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进高原胃动力紊乱大鼠胃电起搏区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消化道平滑肌网络微观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贺巍 朱琳 +3 位作者 范兴爱 杨生岳 刘睿年 陈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胃动力紊乱大鼠胃电起搏区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消化道平滑肌(smooth muscle cell,SMC)网络微观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胃动力紊乱大鼠胃电起搏区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消化道平滑肌(smooth muscle cell,SMC)网络微观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以低海拔地区(海拔400 m)为对照组,并以进入高原地区(海拔4 300 m)后的时间节点依次分为1 d、3 d、7 d和14 d组,每组10只。透射电镜观察胃电起搏区ICC细胞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将ICC与胆碱能神经元及氮能神经元双标记,并观察其表达变化。结果电镜下可见,急进高原后大鼠胃电起搏区ICC细胞之间、ICC与SMC之间的缝隙连接明显减少,ICC内细胞器减少并出现凋亡小体等,尤以高海拔地区3 d组最显著。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ICC及胆碱能神经元的表达量在高海拔3 d组降到最低(P<0.05),而此时氮能神经元的表达量则显著上升到最高(P<0.05)。结论急进高原环境下,大鼠ENS中胆碱能/氮能神经元的兴奋性发生改变,使ICC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导致平滑肌运动障碍,可能是胃动力紊乱发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胃动力紊乱 CAJAL间质细胞 肠神经系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rocortin1通过CRF受体2介导激活肠神经系统抑制小肠转运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殷燕 殷董 +3 位作者 任晓阳 任牡丹 董蕾 和水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249-1255,共7页
目的探讨urocortin1是否通过CRF受体2激活肠神经系统调控小肠转运功能。方法 82只雄性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iv urocortin1组,静脉注射10μg/kg urocortin1;盐水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 ml;ip astressin_2-B+iv urocortin1组,腹腔... 目的探讨urocortin1是否通过CRF受体2激活肠神经系统调控小肠转运功能。方法 82只雄性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iv urocortin1组,静脉注射10μg/kg urocortin1;盐水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 ml;ip astressin_2-B+iv urocortin1组,腹腔注射astressin_2-B(300μg/kg),间隔1 h,静脉注射urocortin1(10μg/kg);ip astressin_2-B组,腹腔注射astressin_2-B(300μg/kg),间隔1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 ml;icv astressin_2-B+iv urocortin1组,侧脑室注射astressin_2-B(300μg/kg),间隔1 h,静脉注射urocortin1(10μg/kg);icv astressin_2-B组,侧脑室注射astressin_2-B(300μg/kg),间隔1 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 ml;正常大鼠组,无干预措施。采用埃文斯蓝含量测定法检测小肠转运功能(small intestinal transit,SIT),采用几何中心表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方法检测肠神经系统CRF受体2的表达。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iv urocortin1组SIT减慢,中枢神经系统核团和肠神经系统c-Fos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v urocortin1组相比,ip astressin_2-B+iv urocortin1组SIT增快,肠神经系统c-Fos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仅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v urocortin1组相比,icv astressin_2-B+iv urocortin1组SIT和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无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神经系统中可检测到CRF受体2表达。结论 Urocortin1通过CRF受体2介导激活肠神经系统抑制了小肠转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ocortin1 CRF受体2 转运 C-FOS 肠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和肠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玲玲 王建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又称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等。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肠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164通过调节菌群-肠神经免疫互作缓解泻剂结肠
4
作者 卢慧敏 程婷 +4 位作者 张童 王琳琳 王刚 赵建新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8,共8页
泻剂结肠是一种伴有严重肠神经和肠屏障损伤的泻药依赖性便秘,益生菌干预有望成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文应用番泻叶提取物处理构建了泻剂结肠动物模型,研究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164对泻剂结肠的缓解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结果表... 泻剂结肠是一种伴有严重肠神经和肠屏障损伤的泻药依赖性便秘,益生菌干预有望成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文应用番泻叶提取物处理构建了泻剂结肠动物模型,研究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164对泻剂结肠的缓解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164能缩短泻剂结肠小鼠排首粒黑便时间及增加5 h内粪便粒数以缓解便秘,其缓解泻剂结肠的可能途径是通过增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产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菌的相对丰度而提高粪便中SCFAs含量,增加结肠乙酰胆碱的含量进而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以达到修复肠神经系统的效果,进一步降低肠道炎症,修复肠道机械屏障。该研究为益生菌缓解泻剂结肠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剂结 副干酪乳酪杆菌 肠神经系统 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芍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NOS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胡琼花 林中 +1 位作者 刘颖 郑清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系统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动力紊乱时的变化以及柴芍承气汤对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芍承气汤组(CSCQD组);模型组和CSCQD组经... 