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活化对肠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翟金海 张佳怡 徐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9-584,共6页
目的研究活化血小板诱导的血管生成对肠微血管内皮细胞(Intes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IMECs)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IMECs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活化的血小板刺激,观... 目的研究活化血小板诱导的血管生成对肠微血管内皮细胞(Intes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IMECs)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IMECs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活化的血小板刺激,观察比较加入PI3K/mTOR抑制剂BEZ235前后,IMECs细胞迁移、管腔形成能力的变化来研究活化的血小板对IMECs血管生成的影响,观察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相关蛋白及HIF-1α的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纤维化相关因子E-cadherin、α-SMA、Collagen I蛋白表达变化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经培养得到的IMECs经倒置显微镜形态学特征鉴定95%以上为内皮细胞特征。静息血小板加入ADP后,FCM检测P-selectin抗体浓度明显增加(P<0.01),表明活化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加。加入PI3K/mTOR抑制剂BEZ235可显著抑制活化的血小板刺激增强了IMECs的细胞迁移能力、管腔形成的能力(P<0.01)。PI3K/AKT/mTOR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而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受到抑制,HIF-1α、α-SMA、CollagenI的蛋白生成及基因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1),而E-cadherin蛋白生成及基因表达则上调(P<0.01)。结论活化血小板诱导的IMECs细胞EMT的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mTOR/AKT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小板活化 血管生成 上皮间质转化 PI3K/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宏超 范光丽 +2 位作者 穆祥 胡格 索占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0,共5页
通过检测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探索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 通过检测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探索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等6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上清液中PGI2、TXA2及PA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G12、PAF无明显的抑制作用;1和5μg/mL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TXA2的分泌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南此可见,金丝桃苷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TXA2的过量分泌,阻止血小板聚集,避免微血栓形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金丝桃苷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和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T-Ⅱe 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 血栓素A2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调控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光勇 苏敬良 +2 位作者 姜金奇 陈德龙 任晓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0-86,共7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刺激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后,乳酸(LA)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中磷酸化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情况,阐明乳酸发挥作用的最佳时间及其调控NF-...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刺激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后,乳酸(LA)调控NF-κB信号通路中磷酸化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情况,阐明乳酸发挥作用的最佳时间及其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部位。方法提取RIMMVECs总蛋白和总RNA,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IκBα及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 PCR对TNF-α和IL-6 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乳酸能降低LPS诱导RIMMVECs分泌的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并分别于24 h和3 h下调效果最明显;乳酸能抑制IκBα磷酸化及NF-κB转录活性,并于4~8 h达到最佳效果;乳酸发挥作用部位是抑制信号通路中IκBα磷酸化。结论乳酸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而阻断NF-κB的激活,抑制下游炎性因子表达,进而发挥出很好的预防炎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内毒素 大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宏超 索占伟 +3 位作者 胡格 范光丽 刘钟杰 穆祥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将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浓度为0μg/mL)、SLT-Ⅱe处理组(SLT-Ⅱe浓度为10μg/mL)、试验1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1μg/mL)、试验2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5μg/mL)、试验3组(SLT-Ⅱe浓度... 将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浓度为0μg/mL)、SLT-Ⅱe处理组(SLT-Ⅱe浓度为10μg/mL)、试验1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1μg/mL)、试验2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5μg/mL)、试验3组(SLT-Ⅱe浓度:10μg/mL+槲皮素浓度:10μg/mL)、试验4组(SLT-Ⅱe浓度:0μg/mL+槲皮素浓度:10μg/mL)等6组,采用ELISA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mL槲皮素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A2及PAF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槲皮素保护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为1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T-Ⅱe 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 血栓素A2 血小板活化因子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解慧梅 穆祥 +4 位作者 胡格 刘易通 于同泉 路苹 黄会岭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8-60,共3页
笔者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黄芪多糖(900μg/mL)组细胞分泌NO量在1 h和3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6 h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黄芪多糖(450μg/mL)组细胞分... 笔者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黄芪多糖(900μg/mL)组细胞分泌NO量在1 h和3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6 h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黄芪多糖(450μg/mL)组细胞分泌NO量在1 h和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 h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黄芪多糖可引起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对LLO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希 穆祥 许剑琴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9,共5页
