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细菌易位与肝病高动力循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海潇 金瑞 赵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研究表明:异常血管紧张继发的高动力循环在肝硬化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且内毒素的升高程度与肝病的失代偿程度相平行。最初Vallance(1991)提出:来自肠源性细菌易位的内毒素引起舒血管... 研究表明:异常血管紧张继发的高动力循环在肝硬化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肝硬化患者常伴有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且内毒素的升高程度与肝病的失代偿程度相平行。最初Vallance(1991)提出:来自肠源性细菌易位的内毒素引起舒血管物质生成增加,这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体循环血管舒张和相关临床表现的重要因素,此后许多学者证明了这一观点。此外,高动力循环及门体分流加重了细菌易位,两者互为因果使原有病情恶化。本文就肠道细菌易位及以高动力循环为特征表现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及作用机制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细菌易位 高动力循环 肝病 内毒素水平 肝硬化患者 门静脉高压症 舒血管物质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与肠道细菌易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国豪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暂时性或永久性肠功能衰竭病人,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近年来有文献报道TPN时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其原因是TPN时消化道缺乏食物有效刺激,肠粘膜萎缩,从而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于暂时性或永久性肠功能衰竭病人,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近年来有文献报道TPN时感染的发病率增加,其原因是TPN时消化道缺乏食物有效刺激,肠粘膜萎缩,从而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侵入肠系膜淋巴结到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肠道细菌易位 肠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和肠道细菌易位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剑青 叶必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5年第1期64-66,共3页
随着肠内肠外营养的广泛使用,谷氨酰胺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谷氨酰胺是人体自由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而骨骼肌是谷氨酰胺合成和储存的主要器官,其谷氨酰胺的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谷氨酰胺有多种生理... 随着肠内肠外营养的广泛使用,谷氨酰胺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谷氨酰胺是人体自由氨基酸池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而骨骼肌是谷氨酰胺合成和储存的主要器官,其谷氨酰胺的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谷氨酰胺的浓度。谷氨酰胺有多种生理功能,它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谷氨酰胺 肠道细菌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燕 董礼阳 杨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28-2129,共2页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小鼠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肠道腔菌群与膜菌群中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升高(P<0.001),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01),B/E比值<1,并可见肝脏细菌易位。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腔菌群及膜菌群比例失衡,定植抗力下降,小鼠肠道细菌易位,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维持、恶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肠杆菌科 D-氨基半乳糖 肠道菌群变化 小鼠肝细胞 急性肝衰竭 肠道细菌易位 双歧杆菌 膜菌群 腔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东岩 李崇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胃切除术后 临床观察 肠道细菌易位 肠道功能恢复 全胃切除术 免疫功能障碍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