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
1
作者 邢卉春 SUN X +1 位作者 PAN CQ XING H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0-540,共1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慢性HBV感染的病理生理学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宿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Sun等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影响进行综述。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Med...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慢性HBV感染的病理生理学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通过其代谢产物作用于宿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Sun等就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HB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影响进行综述。检索的数据库包括PubMed和Wiley Online Library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进展 北京地坛医院 慢性HBV感染 肠道菌群代谢 病理生理学 HBV感染者 慢性乙型肝炎 首都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物在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治华 白明生 张自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共生微生物系统,其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肠道菌群代谢机体自身不可消化的物质,产生各种代谢物。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在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近几年有关肠道菌群代谢物...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共生微生物系统,其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肠道菌群代谢机体自身不可消化的物质,产生各种代谢物。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在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近几年有关肠道菌群代谢物与心脏疾病和代谢紊乱疾病关联的重要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肠道菌群代谢 心血管疾病 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与骨骼肌代谢调控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磊 倪震 张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寄生于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高度动态化和个体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受遗传、环境、饮食、年龄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其产生的代谢物与机体众多组织器官产生广泛的应答效应。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主要是由位于盲肠... 寄生于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高度动态化和个体化的复杂生态系统,受遗传、环境、饮食、年龄和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其产生的代谢物与机体众多组织器官产生广泛的应答效应。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主要是由位于盲肠和结肠内的菌群以膳食纤维为底物发酵产生,其被吸收进入肠系膜上下静脉,随后汇入门静脉至肝。部分短链脂肪酸被肝作为糖异生和脂质合成的底物,剩余的短链脂肪酸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经肝静脉进入外周循环。研究发现,运动可使产生SCFA的肠道菌群组分的丰度提高和参与调控SCFA生成的相关基因表达增加,使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由短链脂肪酸刺激结肠内分泌细胞合成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可促使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进而调节骨骼肌的葡萄糖摄取与糖原合成。此外,短链脂肪酸通过提高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强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短链脂肪酸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质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促进骨骼肌的脂肪酸摄取、脂肪分解和线粒体生物发生,抑制脂肪合成。本文就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概述、运动对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肠道菌群的影响和运动介导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对骨骼肌代谢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骨骼肌运动适应的新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肠道 肠道菌群代谢 短链脂肪酸 骨骼肌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伴认知功能损伤小鼠脑组织肠道菌群代谢物的改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安宇 边南南 +3 位作者 丁小雨 常晓娜 刘佳 王广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2-629,共8页
目的探讨在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脑组织中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只6周龄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0)和1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n=10)... 目的探讨在发生认知功能损伤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脑组织中肠道菌群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只6周龄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10)和1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n=10)进行处理。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T1DM小鼠,造模成功8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随后收集小鼠脑组织采用宏代谢组学检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并分析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STZ腹腔注射后8周DM组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受损,表现为Morris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01),平均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01),目的象限所在时间(P=0.043)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04)。采用宏代谢组学鉴定了脑组织中123种肠道菌群代谢物并发现了谷氨酰胺(Log_(2)FC=0.262,P=0.002)、酒石酸(Log_(2)FC=0.847,P=0.017)、乳酸(Log_(2)FC=0.326,P=0.002)和间氨基苯甲酸(Log_(2)FC=1.028,P=0.046)、3-氨基异丁酸(Log_(2)FC=-1.466,P=0.049)、葡萄糖酸内酯(Log_(2)FC=-0.796,P=0.043)和苏糖酸(Log_(2)FC=-0.310,P=0.042)、吲哚乳酸(Log_(2)FC=-1.252,P=0.030)、酮亮氨酸(Log_(2)FC=-0.922,P=0.040)、3-羟基丁酸(Log_(2)FC=-0.372,P=0.009)以及肉豆蔻酸(Log_(2)FC=-0.563,P=0.035)11种显著差异代谢物,涉及14个主要相关代谢通路,包括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短链脂肪酸代谢等。结论DM小鼠脑组织中多种肠道菌群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靶向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1DM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 肠道菌群代谢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路芬 宋旭娇 马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4-429,共6页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系列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肠道微生物间存在密切联系,抑郁症患者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种类、相对丰度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是联系宿主和肠道菌群的重要中介...