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0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赵瑞峰 李卫星 朱旭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7期561-563,共3页
探讨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溶栓+8 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栓+留置导管微量泵溶栓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 探讨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溶栓+8 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栓+留置导管微量泵溶栓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肯定,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肠系膜上动脉 溶栓介入 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置管溶栓术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杰 赵堂海 +2 位作者 战激光 逄晓军 秦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术(CDT)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Fogarty组与CDT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CDT组给予CDT治疗。对比两组的再栓塞率、截肢率...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术(CDT)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Fogarty组与CDT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CDT组给予CDT治疗。对比两组的再栓塞率、截肢率以及死亡率。结果经治疗,Fogarty组的再栓塞率为17.5%(7/40),截肢率为10.0%(4/40),无死亡病例;CDT组无再栓塞、截肢以及死亡病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术后再栓塞率与截肢率明显低于Fogarty导管取栓术,可以作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溶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截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义红 巢雄杰 +2 位作者 闫鑫 杨香琴 向红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总结经动脉置管溶栓(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SMVT)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MVT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6例经置管溶栓、抗凝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恢复良好;1例患者经置管溶栓和抗凝治疗效... 目的总结经动脉置管溶栓(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SMVT)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MVT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6例经置管溶栓、抗凝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恢复良好;1例患者经置管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欠佳,最终死亡。结论针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疾病患者,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早期、合理的抗凝、溶栓,精准的用药,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决定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脉管溶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商春雨 张莉 张立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及动脉置管溶栓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动脉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61例患者保肢成功,成功率为98.... 目的探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及动脉置管溶栓联合应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行动脉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61例患者保肢成功,成功率为98.39%;4例患者因再次血栓形成行动脉取栓术,其中1例行3次动脉取栓术;1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后遗症;1例死于术后急性脑栓塞。结论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 管溶栓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启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I0001-I0002,共2页
1技术概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需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DVT的后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 1技术概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需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DVT的后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是在DSA透视下将溶栓导管经深静脉直接插入深静脉血栓中的一种介入性溶栓方法,能在减少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血栓清除率,提高药物的溶栓效率,快速开放受阻的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管溶栓 血栓后综合征 溶栓导管 动脉栓塞 DSA透视 接触性溶栓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亮 杨志明 +1 位作者 吴欢 李子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4期328-331,334,共5页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zation,SMAE)仅占住院患者的0.1%,但死亡率很高[1]。在过去的50年中,减少该病死亡率主要依靠早期诊断和及时外科干预;至今仍没有较权威的治疗指南[2-6]。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zation,SMAE)仅占住院患者的0.1%,但死亡率很高[1]。在过去的50年中,减少该病死亡率主要依靠早期诊断和及时外科干预;至今仍没有较权威的治疗指南[2-6]。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兴起极大改善了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但SMAE患者的死亡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仍高达60%~90%。本文就SMAE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导管接触溶栓 药物动力血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切勿贻误诊治时机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梦涛 张勇学 +1 位作者 陆清声 景在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最佳诊治时机和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SMVT的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急性组19例和慢性组23例,分析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最佳诊治时机和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SMVT的临床资料,按病程分为急性组19例和慢性组23例,分析两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42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急性组表现为上腹部、脐周及全腹部绞痛或胀痛,慢性组表现为腹部及脐周胀痛,且急性组血白细胞、体温显著高于慢性组(P均<0.001)。两组均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根据病情分别行小肠切除术、经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及药物抗凝治疗等,急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4.8%,病死率为5.2%,慢性组治疗有效率为95.7%,病死率为4.3%。结论 CTA是确诊SMVT的首选手段,并能明确剖腹探查术的适应证。通过有效措施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防止远期血栓复发及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是SMVT的主要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CT血管造影 管溶栓 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岩 张十一 +2 位作者 刘洋 金星 袁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404-405,共2页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较为常见的静脉性疾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其发生率约2.3%[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较为常见的静脉性疾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其发生率约2.3%[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1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2196例CV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管溶栓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东升 李清贤 +4 位作者 赵家琦 张金国 甘立军 郑凤兰 王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总结 4a连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发病 6h内或发病 6~ 12h仍有胸痛的STEMI 12 7例 ,Judkin法选择性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照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 ,经皮行冠... 目的 总结 4a连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发病 6h内或发病 6~ 12h仍有胸痛的STEMI 12 7例 ,Judkin法选择性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 ,多体位投照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 ,经皮行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 (PTCA)、支架置入 ,PTCA导丝无法通过闭塞部位时 ,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结果 4例极高危及 5例血栓自溶无残余狭窄患者仅作冠状动脉造影 ,其余 118例分别行PTCA、支架直接置入术、PTCA加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溶栓。以TIMI血流Ⅱ~Ⅲ级为成功标准 ,再通 112例 (112 / 118) ,成功率 96 5 5 %。结论 STEMI直接PCI,成功率 96 5 5 % ,有效降低STEMI死亡率 ,减少住院天数 ,是治疗STEMI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 STEMI 右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溶栓 疗效及安全性 梗死相关动脉 PTCA TIMI血流 支架 多体位投照 直接PCI 闭塞部位 残余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