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宇驰 韩红伟 +1 位作者 张家玮 付伊萌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识别结肠组织的代谢模式,探讨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 IBS-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5只SD大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识别结肠组织的代谢模式,探讨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 IBS-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5只SD大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针灸组。模型组与针灸组采用急、慢性应激相结合方法制备IBS-D模型大鼠。针灸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针灸“足三里”“关元”“内关”治疗,每日1次,共28日。通过观察稀便率、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和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1β含量及测定结肠转运功能评价肠道功能。利用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三组大鼠的结肠组织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利用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库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找到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稀便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稀便率降低(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结肠黏膜TNF-α、IL-1β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结肠黏膜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结肠黏膜TNF-α、IL-6、IL-1β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明显粘膜层厚度变薄,较多腺体消失,局部可见明显腺体损伤,同时可见较多细胞核固缩胞体消失,空洞明显;针灸组大鼠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于粘膜层顶端,少量腺体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代谢物肉碱C13:0上调,肉碱C7:DC水平下调,L-苯丙氨酸-L-亮氨酸水平上调,环(酪氨酸—亮氨酸)水平上调,甘油2-磷酸水平下调;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代谢物肉碱C13:0水平下调,肉碱C7:DC水平上调,L-苯丙氨酸-L-亮氨酸水平下调,环(酪氨酸-亮氨酸)水平下调,甘油2-磷酸水平上调。模型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代谢途径有2条,分别是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针灸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代谢通路有1条,是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结论 从结肠组织代谢组学的角度,针灸可能是通过调节代谢物肉碱C13:0、肉碱C7:DC、L-苯丙氨酸-L-亮氨酸、环(酪氨酸—亮氨酸)、甘油2-磷酸的水平,调节卟啉与叶绿素代谢通路,发挥抑制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易激综合征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市城近郊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丹 郑岳 夏志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7-88,共2页
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秦皇岛市城近郊区中3个小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调查纳入850人,有效问卷840张(98.8%);符合Rom eⅡ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患病率为4.6%,女性60岁以上组发病率较高;饮酒、受凉或进凉食、... 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秦皇岛市城近郊区中3个小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调查纳入850人,有效问卷840张(98.8%);符合Rom eⅡ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患病率为4.6%,女性60岁以上组发病率较高;饮酒、受凉或进凉食、食物过敏、肠炎或痢疾史、生活事件、服NSAID史、消极应对方式等为最具有可能的危险因素。认为本地区居民中IBS患病率不低于北京等大城市;饮酒、食物过敏、服NSAID史等为最可能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流行病调查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地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春安 柴同海 +2 位作者 刘红军 时均文 王慎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枣庄地区 易激综合征 流行病 诱发因素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胡莹 王巧民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547-549,共3页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脐与匹维溴铵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影响的异同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晓宁 马玉侠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与匹维溴铵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4例随机分为脐疗组、匹维溴铵组各12例。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处理,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后尿液代谢谱中...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与匹维溴铵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4例随机分为脐疗组、匹维溴铵组各12例。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处理,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后尿液代谢谱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变化明显,其中脐疗组变化较为显著的是氨基酸、组胺、5-羟色胺、胆汁酸、内源性大麻素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涉及到体内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及内源性大麻素代谢等过程;匹维溴铵组除此之外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结论:脐疗可显著抑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内脏高敏性,改善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失调状况,改善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前后2组患者尿样代谢产物谱存在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脾虚型 代谢组 隔药灸脐法 神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谢璐安 张扬雨 +2 位作者 陈小霞 杨贻铃 黄适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bowel syndrome,PI-IBS)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发生于急性肠道感染恢复后。中医药治疗PI-IBS有明确疗效,具有依从性高、费用少的特点。文章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PIIBS的报道,从病因病机...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ectious irritablebowel syndrome,PI-IBS)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发生于急性肠道感染恢复后。中医药治疗PI-IBS有明确疗效,具有依从性高、费用少的特点。文章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PIIBS的报道,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两方面对中医药治疗PI-IBS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
7
作者 王海鹏 田小林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027-1029,共3页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病因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谢小玲 黄适 +3 位作者 何锦轶 王凯 覃川峰 龚纯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49-153,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位主要在大小肠,与五脏中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外感邪气、饮食失宜、情志因素、劳倦虚损皆可导致该病,临床可以中药复方、中医外治法、综合疗法及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马Ⅳ标准的广西某高职院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华英 蒋莉萍 +4 位作者 韦秀鲜 梁惠萍 陈义阳 龙淑珍 梁谷 《内科》 2019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2626名,采用罗马Ⅳ标准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诊断以了解学生IBS的患病情况,并对IBS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2626名,采用罗马Ⅳ标准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诊断以了解学生IBS的患病情况,并对IBS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罗马Ⅳ标准,高职院校新生的IBS总患病率为2.70%,其中男生IBS患病率为1.69%;女生IBS患病率为3.00%。男女生IBS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新生IBS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健康新生饮酒、受凉、乳制品摄入、劳累、情绪不佳、精神刺激等情况与新生IBS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制品摄入、精神刺激是高职院校新生IB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进食乳制品及精神刺激是高职院校新生IB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学生普遍面临着较大学业压力,比较容易发生IBS,加强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他们的就诊意识,找到并祛除发病诱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危险因素 流行病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及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重发 金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为1:2,其临床特点表现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为1:2,其临床特点表现复杂,症状持续或间歇反复发作。