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部胆管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与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胆汁中肿瘤细胞成瘤性对比与分析
1
作者 祝凯华 张德祥 +3 位作者 陶颖 张舒龙 范坤 刘厚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隐匿,常因胆汁淤积引起梗阻性黄疸,导致肝功能受损。对肿瘤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通常在手术前行胆汁引流。目前,胆汁引流方式主要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内镜下逆...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隐匿,常因胆汁淤积引起梗阻性黄疸,导致肝功能受损。对肿瘤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通常在手术前行胆汁引流。目前,胆汁引流方式主要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2种引流方式各有优劣。PTBD引流易引起肿瘤种植转移,但机制不清楚。本文分析肝门部胆管癌PTBD及ERBD引流胆汁,从中分离获得肿瘤细胞,通过体外肿瘤球形成及体内移植瘤模型对PTBD与ERBD胆汁中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及机制进行研究。以胆结石组作为阴性对照,分为良性结石组(30例),ERBD减黄组(13例),PTBD减黄组(14例),其中良性结石30例的胆汁中无肿瘤细胞,未形成肿瘤球,ERBD减黄13例胆汁中有3例形成肿瘤球(23%),PTBD减黄14例胆汁有6例形成肿瘤球(42%),PTBD组细胞的肿瘤球形成能力显著高于ERBD组。皮下移植瘤检测表明,PTBD组移植瘤生长能力显著高于ERBD组,PTBD胆汁中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瘤能力。在机制研究中,RT-PCR检测表明,PTBD组肿瘤球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ERBD组。在3例PTBD组细胞中敲低Nanog,肿瘤球形成,皮下移植瘤生长均被降低,Nanog在PTBD肿瘤细胞强的致瘤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PTBD细胞中Nanog的mRNA半衰期长于ERBD组,Nanog的mRNA受转录后修饰潜在调控。本文发现,PTBD肿瘤细胞中Nanog的m 6A水平高于ERBD组。对RNA修饰的甲基转移酶及去甲基化酶进行检测表明,ALKBH5(α-ketoglutarate dependent dioxygenase alkb homolog 5)的mRNA表达水平在PTBD组低于ERBD组,且与Nanog的m 6A水平显著相关。敲低ALKBH 5,Nanog的m 6A水平升高,而过表达ALKBH 5则下调Nanog的m 6A水平。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表明,ALKBH 5敲低显著增强荧光素酶活性,而ALKBH 5过表达则降低荧光素酶活性。进一步研究证实,敲低ALKBH 5,Nanog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被上调,相反过表达ALKBH 5,Nanog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被下调。ALKBH5介导Nanog去甲基化修饰,PTBD组低的ALKBH5水平促进其Nanog的m 6A修饰上调。过表达ALKBH 5降低肿瘤球生长;敲低ALKBH 5肿瘤球生长被上调,但同时敲低Nanog,升高的肿瘤球生长被抑制。综上,肝门部胆管癌经PTBD与ERBD减黄胆汁中的肿瘤细胞可形成肿瘤球,具有致瘤性。相比于ERBD组,PTBD胆汁中肿瘤细胞ALKBH5的表达水平低,增强了Nanog的m 6A修饰,上调Nanog表达水平,具有更强的致瘤性,对揭示PTBD引流易引起肿瘤种植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胆道引流 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 肝门部胆管癌 α-酮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alkb家族同系物5 Nan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联合3D打印在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个体化精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曾宁 杨剑 +6 位作者 项楠 文赛 曾思略 齐硕 祝文 胡浩宇 方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在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个体化精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5月~2019年3月在三维可视化3D打印指导下10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收...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在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个体化精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5月~2019年3月在三维可视化3D打印指导下10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收集患者薄层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打印3D模型,观察肿瘤与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的三维立体关系,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并制定手术方案,将3D打印模型带入手术室进行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构建三维可视化打印3D模型,进行Bismuth-Corlette三维可视化分型:Ⅲa型4例、Ⅲb型4例、Ⅳ型2例,其中门静脉变异4例,肝动脉变异3例。门静脉“三分叉”变异2例;“工字型”变异1例;1例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缺如变异;2例既有门静脉变异又出现肝动脉变异。肝动脉变异3例,1例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2例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其中Ⅲb型4例行左半肝切除术;Ⅲa型4例行右半肝切除;Ⅳ型1例行围肝门区域切除,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此组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及术前规划与术中情况均一致。手术时间452±75.12 min,术中出血量356±62.35 mL,术后住院时间15±4.61 d。术后出现胆漏1例,少量胸腔积液3例,经通畅引流及内科治疗后康复出院,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三维可视化联合3D打印对Bismuth-CorletteⅢ、Ⅳ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优化手术方案,尤其在肝内血管变异情况下,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3D打印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规划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钢圈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易滨 徐爱民 +8 位作者 于勇 王晓琰 刘晨 罗祥基 闫培宁 程庆保 姜小清 张柏和 程红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例),同期未行PVE接受大部肝切除者为非PVE肝切除组(17例)。PVE组男6例、女2例,年龄(51±7.8)(41~61)岁,均为BismuthⅣ型,2例合并乙肝后肝硬化。7例PVE前接受预保留肝的选择性胆道引流,PVE前血清总胆红素(TB)为(89.7±40.0)(12.4~140.5)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路径,放置多枚钢圈,栓塞门静脉左支1例、右支4例、左支+右前支3例。PVE前后CT测定肝体积。