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药物代谢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向宇楠 王小艳 +5 位作者 高洁 潘琳 毕若红 李啟恩 李先加 赖先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59,共5页
肠道是口服给药吸收代谢的主要部位,作为机体内隐形的"器官",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其生态平衡将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产生重大影响。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丰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肠道稳... 肠道是口服给药吸收代谢的主要部位,作为机体内隐形的"器官",肠道菌群(肠道微生物)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其生态平衡将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产生重大影响。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对肠道菌群的数量和丰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肠道稳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药物口服后,经肠道菌群的作用,其性质与含量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疾病,口服药物代谢与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调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利于阐释药物起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 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柳 梁新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39-1242,共4页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宏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微生态及其代谢模式的改变可通过破坏正常组织细胞DNA、激活致癌信号传导途径,产生促肿瘤代谢物和抑制抗肿...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宏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微生态及其代谢模式的改变可通过破坏正常组织细胞DNA、激活致癌信号传导途径,产生促肿瘤代谢物和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等多因素来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者们尝试利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和预防肿瘤。目前,以益生菌和排泄物移植技术为代表的微生态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及调节免疫系统来抗肿瘤。微生态制剂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目前肠道菌群微生态在结直肠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深入探讨。本文就肠道菌群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探索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生态 结直肠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从脾胃论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路迎冬 尚唱 +1 位作者 辛来运 崔向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共6页
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导致肠源性内毒素以及肠道菌群移位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直接或间接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风暴的发生发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中医认为该病... 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导致肠源性内毒素以及肠道菌群移位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直接或间接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炎症风暴的发生发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中医认为该病病位主要在肺,波及脾胃,从脾胃论治中药可以增加肠道优势菌群比例,抑制有害菌过度繁殖,起到改善肠道菌群失衡作用,对冠状病毒感染或肺炎患者的病情预后起到正面促进作用,这为新冠肺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肠道生态 中医药 从脾胃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单安山 杨占一 +1 位作者 何诗琪 李家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8-96,共9页
肠道微生态紊乱将引发机体一系列疾病,口服结肠靶向给药作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成为治疗局部肠道疾病新途径。文章归纳近年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不同依赖型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给药机理,包括酸碱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压力控制型,微生物... 肠道微生态紊乱将引发机体一系列疾病,口服结肠靶向给药作为新型药物传递系统,成为治疗局部肠道疾病新途径。文章归纳近年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不同依赖型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的给药机理,包括酸碱pH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压力控制型,微生物酶触发型,前体药物型及复合型给药系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肠道菌群生态 肠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