在西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健康人群中的10%-20%曾罹患此病,IBS患者占消化科求诊人数的50%以上。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对多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的反应性增高,包括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改变的机制则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病因 治疗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及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妙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1期28-29,29,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腹痛和排便异常为表现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便秘"、"腹痛"、"泄泻"和"郁证"的范畴。此...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部不适、腹痛和排便异常为表现的肠功能紊乱综合征。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便秘"、"腹痛"、"泄泻"和"郁证"的范畴。此病的病位在肠,其病因与患者存在肝脾不和、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因素有关。本文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中医病因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玉斗 袁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88-90,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长期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症候群,经检查又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肠IBS全球患病率很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占所有年龄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长期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症候群,经检查又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肠IBS全球患病率很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占所有年龄组患病率的20%~30%,占成人组的15%~20%,意大利、尼日利亚等地为8%~10%,在东欧及亚非国家为14%~22%.胃肠道症状在成人大约占1/3以上,占成人患病率的10%~22%,女性约多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 易激综合征/治疗 易激综合征/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证候分布与不同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汪红兵 张声生 +12 位作者 李振华 唐旭东 王新月 张福文 陈明 陶琳 唐博祥 朱培一 吴兵 李保双 宋秀江 刘敏 查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主要证候与不同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探讨IBS-D的主要证候特点及其与不同因素的关系。结果IBS-D患者年龄集中在30~49岁之间;就诊人群的特...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主要证候与不同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以探讨IBS-D的主要证候特点及其与不同因素的关系。结果IBS-D患者年龄集中在30~49岁之间;就诊人群的特殊嗜好依次为饮酒、吸烟、嗜辛辣、嗜咖啡等;情志不畅、精神紧张和饮食不节是其主要诱因;肝郁脾虚证所占比率最高(44.7%),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证候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IBS-D患者实际就诊人数低于实际患病人数,精神心理因素是其重要内因,而饮食因素可能是其启动的重要外因;不同因素对证候分布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易激综合征 中医证候 流行病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杭斌 顾竹影 +3 位作者 赵虹雯 王群燕 吴伟 厉有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Zn、Se、Fe、Cu含量变化,旨在探讨IBS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新机制。方法:随机抽取30例D-IBS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CD3、CD4、C... 目的:通过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Zn、Se、Fe、Cu含量变化,旨在探讨IBS的可能病因及发病新机制。方法:随机抽取30例D-IBS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Zn、Fe、Cu水平,用原子荧光分析法,测定血清Se水平。结果:D-IB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IBS组与正常组血清Zn、Se、Fe、C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提示D-IBS患者可能存在细胞免疫异常;D-IBS患者血清Zn、Se、Fe、Cu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免疫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 腹泻/病因 腹泻型易激综合征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新概念 被引量:6
15
作者 缪应雷 欧阳钦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流行病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春 叶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中医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病因病机入手,采取辨证施治,内治外治相结合等多种治疗手段,体现出中医整体调节、多靶向多环节的治疗优势,临床疗效显著。开展中药动物实验研究,可积极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
关键词 腹泻 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干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武蓓 常壮鹏 +1 位作者 邓贵凤 邵云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05-611,共7页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Shaoyao Gancao decoction,SGD)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lamma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大鼠的干预作用,并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I-IBS)及SGD...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Shaoyao Gancao decoction,SGD)对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ost-inflamma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I-IBS)大鼠的干预作用,并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I-IBS)及SGD组,每组6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制备大鼠PI-IBS模型,SGD组在造模后第28天开始灌胃给药SGD 25 g/(kg·d),连续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以疾病活动指数(DAI)、内脏痛阈值评分、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结肠病理损伤评分评估SGD对PI-IBS大鼠的干预作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联用(UPLC-Q/TOF-MS)和代谢组学方法鉴定血浆差异代谢物并经MetaboAnalyst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I-IBS组大鼠DAI指数明显升高(P<0.05),内脏痛阈值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严重受损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PI-IBS组相比,SGD组大鼠DAI指数明显降低(P<0.05),内脏痛阈值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损伤改善且黏膜炎症明显缓解,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和PI-IBS组大鼠血浆共鉴定出30个差异代谢物,SGD可显著回调14个差异代谢物的变化,主要富集于嘧啶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的代谢和三羧酸(TCA)循环等代谢通路。结论SGD干预PI-IBS大鼠的机制可能与嘧啶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的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炎症后易激综合征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镇 聂炜珏 +1 位作者 朱丽 孙志广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16期25-26,共2页
孙志广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脾虚夹湿,或寒湿,或湿热,或兼有气机郁滞,治疗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治疗多选轻清平和之药,少用温燥滋腻之品,治疗以固本健脾、理气化湿为主,重视整体观念的运... 孙志广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脾虚夹湿,或寒湿,或湿热,或兼有气机郁滞,治疗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遣方用药,治疗多选轻清平和之药,少用温燥滋腻之品,治疗以固本健脾、理气化湿为主,重视整体观念的运用。该文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介绍孙志广教授的临证经验及遣方用药思路,并列举验案1则加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易激综合征 腹痛 泄泻 病因病机 治法方药 孙志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耀东 朱星瑜 黄益麒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358-1359,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疾病。各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BS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10%~20%,我国发病率为5%左右。
关键词 腹泻型易激综合征 从肺论治 功能性疾病 流行病调查 器质性病变 排便习惯 腹部不适 欧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肝脾双调饮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素社 周焕荣 宫倩倩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3期40-41,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1]。IBS的病因和发病...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1]。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无特效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调 功能性胃 流行病研究 生化 易激综合征 特效治疗药物 排便习惯 内脏感觉异常 燥湿 中医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