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环介导恒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徐义刚 崔丽春 +4 位作者 李苏龙 于恒纯 李丹丹 谢晓峰 姜艳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8-623,共6页
目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 目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建立其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4条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成功建立了EHEC O157∶H7LAMP快速检测方法 ,60min内即可完成致病菌检测。结果利用该LAMP方法对30种共38株细菌进行检测,所试EHEC O157∶H7均为阳性结果 ,说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本方法对纯培养的EHEC O157∶H7检测限为12CFU/mL,污染食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限为18CFU/g。实践应用表明,对1121份进出口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57份LAMP阳性,与采用AOAC标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该LAMP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rfbE基因 环介导恒温扩增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黏附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余抒 顾江 +6 位作者 曾浩 杨琴 刘艳青 张卫军 罗萍 王庆旭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33-1935,共3页
目的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体外黏附HeLa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细菌黏附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分别评价细菌数量、细菌与细胞孵育时间对细菌黏附数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最后肌动蛋白荧光染色(FAS)... 目的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体外黏附HeLa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细菌黏附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分别评价细菌数量、细菌与细胞孵育时间对细菌黏附数量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最后肌动蛋白荧光染色(FAS)试验鉴定模型。结果加入细菌为1×105CFU,细菌与细胞孵育4h时,黏附细胞的数量最佳,FAS检测发现该条件下细菌能够引起细胞特异性黏附、擦拭(attaching&effacing,A/E)损伤,模型建立成功。结论成功建立O157∶H7体外黏附HeLa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o157:h7 细胞模型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丹丹 徐义刚 +2 位作者 王绥家 高慎阳 李一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84,共4页
本试验针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高度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约为7.3CFU/mL... 本试验针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高度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约为7.3CFU/mL,对310份肉类、蛋、奶及其制品和动物腹泻物、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样本20份,与采用AOAC标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0157 h7 rfbE基因 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广东分离株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谢运冰 顿灿 +1 位作者 王玉 郭霄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探索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广东分离株021210(NalR)[以下简称O157∶H7 021210(NalR)]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揭示其在小鼠体内产生的病理变化.将20日龄的昆明鼠随机分组,饮水中加入萘啶酮酸预处理,消除肠道杂... 探索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广东分离株021210(NalR)[以下简称O157∶H7 021210(NalR)]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揭示其在小鼠体内产生的病理变化.将20日龄的昆明鼠随机分组,饮水中加入萘啶酮酸预处理,消除肠道杂菌,再分别以不同剂量腹腔注射O157∶H7 021210(NalR),进行临床观察和病理学检查.测定出LD50,试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O157∶H7 021210(NalR)可引起小鼠主要脏器及肠道发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小鼠 半数致死量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和PCR法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姜容 龙北国 +3 位作者 曾桂芬 王丹 范宏英 吴娴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快速简便检测方法,并与PCR进行比较。方法针对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和PCR检测技术并优化其反应条件,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 目的建立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快速简便检测方法,并与PCR进行比较。方法针对EHEC O157:H7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和PCR检测技术并优化其反应条件,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LAMP和PCR检测体系,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LAMP检测限低至10 cfu/ml,PCR检测限为102cfu/ml,LAMP检测灵敏度高于PCR;对39株近源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法仅7株EHEC O157:H7得到阳性结果,非EHEC O157:H7菌株均为阴性,PCR产物则出现非特异性条带,LAMP法特异性比PCR法高。对于32份猪肉样品的检测,LAMP和PCR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3份样品检测阳性。结论 LAMP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较PCR高,并且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耗时短,更有望发展成为快速准确检测EHEC O157:H7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o157:h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PCR技术 rfb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涛 刘凯 +3 位作者 王艳 綦廷娜 叶长芸 熊衍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3,315,共4页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分离法(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联合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根据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抗原特异性基因rfbEO157设计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检测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用O157免疫磁珠特异性捕获标本菌液中的O157∶H7大肠埃希菌,结合real-time PCR对磁珠捕获菌细胞的DN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O157∶H7大肠埃希菌可产生荧光信号,而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未见明显荧光信号;采用IMS-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标本,菌液含菌量为3.3×102CFU/mL时即可被检出,检测全过程需时约4h。结论 IMS-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快速易操作等特点,该检测方法能提高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标本的快速诊断、疾病监测和暴发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离法 荧光定量PCR 大肠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探针荧光PCR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生峰 肖进文 +5 位作者 刘利成 杨俊 王昱 聂福平 周庆 李应国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e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原菌,以EHEC O157:H7标准菌株rfbE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定...