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被引量:24
1
作者 梁会泽 贾化平 +3 位作者 孙志英 周环宇 许永杰 魏相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43-204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其高频超声表现特点。结果高频超声筛检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165例,单纯回盲部86例,单纯脐周35例,混合出现者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其高频超声表现特点。结果高频超声筛检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165例,单纯回盲部86例,单纯脐周35例,混合出现者13例,其他部位31例;肿大淋巴结长径1.0~2.5cm,长径与宽径之比≥2。彩色多普勒于淋巴结内探及点、条状的稀疏或较丰富的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6;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肠系膜淋巴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俊 高志岩 +2 位作者 黎小妍 谢红艳 罗雪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e japonicum,Sj)4~6周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用Sj尾蚴腹贴法建立Sj感染的小鼠模型。4~6周后取肠系膜淋巴结做淋巴细胞计数,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e japonicum,Sj)4~6周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用Sj尾蚴腹贴法建立Sj感染的小鼠模型。4~6周后取肠系膜淋巴结做淋巴细胞计数,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细胞亚群含量的变化。结果:Sj感染C57BL/6小鼠4~6周后,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中分泌IFN-γ的Th1细胞增多1倍,分泌IL-4和IL-5的Th2细胞增多近20倍,Th1/Th2轴发生偏移;分泌IL-17的Th17细胞也增多近5倍;分泌IFN-γ的CD8+T细胞也增多1倍。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4~6周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增多,并向Th2和Th17型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肠系膜淋巴结 THL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忆雄 胡燕 +6 位作者 郭萌萌 朱顺飞 陶弋婧 赵娟娟 周涯 郑静 徐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研究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检测miRNA-126基因敲减(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HE染色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T及B... 目的:研究miRNA-126基因敲减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检测miRNA-126基因敲减(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HE染色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T及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miR-126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体积、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均显著增加(P<0.05),且病理形态学发生异常;肠系膜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无变化(P>0.05),CD4+T细胞数量无变化,而CD4+T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P<0.05),CD8+T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NA-126敲减后可显著影响肠系膜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示miRNA-126可能影响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26基因敲减 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肠系膜淋巴结表达IL-2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天娥 王秀琴 +2 位作者 孙海梅 曾晓蓓 李宝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为了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了肠系膜淋巴结免疫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2 (IL 2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与盐水组比较 ,溃疡组 4d和 1 4dIL 2分泌增多 ;与溃疡组比... 为了探讨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了肠系膜淋巴结免疫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2 (IL 2 )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与盐水组比较 ,溃疡组 4d和 1 4dIL 2分泌增多 ;与溃疡组比较 ,脾虚组、脾虚胃溃疡组IL 2分泌减少。提示 :脾气虚合并胃溃疡发展到一定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胃溃疡 脾气虚 肠系膜淋巴结 分泌 脾虚 大鼠 初步研究 表达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7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αβT淋巴细胞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娟娟 朱顺飞 +7 位作者 徐华林 胡燕 郭萌萌 陶弋婧 周涯 秦娜琳 郑静 徐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研究miR-7(MicroRNA-7,miRNA-7)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αβT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模型,观察其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以及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miR-7(MicroRNA-7,miRNA-7)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αβT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miR-7基因敲减(Knockdown,KD)小鼠模型,观察其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和淋巴结细胞总数,以及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淋巴结中αβ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以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相关分子CD69、CD62L和功能相关因子IFN-γ表达的情况。结果: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miR-7K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大小、重量指数和淋巴结细胞总数均显著增高(P<0.05),且HE染色显示MLNs有病理性改变;肠系膜淋巴结中αβCD3+T细胞比例增加显著,其中以CD4+T细胞比例变化最为明显(P<0.05),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调(P<0.05),但各亚群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P<0.05);最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的CD62L+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下调(P<0.05),而CD69+细胞和IFN-γ+细胞比例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miR-7敲减后可显著影响肠系膜淋巴结中αβT淋巴细胞的组成比例,提示其对肠系膜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基因敲减 肠系膜淋巴结 ΑΒ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彩超测量值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刚 田晖 +5 位作者 闫记英 李涛 张彤迪 赵雅培 张丽艳 邢恒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应用彩超观察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方法随机选择14岁以下儿童730例(男410例,女298例)近期无患病的儿童,使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察小儿腹部淋巴结。