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水虻幼虫粉对芦花鸡生产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1
作者 彭津津 陈亚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BSFLM)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将960羽1日龄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40羽鸡(6个重复/组,40羽/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BSFLM添加量为1%、2%、4%的... 文章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BSFLM)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将960羽1日龄芦花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40羽鸡(6个重复/组,40羽/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BSFLM添加量为1%、2%、4%的基础日粮,预饲期3 d,试验期9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比例BSFLM对芦花鸡体重、日均增重、日耗料量、料重比等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芦花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13%、5.93%和7.64%(P<0.05),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2.51%、15.32%和17.41%(P<0.01),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98%、9.73%和16.35%(P<0.01);对芦花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以及回肠的隐窝深度等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回肠的绒毛高度和V/C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由此可见,在芦花鸡日粮中添加BSFLM具有促免疫,改善肠道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BSFLM适宜添加量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芦花鸡 生产性能 免疫球蛋白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对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喆 孙二东 +8 位作者 徐大海 郝二英 姬逸凡 李艳慧 袁文 陈俊男 牛星月 苏博斐 陈辉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7-173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青素对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用400只健康、体重相近及生产性能相近的产蛋后期(50周龄)太行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青素对太行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用400只健康、体重相近及生产性能相近的产蛋后期(50周龄)太行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花青素),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150 mg/kg花青素。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150 mg/kg花青素的饲粮可显著提高太行鸡的产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50~150 mg/kg花青素的饲粮可显著提高太行鸡蛋中花青素的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50~150 mg/kg花青素的饲粮可显著提高太行鸡血浆中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饲喂添加150 mg/kg花青素的饲粮还可显著提高太行鸡血浆中总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150 mg/kg花青素的饲粮可显著提高太行鸡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50~150 mg/kg花青素的饲粮可显著降低太行鸡回肠和空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十二指肠、回肠和空肠绒隐比(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花青素可提高太行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在蛋中花青素的含量,提升鸡蛋的营养价值,并可提高太行鸡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保障肠道健康。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太行鸡饲粮中花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太行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刺梨渣对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代谢组学的影响
3
作者 冯轶 杨芸芸 +6 位作者 罗永荣 吴鹏 王艳 杨颖 陈江凤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3,共14页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刺梨渣(Rosa roxburghii Tratt. residue)对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代谢组学的影响,以期为刺梨渣饲料在贵州山区农村稻田养鱼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8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 g&... [目的]探究饲粮中添加刺梨渣(Rosa roxburghii Tratt. residue)对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代谢组学的影响,以期为刺梨渣饲料在贵州山区农村稻田养鱼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80尾健康无病、初始体重为25 g±1 g的鲤鱼,随机分为正常组(基础饲料中不添加刺梨渣)和刺梨渣饲喂组(基础饲料中添加0.4%刺梨渣),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鲤鱼中段肠道,通过显微镜观察、ELISA检测和基于液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鲤鱼肠道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及代谢组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饲喂刺梨渣对鲤鱼肠道的正常结构无不良影响,且肠道绒毛长度和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增加(P<0.01);刺梨渣饲喂组鲤鱼肠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刺梨渣饲喂组共显著富集到2-酮丁酸、L-(+)-乳酸、丙酸、琥珀酸、D-天冬氨酸、D-谷氨酰胺、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和D-焦谷氨酸等85种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主要富集到丙酸盐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饲粮中添加刺梨渣可提高鲤鱼肠道组织抗氧化性能和免疫指标,可通过影响嘌呤和嘧啶代谢以及相关代谢物D-谷氨酰胺、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胸腺嘧啶、2′-脱氧尿苷-5′-单磷酸盐和尿嘧啶等来改善鲤鱼肠道健康,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渣 鲤鱼 肠道组织形态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力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桑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黄静 赵娜 +6 位作者 郭万正 陈芳 樊启文 杜恩存 陶文静 金枫 魏金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8-2100,共13页