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系列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肠道微生物间存在密切联系,抑郁症患者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种类、相对丰度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是联系宿主和肠道菌群的重要中介物质,具有生物学效应,对宿主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近年来,基于短链脂肪酸防治抑郁症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短链脂肪酸在肠道中的含量变化影响着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SCFA对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色氨酸代谢以及减轻炎症反应)和外源干预抑郁症治疗的可能途径(食用益生菌、益生元和粪便菌群移植),以期为开发新型抑郁症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短链脂肪酸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姜旭 杨华夏 张奉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747-752,共6页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维持宿主免疫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及代谢产物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短链脂肪酸、色氨酸及其衍生物、胆汁酸的研究最为广泛。本文将重点阐述肠道菌群代谢...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维持宿主免疫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及代谢产物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短链脂肪酸、色氨酸及其衍生物、胆汁酸的研究最为广泛。本文将重点阐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形成途径、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等,解析其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自身免疫性疾病 短链脂肪酸 色氨酸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提高小鼠运动表现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颜惠敏 吕欣晨 +2 位作者 宋雯燕 陆文伟 王鸿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4,共8页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备多重生理活性且有提高运动表现的功效。该研究对雄性ICR小鼠进行6周姜黄素干预以及2周的游泳训练,旨在探究姜黄素对小鼠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姜黄素显著提高了小鼠的运动耐力以及抗...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备多重生理活性且有提高运动表现的功效。该研究对雄性ICR小鼠进行6周姜黄素干预以及2周的游泳训练,旨在探究姜黄素对小鼠运动表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姜黄素显著提高了小鼠的运动耐力以及抗疲劳能力,并且改善了小鼠血清和肌肉代谢,增加了糖原储备。此外,姜黄素还能改善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的相对丰度以及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含量与小鼠运动表现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姜黄素可能通过改善血清肌肉代谢、提高糖原储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途径,提高小鼠的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运动表现 肠道 肠道菌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白酒汤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枝凡 陈钰璘 +7 位作者 聂莎 孙文昊 李畅 马梓珊 胡凯 何莹莹 刘鹰 唐耀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共10页
目的探索瓜蒌薤白白酒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及其代产物从而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Blank)组、模型(Mode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瓜蒌薤白... 目的探索瓜蒌薤白白酒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及其代产物从而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Blank)组、模型(Mode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瓜蒌薤白白酒汤(GXB)组,每组8只。除Blank组以外的3组小鼠建立AS模型后按组别灌胃给药。用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面积,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GM。检测小鼠GM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以及血清中TG、TC、LDL⁃C、HDL⁃C和NO水平。结果与Blank组比较,Model组、Ato组AS斑块面积均增多(P<0.01、P<0.001);Model组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P<0.001),HDL⁃C、NO水平降低(P<0.01、P<0.001)。与Model组比较,Ato组、GXB组斑块面积减少(P<0.001);Ato组、GXB组中血清TG、TC、LDL⁃C水平降低(P<0.001),NO水平升高(P<0.01);GXB组HDL⁃C水平升高(P<0.05)。与Ato组比较,GXB组斑块面积减少(P<0.05),NO水平升高(P<0.01)。16S rRNA所得特征序列有6345个。α多样性分析提示GXB能降低AS小鼠GM的丰富度(P<0.001)并提升其均匀度(P<0.05)。β多样性分析提示GXB组的菌群群落结构与Blank组较为相似。各组菌群丰度在门水平、属水平上均存在差异。门水平上,小鼠AS造模后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上升(P<0.01),GXB干预后能使其丰度下降(P<0.01)的同时提升Verrucomicrobiota的丰度(P<0.05)。属水平上,GXB干预后能有效提升Akkermansia的丰度水平(P<0.05)。与Model组比较,GXB组中SCFA水平显著升高(P<0.01),TMAO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瓜蒌薤白白酒汤可以调节GM及其代谢物SCFA、TMAO来改善AS,Akkermansia可能是GXB通过GM改善AS的关键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Akkermansia 16S rRNA测序 瓜蒌薤白白酒汤 肠道 肠道菌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肺动脉高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常开丽 张灿 +1 位作者 卢祥婷 戴海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9-1044,共6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恶性进展性肺血管疾病,特征是肺动脉周围炎症和肺动脉重塑,与多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PAH患者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及...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恶性进展性肺血管疾病,特征是肺动脉周围炎症和肺动脉重塑,与多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PAH患者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PAH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PAH发病中的作用,介绍基于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新兴治疗方法(如粪便微生物移植、益生菌、补充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通过肠道菌群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侣慧 王琪 马翔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7-884,共8页
