生物。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粪便16S rDNA基因,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变化。研究发现,低、中剂量葡萄蒸馏酒能提高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0.05),改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菌群失调及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的升高,并增加了肠道有益菌如丁蓖麻球菌、瘤胃球菌、罗氏菌、厌氧棍状菌、梭菌等的相对丰度;葡萄蒸馏酒中剂量组的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乙醇组(P<0.05)。结论:每日摄入52%葡萄蒸馏酒1 mL/kg m_(b)或2 mL/kg m_(b)可以改善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对其肠道微生态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蒸馏酒 高尿酸血症模型 肠道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蔓菁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宁 张晓峰 +2 位作者 韩萍 于斐 曹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蔓菁对小鼠粪样中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选取Bal B/C雄性小鼠(18~22 g)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4组,三个剂量组分别饲喂不同剂量(1、2、4 g/kg·BW·d)的蔓菁粉,...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蔓菁对小鼠粪样中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选取Bal B/C雄性小鼠(18~22 g)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4组,三个剂量组分别饲喂不同剂量(1、2、4 g/kg·BW·d)的蔓菁粉,对照组正常喂养,连续干预14 d,分别在干预第0 d、第7 d、第14 d称重并无菌收集新鲜粪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肠道菌群数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蔓菁可增加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中性菌肠杆菌的数量(p<0.05),减少中性菌肠球菌和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中剂量(2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且肠杆菌数量增加幅度低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加幅度。蔓菁还可增加肠道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的含量(p<0.05),提高短链脂肪酸总含量,高剂量(4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结论: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增殖;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菁 肠道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分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0
12
作者 夏敬胜 王倩 +2 位作者 邹吉利 蔡瑜 李颖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2-449,共8页
目的探究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黄连素抗糖尿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及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利拉鲁肽... 目的探究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黄连素抗糖尿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及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小剂量及大剂量黄连素组。血糖仪检测不同时段血糖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GLP-1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目标菌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短链脂肪酸受体43(GPR43)、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胰高血糖素原(GCG)、激素原转化酶1/3(PC1/3)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岛素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GLP-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连素显著增加梭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含量,改善口服葡萄糖耐受能力,减少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上调结肠TGR5、GPR43、GCG、PC1/3基因表达,抑制NF-κB蛋白表达,促进GLP-1及胰岛素分泌。结论黄连素可能是通过增加GPR43及TGR5活性,上调GCG及PC1/3 mRNA表达,促进GLP-1以及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糖尿病 2型 肠道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脂肪酸受体43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