目的探讨肠神经系统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动力紊乱时的变化以及柴芍承气汤对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芍承气汤组(CSCQD组);模型组和CSCQD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质量浓度为50 g/L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CSCQD药液。测定大鼠的胃肠传递时间,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的病理变化,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回肠及结肠肌间神经丛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SCQD组传递指数(TI)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P<0.05),NOS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CSCQD通过逆转肠神经系统NOS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改善SAP大鼠的肠动力,同时减轻了胰腺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柴芍承气汤 肠神经系统 一氧化氮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NOS神经元形态和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云芳 陈耀星 +2 位作者 王子旭 陈付菊 刘洪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6-201,共6页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5日龄、4月龄和12月龄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纤维形成清晰的三级网状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聚集在...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5日龄、4月龄和12月龄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纤维形成清晰的三级网状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聚集在一起构成大小不等的神经节。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个年龄段(从小到大)分别为27.07、20.80、16.18个/mm2;神经元总数增加,分别为1.86×106、4.06×106、4.41×106个;在各个年龄小肠NOS阳性神经元密度均以空肠较低,神经元总数在各年龄均以空肠最多;山羊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胞体面积、胞核面积发育前期增加,后期减小;核质比随年龄下降,15日龄与4月龄和12月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小肠不同肠段的NOS神经元胞体、胞核面积分布随年龄出现一定变化,相同年龄小肠各段神经元核质比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 肠神经系统 一氧化氮合成酶 肌间神经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回肠肌间神经节的VIP和NOS阳性神经元增加
7
作者 段泽辉 林中 +1 位作者 张诚 王芹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PA)对大鼠胃肠动力和肠神经系统回肠肌间神经节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SD)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AP组,用5%牛黄胆酸钠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制作SAP模型。24h后...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PA)对大鼠胃肠动力和肠神经系统回肠肌间神经节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SD)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AP组,用5%牛黄胆酸钠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制作SAP模型。24h后,胃内灌服1%台盼蓝溶液,测定小肠推进比。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肌间神经节VIP和NOS阳性神经元。结果:SAP组胰腺病理评分增高,大鼠小肠推进比率(30.20±3.82)%,低于假手术组(51.3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肌间神经节VIP和NOS阳性神经元,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可能与抑制性神经元VIP和NOS的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 血管活性 重症急性胰腺炎 动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肌间神经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化学性质及其纤维联系
8
作者 靳远 张潜 李云庆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77-77,共1页
空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由胃肠道壁内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组成。ENS既受中枢的调控,又可独立发挥作用。过去认为肠壁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 phrine,NE)能纤维来自于交感神经节... 空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由胃肠道壁内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组成。ENS既受中枢的调控,又可独立发挥作用。过去认为肠壁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 phrine,NE)能纤维来自于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释放NE抑制肠道运动。在NE合成过程中,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β-羟化酶(DBH)是限速酶,故可作为NE能神经元的标志物。我们的前期实验结果提示肠壁内的NE能纤维可能还来自其内部。为了证实这种可能性,本研究在结肠肌间神经丛观察了TH和DBH阳性结构的分布及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运动 去甲肾上腺素 军医大学 胶质细胞 纤维联系 肠神经系统 DBH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冯雯 范一宏 吕宾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63-565,共3页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是指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但无法找到形态学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以往认为FGIDs主要是由胃肠道动力障碍所引起,但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疾病认...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是指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状,但无法找到形态学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以往认为FGIDs主要是由胃肠道动力障碍所引起,但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与内脏感觉、炎症、肠神经系统(ENS)甚至中枢神经系统(CNS)调节功能等因素有关.本文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 发病机制 DISEASES 道动力障碍 消化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道症状 肠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对大鼠小肠转运的作用及其机制