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e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病原菌,以EHEC O157:H7标准菌株rfbE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最低检测限为20 cfu/mL,线性范围是102~108cfu/mL。稳定性试验表明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06%和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o157:h7 荧光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蔚 杜雪飞 +1 位作者 丁洁 贾力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 o157:h7 检测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纪雪 张雪 +8 位作者 孙洋 孙诗雯 祝令伟 刘军 姜海艳 周伟 梁冰 郭学军 刘彦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不同动物来源的样品进行了大肠埃希菌O157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敏感性达到5×10~3CFU。从检测阳性样本中均分离到目的菌。应用建立的方法在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大肠埃希菌O157的同时,还能对菌株毒力进行初步判定。成功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o157:h7 多重PCR 检测 rfb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埃希菌病O157∶H7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龚商羽 李旋亮 +1 位作者 牛知音 张爽 《养猪》 2024年第6期78-79,共2页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1],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规模化猪场因其高密度饲养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成为该病原菌的理想传播场所。本文旨在探讨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防控技术,通过...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1],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规模化猪场因其高密度饲养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成为该病原菌的理想传播场所。本文旨在探讨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防控技术,通过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保障猪只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大肠o157∶h7 防控技术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菌影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春艳 蔡昆 +3 位作者 王兴 王博 丁晓 裴秀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制备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细菌菌影,在细胞及动物水平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包含噬菌体phiX174裂解基因E的重组质粒pLSE转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EDL933及大肠埃希菌DH5α,42℃诱导制备菌影。利用间接免... 目的制备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细菌菌影,在细胞及动物水平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包含噬菌体phiX174裂解基因E的重组质粒pLSE转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EDL933及大肠埃希菌DH5α,42℃诱导制备菌影。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菌影主要抗原结构,并利用电镜观察菌影对Hep-2细胞的黏附。将菌影免疫小鼠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特异性抗体,并通过小鼠攻毒实验考察菌影的保护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LSE,制备出O157∶H7及DH5α菌影。O157∶H7菌影保留了病原菌的主要外膜抗原,能紧密黏附细胞Hep-2但并不侵入细胞。O157∶H7菌影免疫雄性BALB/c小鼠诱导特异性IgG抗体的产生。攻击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对致死剂量O157∶H7 EDL933强毒株的保护率达到80%。结论 O157∶H7菌影的成功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析为研制O157∶H7菌影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o157∶h7 抗原 黏附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监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永红 林玫 +2 位作者 王鸣柳 周凌云 叶洁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人和动物中EHECO157的流行强度与规律,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腹泻病人和家禽家畜粪便、苍蝇及生熟肉类食品标本,经mEC肉汤增菌、O157快诊金卡筛选和免疫磁珠富集后,接种CHROMagarO157显色培养基,最后进行生化和血清... 目的了解广西人和动物中EHECO157的流行强度与规律,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腹泻病人和家禽家畜粪便、苍蝇及生熟肉类食品标本,经mEC肉汤增菌、O157快诊金卡筛选和免疫磁珠富集后,接种CHROMagarO157显色培养基,最后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结果2007-2008年,广西共采集各类标本3964份,从牛粪、猪粪、鸡粪和苍蝇标本中检出O157菌株22株,检出率分别为4.35%、1.27%、0.70%和1.84%,其它标本均未检出。22株O157菌株中有18株O157∶H7、4株O157:H-,分布于4-11月。结论广西家禽家畜和苍蝇均有较高的EHECO157带菌率,存在人感染甚至发生人间暴发流行的危险,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家禽家畜带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o157 监测 人群 动物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tccP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13
作者 肖大平 郭鹰 +4 位作者 张卫军 顾江 王海光 朱凤才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目的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介导和宿主细胞的粘附与擦拭(A/E)损伤相关基因tccP敲除菌株。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分别扩增克隆tccP基因两端外侧的DNA片段,并与氯霉素耐药基因Ca... 目的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介导和宿主细胞的粘附与擦拭(A/E)损伤相关基因tccP敲除菌株。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分别扩增克隆tccP基因两端外侧的DNA片段,并与氯霉素耐药基因Cam连接后亚克隆于pBluescriptSKⅡ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替换野生型tccP基因,采用PCR、RT-PCR以及Westernblot分别从DNA、RNA及蛋白质水平鉴定tccP基因是否被敲出。结果在DNA、RNA及蛋白质3个水平均证实Cam片段已成功替换tccP基因而整合进入O157∶H7基因组中。结论成功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tccP基因敲除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o157:h7 tccP 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徐茜 《养猪》 2024年第4期68-69,共2页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新型的人畜共患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可通过污染的牛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途径感染人类或畜禽。不仅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巨大威胁,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出血性肠炎、... 猪源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新型的人畜共患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可通过污染的牛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途径感染人类或畜禽。不仅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巨大威胁,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状。众多动物食品污染源中,猪是其最重要宿主之一。本文从辽宁省9个地区的无害化处理厂、生猪养殖场和生猪屠宰场采集猪肛门拭子900份,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分析,为了解辽宁地区猪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感染情况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大肠o157:h7 流行病学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贩鸡肉中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 被引量:3