【目的】试验旨在创新饲用资源,丰富饲料桑饲用研究基础数据。【方法】选用43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提供基础饲粮,3个发酵组分别用3%、6%、9%的发酵饲料桑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试验期42 ... 【目的】试验旨在创新饲用资源,丰富饲料桑饲用研究基础数据。【方法】选用43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提供基础饲粮,3个发酵组分别用3%、6%、9%的发酵饲料桑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试验期42 d。试验结束当天,采集黄羽肉鸡颈静脉血、肠道组织、盲肠内容物分别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6%、9%发酵组黄羽肉鸡血清葡萄糖(GLU)水平显著提高(P<0.05)。②9%发酵组黄羽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3个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降低(P<0.05),3%、6%发酵组空肠绒隐比显著降低(P<0.05),6%发酵组回肠绒隐比显著降低(P<0.05)。③9%发酵组黄羽肉鸡盲肠微生物菌群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6%发酵组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6%、9%发酵组与对照组盲肠微生物菌群分布差异明显。在门水平上,6%、9%发酵组盲肠微生物厚壁菌门、Epsilonbacteraeota、柔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基裂菌门、uncultured_bacterium_k_Bacteria、疣微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9%发酵组盲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6%、9%发酵组盲肠微生物弯曲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扭链群、栖粪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uncultured_bacterium_o_WCHB1-41、未分类的梭菌目vadinBB60群、uncultured_bacterium_k_Bacteria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9%发酵组盲肠微生物巨单胞菌属、瘤胃球菌科_UCG-014、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巨球型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Firmicutes_bacterium_CAG_822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菌群、未分类的拟杆菌目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KEGG功能差异预测表明,6%、9%发酵组ABC转运蛋白代谢、嘧啶代谢通路显著上调(P<0.05),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通路显著下调(P<0.05)。【结论】饲粮中使用6%、9%发酵饲料桑显著增加了黄羽肉鸡血清GLU水平,影响了肠道形态结构,并显著提高了盲肠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发酵饲料桑的适宜使用量应控制在6%及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桑 黄羽肉鸡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组织形态 盲肠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水解蛋白对产蛋初期蛋鸡生产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5
作者 严梦雪 赵安娜 +2 位作者 杨海明 李蓉 蒋家森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29,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小麦水解蛋白(HWG)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2日龄初产蛋鸡73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蛋鸡。对照组(A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 试验旨在探讨小麦水解蛋白(HWG)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2日龄初产蛋鸡73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蛋鸡。对照组(A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和0.4%的HWG。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D组蛋鸡的平均日产蛋率显著增加(P<0.05),产蛋率最早到达90%,显著早于其他组(P<0.05);D组总蛋数显著增加(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C组、D组蛋白高度显著降低(P<0.05),D组和E组的蛋形指数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添加HWG对蛋鸡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A组相比,C组、D组和E组蛋鸡的空肠和回肠中胰蛋白酶(CHY)活性随着HW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D组和E组空肠中CHY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A组相比,C组、D组和E组蛋鸡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显著增加(P<0.05),D组蛋鸡的十二指肠绒隐比(V/C)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0.3%HWG可以有效提高初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水解蛋白 蛋鸡 生产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消化酶活性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平衡饲粮对1~30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欧建存 黄健 +5 位作者 丘婷 岑明珠 郑朝军 王文河 黄威龙 张辉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9-1010,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平衡饲粮对1~30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清远麻鸡母鸡960只,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平衡饲粮对1~30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清远麻鸡母鸡960只,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1%),3个试验组(A、B、C组)分别饲喂较基础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2%、3%的试验饲粮(蛋白质水平为分别为20%、19%、18%)。试验饲粮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保持与基础饲粮一致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缬氨酸比值。试验期为30 d。结果显示:1)低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平衡饲粮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C组清远麻鸡30日龄的粗蛋白质、粗灰分及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A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的十二指肠绒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平衡饲粮对清远麻鸡1~30日龄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或2%并平衡必需氨基酸,可显著改善清远麻鸡30日龄十二指肠组织形态;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3%并平衡必需氨基酸,可显著改善清远麻鸡30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形态,并显著提高粗蛋白质、粗灰分及磷的表观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质饲粮 必需氨基酸平衡 清远麻鸡 生长性能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气暴露对白羽肉鸡肠道组织形态、氧化应激和免疫应答的影响
