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条长角象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作者 姚湘 陈萌 +5 位作者 刘业超 张居宇 张秀君 刘茜 吴佳桐 张燕如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143,共6页
为了解柠条长角象(Trigonorhinus sp.)的生长习性,通过柠条长角象肠道培养细菌的主要类群,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和害虫生态调控机制。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选取的柠条长角象成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提取纯化菌株的DNA,利用1... 为了解柠条长角象(Trigonorhinus sp.)的生长习性,通过柠条长角象肠道培养细菌的主要类群,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和害虫生态调控机制。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选取的柠条长角象成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提取纯化菌株的DNA,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结合形态学及生理生化试验对细菌种类进行初步鉴定并判断其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从成虫肠道分离得到的12株细菌,包括桂林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guillouiae)3株,乳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lactitubi)1株,Pantoea plantarum 1株,松鼠葡萄球菌(Mammaliicoccus sciuri)3株,Pseudomonas allii 1株,Comamonas sediminis 1株,内生泛菌(Pantoea endophytica)1株,假格里尼翁布鲁氏菌(Brucella pseudogrignonensis)1株,分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以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隶属于7属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长角象 肠道可培养细菌 16S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林小蠹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美惠 陈焕文 +3 位作者 解丹 项嘉建 宇佳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4,119,共7页
为了研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长林小蠹成虫与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 为了研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长林小蠹成虫与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初步判定其分类学地位。从长林小蠹成虫和幼虫肠道中分离鉴定出了20株细菌,它们隶属于2门4纲6目9科15属18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1.9%),优势菌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27.7%)和Rouxiella属(14.8%),优势种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7.7%)和Rouxiella silvae(14.8%)。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1种;乳球菌属(Lactococcus)1种;布鲁氏菌(Brucella)1种;帕拉伯克霍尔德氏属(Paraburkholderia)1种;伯克霍尔德氏属(Burkholderia)1种;泛菌属(Pantoea)2种;欧文氏菌属(Erwinia)2种;沙雷氏菌属(Serratia)1种;(Rouxiella)属1种;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1种;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1种;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2种;Atlantibacter属1种;哈夫尼亚菌属(Hafnia)1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种。其中,布鲁氏菌属和Atlantibacter属是长林小蠹区别于目前我国分布的其他小蠹虫肠道可培养细菌所特有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肠道可培养细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测序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养禽类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俊雄 马荣琴 +5 位作者 李冬松 田容川 李敏昱 罗艺彬 刘平平 田宝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4,共9页
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影印法对家养禽类鸡、鸭和肉鸽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鸡、鸭和肉鸽3种禽类中,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分布非常普遍,所有测试细菌至少可以抗一种抗生素,抗5种以... 采用微生物培养和影印法对家养禽类鸡、鸭和肉鸽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鸡、鸭和肉鸽3种禽类中,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的分布非常普遍,所有测试细菌至少可以抗一种抗生素,抗5种以上抗生素的细菌占测试细菌的比例分别为75.0%、58.9%和97.4%;个别细菌对测试的10种抗生素均具有抗性.在抗生素方面,肠道可培养细菌对萘啶酮酸、盐酸四环素、盐酸克林霉素、磺胺嘧啶和红霉素的抗性分布比较广泛.提取细菌基因组并扩增16S rRNA基因,并对这些细菌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分离的肠道可培养细菌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进一步搜索的结果显示:与肠道可培养细菌同源性大于99%的细菌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环境、宿主和病原菌中,表明这些肠道可培养细菌抗生素抗性是一个潜在的环境微生物以及人体病原菌抗生素抗性的传播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家养禽类 肠道可培养细菌 抗药性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结构组成及对大分子化合物的降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常吕恕 王文倩 +7 位作者 杨韵 杨航 杨进波 杜广祖 张庭发 易小光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0-1251,共12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为明确其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本研究采用LB和N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为明确其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本研究采用LB和N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了优势种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透明圈法测定了肠道各可培养细菌对大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到27株细菌,分属于3门10科17属24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欧文氏菌科Erwiniaceae、欧文氏菌属Erwinia、Erwinia iniecta,其相对多度分别达到90.68%、89.41%、89.41%和89.41%。优势种Erwinia iniecta在25℃,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无迟缓期,0~14 h为对数生长期,14~28 h为稳定期,28 h以后为衰亡期。Glutamicibacter属的L7和L9、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4和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的L20能同时降解淀粉和纤维素,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5和L17只能降解淀粉,欧文氏菌属Erwinia的L、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的L11、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的L18和Prolinoborus属的L22只能降解纤维素,其他菌株无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幼虫含有24种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较为丰富,且部分细菌对淀粉和纤维素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该结果将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还为功能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肠道可培养细菌 生长曲线 降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萍 杜广祖 +6 位作者 狄藤 孔德鸿 杨航 杨进波 易小光 张庭发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6-1077,共12页