15
作者 蔺露 姚璐 +4 位作者 孙燕 谢建华 叶洁莹 张雪 卢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2-54,共3页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属于肠杆菌科埃希菌属,该型具有很强的耐酸和耐低温能力,可产生大量的Vero毒素引起人和动物出现肠出血性腹泻,儿童与老人易感染出现此症;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具有荚膜、鞭毛...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属于肠杆菌科埃希菌属,该型具有很强的耐酸和耐低温能力,可产生大量的Vero毒素引起人和动物出现肠出血性腹泻,儿童与老人易感染出现此症;严重时并发肾衰竭,病死率高,具有荚膜、鞭毛和菌毛;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42℃,且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家畜之间通过粪污染物经口途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h7 出血性腹泻 耐低温能力 显色培养基 革兰染色镜检 经口 志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参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建昌 王金凤 +3 位作者 段永生 李静 陈志敏 陈瑞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6-231,共6页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rfb E和Flic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并加入内参(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建立能够实时监控反应过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E.coli O157∶H7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μL;对含有靶基因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103 copies/μL;对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5×103 CFM/m L;Ct值与模板拷贝数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人工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为7 CFM/25 g时,采用水洗加试剂盒法提取DNA,E.coli O157∶H7在增菌6 h后即可检出;而采用水煮法提取DNA,则在增菌10 h后方可检出。建立的E.coli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既能有效检测食品中O157∶H7,又能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有效防止"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o157∶h7 rfb E FLI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毒力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涛 刘丽云 +4 位作者 王娉 熊衍文 白雪梅 叶长芸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在不同动物宿主来源的菌株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分离菌株的O157、H7抗原特异基因rfbEO157、fliCH7以及stx1、stx2、eaeA和hlyA四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省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特异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在不同动物宿主来源的菌株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对分离菌株的O157、H7抗原特异基因rfbEO157、fliCH7以及stx1、stx2、eaeA和hlyA四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1992-2006年收集的O157及H7抗原阳性的345株大肠埃希菌株中,rfbEO157、fliCH7特异基因均为阳性,eaeA和hlyA的阳性率分别为99.4%和99.1%,stx2的阳性率为91.9%,stx1阳性率仅为13.3%,stx1+stx2的阳性率为13.0%,来源于病人和动物菌株的stx2阳性率均高于stx1。检测菌株中毒力基因型以eaeA+hlyA+stx2为主。携带毒力基因的O157∶H7菌株在羊、牛等动物宿主中广泛存在。结论 stx2是病人及羊、牛等动物来源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携带的主要毒素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o157∶h7 毒力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动物及其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H7带菌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建 沈莉萍 +3 位作者 刘佩红 周锦萍 徐锋 薛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87-90,共4页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 157∶H 7带菌情况及其毒力采集上海市猪、牛等动物粪便以及市场和超市猪肉、牛肉、牛奶、虾仁等样本568 份,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学试验、多重引物PC... 为了解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大肠埃希菌O 157∶H 7带菌情况及其毒力采集上海市猪、牛等动物粪便以及市场和超市猪肉、牛肉、牛奶、虾仁等样本568 份,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生化特性鉴定、血清学试验、多重引物PCR进行大肠埃希菌O 157∶H 7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动物及动物产品中存在大肠埃希菌O 157∶H 7,检出率为2.05%。其中牛粪、猪粪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76%和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o157:h7 动物及动物产品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精油抑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费莹莹 张珍 +1 位作者 陈雪琴 李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63-67,共5页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157∶H7,EHEC O157)因具有生长繁殖快,污染途径广泛,高染病率和高致病率的特点成为最常见的食源性病菌之一。为探究肉桂精油对EHEC O157细胞膜特性和呼吸代谢的影响。以EH...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157∶H7,EHEC O157)因具有生长繁殖快,污染途径广泛,高染病率和高致病率的特点成为最常见的食源性病菌之一。为探究肉桂精油对EHEC O157细胞膜特性和呼吸代谢的影响。以EHEC O157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的肉桂精油处理,37℃恒温振荡培养。结果显示,肉桂精油对EHEC O157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004 g/L。随精油处理时间的延长,菌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β-半乳糖苷酶含量均逐渐上升;蛋白质含量,碱性蛋白酶(alkaline protease,AKP)活性逐渐下降;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综上表明,肉桂精油对EHEC O157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性,可以破坏菌体细胞膜,改变细胞膜表面特性,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变大,胞内大分子物质流出,最终影响三羧酸循环。希望该研究为精油抑菌机制向分子层面深入拓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精油 出血性大肠o157∶h7 细胞膜特性 呼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首次检出O157∶H7大肠埃希氏菌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秀丽 廖兴广 +3 位作者 张丁 张聪恪 王想霞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 o157:h7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