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樊俐慧 朱向东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杨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9-2195,共7页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g/kg)和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20.8、10.4、5.2g/kg),采取DNBS/乙醇溶液灌肠法+束缚应激法+饮食失节法建立动物模...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g/kg)和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20.8、10.4、5.2g/kg),采取DNBS/乙醇溶液灌肠法+束缚应激法+饮食失节法建立动物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RT-q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 p65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与痛泻要方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8水平降低(P<0.05,P<0.01),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美沙拉嗪组与痛泻要方高、中剂量大鼠结肠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痛泻要方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调控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溃疡结肠炎 肝郁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赵恩春 王斌 +1 位作者 郑勇 付荣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究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究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则采取怡情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DQ)、不良反应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22/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当,治疗后各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升高,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3.3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怡情止泻汤可显著提升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肠道菌群数量改善,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症状好转,心理状态佳,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结构 怡情止泻汤 疗效 症状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泻要方对TNBS诱导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TNF-α、5-HT及肝组织SCD1、5-HT2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蒋志滨 高洁 +4 位作者 李文 方镕泽 张毅 罗运凤 陈云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59,I0015,共4页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TNF-α、5-HT及肝脏组织SCD1、5-HT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砒啶组。造模后,...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TNF-α、5-HT及肝脏组织SCD1、5-HT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砒啶组。造模后,药物干预4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5-HT含量,Real-Time QPCR法检测肝脏组织SCD1、5-HT2受体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α、5-HT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肝脏SCD1表达下调,5-HT2受体表达上调(P<0.05);痛泻要方干预后,血清TNF-α、5-HT均含量下降,同时肝脏SCD1表达上调(P<0.05),5-HT2受体表达下调(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调控肝脏SCD1与肠道5-HT的平衡,下调TNF-α等促炎因子,发挥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肝郁 溃疡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脂质代谢及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旭飞 罗运凤 +2 位作者 高洁 陈云志 蒋志滨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9-746,共8页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肝脏脂质代谢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52只),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联合束缚应激+饮食失节造模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肝脏脂质代谢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52只),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联合束缚应激+饮食失节造模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通过HE、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大鼠结肠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5-H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5-HT_(2A)R、SCD1、SREBP-1、LC3、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灶累及结肠全层,肝脏组织脂滴形成增多,血清5-HT水平升高(P<0.01),肝脏SCD1蛋白表达降低(P<0.01),5-HT_(2A)R、SREBP-1、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可修复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少肝脏组织脂滴形成,降低血清5-HT水平(P<0.01)和肝脏5-HT_(2A)R、SREBP-1、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升高肝脏SCD1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外周5-HT作用于肝脏5-HT_(2A)R表达,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以及改变肝细胞自噬水平,从而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影响缓解期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溃疡结肠炎 肝郁 外周5-羟色胺 肝脏脂质代谢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炎1号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志伟 徐跃军 +4 位作者 唐迎春 车浩 陈艳 黄婷 孙易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3期1972-1976,共5页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炎1号中药液。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检测并比较患者外周血清中T细胞相关炎性反应递质的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分布面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4)和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LRP-6、Caspase-1、IL-18基因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促使T细胞Th1/Th2及Th17/Treg介导炎性反应递质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1号中药液 肝郁 溃疡结肠炎 症状积分 IFN-γ/IL-4比值 IL-17/IL-10比值 抑制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JAK2/STAT3通路中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玲 吴玉泓 +4 位作者 李海龙 殷银霞 舍雅莉 郝民琦 梁永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4-1460,1466,共8页