10
作者 王燕 史海涛 +3 位作者 秦斌 李红 姜炅 宋亚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3,共7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对大鼠小肠运动的作用及对中枢和胃肠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1给大鼠分别埋置十二指肠导管及侧脑室套管,禁食24h后经侧脑室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ghrelin(0.4、1.6μg/kg或6.4μg/kg),经十二指肠导管注射... 目的探讨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对大鼠小肠运动的作用及对中枢和胃肠道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1给大鼠分别埋置十二指肠导管及侧脑室套管,禁食24h后经侧脑室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ghrelin(0.4、1.6μg/kg或6.4μg/kg),经十二指肠导管注射伊文氏蓝溶液,观察不同剂量ghrelin对小肠转运的影响。另2组大鼠分别接受侧脑室注射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3.7μg/kg)、(D-Lys3)GHRP-6(3.7μg/kg)+ghrelin(6.4μg/kg),探讨ghrelin对小肠转运的作用机制。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ghrelin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D-Lys3)GHRP-6对ghrelin作用的影响。结果 1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 0.4μg/kg对大鼠小肠转运无显著影响,ghrelin 1.6μg/kg和6.4μg/kg可促进小肠转运,此作用被(D-Lys3)GHRP-6阻断。2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可激活中枢多个部位的c-Fos蛋白表达,包括下丘脑弓状核、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杏仁内侧核、迷走神经背核等核团;胃、十二指肠、近端结肠的c-Fos表达增加,胃的c-Fos蛋白表达增加最显著。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可抑制ghrelin激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的c-Fos蛋白表达。结论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促进大鼠小肠转运,其促动力作用可能通过受体GHSR介导。侧脑室微量注射ghrelin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调节小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转运 中枢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间的双向交流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廖师师 罗杰 +3 位作者 图拉妮萨·喀迪尔 丁可 陈榕 孟庆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98-101,共4页
肠道微生物群能调节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或间接与肠-脑轴形成双向联系,于是构成了肠道微生物群-肠-脑(BGM)轴。微生物群、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途径。大脑通过与微生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内分泌介质... 肠道微生物群能调节肠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或间接与肠-脑轴形成双向联系,于是构成了肠道微生物群-肠-脑(BGM)轴。微生物群、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途径。大脑通过与微生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内分泌介质的管腔分泌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也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间接调节肠道环境,改变微生物群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群也可以产生神经活性化合物与循环系统和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与大脑形成双向联系,共同维持机体胃肠道、中枢神经和微生物系统的内环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道微生物群 肠神经系统 微生物群--脑轴 双向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雨晨 蔡多特 +3 位作者 张书豪 金益 高志刚 邵敏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HD)是远端肠道无肠道神经定植导致的先天性结构畸形。目前HD的公认治疗方式是利用外科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但即使近年来术式不断改良,患者仍会出现术后顽固性便秘和小肠结肠炎等常见手术并发症,同时不可避免的手... 先天性巨结肠(HD)是远端肠道无肠道神经定植导致的先天性结构畸形。目前HD的公认治疗方式是利用外科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但即使近年来术式不断改良,患者仍会出现术后顽固性便秘和小肠结肠炎等常见手术并发症,同时不可避免的手术相关创伤和时有发生的手术副损伤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预后。细胞治疗作为新兴的非手术治疗策略,通过细胞增殖、移植以及分化的方式来修复HD患者缺乏的肠道神经,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导致的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是一种值得期待的HD治疗新思路。本文对目前HD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论述细胞来源和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 细胞治疗 干细胞 肠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脏舒秘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推进率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艺缤 吴至久 魏照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年第9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讨调脏舒秘汤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的作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西沙必利治疗组、调脏舒秘汤低剂量组、调脏舒秘汤中剂量组和调脏舒秘汤高剂量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结肠推进率及微... 目的:探讨调脏舒秘汤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的作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西沙必利治疗组、调脏舒秘汤低剂量组、调脏舒秘汤中剂量组和调脏舒秘汤高剂量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结肠推进率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在模型大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强度。