肠道菌群紊乱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环丙沙星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可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并减少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从而破坏肠道屏障。同时,环丙沙星还会导致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 肠道菌群紊乱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环丙沙星作为广谱抗菌药物,可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并减少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从而破坏肠道屏障。同时,环丙沙星还会导致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氨基酸的表达减少,对机体的肠道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产生潜在影响。本文综述了环丙沙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环丙沙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肠道 肠道衍生代谢 免疫系统 心血管系统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肠道菌群对淫羊藿苷的代谢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文 张亚萍 +2 位作者 张卫东 张新民 沈自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98-100,106,共4页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茵群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代谢情况。为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将待测药物与新配制的大鼠肠内容物混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茵群对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代谢情况。为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将待测药物与新配制的大鼠肠内容物混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结果:淫羊藿苷被肠道菌群迅速代谢成淫羊藿次苷Ⅱ,而淫羊藿次苷Ⅱ不被代谢。结论:研究淫羊藿次苷Ⅱ的吸收和代谢机理对于研究淫羊藿苷的口服吸收机理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淫羊藿次苷Ⅱ 大鼠肠道菌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肠道菌群对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物的代谢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芳 杨培民 +1 位作者 曹广尚 逯双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正常大鼠、伪无菌大鼠肠道菌群对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物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粪便温孵法,分别将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芦丁单体、异槲皮苷单体、槲皮苷单体与人、正常大鼠及伪无菌大鼠肠菌孵育液在37℃厌氧培养,采用...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正常大鼠、伪无菌大鼠肠道菌群对白花蛇舌草黄酮提取物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粪便温孵法,分别将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芦丁单体、异槲皮苷单体、槲皮苷单体与人、正常大鼠及伪无菌大鼠肠菌孵育液在37℃厌氧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各组分在不同温孵时间的色谱峰面积变化分析其代谢转化趋势。结果白花蛇舌草提取物中各组分及其单体容易被肠道菌群(人/正常大鼠)代谢,代谢速率很快,且主要代谢产物为槲皮素;在伪无菌大鼠肠菌孵育液中几乎没有代谢;肠道菌群对提取物中各组分代谢作用弱于相应单体。结论比较人、正常大鼠与伪无菌大鼠的代谢情况,进一步证实肠道菌群在黄酮类成分代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芦丁 异槲皮苷 槲皮苷 槲皮素 肠道菌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芊若 方子晨 +3 位作者 吴宇涵 钟羡欣 国沐禾 贾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1-647,共7页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全球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研究显示,GDM可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导致恶性代际循环。该疾病成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孕期膳食评估和指导是目前临床上管理...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全球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研究显示,GDM可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导致恶性代际循环。该疾病成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孕期膳食评估和指导是目前临床上管理GDM的一线方法。孕期合理饮食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重要作用,而肠道菌群功能的紊乱则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有研究显示,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胆汁酸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可受到饮食的强烈影响,并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如GDM)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医学营养疗法改善肠道菌群以防治代谢性疾病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为控制GDM提供了新的方向。该文针对GDM的现状、GDM孕妇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GDM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防治GDM的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膳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及其菌群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世锋 董文静 +2 位作者 杨兰 周佳丽 刘东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14-321,共8页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及其菌群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胰岛素(10^(-3)μmol/L)和地塞米松(10μmol/L)联合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insulin resistant HepG2,IRHepG2);使用CCK-8法评价灵芝多糖(...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及其菌群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胰岛素(10^(-3)μmol/L)和地塞米松(10μmol/L)联合建立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insulin resistant HepG2,IRHepG2);使用CCK-8法评价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GLP)和灵芝多糖肠道菌群代谢物(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flora metabolite,GLP-F)的细胞毒性;使用葡萄糖试剂盒、糖原试剂盒法评价GLP和GLP-F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及糖原合成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了GLP与GLP-F对IR-HepG2细胞胰岛素信号级联中的关键蛋白IRS-1、AKT、GSK-3β、GLUT2、以及PEPCK的磷酸化或表达量的影响。结果:GLP和GLP-F均能显著增加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及糖原合成量(P<0.05),且GLP-F对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促进作用显著高于GLP(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GLP和GLP-F均能促进IR-HepG2细胞IRS-1、P-AKT、P-GSK-3β、GLUT2蛋白的表达,抑制PEPCK蛋白的表达,且GLP-F对PEPCK的抑制效用显著高于GLP(P<0.05)。结论:GLP与其在肠道菌群的介导下代谢产生的GLP-F具有同样的缓解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生物学作用,并且在促进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以及抑制其糖异生限速酶活性方面,GLP-F比GLP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灵芝多糖 灵芝多糖肠道菌群代谢 胰岛素信号级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调控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丽璇 胡琼英 熊大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2-1147,共6页
