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l_3损伤小鼠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阳 闫荣 +2 位作者 崔庆亚 田璟鸾 戴克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探讨FeCl_3损伤小鼠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下腔静脉获取C57Bl/6小鼠全血,用Calcein-AM标记洗涤血小板,将荧光标记的血小板输入受体鼠眼球后静脉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实验分为回输血小板数1×10~7、1&... 目的:探讨FeCl_3损伤小鼠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下腔静脉获取C57Bl/6小鼠全血,用Calcein-AM标记洗涤血小板,将荧光标记的血小板输入受体鼠眼球后静脉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实验分为回输血小板数1×10~7、1×10~8和2×10~8 3组;小鼠的周龄分为3-6、6-10和>10周3组;FeCl_3浓度分为6%、12%、24%、48%4个组。血管堵塞时间在10-20 min内,且栓子形成后15 s不脱落即为此模型建立成功。观察回输血小板的数量、小鼠的周龄、FeCl_3的浓度、滤纸片的大小等因素对建立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影响。结果:3-6周龄雄鼠血管堵塞时间为16 min,时间相比6-10周的(25 min)短(P<0.05),>10周(38 min)短(P<0.01);1×10~8和2×10~8的回输血小板数血管堵塞时间约15-18min,时间相比1×10~7(30 min)的短;6%和12%的FeCl_3的血管堵塞时间在15-20 min之间,但是24%和48%的FeCl_3一般在10 min以内就会出现血管堵塞现象。结论:FeCl_3损伤的小鼠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的成功建立受很多因素影响。3-6周龄C57Bl/6雄鼠、回输血小板数(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FECL3 肠系膜小动脉血栓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列线图模型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鸿君 洪磊 +2 位作者 刘丹 万立松 丁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 目的 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日本血管外科学会建立的肢端缺血患者数据库(JCLIMB)中接受腔内治疗的LEASO患者434例为建模组,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接受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60例为验证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体质量指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资料。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以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 建模组发生DVT与未发生DVT患者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是LEASO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经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表明该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以净收益为纵坐标,以阈值为横坐标,None线代表所有LEASO患者均不会发生DVT,Nomogram model表示DVT实际发生曲线,阈值范围0.09~1.00,表明以该模型进行决策有较好的临床收益,具备临床实用性。ROC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验证组LEASO患者发生DV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和0.834,灵敏度分别为96.50和和99.20,特异度分别为76.60和66.70。结论 以BMI、Fontaine分期、D-二聚体、PLR和NLR建立的LEASO患者并发DVT预测模型对于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模型 决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初步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樊宝瑞 金泳海 +4 位作者 段鹏飞 杨超 徐一丁 杜鹏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例ASMAE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为(74.4±10.5)岁;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闭塞1例,中...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例ASMAE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为(74.4±10.5)岁;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闭塞1例,中段闭塞7例,起始段+中段闭塞4例。采用AngioJet装置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对治疗后还存在血管残余狭窄者予以球囊扩张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术后早期根据症状、体证评估疗效,术后1、3、6个月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评估肠系膜上动脉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抽栓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抽吸时间为30~161 s,平均(81.0±39.3)s;术中尿激酶用量(10~30)×10;U,平均(15.8±6.7)×10;U。8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部位完全再通,4例行补充性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治疗后血管恢复通畅,其中2例单纯扩张、1例支架植入、1例球囊扩张结合支架植入。无动脉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临床有效11例,无效1例,死亡1例。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患者无腹痛、黑便、腹泻等症状。11例患者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血流通畅,无狭窄/闭塞表现。结论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治疗ASMAE方法安全可行,初步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损伤致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春坚 黄峻 +3 位作者 杨国平 徐以南 陆琳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7-280,F003,共5页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m球囊剥脱血管内皮 ,抽出球囊后监测股动脉压力变化。球囊损伤前后取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部分动物在血栓形成前后行股动脉造影。最后取受损节段血管作病理检查。结果 :①兔右侧股动脉缩窄 90 %时 ,其收缩压、脉压显著下降 ;进一步缩窄达 10 0 %时 ,脉压降为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也显著下降。②右侧股动脉收缩压、脉压在球囊损伤后 5min即显著下降 ;至损伤后 90min ,脉压降至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亦显著下降。③动脉造影及病理组织检查均证实球囊损伤后股动脉血栓形成 ,管腔完全闭塞。