统计PVE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PVE前后肝功能、肝体积指标,PVE肝切除组和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8例PVE均成功。发生PVE并发症的为:胆漏1例(1/8),腹腔引流后不影响肝切除术。有轻微不良反应者为1例少量栓塞物漂移(1/8),无需特殊处理。PVE后3d肝功能指标与PVE前无统计差异,PVE后2周非栓塞肝体积与PVE前[(824±211)cm3vs(770±205)cm3,P<0.01]、非栓塞肝占全肝体积比与PVE前[(46.2±9.1)%vs(43.1±8.6)%,P<0.05]有统计学差异。1例合并肝硬化,肝增生不全,未术。另1例肿瘤进展,姑息手术。6例于PVE后(17±4)(13~24)d接受肝切除术,术前为TB(47.6±26.6)(11.5~84.8)μmol/L(与PVE前比,P<0.05)。肝切除范围:扩大左半肝1例、左三叶2例、右半肝1例、扩大右半肝2例。PVE肝切除组和非PVE组的手术死亡率(0vs5.9%,P>0.05)、并发症发生率(50.0%vs52.9%,P>0.05)无统计学差异。非PVE组术后1例死于急性肝衰竭,另1例肝功能不全最终康复。PVE组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脓肿,术后4.2月死于肝衰竭。结论在施行右半肝或超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本研究所用的钢圈门静脉栓塞方法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诱导预保留肝叶增生;在接受更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静脉 栓塞 治疗性/不良反应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尔蛟 李凯 +5 位作者 郑荣琴 郭光辉 张曼 任杰 苏中振 李绪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比较常规超声和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对左右肝内胆管间的梗阻程度的诊断符合率,以X线胆... 【目的】探讨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比较常规超声和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对左右肝内胆管间的梗阻程度的诊断符合率,以X线胆道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常规超声为43.8%(7/16),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优于常规超声(P=0.037);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左右肝管间梗阻程度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68.8%(11/1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2)。【结论】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同时判断左右肝内胆管间的梗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梗阻 分型 超声造影 经胆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单双侧引流介入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福玲 苏洪英 +2 位作者 冯博 邵海波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Bismuth-Corlette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单侧胆管引流与双侧胆管引流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正确的引流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引流术后近、远期疗效。将全部... 目的分析Bismuth-Corlette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单侧胆管引流与双侧胆管引流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正确的引流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引流术后近、远期疗效。将全部病例分为单侧胆管引流(52例)和双侧胆管引流(28例)两组,比较其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引流方式、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细胞、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值平均分别为:单侧组82.73μmol/L和31.71μmol/L,双侧组80.28μmol/L和57.89μmol/L。两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6、8、12、16、2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单侧组为97.4%、87.2%、64.1%、49.0%、41.6%、33.8%、14.5%、7.2%;双侧组为83.3%、72.2%、55.0%、48.1%、33.0%、24.8%、16.5%、16.5%,中位生存期均为约6个月。结论Bismuth-Corlette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以行单侧引流,既可有效减黄,且不影响中位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道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磊 刘会春 +2 位作者 李宗狂 鲁贻民 金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8-1000,10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3月,对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3月,对21例失去切除机会的HCCA,先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1周后在DSA透视下行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将PTCD的外引流转为胆道支架内引流。结果 21例HCCA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290.29±155.98)μmol/L术后1周降至(103.01±53.83)μmol/L(t=7.00,P=0.00);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从术前(199.46±128.73)μmol/L术后1周降至(45.71±25.99)μmol/L(t=6.19,P=0.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术后1周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0.2月,95%置信区间7.74~12.69月。结论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是姑息性治疗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HCCA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重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超声 胆道支架 并发症 姑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双支架置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10
7
