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菌毒素对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雪 高亚男 +1 位作者 王加启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66-5577,共12页
霉菌毒素是由青霉菌、曲霉菌和镰刀菌属产生的具有毒性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在各种食物和饲料中的普遍存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霉菌毒素的风险评估主要集中在其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等方... 霉菌毒素是由青霉菌、曲霉菌和镰刀菌属产生的具有毒性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在各种食物和饲料中的普遍存在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霉菌毒素的风险评估主要集中在其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等方面。近年来,霉菌毒素的肠道毒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肠道紧密连接作为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霉菌毒素诱导的肠道毒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了肠道紧密连接损伤与肠毒性的密切相关性。不同的细胞和动物试验均表明,霉菌毒素损伤紧密连接,破坏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诱发肠道毒性。本文就几种主要的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以及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紧密连接的损伤作用进行系统地论述,旨在为霉菌毒素的总体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肠道屏障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紧密连接蛋白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春艳 唐青松 +7 位作者 杨必婧 吴绮雯 熊云霞 黄艳娜 杨雪芬 王丽 蒋宗勇 易宏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紧密连接蛋白及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1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灌喂20 mL生理盐水;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组(K88组... 【目的】探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紧密连接蛋白及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1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灌喂20 mL生理盐水;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组(K88组)灌喂20 mL 1×10^(9)CFU/mL ETEC K88悬浮液,连续灌喂3 d。试验期间所有仔猪自由采食和饮水,在试验第1和4天,以重复为单位称量仔猪体重,记录耗料量。计算每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在试验第4天屠宰并采集肠道组织样品,切片观察空肠和回肠的组织形态以及肠道内胶原纤维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ECM中胶原蛋白分子以及调控酶系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K88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极显著降低(P<0.01),回肠的绒毛高度也显著降低(P<0.05);空肠闭锁蛋白(Occludin)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闭合蛋白-1(Claudin-1)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回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Occludin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Claudin-1 mRNA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空肠、回肠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减少(P<0.05);空肠Ⅳ型胶原蛋白α2链(COL4A2)、COL5A1、COL6A1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空肠COL4A2以及COL6A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空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PAs)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极显著降低(P<0.01);MMP9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灌喂ETEC K88降低了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以及平均日采食量,损伤肠道形态并降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并且可通过减少肠道中胶原纤维的含量、降低胶原蛋白分子以及ECM调控酶系的表达进而造成肠道中ECM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断奶仔猪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日节律基因Clock调控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结构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
3
作者 陈晓惠 任欣欣 +4 位作者 雷艳 李敏倩 王芳 王蓓 杨淑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构建肝-肠轴部位敲低Clock基因的C57BL/6小鼠,通过西方饮食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型,检测Clock基因对肝脏和肠道组织的影响,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组学变化.结果显示,敲低Clock基因会加剧小鼠NAFLD症状,表现... 构建肝-肠轴部位敲低Clock基因的C57BL/6小鼠,通过西方饮食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型,检测Clock基因对肝脏和肠道组织的影响,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组学变化.结果显示,敲低Clock基因会加剧小鼠NAFLD症状,表现为肝脏脂肪沉积增多和纤维化明显;改变肠道组织结构,表现为肠道绒毛高度降低,杯状细胞数目减少,且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质TJP1和OCCLUDIN表达水平下调.Clock基因会改变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可能通过影响NAFLD小鼠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CLOCK基因 肠道菌群 肠道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和牛磺酸饮水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免疫指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国欣 杨其峰 +2 位作者 刘小艳 宋柏辰 宋志刚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研究黄芪多糖和牛磺酸饮水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免疫指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0只AA+肉公雏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42 d,于14~21日龄和28~35日龄期间,分别向3组饮水中各添加0、1和2 ... 为研究黄芪多糖和牛磺酸饮水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免疫指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80只AA+肉公雏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42 d,于14~21日龄和28~35日龄期间,分别向3组饮水中各添加0、1和2 g/L黄芪多糖和牛磺酸饮水剂,其他时间常规饲养。于1、35和42日龄称量体重和余料重,计算生长性能;于21和35日龄采集外周血样品检测血清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指标;于35日龄采集空肠样品测定肠道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结果显示:饮水添加黄芪多糖和牛磺酸饮水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1 g/L黄芪多糖和牛磺酸饮水剂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清IgA含量(P<0.05),显著提高35日龄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IgA和空肠黏膜sIgA含量(P<0.05),显著上调35日龄肉鸡空肠ZO-1 mRNA水平(P<0.05)。研究提示:1 g/L黄芪多糖和牛磺酸饮水剂显著提高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上调空肠ZO-1基因表达量,且对肉鸡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牛磺酸 肉鸡 抗氧化功能 免疫功能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胃牙龈卟啉单胞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结肠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萧纹 闫福华 +3 位作者 陈文文 黄明坤 莫朝伦 张军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25-2232,共8页
背景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研究发现Pg.能够通过口腔-肠道途径对2型糖尿病(T2DM)在内的全身疾病产生影响,而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究Pg.是否通过改变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对T2DM产生影响。方法40只SPF级... 背景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研究发现Pg.能够通过口腔-肠道途径对2型糖尿病(T2DM)在内的全身疾病产生影响,而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究Pg.是否通过改变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对T2DM产生影响。方法40只SPF级小鼠,随机挑选24只构建T2DM模型,建模成功小鼠中挑选16只分为模型组(DM组,n=8)和模型+Pg.组(PD组,n=8),其余16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n=8)和Pg.组(n=8)。建模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PG),第5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绘制OGTT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第7周起Pg.组和PD组灌饲Pg.菌液,连续灌饲5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多糖(LP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及炎症因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变。采用Pearson相关性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小鼠FPG与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及血清LPS含量的关系。结果灌胃前第2~6周DM组体质量高于N组、Pg.组,PD组体质量高于N组,第3~6周PD组体质量高于Pg.组(P<0.05)。第9~11周N组、Pg.组体质量高于DM组、PD组,第11周PD组体质量低于DM组(P<0.05)。第3~6周PD组FPG高于N组、Pg.组,第4~6周DM组高于N组、Pg.组(P<0.05)。第7~11周Pg.组FPG低于DM组、PD组,PD组高于N组,第10、11周PD组高于Pg.组(P<0.05)。DM组AUC高于N组、Pg.组,PD组高于N组、DM组、Pg.组,PD组LPS高于N组、DM组(P<0.05)。PD组紧密连接蛋白1(ZO-1)低于N组,DM组闭合蛋白低于N组,PD组闭合蛋白低于N组、DM组、Pg.组,PD组白介素(IL)-17A低于N组、Pg.组,N组IL-10高于DM组、Pg.组、PD组,PD组肿瘤坏死因子α高于N组、DM组、Pg.组,Pg.组、PD组Toll样受体4高于N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PG与LPS呈正相关,与闭合蛋白、ZO-1呈负相关(P<0.05)。病理结果显示Pg.组和DM组固有层可见结缔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PD组固有层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结论Pg.可能通过破坏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导致LPS入血,加重T2DM小鼠糖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葡萄糖代谢障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肠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