【目的】明确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种群间的差异,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析草地贪夜蛾的环境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云南省普洱市澜... 【目的】明确云南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及种群间的差异,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析草地贪夜蛾的环境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分离培养法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保山市隆阳、昆明市石林、红河州开远4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结果】从云南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中共分离获得27株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细菌菌株,27株细菌菌株分属4门9科12属19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为厚壁菌门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中,澜沧、石林、开远和保山种群分别分离到3门4科6属8种共9株细菌、3门5科6属6种共6株细菌、2门3科4属5种共5株细菌和3门6科6属6种共7株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均存在肠球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细菌;4个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细菌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705~1.277、0.969~1.381、0.615~0.635及0.602~0.753。【结论】云南4个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内可培养细菌较丰富,不同地理种群肠道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优势菌均为厚壁菌门的肠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对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群落起着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地理种群 肠道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犬肠道可培养细菌耐药性种类及其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Hafeez ul Haq 张沁怡 +9 位作者 黎烨 陈明波 薛海曌 罗成松 方行 刘平平 蒋宁成 张婷 熊娟 田宝玉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为探明宠物犬肠道微生物携带抗生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及阐释饲养动物中微生物抗性与人病原微生物抗性基因的关系。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影印平板技术对宠物犬肠道可培养肠杆菌携带的耐药性及其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 为探明宠物犬肠道微生物携带抗生素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及阐释饲养动物中微生物抗性与人病原微生物抗性基因的关系。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影印平板技术对宠物犬肠道可培养肠杆菌携带的耐药性及其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宠物犬肠道可培养细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比例和多重耐药性。其中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氯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等较早使用的药物耐药率较高,反而对进入临床时间较短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相对较敏感。在调查的细菌中几乎所有的细菌至少有1种抗生素抗性,可分离的肠道细菌中一半以上具有5种以上的抗生素抗性。综上所述,肠道微生物抗性的产生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紧密相关,并且宠物犬肠道可培养细菌的抗性广泛分布,表明宠物很可能成为耐药性基因在环境和人类病原细菌间传播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犬 抗生素 肠道可培养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常吕恕 罗忠荣 +7 位作者 杨光源 杨韵 孙淦琳 杨航 杨进波 张庭发 易小光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27-2939,共13页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和16S...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从番茄潜叶蛾雌成虫肠道中分离得到16株细菌,分属于2门7科12属,优势门、科、属、种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4.30%)、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83.79%)、肠杆菌属(Enterobacter)(83.38%)和成都肠杆菌(E.chengduensis)(81.86%),Brachybacterium ginsengisoli(6.32%)、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2.04%)和B.vulturis(1.33%)为主要细菌种类;从番茄潜叶蛾雄成虫肠道中分离得到12株细菌,分属于2门3科6属,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74.02%)、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73.36%)、芽孢杆菌属(Bacillus)(67.12%)和蜡样芽孢杆菌(B.cereus)(25.91%),Atlantibacter subterranea(21.64%)、花域芽孢杆菌(B.vallismortis)(17.48%)和嗜气芽孢杆菌(B.aerophilus)(14.05%)为主要细菌种类。【结论】从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肠道中共分离到3门9科18属27种细菌,其中在雌成虫肠道中分离到2门7科12属16种细菌,以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在雄成虫肠道中分离到2门3科6属11种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雌雄成虫肠道中未分离到同种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雌成虫 雄成虫 肠道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核桃寄主对云斑天牛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叶邦 徐蕾 +1 位作者 杨振德 韦善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0,共7页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林业蛀干害虫,为了探明云斑天牛的寄主适应机制,本试验以分别取食细香核桃(Juglans sigillata cv.‘Xixiang’)、娘青核桃(J.sigillata cv.‘Niangqing’)和龙佳核桃(J.sigillata cv.‘Ni...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林业蛀干害虫,为了探明云斑天牛的寄主适应机制,本试验以分别取食细香核桃(Juglans sigillata cv.‘Xixiang’)、娘青核桃(J.sigillata cv.‘Niangqing’)和龙佳核桃(J.sigillata cv.‘Niangqing’×J.sigillata cv.‘Yangbidapao’)枝条的云斑天牛成虫为材料,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与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斑天牛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3种核桃寄主对云斑天牛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取食3种核桃的云斑天牛成虫肠道中共分离出19株细菌,经鉴定归类于2个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9个属[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泛菌属(Pantoea)、Gibbsiella菌属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Gibbsiella属为取食细香核桃后分离出的特有菌株;乳球菌属为取食娘青核桃后分离出的特有菌株;拉乌尔菌属、肠球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为共有菌属。取食3种核桃后的云斑天牛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存在差异,说明寄主植物能够对云斑天牛的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肠道可培养细菌 细菌多样性 寄主植物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朱林慧 方小英 +2 位作者 段慧娟 徐蕾 杨振德 《广西林业科学》 2020年第3期373-379,共7页
为明确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种类,采用传统的LB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与鉴定,结合16S r DNA基因测序,分析云斑白条天牛4龄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结果表明,从云斑白条天牛4龄幼虫肠道中分离出14株细菌,经... 为明确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种类,采用传统的LB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与鉴定,结合16S r DNA基因测序,分析云斑白条天牛4龄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结果表明,从云斑白条天牛4龄幼虫肠道中分离出14株细菌,经鉴定其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寡养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苍白杆菌属、拉乌尔菌属、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Gibbsiella和Kosakonia。其中,变形菌门有10个菌株,为优势类群;拉乌尔菌属有3个菌株,为优势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16S rDNA基因测序 云斑白条天牛 肠道可培养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