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尹静一 樊明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爱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44-52,共9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5.738,P=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5.347,P=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6.739,P=0.014;OR=9.719,P=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塑料支架 梗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ERCP导丝引导胆道活检结合气囊扩张涂片在诊断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军 陈娟 +4 位作者 陈超伍 邓登豪 徐庆成 鲁帮巧 陈娣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6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结合柱状气囊扩张后涂片在诊断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在ERCP过程中,52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ERCP时给予柱状气囊扩张狭窄处,同时将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进行细胞学...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结合柱状气囊扩张后涂片在诊断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在ERCP过程中,52例肝门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ERCP时给予柱状气囊扩张狭窄处,同时将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并配合导丝辅助下向胆管内引入活检钳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获取标本。结果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技术行肝门部病变胆道活检夹取组织块成功率为100.0%,52例钳夹活检中3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阳性率为59.6%;行柱状气囊扩张后细胞涂片中有22例获得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为42.3%;涂片联合活检,共有34例获得确诊,阳性率65.4%,所有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ERCP导丝辅助进行肝门部胆道活检技术是安全、简便、易于掌握的获取病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后的气囊表面残留物涂片病理检查可作为钳夹活检的一种补充,为肝门部肿瘤病理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 活检 气囊扩张 涂片病理学检查 经内镜逆行胰管造影术(E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