目的:探讨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UC-UCAC)小鼠结肠组织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7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在建立脾虚湿热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探讨葛花解酲汤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炎-癌转化”(UC-UCAC)小鼠结肠组织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选出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7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在建立脾虚湿热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第1、2、3周期)、葛花解酲汤高、中、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10只/组,以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继续建立UC-UCAC转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小鼠一般状态;统计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Western blot、IHC和RT-q 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EGFR、IL-6、JAK2、STAT3、 p-STAT3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第3周期)小鼠一般状态较差,结肠黏膜组织出现癌变,DAI评分、各目标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第3周期)相比,各治疗组小鼠一般状态有所恢复,结肠组织病理不同程度改善,除葛花解酲汤低剂量组外,其他各治疗组各目标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葛花解酲汤可能通过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破坏肿瘤炎症微环境,修复受损结肠黏膜组织,延缓UC-UCAC进程,预防UC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解酲汤 溃疡结肠炎 炎-癌转化 湿热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泻心汤入血成分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海燕 杨福权 +5 位作者 左秦川 房智彦 黄丽莉 淮文英 王艳秋 张天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0-1624,共15页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对BXT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BXT治疗脾虚型U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UC能够增加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BXT可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且BXT高剂量组(20 g/kg)下降最明显,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表明BXT对脾虚型U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鼠血清中发现入血成分共20个;网络药理学筛选出BXT治疗UC相关靶点87个,涉及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调节、微生物反应等生物过程,参与了IL-17、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等信号通路。综上可知,BXT治疗脾虚型UC可能与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物及保护肠道屏障等多个途径相关,从而达到治疗UC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溃疡结肠炎 UPLC-Q-Orbitrap HRMS 入血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虚木郁”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同发病机制及证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璇 李中玉 +3 位作者 马金鑫 陈婷 王凤云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木郁”是此二者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时从肝脾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土虚木郁”与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等IBS-D和UC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土虚木郁”为切入点,探讨IBS-D和UC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结肠炎 木郁 病因病机 疏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对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常熠 刘英军 金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2-1866,共5页
目的考察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对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止血生肌汤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薏苡三七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 目的考察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对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止血生肌汤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薏苡三七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Baron内镜评分、改良Mayo评分、VAS评分、肠道菌群(肠球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双歧杆菌)、相关因子(FCP、ESR、IL-10、TNF-α、TLR4、PGE2)、肠道屏障功能因子(L/M、DAO、D-乳酸)、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Baron内镜评分、改良Mayo评分、VAS评分、FCP、ESR、TNF-α、TLR4、PGE2、肠道屏障功能因子降低(P<0.05),IL-10升高(P<0.05),肠球菌、肠杆菌减少(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肠球菌除外)(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苓薏苡三七方联合止血生肌汤灌肠可安全有效地调节脾虚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提高镇痛、消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薏苡三七方 止血生肌汤 灌肠 溃疡结肠炎 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薛晔 曹志群 +1 位作者 王晓妍 胡冬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52-2355,共4页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肠镜下病变肠黏膜的改善情况并计算评分,观察IL-6、IL-10等炎症因子和黏膜损伤因子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泻(2.03±1.45)分、脓血便(1.34±1.52)分及腹痛(1.32±1.03)分主要症状评分改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2.88±2.06)分、(1.94±1.43)分、(1.95±1.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镜评分(3.941±1.413)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4.697±1.9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L-6(196.236±25.285)、IL-10(72.243±19.827)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09.457±21.356)(52.754±12.6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病变肠黏膜并且控制IL-6、IL-10等炎症因子和肠黏膜损伤因子,并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肝郁 四君子汤 痛泻要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玉泓 许雅清 +5 位作者 李海龙 程小丽 明海霞 张磊 刘峰林 王瑞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采用酶联... 目的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 d及21 d组大鼠血清中FT3、FT4、T的含量均有降低(P<0.05);尤以模型21 d组差异显著。结论 FT3、FT4、T是脾肾阳虚的敏感指标,检测血清FT3、FT4、T可以更好地佐证脾肾阳虚;证明了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复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肾阳 酶联免疫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12
