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丹丹 徐义刚 +2 位作者 王绥家 高慎阳 李一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84,共4页
本试验针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高度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约为7.3CFU/mL... 本试验针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高度保守的rfb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及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EHEC O157∶H7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法灵敏度约为7.3CFU/mL,对310份肉类、蛋、奶及其制品和动物腹泻物、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样本20份,与采用AOAC标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 H7 rfbE基因 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锐 谭臣 +3 位作者 彭忠 华琳 曾东柱 吴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7,共7页
在牛群中分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并将分离菌株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比较。应用PCR方法结合头孢克肟-亚碲酸钾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T-SMAC)平板分离法对采集的565份样本(牛粪便397份,牛奶99份,奶牛场环境中的水... 在牛群中分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并将分离菌株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比较。应用PCR方法结合头孢克肟-亚碲酸钾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T-SMAC)平板分离法对采集的565份样本(牛粪便397份,牛奶99份,奶牛场环境中的水样69份)进行EHEC分离和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分离的菌株进行EHEC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及致Vero细胞毒性研究。根据大肠埃希菌MLST数据库(http://mlst.ucc.ie/mlst/mlst/dbs/E.coli)提供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案,利用MEGA 5.0软件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从565份样本中共分离到EHEC 40株,占分离样本总数的7.1%(40/565)。40株EHEC涵盖了17种血清型,以O157(4/40)、O26(4/40)、O91(7/40)、O100(4/40)、O97(6/40)、O92(2/40)为优势血清型。对40株EHEC进行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发现,stx1、stx2、ehxA、sa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2.5%(33/40)、75%(30/40)、90%(36/40)和27.5%(11/40),远高于eae(5%,2/40)、wzxO157(10%,4/40)基因检出率。38株携带stx1/stx2基因的EHEC均能产生志贺毒素,且能致Vero细胞产生病变。MLST分析表明,40株EHEC共有7个序列型(ST),其中ST297为优势序列型,占57.5%(23/4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ST297型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次分离的40株EHEC之间具有一定的分子多态性,与国际上流行的EHEC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除了O157EHEC外,非O157EHEC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也可构成一定威胁,因此,我国应加强对这一类菌株的监测与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分离与鉴定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型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感染猪链球菌合并感染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26 被引量:3
3
作者 曹照明 陈相 +3 位作者 曹兴建 郭新荣 顾维立 王朔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猪链球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纪雪 张雪 +8 位作者 孙洋 孙诗雯 祝令伟 刘军 姜海艳 周伟 梁冰 郭学军 刘彦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共6页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不同动物来源的样品进行了大肠埃希菌O157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敏感性达到5×10~3CFU。从检测阳性样本中均分离到目的菌。应用建立的方法在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大肠埃希菌O157的同时,还能对菌株毒力进行初步判定。成功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多重PCR 检测 rfb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_(104)∶H_4血清型感染的流行概况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姣 柯星 +1 位作者 顾兵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1-363,共3页
德国爆发由大肠埃希菌O104∶H4血清型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和出血性腹泻,主要涉及成年妇女。该菌结合了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gg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 德国爆发由大肠埃希菌O104∶H4血清型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和出血性腹泻,主要涉及成年妇女。该菌结合了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ggEC)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的毒力性质和表型特征。以stx1、stx2等为目标基因,通过PCR技术检测志贺毒素,细菌分离培养结合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提高筛检效率。该菌产ESBL复合物CTX-M15和β-内酰胺酶TEM-1,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该菌毒力增强可能与其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增强并促进志贺毒素全身性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血性尿毒综合征 流行 实验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小平 郦娟 +2 位作者 虞伟明 陈琼 曾慧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是一类能引起轻则水样腹泻、重则溶血尿毒综合征的重要肠道致病菌。EHEC通过感知定殖部位的生物素和核酸浓度、各种物理信号(温度、pH、渗透压)等完成定殖,随后通过Ⅲ型...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是一类能引起轻则水样腹泻、重则溶血尿毒综合征的重要肠道致病菌。EHEC通过感知定殖部位的生物素和核酸浓度、各种物理信号(温度、pH、渗透压)等完成定殖,随后通过Ⅲ型分泌系统、黏附素等效应蛋白完成对宿主的黏附并造成黏附/脱落损伤,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并介绍了志贺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受体特异性及致病机制,最后阐述了EHEC如何通过志贺毒素实现免疫逃逸及其在体内的毒力调控机制。通过对EHEC致病机制的总结与解析,提示我们需要防范和警惕因基因水平转移而产生的新血清型,感染EHEC可能的促癌效应;同时不要忽视快乐的情绪、正常的肠道菌群对EHEC的抑制作用。最后需要通过对EHEC的深入研究,加强对志贺毒素的改造和利用,使其发挥正向作用。本文旨在确定EHEC防控的关键点,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 定殖 黏附 志贺毒素 免疫逃逸 毒力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滴注法建立肉鸡感染O157:H7型大肠杆菌模型
7
作者 牟芮玮 郭琰娜 +4 位作者 卢梦涵 梁少姗 杨绵泽 何永明 唐陆平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感染肉鸡动物模型。将100只麻黄羽肉鸡饲喂至7日龄,挑选健康、体质量均一的鸡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组(1×10^(7)cfu/mL E.coli感染组)、B组(1×10^(8)cfu/mL E.coli感染组)... 本试验旨在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coli)感染肉鸡动物模型。将100只麻黄羽肉鸡饲喂至7日龄,挑选健康、体质量均一的鸡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A组(1×10^(7)cfu/mL E.coli感染组)、B组(1×10^(8)cfu/mL E.coli感染组)、C组(1×10^(9)cfu/mL E.coli感染组)、D组(1×10^(10)cfu/mL E.coli感染组)、E组(1×10^(11)cfu/mL E.coli感染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感染组每只肉鸡气管滴注大肠杆菌菌悬液0.5 mL,空白对照组肉鸡气管滴注相同体积的磷酸缓冲液(PBS)。分别在试验开始前与感染后7 d记录肉鸡的体质量,试验期间记录肉鸡的采食量,并观察其临床变化。在感染后7 d对肉鸡颈静脉采血以检测肝功能。解剖摘取肉鸡肝脏、脾脏和结肠组织,计算肝脏和脾脏脏器指数,并对肝脏、脾脏和结肠进行载菌量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感染大肠杆菌后肉鸡的料重比和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肝脏、脾脏中均检测出大肠杆菌,结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多。A~E组肉鸡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V)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D组与E组肉鸡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D组、E组肉鸡血清中总胆汁酸(TBA)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C~E组肉鸡肝脏眼观呈绿棕色,并存在白色坏死点,镜检发现浆液性渗出和红细胞、炎性细胞浸润现象;E组肉鸡脾脏出现明显的毛细血管玻璃样变和毛细血管充血现象;C~E组肉鸡结肠绒毛萎缩、肠壁变薄,同时,D组、E组肉鸡结肠出现毛细血管充血现象。气管滴注可以用于构建鸡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模型,此模型可显著诱导肉鸡肝脏和结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气管滴注 肉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