作者 贾广志 张子东 +2 位作者 王学静 尹华 李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双支架置入的方法、术式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肝门部BismuthⅣ型胆管癌患者 ,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双支架置入治疗 ,根据左右肝管分叉角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双支架置入术式。当分叉呈钝角时 ,仅通过右肝管单...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双支架置入的方法、术式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肝门部BismuthⅣ型胆管癌患者 ,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双支架置入治疗 ,根据左右肝管分叉角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双支架置入术式。当分叉呈钝角时 ,仅通过右肝管单一穿刺通道置入双支架 ;当分叉呈锐角时 ,2个穿刺通道都在右腋中线进行 ,方便了操作和术后护理。结果 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 ,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了 (10 4± 2 9) μmol L(P <0 .0 1) ,收到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6例中有 2例分别于术后 4和 6个月支架再阻塞。结论 胆道双支架置入对于肝门部BismuthⅣ型胆管癌疗效可靠 ,根据左右肝管分叉角度采取不同的双支架置入术式 ,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双支架置 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 介入性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CA19-9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蔡文科 张永杰 +1 位作者 卢军华 杨广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3-1339,共7页
目的确定术前CA19-9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并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68例被纳入研究。首先分析术前血清CA19-... 目的确定术前CA19-9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并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68例被纳入研究。首先分析术前血清CA19-9水平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法分析确认术前血清CA19-9水平对判断预后最有价值的截点;随后采用单因素模型分析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得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前血清CA19-9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有关,术前血清CA19-9水平对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为150U/mL(P=0.000)。单因素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Bismuth-Corlette分型、门静脉侵犯、肝动脉侵犯、肝实质侵犯、术前减黄、淋巴结转移及切缘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动脉侵犯、切缘及术前血清CA19-9水平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与95%置信区间分别为:3.359(1.440-7.837)、2.973(1.927-4.587)、2.096(1.271-3.455)、2.238(1.356-3.694)和2.954(1.890-4.618)。结论术前血清CA19-9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对预后判断最有价值的截点是150U/mL;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动脉侵犯及切缘也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CA19-9抗原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7
9
作者 谢宗贵 李新民 +3 位作者 金鹏 谢志勇 易玉海 张绪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采用右腋中线入路穿刺右肝管 ,用导丝寻找右肝管与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的潜在腔隙 ,于左右肝管间... 目的 探讨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 ,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采用右腋中线入路穿刺右肝管 ,用导丝寻找右肝管与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的潜在腔隙 ,于左右肝管间以及右肝管 胆总管间分别植入支架。结果  1 8例患者均从右腋中线穿刺通道成功植入右肝管 左肝管间及右肝管 胆总管间的支架 ,实现了胆汁经左肝管 右肝管 胆总管的完全内引流 ,解除梗阻疗效显著。结论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简化了高位胆管梗阻介入性引流的操作 ,减少了操作创伤 ,缩短了操作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 介入治疗 胆管梗阻 胆道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少娟 邢冬娟 +9 位作者 徐爱民 宋卫华 易滨 李晓伟 朱俊军 潘春华 王磊 张健 姜小清 吴孟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4-539,共6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8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接受PVE者设为PVE组12例,其中10例最终接受联合扩...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钢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8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接受PVE者设为PVE组12例,其中10例最终接受联合扩大肝切除者设为PVE肝切除组;同期未行PVE而接受扩大肝切除术者为非PVE切除术组(16例)。PVE均为伴有梗阻性黄疸的Ⅵ型肝门部胆管癌,11例PVE前行预保留肝选择性胆管引流,PVE前血清胆红素(TB)为(98.0±60.8)(12.4~167.9)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门静脉穿刺,放置多枚弹簧圈栓塞门静脉分支。记录PVE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体积、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PVE肝切除组与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例PVE均获得成功,10例PVE后顺利施行扩大肝切除术,1例(1/12)因发现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另1例(1/12)因PVE后预保留肝叶增生不全未行手术。栓塞术后2周预保留肝叶体积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VE在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可行、有效和安全,能有效的诱导未栓塞肝叶的增生肥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增加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治疗 静脉 栓塞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管套U管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 被引量:5
11