作为一个高度适应性且组成复杂的特殊"器官",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可以发酵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代谢产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糖脂... 作为一个高度适应性且组成复杂的特殊"器官",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可以发酵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代谢产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糖脂代谢,从而影响机体生理功能。本文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 肠道菌群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二甲基-1-丁醇抑制肠道三甲胺生成可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及继发性肝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鑫楠 刘丽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慢性疾病,严重的肠炎会引起肝脏损伤。肠道炎症诱发菌群紊乱,导致肠道中过多的胆碱转化为三甲胺;宿主中过低的胆碱生物利用度是造成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3,3-二甲基-1-丁醇(3,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慢性疾病,严重的肠炎会引起肝脏损伤。肠道炎症诱发菌群紊乱,导致肠道中过多的胆碱转化为三甲胺;宿主中过低的胆碱生物利用度是造成肝脏损伤的重要原因。3,3-二甲基-1-丁醇(3,3-dimethyl-1-butanol,DMB)作为胆碱的结构类似物,可有效抑制肠道中胆碱转化为三甲胺,本研究旨在探究DMB能否通过减少肠道内的胆碱的不良转化来改善UC小鼠结肠炎症及继发性肝损伤。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模型,造模结束后,评估结肠及肝组织病理,检测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UC所致的体内胆碱代谢变化。结果表明,DMB能够减轻UC小鼠体重下降指数,缓解结肠炎症,减少肝脏损伤,对小鼠的血清、肠道内容物与肝脏进行胆碱相关代谢物的检测,发现DMB能够有效抑制肠道中胆碱转化为三甲胺,提高宿主的胆碱利用度,有效缓解结肠炎的恶化,从而减少由于严重的肠道病变导致的肝脏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代谢 结肠炎 肠道菌群代谢 三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Soybean Oligo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Defatted Soybean Meal on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 during in Vitro Fermentation Process 被引量:1
17
作者 SU Tingting YANG Xiyuan +6 位作者 YU Qiaoru WU Mengna XU Lei WANG Hui MU Xindi YAO Di WANG Changyuan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4-179,共16页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digestion and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of soybean oligosaccharides(SBOS)extracted from defatted soybean meal,the changes in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d molecular mass were analyzed.Subseq...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digestion and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of soybean oligosaccharides(SBOS)extracted from defatted soybean meal,the changes in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d molecular mass were analyzed.Subsequently,the effect of SBOS 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metabolites was studied by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and untargeted metabolomics based 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Results showed that SBOS was not easily enzymolyzed during simulated digestion and could reach the large intestine through the digestive system.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molecular mass of SBOS after in vitro fermentation indicated its utilization by the gut microbiota,which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lactic acid,thereby reducing the pH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Moreover,the core community was found to consist of Blautia,Lactobacillaceae,and Pediococcus.SBOS up-regulated beneficial differential metabolites such as myo-inositol,lactose,and glucose,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galactose,amino sugar,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the metabolites of SBOS,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BOS as an ingredient for functional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oligosaccharides simulated digestion fecal fermentation gut microbiota METABOLI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脏病与TMAO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梦珂 甘超 +4 位作者 袁玥 邹婧怡 王珍 李淑云 吕海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1-670,共10页
目的:探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与2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disease,DKD)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与2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disease,DKD)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46例,将其分为糖尿病肾脏病组(DKD组)及非糖尿病肾脏病组(NDKD组),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分为A1、A2、A3亚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G1、G2、G3、G4-5亚组,并依据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组织(KDIGO)指南进行糖尿病肾脏病进展风险评估(低、中、高或极高风险)。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血TMAO水平,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患者TMAO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r=0.515,P<0.001),与eGFR呈负相关(r=-0.409,P<0.001)。高水平TMAO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TMAO预测DKD最佳切点为5.37µmol/L,曲线下面积为0.745,特异性为58.3%,敏感性为83.8%。结论:TMAO与DK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对DKD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TMAO可能成为糖尿病肾脏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尿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氧化三甲胺浓度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19
作者 李晓静 柳洪宙 +1 位作者 董松 王鸿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浓度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浓度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健康个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MAO浓度,分析血浆TMAO浓度与T2DM的关系。结果T2DM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大于对照组,而血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浆TMAO浓度明显升高[(137.83±11.80)pg/mL vs(122.65±10.93)p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年龄(OR=1.268,95%CI:1.055~1.523,P=0.011)和血浆TMAO浓度(OR=1.186,95%CI:1.005~1.399,P=0.043)是T2DM的危险因素,血浆TMAO浓度升高,T2DM的危险性增加。结论T2DM患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血浆TMAO浓度,TMAO是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