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超 蔡瑜娇 +1 位作者 郑鸿 邱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6,共5页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一群位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殊细胞,其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和少量CD4^+T淋巴细胞构成。因为CD4^+IEL数量较少,所以对CD4^+IEL的研究非常有限。肠道中多种细胞因子、肠道细菌、营养素能够调节CD4^+IEL增殖...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一群位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殊细胞,其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和少量CD4^+T淋巴细胞构成。因为CD4^+IEL数量较少,所以对CD4^+IEL的研究非常有限。肠道中多种细胞因子、肠道细菌、营养素能够调节CD4^+IEL增殖、分化与凋亡。肠道的特殊环境使CD8^+IEL和CD4^+IEL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另外,CD4^+IE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及细胞毒性功能,这些功能在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D4^+IEL的数量异常及功能缺失均可导致肠道黏膜稳态被破坏。该类细胞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失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该群细胞提供了切入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上皮内淋巴细胞(cd4^+iel) 炎症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 道细菌失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诱导肠道上皮内CD4^+CD8α α^+双阳性T淋巴细胞产生
2
作者 易宏波 Cervantes-Barragan +24 位作者 L. Chai J.N. Tianero M.D. Di Luccia B. Ahern P.P. Merriman J. Cortez.V.S. Caparon M.G. Donia M.S. Gilfillan S. Cella M. Gordon J.I. Hsieh C.S. Colonna M. 《广东饲料》 2018年第2期52-52,共1页
小肠组织包含CD4^+CD8αα^+双阳性上皮内T淋巴细胞(DP IELs),它们来源于低表达转录因子Th POK的肠道CD4^+T细胞并且具有调节功能。在无菌小鼠中缺乏DP IELs,提示它们的分化依赖于微生物。本研究发现,不同环境下的小鼠DP IELs数量不同,... 小肠组织包含CD4^+CD8αα^+双阳性上皮内T淋巴细胞(DP IELs),它们来源于低表达转录因子Th POK的肠道CD4^+T细胞并且具有调节功能。在无菌小鼠中缺乏DP IELs,提示它们的分化依赖于微生物。本研究发现,不同环境下的小鼠DP IELs数量不同,且与罗伊氏乳杆菌的存在有相关性。罗伊氏乳杆菌诱导无菌小鼠DP IELs的产生,而正常饲养小鼠缺乏DP IELs。罗伊氏乳杆菌没有改变DP-IEL-TCR的作用模式,但是产生内源性色氨酸激活CD4^+T细胞的芳烃受体,导致Th POK下调,进而分化成DP IELs。因此,罗伊氏乳杆菌配合色氨酸丰富的日粮,能够将肠道上皮内CD4^+T细胞重塑为免疫调节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cd4^+ cd 阳性 上皮 乳杆菌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在食物致敏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帆 马鑫 +2 位作者 武涌 陈红兵 李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2-308,共7页
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且大部分食物过敏是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引发的。食物过敏原蛋白经胃肠道消化后形成肽段,其中部分消化肽在通过肠上皮组织屏障进入肠道黏膜系统后,被递呈给相关免疫细胞,从而引发肠道黏膜系统中一系列... 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且大部分食物过敏是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引发的。食物过敏原蛋白经胃肠道消化后形成肽段,其中部分消化肽在通过肠上皮组织屏障进入肠道黏膜系统后,被递呈给相关免疫细胞,从而引发肠道黏膜系统中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本文阐述了消化肽进入肠道黏膜后,肠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黏膜免疫致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探讨食物过敏引发胃肠道免疫的工作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道黏膜系统 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B淋巴细胞 cd4+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作为潜在人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子扬 刘小伟 +2 位作者 叶俊杰 韩扬 霍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0-415,共6页
背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但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认为... 背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但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认为是病毒潜伏于HIV储存库所致。研究证实HAART治疗后患者血浆中HIV载量检测阴性的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了HIV,因此探索其眼部储存库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泪腺组织是否具有HIV储存库的分子基础以及HIV感染泪腺组织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泪腺良性疾病行泪腺手术获得的泪腺组织标本14例,其中13例来自于HIV阴性患者,1例来自于HIV阳性患者。13例HIV阴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泪腺脱垂者9例和泪腺炎者4例,病理诊断为正常泪腺组织者12例和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者1例。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为泪腺炎,病理诊断为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将12例HIV阴性和1例HIV阳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用石蜡固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泪腺标本中HIV受体CD4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分子的表达;1例HIV阴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制备成新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泪腺标本中CD4及CXCR4和CCR5分子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IV阴性患者泪腺组织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各例标本中多数泪腺上皮细胞可见CXCR4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XCR4;在各例标本中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中CCR5呈局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多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CR5。HIV阳性患者泪腺组织中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CXCR4及CCR5在泪腺上皮细胞中为阳性表达;间质组织中可见大量散在淋巴细胞,其CD4、CXCR4及CCR5均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IV阴性患者泪腺组织中CD4、CXCR4、CCR5均呈红色荧光,CD4呈线状及片状分布,主要定位于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而CXCR4和CCR5则呈现散在点状分布,定位于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结论HIV相关分子受体CD4及其辅助受体CXCR4、CCR5在泪腺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泪腺上皮细胞具有受到HIV感染和成为HIV储存库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学 艾滋病相关眼病/代谢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代谢 病毒潜伏 泪液/病毒学 ^cd4^+T淋巴细胞受体/病毒学 CXCR4受体/代谢 CCR5受体/代谢 泪腺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