④球囊损伤后 2h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结论 :球囊损伤可制成稳定、可靠的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这在进行各种溶栓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时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球囊损伤 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永强 杨宁 +1 位作者 张晓峰 路军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别在栓塞后2、4、6和8h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造影复查,观察自体血栓是否稳定,肠系膜上动脉有无自行再通,并经腹部切口探察,取病理活检。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肠缺血模型。大体观察及镜下可见随栓塞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逐渐加重,组内一致性良好。结论采用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研究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栓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 Ultra血栓清除系统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二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洪晓明 徐承义 +2 位作者 宋丹 刘成伟 苏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1临床资料病例一患者男性,66岁。因"腹痛8 h"于2014年12月9日入院。入院前8 h患者田间劳作时突感腹痛,位于中上腹部,性质不清,程度重,不向他处放射,伴出汗、心悸、气短,蜷缩位可稍减轻,无呕吐、腹泻,无明显胸痛,无黑矇、晕厥,症状持续... 1临床资料病例一患者男性,66岁。因"腹痛8 h"于2014年12月9日入院。入院前8 h患者田间劳作时突感腹痛,位于中上腹部,性质不清,程度重,不向他处放射,伴出汗、心悸、气短,蜷缩位可稍减轻,无呕吐、腹泻,无明显胸痛,无黑矇、晕厥,症状持续约2 h不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具体不详。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栓塞 血栓抽吸 AngioJ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伴附壁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华 李彦 +2 位作者 毛毳 刘国红 张亚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64-1164,共1页
患者女,70岁,主因"突发剧烈上腹痛4天"入院,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3年前曾接受肝内血管瘤介入治疗。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闻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9×109/L,血、尿淀粉酶未见异常... 患者女,70岁,主因"突发剧烈上腹痛4天"入院,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3年前曾接受肝内血管瘤介入治疗。查体: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闻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9×109/L,血、尿淀粉酶未见异常。CT:平扫见肠系膜上动脉增粗,管腔内密度不均,其周围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部分小肠管壁增厚;增强扫描示肠系膜上动脉全程管壁增厚,起始近段可见溃疡样破口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动脉 夹层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兆岩 郭述 +1 位作者 苏曹霞 曹秉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3-425,F003,共4页
应用外径约 0 .3mm的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 ,一直到距大脑中动脉 (MCA)起始处 2~ 3mm处 ,注射凝血酶诱导血栓形成。于手术后 3、6、12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 ,手术后 12h取脑观察Willis环、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表... 应用外径约 0 .3mm的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 ,一直到距大脑中动脉 (MCA)起始处 2~ 3mm处 ,注射凝血酶诱导血栓形成。于手术后 3、6、12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 ,手术后 12h取脑观察Willis环、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表明 ,该模型行为障碍和脑梗死体积较为恒定 ,观察Willis环可见MCA起始部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血栓是混合血栓 ,脑梗死体积与本研究室应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MCA缺血模型的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该模型操作简便 ,缺血效果可靠 ,梗死部位恒定 ,而且较接近人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大鼠 动物模型 M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东生 陈方平 +4 位作者 唐发清 冯俊涛 贺石林 黄细莲 肖长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925,共7页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后处死家兔,取动脉血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1,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D-fructose-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octahydrate,FDP)、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等含量的变化。结果:改良挂线模型组血管内充满血栓,血管内弹力膜损伤严重;大黄虫丸低剂量组管腔内丝线周围有血栓形成,但有部分软化、溶解、吸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管腔内血栓较少,大部分已被吸收,血管内膜清晰完好。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改良挂线模型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除血栓湿重外(P<0.01),血栓干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FDP含量(P<0.05)外,血栓干湿重和D-Di-mer均无明显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分别与改良挂线模型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D-Dimer外(P>0.05),血栓干湿重及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虫丸能降低血浆TF和D-Dimer及FDP的含量,抗动脉血栓形成,维持血管内膜的稳定,其疗效与剂量成正比,大黄虫丸是理想的抗血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虫丸 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1 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 D-二聚体 组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动脉瘤模型建立后瘤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兵 李明华 +3 位作者 王建波 朱悦奇 袁建华 俞文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犬动脉瘤成模后可能影响瘤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探索降低瘤内血栓的方法。