7
作者 石志芳 韦瑞婷 +6 位作者 乔方铭 徐子珂 刘健 张春霞 郭良兴 王晓彤 席磊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09-2320,共12页
为了探究实际生产中氨气持续暴露对白羽肉鸡肠道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12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在无特定病原体(SPF)隔离舱中持续进行氨气... 为了探究实际生产中氨气持续暴露对白羽肉鸡肠道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12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在无特定病原体(SPF)隔离舱中持续进行氨气暴露处理。1~7日龄为预试验,各组氨气浓度均保持在<5 mg/m^(3);8~42日龄对照组氨气浓度仍保持在<5 mg/m^(3),8~28日龄和29~42日龄低浓度组氨气浓度分别控制在(15±2)mg/m^(3)和(30±2)mg/m^(3),高浓度组则分别控制在(30±2)mg/m^(3)和(60±2)mg/m^(3)。在28和42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取2羽鸡进行宰杀,在回肠和盲肠组织中段各采集2份样品,一份用于组织形态观察,另一份用于抗氧化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氨气暴露显著降低了白羽肉鸡8~28日龄和29~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并显著增加了8~28日龄的料重比(P<0.05)。2)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42日龄回肠绒隐比以及低浓度组28日龄盲肠绒隐比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氨气暴露引起28日龄时回肠与盲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氨气暴露引起42日龄时回肠与盲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42日龄时盲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氨气暴露导致28和42日龄时回肠和盲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42日龄时盲肠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白羽肉鸡生产中持续的氨气暴露会导致肠道炎症发生、免疫力下降以及抗氧化能力降低,合理的鸡舍空气环境控制对于保持肉鸡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白羽肉鸡 肠道组织形态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复合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8
作者 杨明娟 王岩保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初重(29.75±0.49)kg的健康肉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基础日粮组单纯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0 mg/k... 文章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制剂对肉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初重(29.75±0.49)kg的健康肉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基础日粮组单纯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0 mg/kg复合益生菌、350 mg/kg复合酶制剂、700 mg/kg酶菌复合制剂。预饲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基础日粮组相比,酶菌复合制剂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9.57%(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10.60%(P<0.05)。(2)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血清IgA、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酶菌复合制剂组血清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基础日粮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复合酶制剂组回肠绒毛高度及绒隐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酶菌复合制剂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回肠绒毛高度及绒隐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单独添加复合益生菌、复合酶制剂的促生长和改善肠道效果较为有限,且酶菌复合制剂没有在免疫功能方面起到协同作用。但综合各项指标来看,肉羊基础日粮中添加酶菌复合制剂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菌复合制剂 肉羊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9
作者 高亮 薛增 王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0,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将80头体重相近的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豆粕,其余3组在等氮条件下用10%、20%、30%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预饲期7 d,... 文章旨在研究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将80头体重相近的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对照组饲喂豆粕,其余3组在等氮条件下用10%、20%、30%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预饲期7 d,正试期62 d。结果:(1)发酵菜籽粕对豆粕的替代水平为30%,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显著降低6.97%(P<0.05),料重比比对照组显著提高7.27%(P<0.05)。(2)发酵菜籽粕对豆粕的替代水平为30%,尿素氮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发酵菜籽粕对豆粕的替代水平为20%~30%,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3)发酵菜籽粕对豆粕的替代水平为10%~30%,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发酵菜籽粕对豆粕的替代水平为20%~30%,回肠绒毛高度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用10%~20%发酵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负面影响。但育肥猪日粮中高水平的发酵菜籽粕容易因抗营养因子诱发肝肾和肠道损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菜籽粕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肉鸡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10
作者 陈家琪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6期48-49,共2页
我国不仅是鸡肉、鸡蛋产品消费大国,也是养鸡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鸡业整体呈现投入产出比较低的现状,与美国等养鸡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鸡业的料蛋比、雏鸡死亡淘汰率等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我国不仅是鸡肉、鸡蛋产品消费大国,也是养鸡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鸡业整体呈现投入产出比较低的现状,与美国等养鸡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鸡业的料蛋比、雏鸡死亡淘汰率等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其会对雏鸡肠道屏障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引起肠道损伤,提高雏鸡死亡率。在治疗雏鸡大肠杆菌病时,因其自身免疫力、抗病力较差,一般多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自从我国全面推行“无抗养殖”后,对抗生素的使用提出了明确的限制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肉鸡肠道组织健康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是一种有助于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的有益微生物,可提高胃肠道消化能力,保护胃肠道黏膜,抑制致病菌滋生。鉴于此,为深入了解益生菌在肉鸡日粮中的作用,笔者以益生菌为变量,将其添加到日粮中,分析其对大肠杆菌感染肉鸡肠道组织形态产生的影响,以期为肉鸡的高效饲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道损伤 肠道组织形态 致病性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痢草提取物对新孢子虫病致流产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张计玺 《中国乳业》 2025年第2期71-74,81,共5页