作者 甄宇洋 梁力建 +5 位作者 马驰 苏才坤 汤地 邓量 曾汉 邓立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一简便、有效、并发症相对少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T管套U管的引流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24例,与同期我们用传统的胆肠吻合+U管引流的方法治疗41例相比较。[结果]T管套... [目的]探讨用一简便、有效、并发症相对少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T管套U管的引流方法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24例,与同期我们用传统的胆肠吻合+U管引流的方法治疗41例相比较。[结果]T管套U管组手术时间为45min、手术并发症有3例(12.5%)、术后胆道感染3例(12.5%)。吻合组手术时间为145min,手术并发症有17例(41%),术后胆道感染16例(39%)。该3项指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手术后退黄、手术死亡、中位生存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T管套U管手术引流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简单,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胆道感染机会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T管 U管 引流手术 术后胆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矫娜 孔祥泉 +1 位作者 史河水 刘定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瘤中心、瘤边缘和瘤旁MR对比剂空间分布情况;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MVD及分布情况,并...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28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分析瘤中心、瘤边缘和瘤旁MR对比剂空间分布情况;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MVD及分布情况,并分析与相应病灶MR对比剂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瘤内部MR对比剂空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瘤边缘早期强化率(△SI)显著高于瘤中心;所有病灶ΔSI边缘、ΔSI中心均高于ΔSI瘤旁,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MV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与MVD密切相关,可根据动态增强MR对比剂空间分布推测癌灶的微血管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以评估其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97例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树国 何振平 王曙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85-888,共4页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中心1978年1月~1997年12月手术切除9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方式、生存期、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复发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97例中根治切除51例,姑息切除46例...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中心1978年1月~1997年12月手术切除9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方式、生存期、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复发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97例中根治切除51例,姑息切除46例。根治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分别为95.00%、27.50%、17.50%和10.00%、75.00%、85.00%。姑息切除者为48.15%、7.41%、3.70%和77.78%、95.59%、100%,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根治切除者1、3、5年生存率较姑息切除者显著提高,复发转移率显著降低。根治切除者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27.50%和7.84%,姑息切除者为36.96%和9.28%。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及减少复发转移的关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根治切除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手术 预后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PTBD术后长期置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雪英 闻利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术后长期置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 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的患者,经过精心...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术后长期置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结果 27例肝门部胆管癌PTBD引流术后长期置管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自我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术后早期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患者置管期间心理、饮食、活动指导和自我护理宣教,配合有效的长期导管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顺利度过置管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经皮穿刺胆管引流(PTBD) 长期置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Ⅲa根治性切除术(附1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德兴 邹文华 +2 位作者 崔伟 朱安东 邢光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7-1039,共3页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效果较好,但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目...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效果较好,但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目前腹腔镜在HCCA中通常被用来进行探查和肿瘤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切除术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手术效果 手术操作 美容效果 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廓清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安东 刘奇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门部淋巴结廓清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35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探查明确肿瘤可以切除,超声刀将胆总管远端在十二指肠上方离断,远侧断端缝合或圈套线结扎闭合,并将胰腺上方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门部淋巴结廓清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35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探查明确肿瘤可以切除,超声刀将胆总管远端在十二指肠上方离断,远侧断端缝合或圈套线结扎闭合,并将胰腺上方的淋巴结一并切除,将胆总管向前上方分离至肿瘤上方约0.5~1.0 cm,离断,超声刀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前包膜,找到肝固有动脉,打开动脉鞘后用冲洗吸引器向近肝侧钝性分离纤维脂肪组织,直至显露左右肝动脉的分叉部,同样处理门静脉,直至显露门静脉左右分叉部,除门静脉和肝动脉外,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组织整块切除,完成肝门部肿瘤切除及淋巴结廓清,然后镜下使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5例)或左上腹3~4 cm切口提出空肠行空肠间吻合后还纳回腹腔,重建气腹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0例)。