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推进率及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较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增加肠道推进率、提高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上:调脏舒秘汤低、中剂量组与西沙必利治疗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脏舒秘汤高剂量组较西沙必利治疗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模型大鼠结肠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其可能参与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过程。2调脏舒秘汤可能通过提高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水平,达到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3调脏舒秘汤低剂量或中剂量可能为临床使用的最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脏舒秘汤 慢传输型便秘 肠神经系统 微管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气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相关的生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南梦蝶 程诺 +2 位作者 贺倩 刘远欧 刘玥芸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30-937,共8页
脾气虚证是中医常见证候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脾气虚证神经内分泌系统各类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根据现有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现况,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研究的学术观点,重点介绍了脑肠肽、神经调节相关指标、下丘脑-腺垂体轴指标和水... 脾气虚证是中医常见证候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脾气虚证神经内分泌系统各类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根据现有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现况,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研究的学术观点,重点介绍了脑肠肽、神经调节相关指标、下丘脑-腺垂体轴指标和水盐代谢等指标变化。脑肠肽方面,多数研究提示脾气虚证状态下,促进作用的脑肠肽在下丘脑、胃肠道组织及血液中的含量下降,抑制作用的脑肠肽在各组织中的含量下降,部分脑肠肽含量可在不同组织中出现不同变化;在有关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中,脾气虚证状态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相应指标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细胞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含量改变,肠神经功能紊乱也通过指标的变化体现;在有关下丘脑-腺垂体轴的研究中,脾气虚证状态下肾上腺、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在有关水盐代谢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表明脾气虚证状态下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水通道蛋白比例变化。本文认为脾气虚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探明不同指标相互间可能的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自主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 下丘脑-腺垂体轴 水盐代谢 微观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疾病
15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1期76-76,共1页
0201498 肠神经系统的发育紊乱/KapurR P∥Gut.-2000,47(Suppl 4).-iv81~83医科图0201499 小肠流动的转向可减少小肠粘膜中能分泌白介素-4和干扰素γ的 T 淋巴细胞的数目/Schmit A∥Gut.-2000,46(1).-40~45 医科图0201500 食物引起的... 0201498 肠神经系统的发育紊乱/KapurR P∥Gut.-2000,47(Suppl 4).-iv81~83医科图0201499 小肠流动的转向可减少小肠粘膜中能分泌白介素-4和干扰素γ的 T 淋巴细胞的数目/Schmit A∥Gut.-2000,46(1).-40~45 医科图0201500 食物引起的抗分泌因子的刺激作用可以改善人炎性肠疾病的症状:概念的研究/Bjorck S∥Gut.-2000,46(6).-824~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疾病 粘膜 医科 炎性道疾病 肠神经系统 淋巴细胞 干扰素 刺激作用 白介素 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传输性便秘病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本升 陈玉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824-825,共2页
研究表明,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病机制与Cajal间质细胞(ICC)功能异常、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肠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及精神心理障碍等方面有关,为ST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慢性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 肠神经系统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在轮状病毒腹泻中的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峰 宋丽军 +5 位作者 周玉晶 冯宇璇 袁月 钱余培 杨思雁 赵文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41-44,共4页
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其导致腹泻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在轮状病毒腹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调控5-羟色胺的表达及其影响的肠神经系统和肠上皮屏障功能,可以有效减轻轮状病毒腹泻症状。目... 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其导致腹泻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5-羟色胺在轮状病毒腹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调控5-羟色胺的表达及其影响的肠神经系统和肠上皮屏障功能,可以有效减轻轮状病毒腹泻症状。目前有关5-羟色胺与轮状病毒腹泻的关系尚未进行系统整理。本综述结合最新相关研究,为抗轮状病毒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更准确地指导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腹泻 肠神经系统 上皮屏障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