[目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止痢草提取物对新孢子虫病致流产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某规模化养殖场中新孢子虫病致流产的168头年龄、胎次和平均产奶量相近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将奶牛分为4组... [目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止痢草提取物对新孢子虫病致流产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某规模化养殖场中新孢子虫病致流产的168头年龄、胎次和平均产奶量相近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将奶牛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观察Ⅰ组(基础日粮+200 g/t止痢草提取物)、观察Ⅱ组(基础日粮+400 g/t止痢草提取物)、观察Ⅲ组(基础日粮+600 g/t止痢草提取物)。每组设置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预试验期7 d,正式试验期35 d。统计试验结束后各组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变化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观察Ⅲ组T-AOC、T-SOD、GSH-Px显著提高(P<0.05),观察Ⅱ组最高,观察Ⅰ组和观察Ⅲ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MDA高于其他试验组,其中观察Ⅰ组高于观察Ⅱ组和观察Ⅲ组(P<0.05)。各组CAT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高于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观察Ⅲ组,乳酸菌数量低于各试验组(P<0.05),其中观察Ⅱ组和观察Ⅲ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低于观察Ⅰ组,乳酸菌数量高于观察I组(P<0.05)。[结论]在新孢子虫病所致流产奶牛的基础日粮中添加止痢草提取物,可提高其机体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稳态。综合考虑试验结果、经济性等因素,按照400 g/t量在日粮中添加止痢草提取物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痢草提取物 新孢子虫病 流产奶牛 血清抗氧化指标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珊 肖蕴祺 +1 位作者 陈傲 施寿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6-95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产蛋率均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甜叶菊绿原酸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192只体重、产蛋率均相近的6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甜叶菊绿原酸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g/t甜叶菊绿原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产蛋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料蛋比和破畸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的蛋黄颜色显著增加(P<0.05),其他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血浆尿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增加的趋势(P=0.099),其他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甜叶菊绿原酸组产蛋后期蛋鸡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00 g/t甜叶菊绿原酸能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增加蛋黄颜色,改善回肠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甜叶菊绿原酸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浆生化指标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黑脊倒刺鲃肠道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13
作者 赖铭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2-68,共7页
以初始体重为(20.77±0.12)g的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5.5%(L5.5组)、7.0%(L7.0组)、8.5%(L8.5组)、10.0%(L10.0组)和11.5%(L11.5组)的5种等氮饲料进行为期51 d的饲养试验,以明确饲料脂肪... 以初始体重为(20.77±0.12)g的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为研究对象,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5.5%(L5.5组)、7.0%(L7.0组)、8.5%(L8.5组)、10.0%(L10.0组)和11.5%(L11.5组)的5种等氮饲料进行为期51 d的饲养试验,以明确饲料脂肪水平对黑脊倒刺鲃肠道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肠道绒毛高度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较低(L5.5组)和较高(L10组、L11.5组)的饲料脂肪水平均显著降低肠道绒毛宽度(P<0.05)。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在L8.5组达到最高。与L5.5组相比,L7.0组、L10.0组和L11.5组均显著增加肠道肌层厚度(P<0.05)。较高(L8.5组、L10组、L11.5组)的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增加肠道绒毛的杯状细胞数目(P<0.05)。肠道α-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而降低,L5.5组脂肪水平时活性最高。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则先增后减,分别在L7.0组和L8.5组时达到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肠道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较高(L10.0组、L11.5组)的饲料脂肪水平显著下降肠道组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增加肠道组织的丙二醛含量(P<0.05)。与L5.5组相比,L7.0组显著增加肠道组织总抗氧化能力(P<0.05)。综上所述,8.3%(L8.5组)的饲料脂肪水平供应能够协同调节肠道氧化应激、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促进黑脊倒刺鲃肠道的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脊倒刺鲃 脂肪水平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健康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桑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静 赵娜 +8 位作者 郭万正 金枫 陈芳 朱伟 樊启文 杜恩存 陶文静 黄少文 魏金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48,共9页