结果 3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并进行淋巴结廓清。清扫淋巴结8~13枚,平均9.3枚,2例发现淋巴结转移。胆肠吻合在镜下完成,肠间吻合5例在镜下使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完成,30例于腹外吻合后还纳回腹,重新气腹完成胆肠吻合。手术时间3.5~5.8 h,平均4.4 h;术中出血量10~210ml,平均83 ml。术后出现胆汁漏3例,未特殊处理,5~7 d后停止。应激性溃疡1例,抑酸药物治疗后3 d治愈。肝左外叶切除术后第5天出血1例,出血量约300 ml,腹腔镜下探查见肝门处毛细血管出血,圈套线结扎止血,术后10 d出院。35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6.2月,1例术后12个月因肝转移癌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其余33例存活。结论腹腔镜下进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廓清,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需要严格选择病例以及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术后远期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根治手术 淋巴结廓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晓鸥 崔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45-447,共3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m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mkin。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m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mkin。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诊治 手术切除 早期诊断 高位胆管癌 近端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 现代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鉴别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及周围神经侵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小强 俞文隆 +4 位作者 陈颖 魏培莲 董伟 钱建新 于观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4-730,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辅助诊断肝门部胆管癌(HC)的人工智能(AI)算法模型,评价其识别肿瘤细胞及周围神经侵犯(PNI)的能力。方法采用AI算法对825张HC和175张非癌变组织图像(600张为训练集,300张为测试集,100张为比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将不...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辅助诊断肝门部胆管癌(HC)的人工智能(AI)算法模型,评价其识别肿瘤细胞及周围神经侵犯(PNI)的能力。方法采用AI算法对825张HC和175张非癌变组织图像(600张为训练集,300张为测试集,100张为比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将不同参数的GoogLeNet和DenseNet相结合的神经网络用于HC细胞和PNI的特征提取和深度学习。比较该AI算法模型与3名病理科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在判断肿瘤有无及肿瘤细胞百分比的差异。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AI算法可以准确识别HC组织标本图像中的肿瘤细胞及PNI。AI算法诊断肿瘤的能力可与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媲美,且在评估肿瘤细胞百分比方面更胜一筹。结论AI算法模型在识别HC肿瘤细胞及PNI方面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肝门部胆管癌 肿瘤间质比 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38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安东 刘奇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五孔法。切除胆囊、肝左内叶下段的肝组织,中上段胆管,切断距肿瘤1 cm处的肝侧胆管。清除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左、右肝管盆式成形,左上腹辅助4~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五孔法。切除胆囊、肝左内叶下段的肝组织,中上段胆管,切断距肿瘤1 cm处的肝侧胆管。清除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左、右肝管盆式成形,左上腹辅助4~5 cm小切口腹腔外胆肠Roux-en-Y吻合。结果 38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5例肠间吻合于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33例先扩大左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吻合后还纳回腹,重新气腹完成胆肠吻合。手术时间210~348 min,(267±47)min;术中出血10~210 ml,(82.6±63.5)ml。术后出现胆漏3例,未特殊处理,3~5 d后停止;应激性溃疡1例,抑酸药物治疗后3 d治愈;术后出血1例,在腹腔镜下手术止血。术后住院10~15 d,平均12 d。17例术后1周CEA均恢复正常,2.7~3.5μg/L,(2.73±0.49)μg/L;38例CA199术后均下降,但未恢复正常,40~90 U/ml,(69.4±20.1)U/ml。术后35例(92.1%)随访6~30个月,(12.5±5.8)月,1例术后12个月因转移癌死亡,1例术后15个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其余33例随访期间未见明确转移病灶。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是可行的,在达到根治切除目的前提下,减轻手术创伤,利于术后康复,术者应同时具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肠吻合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刀消融联合胆道支架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艳军 程冰冰 +3 位作者 郜宇 陈升阳 周百中 李晓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115-3118,共4页
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的26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实施纳米刀消融治疗,4例患者术中... 目的分析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纳米刀消融技术治疗的26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实施纳米刀消融治疗,4例患者术中放置T管引流,11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4例术中放置胆道支架+放射性粒子链。22例(84.6%)患者术后胆管再通。26例患者总生存时间平均为(9.8±5.6)个月。结论纳米刀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确切,联合胆道支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 纳米刀消融 胆道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