作者 殷银霞 许雅清 +5 位作者 李海龙 邱家权 程小丽 明海霞 梁永林 吴玉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肾阳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及NF-κB 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玉泓 许雅清 +4 位作者 李海龙 蔺兴遥 程小丽 明海霞 张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探讨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混合乙醇灌肠建立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治疗7、14、21 d组及阳性对照(SASP)组,用药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q PCR法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结肠黏膜形态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评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TLR4、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中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均减弱(P<0.05);RT-q PCR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各组大鼠TLR4、NF-κB p65表达减弱(P<0.05)。结论久泻灵颗粒可减轻结肠黏膜炎症反应,起到修复黏膜的作用,其原因与降低脾肾阳虚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NF-κB p65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肾阳 TLR4 NF-ΚB P65 久泻灵颗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合剂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路越 李忠卓 +1 位作者 陈思闻 杨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如何对脾虚型溃疡型结肠炎(UC)进行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健脾合剂治疗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协助配制,一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均为2...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如何对脾虚型溃疡型结肠炎(UC)进行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健脾合剂治疗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协助配制,一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均为20天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复查免疫指标。结果:UC患者治疗前的CD+4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D+3和CD+8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其CD+4细胞数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CD+3和CD+8细胞数回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和P<0.05)。UC患者治疗前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个疗程间总有效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且主要提高了Ts细胞,从而缓解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所致的系列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合剂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剑 于永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水煎口服治疗组20例,设西药对照组20例,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50%,显效率30%,有效率10%,无效率10%,总有效...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水煎口服治疗组20例,设西药对照组20例,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50%,显效率30%,有效率10%,无效率10%,总有效率为90%。西药对照组:治愈率40%,显效率20%,有效率20%,无效率25%,总有效率为75%。结论:升阳益胃汤合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升阳益胃汤 肾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祥雪 温永天 +2 位作者 尹晓岚 张北华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5,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从脾论治UC夯实理论基础,且为从恢复肠黏膜免疫稳态角度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之卫 肠道黏膜免疫 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17
作者 张小丽 陈瑞明 +2 位作者 李芳 杨智锋 樊炳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3-1033,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大鼠84只,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组,分别提取口服给药组,混合提取口服给药组,补脾益肠丸阳性组。对照组正常... 目的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大鼠84只,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组,分别提取口服给药组,混合提取口服给药组,补脾益肠丸阳性组。对照组正常饲养外,其余6组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灌服番泻叶浸剂,1/d,灌服1 d后,禁食不禁水36 h,麻醉后用0.5%肥皂水2 m L/只灌肠冲洗;动物苏醒后,正常饲养,从第2天开始,继续灌服番泻叶浸剂2 d。在已复制的脾虚型模型基础上,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禁食24 h后,用10%水合氯醛(350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在鼠解剖台上,准备一直径2.0 mm长约12 cm的橡胶输液管,用液体石蜡润滑后,轻缓插入肛门约8 cm,将50%乙醇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100 mg·kg-1)混合液0.25 m L注入大鼠结肠后注入0.3 m L空气,再将大鼠提尾倒置5 min,让其平躺自然清醒。于造模完成24 h后,在模型对照组中随机选取2只大鼠进行解剖,肉眼观察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并截取约1 cm左右病变结肠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模型复制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灌服水外,剩下4组按药物剂量组别分别进行灌胃,15 d后,观察大鼠症状,体征,生理病变。结果阴性对照组大鼠结肠光滑,无水肿及血丝,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黏液血便症状,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摄食饮水量明显降低,小便量明显减少,大便湿重增加,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减少。造模后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在光镜下可见到大量红血丝、水肿、部分结肠溃疡。给药15 d后,解剖见给药各组大鼠结肠水肿溃疡数量明显比模型组减少,其中口服+直肠给药组结肠病变改善最为良好,水肿数量很少,溃疡数及溃疡面积最少,分别提取组次之,混合提取组不理想。病理组织学检查:阴性组结肠大体正常,大肠腺体规则,可见大量胞质富含黏液的杯状细胞,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肠黏膜可见溃疡,可见"陷窝脓肿"、"陷窝溃疡"形成,炎症程度较重,可见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阳性组结肠大体正常,大肠腺体规则,肠黏膜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口服+直肠组结肠大体正常,大肠腺体规则,肠黏膜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分别提取肠黏膜可见炎细胞浸润。混合提取肠黏膜可见轻度溃疡,可见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不同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不同,其中口服+直肠给药疗效最好,分别提取后给药次之,混合提取后给药效果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方法 给药途径 肠腑康胶囊 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葛巍 刘素萍 +4 位作者 赵海梅 刘端勇 程绍民 王海燕 左铮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70,I0018,I0019,共7页