为研究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分泌NO、内皮素(ET-1)的影响,以及硫酸软骨素(CS)通过调节细胞微环境保护RIMVECs的作用,将体外培养的RIMVECs分为LLO+CS组、LLO组、CS组、空白组,经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 为研究李斯特菌溶血素(LLO)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分泌NO、内皮素(ET-1)的影响,以及硫酸软骨素(CS)通过调节细胞微环境保护RIMVECs的作用,将体外培养的RIMVECs分为LLO+CS组、LLO组、CS组、空白组,经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NO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检测ET-1含量,并用原位杂交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LO可抑制RIMVECs增殖活性,提高NO、ET-1分泌量且高于正常水平,并导致NO/ET-1比值失衡(下降);而CS可提高RIMVECs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显著上调NO/ET-1比值。由此可知,CS可通过改善LLO引起细胞因子NO和ET-1失衡而起到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NO ET-1 LL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PGN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萍 卞艺斐 +2 位作者 钟佳 周期律 刘钟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57,共4页
应用肽聚糖(PGN)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炎性损伤模型,探究槲皮素对RIMMVECs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CCK8法筛选槲皮素作用浓度,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量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的mRN... 应用肽聚糖(PGN)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炎性损伤模型,探究槲皮素对RIMMVECs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CCK8法筛选槲皮素作用浓度,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量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量TLR2、TLR4和其下游MyD88蛋白表达水平,和ELISA法评估炎性因子TNF-α分泌水平,综合评价槲皮素对PGN诱导的RIMMVECs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槲皮素能显著降低TLR2和TLR4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MyD88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炎性因子TNF-α释放量(P<0.05)。槲皮素能保护RIMMVECs免受PGN导致的细胞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槲皮素 TOLL样受体 肽聚糖 炎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酸受体在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8
作者 唐玉玲 王昭华 +6 位作者 霍彩云 郭晓桐 杨光辉 李颖鑫 王书扬 田海燕 胡艳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13,I0003,共4页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肠道中广泛存在,为研究流感病毒唾液酸α2,3 半乳糖(SAα2,3Gal)和α2,6 半乳糖(SAα2,6Gal)两种受体在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本试验利用植物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了定性和... 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肠道中广泛存在,为研究流感病毒唾液酸α2,3 半乳糖(SAα2,3Gal)和α2,6 半乳糖(SAα2,6Gal)两种受体在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本试验利用植物凝集素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MVECs)表面同时表达唾液酸α2,3-半乳糖和α2,6-半乳糖两种受体,即同时表达人流感病毒受体和禽流感病毒受体,并且唾液酸α2,6 半乳糖的表达量显著高于α2, 3半乳糖受体的表达量。该试验结果表明,RIM-MVECs 可以被人源和禽源流感病毒感染,且更易被人源流感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唾液酸受体 流感病毒 免疫荧光染色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通过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PMNs迁移杀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明明 杨舒 +1 位作者 董虹 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6-843,共8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揭示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分别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乳酸脱氢酶(LDH)、苏木素伊红(HE)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PD和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揭示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分别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乳酸脱氢酶(LDH)、苏木素伊红(HE)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PD和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增殖、细胞毒性、细胞连接和细胞核变化的影响;建立中性粒细胞(PMNs)跨RIMVECs迁移的Transwel模型,检测PD对LPS损伤的RIMVECs后PMNs细胞内和细胞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PS(1μg·mL^(-1))致RIMVECs细胞核萎缩、细胞膜损坏,细胞毒性百分比达53.2%;细胞连接破坏导致细胞脱落,脱落率为39.6%。PD(20μg·mL^(-1))对上述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20μg·mL^(-1)PD作用下,LPS诱导的跨内皮迁移的PMNs细胞内外细菌的存活明显减少(P<0.01)。结果揭示PD可以有效保护LPS损伤的RIMVECs从而增强PMNs的杀菌能力,为临床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大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脂多糖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LPS诱导RIMECs损伤的作用效果
10
作者 高洋 穆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78-81,共4页
为探究黄芩素的抗内毒素作用,利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黄芩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损伤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LPS对RIMV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而黄芩素对LPS诱导的RIMVECs损伤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为探究黄芩素的抗内毒素作用,利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黄芩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损伤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LPS对RIMVECs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而黄芩素对LPS诱导的RIMVECs损伤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细胞增殖率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菌脂多糖 黄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