方法将20只实验犬分4组建立犬双侧颈动脉侧壁动脉瘤:垂直型动脉瘤+术后不抗凝;垂直型动脉瘤+术后抗凝;倾斜型动脉瘤+术后不抗凝;倾斜型动脉瘤+术后抗凝... 目的分析犬动脉瘤成模后可能影响瘤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探索降低瘤内血栓的方法。方法将20只实验犬分4组建立犬双侧颈动脉侧壁动脉瘤:垂直型动脉瘤+术后不抗凝;垂直型动脉瘤+术后抗凝;倾斜型动脉瘤+术后不抗凝;倾斜型动脉瘤+术后抗凝。术后2~4周造影观察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情况。对可能影响瘤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性别,月龄,手术时间,动脉瘤形态,术后抗凝,颈部血肿)进行统计学分析,重点研究动脉瘤形态和术后抗凝的关系。统计软件使用SPSS 12.0。结果 20只实验犬分4组成功建立犬颈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40枚,术后7只实验犬出现颈部血肿;术后2~4周造影共发现瘤内血栓形成8枚(20%)。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形态和颈部血肿对瘤内血栓形成有影响,术后抗凝因素无影响;进一步分层检验仍未发现术后抗凝因素有影响。结论建立倾斜型动脉瘤和减少术后颈部血肿形成能够降低动脉瘤模型建立后瘤内血栓形成,术后使用抗凝并不降低瘤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模型 瘤内血栓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并发血栓形成家兔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朝晖 龚平 +2 位作者 杜林林 罗丰 刘小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71-2073,共3页
目的:建立AS并发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为开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实验组20只雄性新西兰兔,高胆固醇喂养18周,建立AS性兔模型;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兔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作为对组照。18周末采用血管... 目的:建立AS并发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为开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实验组20只雄性新西兰兔,高胆固醇喂养18周,建立AS性兔模型;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兔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作为对组照。18周末采用血管紧张素Ⅱ30μg/kg静脉注射诱导,24 h后重复静脉注射1次。观察两组血脂、动脉壁斑块、血栓形态和AS血栓形成模型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第9、18周血清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AS模型成功率为100%,而并发血栓的形成率为60%,可见血栓形成处血管内膜被掀起及内膜的连续性中断,伴有相应节段中膜的断裂、坏死和组织脱落,血栓与斑块相邻,而对照组未见血栓形成。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管壁结构的破坏,能成功诱导AS并发血栓形成模型,为ACS发生、发展和干预提供一个方便可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致急性心肌梗塞实验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良武 赵华月 +1 位作者 郭志凌 熊一力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1,共4页
采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膜微电流刺激法进行犬冠脉血栓形成(CAT)致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的实验研究。以冠脉血流量、血栓湿重和形态证实了CAT形成,病理切片显示血栓构成与人类动脉血栓相似。心外膜心电图、血清肌酸... 采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膜微电流刺激法进行犬冠脉血栓形成(CAT)致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的实验研究。以冠脉血流量、血栓湿重和形态证实了CAT形成,病理切片显示血栓构成与人类动脉血栓相似。心外膜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CPK)及心肌病检结果表明有心肌缺血和梗塞病灶产生,TXB_2和TXB_2/6-酮-PGF_(1α)比值增高可能促发CAT,cAMP增高诱发心律失常。AMI首先损害心脏舒张性能,继而损害收缩性能,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心肌梗塞 实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伴左肱动脉血栓的经导管溶栓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国鑫 吴根华 +2 位作者 蔡雅娟 唐杰 唐君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33-333,共1页
关键词 压痛 动脉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经导管 入院 血栓 溶栓治疗 腹部 患者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冻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斑块及血栓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顺淼 张清华 蒋知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24,I0002,共6页
目的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AS)破裂斑块及血栓动物模型。方法21只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液氮冻伤+高脂喂养组(A组=11只)和高脂喂养组(B组=10只)。A组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B组... 目的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AS)破裂斑块及血栓动物模型。方法21只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液氮冻伤+高脂喂养组(A组=11只)和高脂喂养组(B组=10只)。A组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B组单纯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末以液氮激发斑块破裂,激发前后分别采血检测血脂、hsC-RP、MMP-9及PAI-1水平;激发48 h后处死所有动物,取出右颈总动脉作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光镜及电镜观察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8周后兔血脂水平明显升高;激发后血浆hsC-RP、MMP-9及PAI-1均明显升高;所有A组兔子的右颈总动脉均可见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而B组兔子未见斑块或血栓形成;所建立的破裂斑块在组织结构、细胞构成、生长特征和脂质沉积方面与人类斑块相似。结论液氮冻伤术能简便、快速、高效地建立AS破裂斑块及血栓模型,从而为研究人类AS破裂斑块及血栓形成的机理和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动脉粥样硬化 破裂斑块 血栓 液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清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和血栓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SMA血栓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明确诊断SMA血栓栓塞患者8例,取栓并将导管头端埋入血栓内溶栓,术后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缓慢溶栓。