[目的]探讨饲料桑在蛋鸡养殖上的适宜使用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试验选用36周龄京红一号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使用1%、3%饲料桑粉。预饲期2周... [目的]探讨饲料桑在蛋鸡养殖上的适宜使用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试验选用36周龄京红一号蛋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使用1%、3%饲料桑粉。预饲期2周,正试期12周。正试期内,按重复记录每日投料量、产蛋数、不合格蛋数、总蛋重和蛋鸡死淘情况,每周记录1次余料量;于试验第4、8、12周末,每个重复随机选取5枚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试验第12周末,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蛋鸡屠宰后分离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样品,测定肠道组织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正试期1~4周,1%、3%桑粉组蛋鸡产蛋率均显著降低(P<0.05),1%桑粉组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9~12周,1%、3%桑粉组蛋鸡产蛋率均显著降低(P<0.05);1~12周全期,1%、3%桑粉组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均显著降低(P<0.05),1%桑粉组蛋鸡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2)正试期第4周末,1%桑粉组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蛋黄亮度(L*)显著降低(P<0.05),蛋黄红度(a*)显著提高(P<0.05);第8周末,1%桑粉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12周末,1%桑粉组蛋型指数显著降低(P<0.05),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1%、3%桑粉组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第12周末,3%桑粉组蛋鸡回肠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1%桑粉组回肠绒毛高度、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饲粮中使用饲料桑粉可降低蛋鸡死淘率,提升蛋品质,对产蛋性能和蛋鸡肠道形态结构均有一定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在蛋鸡饲粮中使用1%饲料桑粉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桑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静 赵娜 +8 位作者 郭万正 金枫 陈芳 朱伟 樊启文 杜恩存 陶文静 黄少文 魏金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9-1266,共8页
为探究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36周龄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3%,6%,9%发酵桑枝叶粉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周各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降... 为探究发酵桑枝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36周龄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3%,6%,9%发酵桑枝叶粉替代等量的基础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4周各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降低(P<0.05),5—8周各试验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9—12周3%发酵组不合格蛋率显著提高(P<0.05),6%和9%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第4周末各试验组鸡蛋蛋白高度、3%和9%发酵组哈氏单位、6%发酵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12周末各试验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9%发酵组肝脏指数、各试验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3%和6%发酵组空肠绒毛高度、6%和9%发酵组回肠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条件下,在蛋鸡饲粮中使用6%发酵桑枝叶粉(桑枝叶粉含量50%)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桑枝叶粉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粒丁酸钠对蛋鸭产蛋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成凤 黄曼曼 +5 位作者 孙寒雪 屈元启 李浙烽 曾涛 田勇 卢立志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制粒丁酸钠对蛋鸭产蛋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48周龄体重与产蛋率相近的蛋鸭分为2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制粒丁酸钠组(GS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制粒丁酸钠。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 试验旨在研究制粒丁酸钠对蛋鸭产蛋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及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只48周龄体重与产蛋率相近的蛋鸭分为2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制粒丁酸钠组(GSB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制粒丁酸钠。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制粒丁酸钠组蛋鸭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蛋重和料蛋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制粒丁酸钠组蛋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减少(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显著增加(P<0.01)。盲肠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菌群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菌群的Good's coverage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0.05),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显著提高(P<0.01),制粒丁酸钠组蛋鸭盲肠普雷沃菌属显著降低(P<0.01),栖粪杆菌属丰度显著提高(P<0.05)。通过LEfSe分析发现对照组中主要的差异菌群为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拟杆菌属和拟杆菌科(P<0.05),制粒丁酸钠组中主要的差异菌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栖粪杆菌属等(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500 mg/kg制粒丁酸钠可以改善蛋鸭肠道组织形态,提高蛋鸭盲肠菌群丰富度,增加有益菌群丰度并减少致病菌的定植,从而促进蛋鸭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粒丁酸钠 蛋鸭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形态、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乐乐 薛国良 +4 位作者 周亚楠 谷颖超 杨得玉 刘书杰 崔占鸿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17-582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形态、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1头45日龄体重[(36.47±0.99)kg]相近的健康牦牛犊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H组)在饲喂...