结果发现男性儿童腹部淋巴结检出率多于女性,健康儿童阶段腹腔内淋巴... 目的应用彩超观察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方法随机选择14岁以下儿童730例(男410例,女298例)近期无患病的儿童,使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察小儿腹部淋巴结。结果发现男性儿童腹部淋巴结检出率多于女性,健康儿童阶段腹腔内淋巴结的年龄分布多出现在1-4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结大小逐渐减小。结论彩超对儿童腹部淋巴结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彩超 肠系膜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岭 魏亚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5-1285,共1页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以4—10个月最多见。复位后部分患儿可能再次复发肠套叠。复发性肠套叠病因尚未明确。现通过对我科2005—2009年收治的14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观察,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的...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以4—10个月最多见。复位后部分患儿可能再次复发肠套叠。复发性肠套叠病因尚未明确。现通过对我科2005—2009年收治的14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观察,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复发性肠套叠 小儿 2009年 急腹症 复位后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学工 张积平 邹佳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9-319,共1页
本院在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4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高分辨力的腹部超声检查,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4岁至12岁;病程1个月至3年2个月,表现为反复脐周痛23例,上腹痛14例,无固定部位腹痛11例;
关键词 腹痛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活菌制剂增加小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多种白细胞介素mRNA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颖 卓倩 +4 位作者 周静 米琼宇 吉金子 谢静燕 赵树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四联活菌(保加利亚杆菌、幼儿双歧杆菌、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益生菌培养上清组和菌液组。每只小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处理1周。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和... 目的探讨四联活菌(保加利亚杆菌、幼儿双歧杆菌、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将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益生菌培养上清组和菌液组。每只小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处理1周。实时定量PCR检测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2、IL-4、IL-6、IL-12α、IL-17A、IL-17F、IL-10、IL-18和IL-21、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 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7A、IL-2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喂食益生菌培养上清组小鼠脾脏组织各种细胞因子的m RNA水平无明显改变,但喂食四联活菌可增加IL-12α、IL-17A、IL-17F和IL-21的m RNA水平;喂食益生菌培养上清和喂食四联活菌均可增加肠系膜组织IL-12α、IL-17F和IL-21的m RNA水平;外周血中IL-17F的水平升高。结论益生菌处理可增加机体白细胞介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益生菌 小鼠 脾脏 肠系膜淋巴结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腹痛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超 万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明确超声检测间断腹痛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意义。方法把196名因不同原因接受腹部超声检查的患儿分为间断腹痛组和无腹痛组,记录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大小、数量。结果无腹痛组不同年龄段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均值有差异(P=0.005),... 目的明确超声检测间断腹痛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意义。方法把196名因不同原因接受腹部超声检查的患儿分为间断腹痛组和无腹痛组,记录肠系膜淋巴结的位置、大小、数量。结果无腹痛组不同年龄段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均值有差异(P=0.005),短径/长径比值有差异(P=0.015),短径无显著差异(P=0.773);无腹痛组中不同性别间淋巴结各径线均值无显著差异;两组间短径≥6mm的淋巴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2);两组间长径≥14mm的淋巴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7)。结论超声检查可以把短径大于6mm视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但不应作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肿大淋巴结在无症状儿童中很常见,更多的相关患儿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肠系膜淋巴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长空 吴嗣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48-649,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依次扫查中上腹、脐周、左右下腹等肠系膜分布区,重点检查脐周和右下腹,观察并记录淋巴结数量、形态、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测量淋巴结的长...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依次扫查中上腹、脐周、左右下腹等肠系膜分布区,重点检查脐周和右下腹,观察并记录淋巴结数量、形态、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测量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内部血供情况,经抗炎治疗后进行复查,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内部血流的变化。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血流信号显示丰富,经抗炎治疗后淋巴结明显减少和缩小,其内血流信号也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62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6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2岁62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6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 maging,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型动脉频谱。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便捷,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
13
