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3D-CE-MRA对肠系膜动脉硬化的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沛钦
郑晓林
+1 位作者
范宪淼
全海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66-1869,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
目的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对病变组与对照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与各级分支的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1例均有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硬化MR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变细,管腔狭窄,边缘不规则,管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腔内形成多处对比剂充盈缺损。二级以上分支减少、走行僵硬。部分患者分支纤细呈虚线状或分支消失。仅2例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显示,走向僵硬。病变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分别为3.8±0.32mm和1.20±0.12mm(正常组分别为6.51±1.01mm和2.90±0.90mm),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肠系膜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分支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动脉期小肠粘膜强化程度减低,肠管呈挛缩状聚拢、充气扩张、肠管张力减低。结论3D-CE-MRA成像能明确显示肠系膜动脉硬化及肠管继发性改变。本方法对病变的检出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硬化
3D—CE—MRA
成像方法
诊断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步行锻炼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云清
高瑞芳
+1 位作者
朱海燕
王正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周围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由供应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系统的综合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周围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由供应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系统的综合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可表现为下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硬化等,其中最常累及腹主动脉分叉以下的动脉,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坏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
动脉
疾病
步行锻炼
动脉
粥样
硬化
症
肠系膜动脉硬化
治疗
动脉
粥样斑块
腹主
动脉
分叉
下肢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D-CE-MRA对肠系膜动脉硬化的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杨沛钦
郑晓林
范宪淼
全海英
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66-1869,共4页
文摘
目的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对病变组与对照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与各级分支的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1例均有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硬化MR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变细,管腔狭窄,边缘不规则,管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腔内形成多处对比剂充盈缺损。二级以上分支减少、走行僵硬。部分患者分支纤细呈虚线状或分支消失。仅2例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显示,走向僵硬。病变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分别为3.8±0.32mm和1.20±0.12mm(正常组分别为6.51±1.01mm和2.90±0.90mm),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肠系膜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分支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动脉期小肠粘膜强化程度减低,肠管呈挛缩状聚拢、充气扩张、肠管张力减低。结论3D-CE-MRA成像能明确显示肠系膜动脉硬化及肠管继发性改变。本方法对病变的检出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硬化
3D—CE—MRA
成像方法
诊断和分析
Keywords
mesenteric arteriosclerosis
3D-CE-MRA
imaging method
diagnosis and nanlysis
分类号
R657.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步行锻炼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云清
高瑞芳
朱海燕
王正珍
机构
江苏省常州市体育医疗科研所
北京体育大学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6,共5页
文摘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指周围动脉粥样斑块发展导致动脉狭窄,甚至发生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的疾病,包括一系列由供应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的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系统的综合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可表现为下肢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硬化等,其中最常累及腹主动脉分叉以下的动脉,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坏疽等。
关键词
外周
动脉
疾病
步行锻炼
动脉
粥样
硬化
症
肠系膜动脉硬化
治疗
动脉
粥样斑块
腹主
动脉
分叉
下肢
动脉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3D-CE-MRA对肠系膜动脉硬化的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杨沛钦
郑晓林
范宪淼
全海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步行锻炼在外周动脉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刘云清
高瑞芳
朱海燕
王正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