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超声助显剂评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胃排空状态
1
作者 李文宝 薛立娟 +4 位作者 李昶田 鲁媛媛 宋丹绯 白雪婷 李俊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0-1714,共5页
目的 观察胃肠超声助显剂用于评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胃排空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对30例SMAS患者(SMAS组)及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胃肠超声检查,测算胃肠助显剂通过即刻十二指肠近端内径(D)、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 目的 观察胃肠超声助显剂用于评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胃排空状态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对30例SMAS患者(SMAS组)及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胃肠超声检查,测算胃肠助显剂通过即刻十二指肠近端内径(D)、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十二指肠内径(d)及十二指肠受压程度(D-d)/D,记录服用助显剂后5 min(T0)、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及120 min(T4)胃残余容量(GRV),分别计算T1~T4 GRV与T0 GRV比值(GRV1~GRV4)并进行组间比较;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SMAS患者(D-d)/D与GRV1~GRV4的相关性。结果 SMAS组D、(D-d)/D、GRV1、GRV2、GRV3及GRV4均大于,而d小于对照组(P均<0.05)。SMAS患者(D-d)/D与GRV4呈中度正相关(r=0.509,P=0.007),而与GRV1~GRV3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胃肠超声助显剂可用于实时动态观察SMAS患者胃排空状态及定量分析G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胃排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伟 朱维铭 +3 位作者 顾立立 李毅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索肠内营养(EN)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对15例采用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J)行EN治疗的SMAS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梗阻近端的引流... 目的:探索肠内营养(EN)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对15例采用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J)行EN治疗的SMAS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梗阻近端的引流量、营养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人在置管减压引流1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经鼻肠管行EN的病人约3~4周症状消失,经PEG/J管行EN的病人约4~8周症状消失,约5~10周均恢复正常饮食。EN治疗2周后,所有病人的体重、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数(TBF%)明显增加,梗阻近端的引流量明显减少。相关分析显示,在治疗前、EN治疗2周和症状消失时,梗阻近端的引流量与体重、BMI和TBF%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中与TBF%的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拔除管饲导管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明显增加。结论:合理有效的EN治疗能改善SMAS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加体重和脂肪含量,从而增加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解除十二指肠梗阻,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饮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大多数病人避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内营养治疗 十二指肠梗阻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隙面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健祥 陈卫国 +3 位作者 张家雄 徐维敏 方挺松 曾效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隙面积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腹部CT增强检查的24例SMAS患者(SMAS组)及42例非SMAS患者(非SMAS组),测量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间隙面积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接受腹部CT增强检查的24例SMAS患者(SMAS组)及42例非SMAS患者(非SMAS组),测量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分析显示SMA-AO间隙面积、夹角、经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SMA-AO距离及SMA起始部至十二指肠水平部中心水平距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783、0.867及0.751。结论SMA-AO间隙面积对诊断SMAS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诊断SMAS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国仁 程一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二维 彩色多普勒 超声波诊断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展 王耿泽 +1 位作者 王云堂 赵玉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殷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2D CDFI)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MAS)的价值 ,探讨其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SMAS患者的 2D CDFI表现。结果 :全部病例仰卧位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在肠系膜上动脉 (SMA)...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2D CDFI)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MAS)的价值 ,探讨其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SMAS患者的 2D CDFI表现。结果 :全部病例仰卧位发现十二指肠水平部在肠系膜上动脉 (SMA)和腹主动脉 (AO)间均受压扩张 ,SMA与AO间夹角变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移位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7
作者 江晨 黄先河 秦入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37-38,共2页
因十二指肠第三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形成的夹角之内,在某些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压迫十二指肠而形成肠梗阻,称之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对于其外科治疗,常用的术式有:1.屈氏韧... 因十二指肠第三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形成的夹角之内,在某些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压迫十二指肠而形成肠梗阻,称之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对于其外科治疗,常用的术式有:1.屈氏韧带松解术;2.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移位术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 SMAS 屈氏韧带松解术 术式 吻合口 Y型 术后不适症状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覃峰 申国光 +1 位作者 龙行安 陈巨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误诊 漏诊 原因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烧伤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的营养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温俊洪 李孝建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0,共2页
1病人资料 病人,男,40岁,于2015年8月23日因家中煤气泄漏爆炸导致全身火焰烧伤。伤后30min送往当地医院,给予输液、抗休克、抗感染、四肢焦痂切开减压、气管切开和机械辅助通气等治疗。
关键词 烧伤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营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13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郭永强 梁若鹏 +1 位作者 陈壬寅 张豫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胆汁及宿食等一系列症候群[2]。SMAS可先给予营养支持、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进行手术治疗[3]。腹腔镜手术治疗SMAS已被证实安全、可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 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 吻合口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娟 罗利红 +1 位作者 王宝平 吴凤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70-2571,2574,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例经X线钡餐透视证实为SMAS患者及38例正常人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O)夹角、十二指肠在SMA与AAO夹角处内径(d)、夹角前内径(D)及D/d比...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例经X线钡餐透视证实为SMAS患者及38例正常人的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O)夹角、十二指肠在SMA与AAO夹角处内径(d)、夹角前内径(D)及D/d比值。结果 38例患者中36例CDFI清楚显示SMA,2例因肠胀气SMA显示不清,SMA显示率为94.7%。36例中4例SMA与AAO夹角在20°~30°之间,18例在15°~20°之间,14例<10°。34例十二指肠于SMA与AAO夹角处受压变窄,近段扩张,呈"漏斗形"征,d<10mm,D>30mm,D/d比值3.0。2例未记录十二指肠受压征象及D/d比值。38例正常人均显示SMA与AAO夹角>30°,无十二指肠受压征象,d>10mm,D<30mm,D/d比值<3.0。