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组织形态、免疫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1头45日龄体重[(36.47±0.99)kg]相近的健康牦牛犊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H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OH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燕麦干草,混合干草组(AO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苜蓿干草∶燕麦干草=1∶1)。预试期21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AO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2)AO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显著低于AH组和OH组(P<0.05),AO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AO组和OH组的结肠黏膜厚度显著低于AH组(P<0.05)。3)AO组的空肠和结肠干扰素-γ含量、盲肠白细胞介素-1β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AH组(P<0.05),AH组的结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AO组和OH组(P<0.05)。4)AO组的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OH组(P<0.05),AO组的回肠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和OH组(P<0.05),OH组的空肠α-淀粉酶活性、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结肠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AH组和AO组(P<0.05),OH组的回肠、结肠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AO组(P<0.05)。由此可见,相比单一饲喂苜蓿干草或燕麦干草,混合饲喂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提高了牦牛犊牛NDF、ADF、钙和磷表观消化率,提高了肠道主要消化酶活性,改善了肠道免疫功能,促进了肠道发育,更有利于牦牛犊牛早期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干草 燕麦干草 牦牛犊牛 肠道组织形态 消化酶活性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卓 周莹 +1 位作者 李生涛 王国强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CompoundAcidifier,C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将120头28d健康、无病、初始体重[(8.36±0.49)kg]相近的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其中,对... 文章旨在研究复合酸化剂(CompoundAcidifier,C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利用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将120头28d健康、无病、初始体重[(8.36±0.49)kg]相近的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其中,对照组(CON组)参考《猪饲养标准》(NY/T65-2004)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余3组饲喂基础日粮+2kg/t(CA2组)、4kg/t(CA4组)、6kg/t(CA6组)复合酸化剂的试验日粮,试验为期35d。结果表明:(1)CA2组、CA4组、CA6组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 <0.05),CA2组、CA4组、CA6组仔猪的料重比、腹泻率显著低于CON组(P <0.05);(2)与CON组相比,CA2组仔猪对总能、粗纤维的利用率显著提高(P <0.05),与CON组相比,CA2组、CA4组、CA6组仔猪对粗蛋白质、有机物的利用率显著提高(P <0.05);(3)十二指肠中,CA2组、CA4组、CA6组绒毛高度、绒隐比显著高于CON组(P <0.05),空肠中,CA2组、CA4组、CA6组绒毛高度、绒隐比显著高于CON组(P <0.05)。综上所述,复合酸化剂能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为降低饲养成本,仔猪基础日粮中复合酸化剂的建议添加量为2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酸化剂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养分利用率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延光 刘兵 徐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3-9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96只日龄相近,体重(33.48±0.62)kg的健康杜寒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羊采用等氮饲料饲喂,各组粗饲料中苜蓿干草、...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96只日龄相近,体重(33.48±0.62)kg的健康杜寒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肉羊采用等氮饲料饲喂,各组粗饲料中苜蓿干草、青贮玉米、燕麦干草组成分别为5∶0∶0(苜蓿干草组)、4∶1∶0(青贮玉米替代组)、4∶0∶1(燕麦干草替代组)、3∶1∶1(混合替代组)。预饲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苜蓿干草组、混合替代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青贮玉米替代组、燕麦干草替代组(P<0.05),且料重比显著低于青贮玉米替代组、燕麦干草替代组(P<0.05)。(2)苜蓿干草组、混合替代组的干物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青贮玉米替代组、燕麦干草替代组(P<0.05)。(3)与青贮玉米替代组、燕麦干草替代组相比,苜蓿干草组、混合替代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与青贮玉米替代组、燕麦干草替代组相比,苜蓿干草组、混合替代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且绒隐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粗饲料中苜蓿干草、青贮玉米、燕麦干草组成为3∶1∶1时能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并对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肠道组织形态无负面影响。因此,青贮玉米和燕麦干草的混合粗饲料对苜蓿干草有良好的替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干草 青贮玉米 燕麦干草 肉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庆阳 靳安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7-80,共4页
文章旨在分析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以1日龄AA肉鸡为研究对象,共分为4组,对照组根据《鸡饲养标准》设计基础日粮,其余3组在等氮条件下分别添加10%、20%、30%发酵玉米蛋白粉,每组5个重复... 文章旨在分析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以1日龄AA肉鸡为研究对象,共分为4组,对照组根据《鸡饲养标准》设计基础日粮,其余3组在等氮条件下分别添加10%、20%、30%发酵玉米蛋白粉,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总计200羽。试验为期21d。结果表明,(1)发酵玉米蛋白粉添加水平为20%时,肉鸡末重显著提高8.29%(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8.90%(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了8.67%(P<0.05)。(2)不同水平发酵玉米蛋白粉均可显著提高肉鸡的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3)不同水平发酵玉米蛋白粉均可显著提高肉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隐比(P<0.05),回肠的绒毛高度、绒隐比(P<0.05)。结论 :基础日粮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可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改善肠道组织形态,其中发酵玉米蛋白粉添加水平为20%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玉米蛋白粉 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肠道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