作者 白晓东 刘贤华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 观察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 BALB c种小鼠 60只 ,分为致伤组、正常对照组。致伤组动物予以 2 0 %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 1、2、3d活杀致伤组 ,并活杀对照组。取肠系膜淋巴结 :ELISA检测I... 目的 观察烧伤后肠系膜淋巴结GP130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变化的时相关系。方法 BALB c种小鼠 60只 ,分为致伤组、正常对照组。致伤组动物予以 2 0 %TBSAⅢ度烧伤。于伤后 1、2、3d活杀致伤组 ,并活杀对照组。取肠系膜淋巴结 :ELISA检测IL 6水平 ;提取RNA ,RT PCR检测GP130基因表达变化 ;采用TUNNEL法对细胞凋亡进行观察。结果 在伤后 3d以内IL 6含量明显升高 ;GP130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在伤后 1d明显增加。结论 在烧伤后早期 ,肠系膜淋巴结IL 6、GP130表达与细胞凋亡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GP130 细胞凋亡 肠系膜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
14
作者 余斌 汪仕良 +2 位作者 尤忠义 赵云 黎鳌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6年第2期97-97,共1页
本文采用小型香猪30%TBSA烧伤模型,观察了烧伤后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组织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动物随机分为补充谷氨酰胺组(n=7)和不补充谷氨酰胺组(n=7),谷氨酰胺组动物补充谷氨酰胺0.64g... 本文采用小型香猪30%TBSA烧伤模型,观察了烧伤后肠道补充谷氨酰胺对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组织谷氨酰胺酶活力的影响,动物随机分为补充谷氨酰胺组(n=7)和不补充谷氨酰胺组(n=7),谷氨酰胺组动物补充谷氨酰胺0.64g/(kg·d),不补充谷氨酰胺组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系膜淋巴结 脾脏 谷氨酰胺酶 肠道营养支持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9答案: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15
作者 郑楠楠 胡道予 关键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9期1059-1060,共2页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病例资料 肿大淋巴结 AFP阴性 诊断 脐周疼痛 细胞分类 浅表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观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戚胜杰 马端兰 +4 位作者 王雪梅 于诗香 赵雅萍 赵忠 刘艾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191-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观测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一组为腹痛就诊小儿 ,另一组为在校儿童查体 ;采用高分辨率彩超全面检查小儿腹腔 ,重点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并测量其大小。结果 因腹痛就诊小儿 10 72例 ,发现肠系膜... 目的 探讨超声观测肠系膜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一组为腹痛就诊小儿 ,另一组为在校儿童查体 ;采用高分辨率彩超全面检查小儿腹腔 ,重点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并测量其大小。结果 因腹痛就诊小儿 10 72例 ,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 739例 (占 6 8.94% ) ;查体儿童 2 5 8例 ,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的 16 7例 (占 6 4.73% ) ,两组肠系膜淋巴结检出率和单一最大截面指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2例病理结果证实 ,肿大的淋巴结为炎症。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数是淋巴结急性或慢性炎症引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 高分辨率彩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婷婷 耿姣姣 +1 位作者 陆建霞 邱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10-2514,共5页
目的 探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头孢克肟、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疗程1周。检... 目的 探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头孢克肟、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疗程1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指标(白细胞、CRP、PCT)、腹膜后淋巴结横纵径、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腹痛复发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更短(P<0.05),腹痛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腹膜后淋巴结横纵径更短(P<0.05),免疫功能指标更高(P<0.05)。结论 双柏散外敷、TDP治疗仪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柏散 外敷 TDP治疗仪 常规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桂枝汤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羽 申建国 张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疼痛及血清降钙原素(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对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疼痛及血清降钙原素(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脾胃湿热证)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与治疗前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各积分及血清PCT、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主次症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肠系膜淋巴结纵横径均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可有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加快症状消失时间,缓解疼痛,缩短患儿腹部肠系膜淋巴结纵横径大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 柴胡桂枝汤 疼痛 PCT IL-6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叶菊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95-2795,共1页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6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诊断及随访,并与48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用高...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6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诊断及随访,并与48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用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 诊断意义 小儿腹痛 高频彩超 高频超声诊断 常见病因 早期诊断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685例临床表现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程爱国 王玉凤 王景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94-494,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 病因 高频超声 腹痛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