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毒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LTa基因特异性EMA-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赵素君 曹冶 +6 位作者 谢晶 李江凌 王秋实 叶勇刚 罗丹丹 叶健强 廖党金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1,共4页
由于传统PCR技术无法区分样品中的死细菌与活细菌,为避免因样品中含有死细菌而造成的假阳性检测结果,本研究根据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叠氮溴乙锭(EMA)处理菌液,沸水浴法制备细菌裂解液,优化PC... 由于传统PCR技术无法区分样品中的死细菌与活细菌,为避免因样品中含有死细菌而造成的假阳性检测结果,本研究根据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叠氮溴乙锭(EMA)处理菌液,沸水浴法制备细菌裂解液,优化PCR条件,建立一种检测肠毒性大肠埃希菌活菌肠毒素基因的EMA-PCR方法。肠毒性大肠埃希菌CVCC196、CVCC197、CVCC200均能扩增出大小为438bp的特异性条带,而其他对照菌株未扩增出条带。经EMA处理,除了完全死菌组外,含有10mL/L~1 000mL/L活菌的混合悬液均可扩增出目的片段。因此,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肠毒性大肠埃希菌活菌肠毒素基因的EMA-PCR方法,该方法较传统PCR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灵敏度可达19cf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毒性大肠埃希菌 不耐热毒素基因 叠氮溴乙锭-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预防儿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文汉 胡素君 +4 位作者 熊家愔 苏兰 彭金玲 李创 杨北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4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商品名可唯适疫苗)对儿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9月深圳市上梅林社区2~12周岁符合ETEC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儿童108例... 目的探讨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商品名可唯适疫苗)对儿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9月深圳市上梅林社区2~12周岁符合ETEC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儿童108例,分为疫苗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在双盲背景下口服可唯适疫苗或安慰剂(LB培养基干粉胶囊),随访观察12个月。服苗前和全程服苗后2周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查;服苗前和首次服苗后2、6、12个月留取血液及全程服苗后1、2、4周留取粪便进行抗霍乱毒素(抗-CT)、抗霍乱弧菌脂多糖(抗-LPS)及杀弧菌抗体(Vab)测定。结果疫苗组儿童全程服苗后ETEC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3.7%(2/54),低于对照组的13.0%(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疫苗组儿童全程服苗后12个月内ETEC感染性腹泻次数平均为(0.9±0.5)次,少于对照组的(5.2±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6,P<0.05)。血清抗体:首次服苗后2、6、12个月疫苗组3种抗体阳转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抗体:全程服苗后1、2、4周两组抗体阳转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首次服苗后2、6、12个月两组3种血清抗体GM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疫苗组首次服苗后6个月高于首次服苗后2、12个月(P<0.05)。粪便抗体GMT:全程服苗后1、2、4周两组粪便抗体G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服苗后两组儿童血常规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疫苗组出现发热2例,呕吐1例,腹痛1例;对照组出现发热3例;程度较轻,均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可唯适疫苗对儿童ETEC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效果安全而明显,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大肠 腹泻 重组B亚单位 体霍乱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有效成分酶解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不同配方对引起仔猪腹泻细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文星 武迪 +1 位作者 孙毅 曲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75-83,共9页
【目的】探明中草药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筛选抑制仔猪腹泻细菌的高效中药方剂,为生猪养殖过程中绿色防治断奶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解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有效成分提取的温度、时间、pH、... 【目的】探明中草药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筛选抑制仔猪腹泻细菌的高效中药方剂,为生猪养殖过程中绿色防治断奶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解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有效成分提取的温度、时间、pH、酶用量、料液比和处理方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酶解的最佳条件;利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中草药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情况,筛选具有较好抑菌效果的中药方剂。【结果】酶解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 h+酶添加量为3%+料液比为1∶25,pH 10,提取前对中草药进行研磨处理。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对单味中草药连翘表现极敏〔抑菌圈直径(Φ)22.2 mm〕,对石榴皮(Φ15.7 mm)和山楂(Φ19.4 mm)表现高敏,优化配方为山楂+虎杖+石榴皮+苦参(Φ18.4 mm);猪霍乱沙门氏菌对单味中草药黄芪(Φ19.2 mm)和川黄柏(Φ15.5 mm)表现高敏,优化配方为黄芪+川黄柏+石榴皮(Φ24.4 mm);绿脓杆菌对单味中草药板蓝根(Φ11.5 mm)和党参(Φ12.1 mm)表现高敏,优化配方为党参+鱼腥草+甘草+龙胆草(Φ15.0 mm)。【结论】中药方剂山楂+虎杖+石榴皮+苦参、黄芪+川黄柏+石榴皮和党参+鱼腥草+甘草+龙胆草分别对引起仔猪腹泻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具有高效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酶解法 提取工艺 仔猪腹泻 毒性大肠 猪霍乱沙门氏 绿脓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