结果4例溶栓治疗成功;3例...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造影和血栓内置管溶栓治疗急性SMA血栓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造影明确诊断SMA血栓栓塞患者8例,取栓并将导管头端埋入血栓内溶栓,术后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缓慢溶栓。结果4例溶栓治疗成功;3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加端端吻合术,3例中2例痊愈,1例术后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SMA栓塞的位置和肠管缺血范围,早期血栓内置管取栓加溶栓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血栓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胸式冠状动脉血栓和溶栓模型的制备——中孔合金珠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菊康 许群 +4 位作者 庄亚纯 庄文燕 顾逸民 刘忠豫 赵宝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1期57-58,共2页
冠状动脉血栓模型是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溶栓药物的重要条件,随着临床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广泛应用,对溶栓药物的溶栓效果,希望有更为客观的评价方法,1980年,Romsond等提出,用开胸式冠状动脉微量直流电刺激法,可制备冠状动脉血栓... 冠状动脉血栓模型是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溶栓药物的重要条件,随着临床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广泛应用,对溶栓药物的溶栓效果,希望有更为客观的评价方法,1980年,Romsond等提出,用开胸式冠状动脉微量直流电刺激法,可制备冠状动脉血栓模型。并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胸式冠状动脉血栓 溶栓治疗 动物模型 制备 中孔合金珠法 心电图监测 溶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死亡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丘劲华 程丛林 +2 位作者 黄松章 吴雨虹 张蓓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75-277,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阳某,男,47岁,某年5月8日因“活动后心悸、气喘20年余,加重2周”入院。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脑梗死后遗症。5月11日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心...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阳某,男,47岁,某年5月8日因“活动后心悸、气喘20年余,加重2周”入院。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心功能Ⅲ级、脑梗死后遗症。5月11日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心房切开血栓清除术+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强心、利尿、抗凝等治疗。5月15日突发呼之不应、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房颤。查体:双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无自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栓塞和血栓形成 肠系膜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内血栓形成数理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研究
18
作者 王燕 乔永辉 罗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57-257,共1页
目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架植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且采用假腔血栓化程度作为评估支架植入疗效的主要参数指标。目前,已有学者搭建基于血流动力学的血栓模型对夹层假腔内血栓形成进行模拟。方法以圆管... 目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架植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且采用假腔血栓化程度作为评估支架植入疗效的主要参数指标。目前,已有学者搭建基于血流动力学的血栓模型对夹层假腔内血栓形成进行模拟。方法以圆管后台阶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凝血剂变量边界条件,采用不同血流动力学判断变量及判断阈值开展数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血流动力学 支架植入 血栓模型 心血管疾病 假腔 血栓形成 数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动脉阻塞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19
作者 方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S012-S013,共2页
肠系膜动脉阻塞 (MAE)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是少见的外科急腹症。本文报道了 2例 MAE和 3例 MVT患者的诊治体会。患者主诉均为腹痛 ,2例 MAE均获临床诊断 ,3例 MVT均临床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均行肠切除术治疗 ,最终经病理确... 肠系膜动脉阻塞 (MAE)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是少见的外科急腹症。本文报道了 2例 MAE和 3例 MVT患者的诊治体会。患者主诉均为腹痛 ,2例 MAE均获临床诊断 ,3例 MVT均临床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均行肠切除术治疗 ,最终经病理确诊。认为血管造影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阻塞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家兴 任建庄 +3 位作者 韩新巍 段旭华 陈鹏飞 万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单中心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7例ASMAE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7例术中...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单中心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7例ASMAE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7例术中血管造影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闭塞,其中1例伴空肠动脉栓塞。5例完全取栓,2例部分取栓,其中1例伴空肠动脉栓塞结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3 d后血栓完全清除,1例SMA主干残留附壁血栓结合球囊扩张后狭窄解除。1例术后5 d因多脏器衰竭死亡,2例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其余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随访3~12个月,无腹痛、腹胀发生。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ASMAE微创、安全有效,可作为ASMAE一种替代性血管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血栓清除装置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