目的探讨四神丸(SSP)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四神丸对照组(Normal+SSP)、模型组(DSS)、四神丸组(DSS+SSP),每组10只。除Normal组和Normal+SSP组外,其余... 目的探讨四神丸(SSP)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四神丸对照组(Normal+SSP)、模型组(DSS)、四神丸组(DSS+SSP),每组10只。除Normal组和Normal+SSP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黄+氢化可的松+DSS”的复合造模法模拟脾肾阳虚型UC小鼠模型。造模第15天,Normal+SSP组和DSS+SSP组均灌胃给予四神丸混悬液,2.5 g/kg,连续7 d。每日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并记录体质量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取小鼠外周血进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睾酮(T)检测;取小鼠结肠组织和脾脏,观察大体形态及结肠损伤情况,进行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同时HE染色后观察结肠黏膜病理改变;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脾脏组织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采用ELISA测定结肠白细胞介素(IL)-12、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结果与Normal组相比,DSS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嗜倦懒动、弓背扎堆、纳差食少、毛发黯暗、大便稀软带血等体征,且体质量明显下降及DAI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T3、T4、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重量指数、肠重指数、脾重指数及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长度减少(P<0.05);脾脏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IL-1β、TNF-α、IL-6、IL-12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IL-10、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DSS组相比,DSS+SSP组小鼠上述体征明显改善,体质量明显提升及DAI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T3、T4、T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重量指数、肠重指数、脾重指数及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长度增加(P<0.05);脾脏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IL-1β、TNF-α、IL-6、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IL-10、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可通过降低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INOS^(+)细胞水平以重塑肠道促炎因子IL-1β、TNF-α、IL-6、IL-12和抑炎因子IL-10、IFN-γ的平衡,进而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小鼠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肾阳 溃疡结肠炎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4
19
作者 彭彬 文艺 +10 位作者 张诗静 林文嘉 李辉标 蔡佳仲 刘诗颖 罗建峰 罗泳欣 郑小妹 潘思敏 陈新林 侯江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7,304,共6页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纳入1例缓解期UC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共进行4轮次无洗脱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每一轮次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两个治疗期,每个治疗期干预1个月,共8个治疗期。受试者在试验期服用健脾清热化湿方颗粒与美沙拉秦,在对照期服用美沙拉秦。比较两个治疗期的中医证候评分(TCMS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腹痛和腹泻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性肠病简明健康量表(SH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腹泻、腹胀、肢体倦怠评分及TCMSS总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BSFS评分和腹泻VA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腹痛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劣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SH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患者在4个周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可改善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 缓解期 清热化湿方 湿热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与肾气丸干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婧婧 古诗琴 +3 位作者 蔡莹 孙相如 杨艳红 胡方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90-3696,共7页
目的基于结肠组织代谢组学探究参苓白术散与肾气丸“朝夕互补”(朝夕互补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病证结合法制备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 目的基于结肠组织代谢组学探究参苓白术散与肾气丸“朝夕互补”(朝夕互补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病证结合法制备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初步评价朝夕互补方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干预作用。利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LC-QTOF-MS)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t检验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证候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利用KEGG数据库对筛选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注释和通路富集。结果朝夕互补方可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宏观体征和结肠炎症病变。代谢组学初步筛选出26个可能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朝夕互补方对相关的17个代谢物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涉及嘌呤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半乳糖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参苓白术散与肾气丸“朝夕互补”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氧化应激反应及能量代谢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肾气丸 朝夕互补方 溃疡结肠炎 肾阳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