结论 SMA与AAO夹角小和十二指肠受压征是超声诊断SMAS的重要征象,有助于SMAS的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 超声 肠系膜上动脉 腹主动脉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诊治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8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考平 李旭 +4 位作者 刘树立 李颀 张军 张金山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的临床特征、诊断与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2年7月,对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SMAS行腹腔镜手术,包括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Treitz...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的临床特征、诊断与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2年7月,对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SMAS行腹腔镜手术,包括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术中粘连严重,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不充分)。结果8例均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手术时间45~80 min,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100 min。无术中并发症,术后3~5 d开始饮食。术后所有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1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后症状无改善,术后3个月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2例行肠吻合者无吻合口漏、狭窄及梗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6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后恢复好,饮食正常。结论 B超、CT和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儿童SMAS的重要方法。腹腔镜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或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PEJ肠内营养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凯 汪志明 江志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行EN支持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行PEJ,采用EN支持分别治疗69 d和180 d。观察病人症状改善、体质量和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2例病人经E...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行EN支持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行PEJ,采用EN支持分别治疗69 d和180 d。观察病人症状改善、体质量和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2例病人经EN支持,症状消失,体质量增加,血中纤维连接蛋白和PA增加。结论:经PEJ行EN支持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支持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祖蕙 郭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19-820,共2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十二指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肠外营养用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
15
作者 王希 姜海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1期61-61,64,共2页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黄贤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07-1407,1410,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早期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治疗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燕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EN)治疗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智力障碍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合并SMAS的病儿采用EN治疗。结果:共回顾性分析了368例智力障碍儿童,其中有21...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EN)治疗智力障碍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智力障碍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合并SMAS的病儿采用EN治疗。结果:共回顾性分析了368例智力障碍儿童,其中有21例(5.71%)病儿病程中并发了SMAS,并接受了EN治疗。治疗时间为29-167(106.35±43.32)d,有17例(80.95%)病儿获得临床治愈。治疗后病儿的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各项营养指标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年,有2例病儿症状复发,再次行EN治疗后获得治愈。结论:采用EN治疗智力障碍儿童SMAS不仅能改善病儿的营养状况,而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肠内营养 智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胃/空肠造瘘管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的实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如婷 黄迎春 +1 位作者 高学金 王新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经胃/空肠造瘘管(PEG/J)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HEN)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1例SMAS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放置PEG/J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由家庭营养支持小组行HEN方案,于HEN结束后通过人体测量及实验室...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经胃/空肠造瘘管(PEG/J)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HEN)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1例SMAS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患者放置PEG/J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由家庭营养支持小组行HEN方案,于HEN结束后通过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等给予效果评价。结果经HEN治疗,21例SMAS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改善、体质分析和血液营养指标均显著改善,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梗阻解除,患者恢复正常饮食,HEN治疗108~235(148.19±31.24)d拔除PEG/J导管,结束HEN。2例患者分别在拔除PEG/J管8个月、10个月后SMAS复发,通过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HEN方案的建立与实施对经PEG/J管行HEN治疗的SMAS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经胃/空肠造瘘管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营养状况 体质分析 血液营养指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35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庆强 黄金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35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肠旋转不良19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1例,环形胰腺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 目的探讨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35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肠旋转不良19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1例,环形胰腺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35例中2例放弃治疗死亡,33例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梗阻 新生儿 临床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2002年11月 中肠旋转不良 回顾性分析 2004年 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环形胰腺 放弃治疗 痊愈出院 早期诊断 治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13例
20
作者 曾甜 莫丹 +3 位作者 李新宁 石群峰 苏乃伟 罗树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76-1677,共2页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为新生儿外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高位梗阻,多为先天因素所致。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113例,诊治及时,预后情况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13例。...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为新生儿外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高位梗阻,多为先天因素所致。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113例,诊治及时,预后情况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113例。男65例,女48例;年龄1~43 d;体重1.5~3.7 kg,其中早产低体重儿45例。肠旋转不良46例,占40.7%;环状胰腺33例,占29.2%;十二指肠闭锁21例,占18.6%;2种原因梗阻者9例,占8%;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2例,占1:75%;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占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早产低体重儿 十二指肠闭锁 外科常见病 肠旋转不良 高位梗阻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