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纪元 朱雄增 +3 位作者 王坚 周俭 李晓平 樊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复习 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临床资料 ,并用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 ,2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10例Aml中 8例女性 ,2例男性 ,平均年龄44...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复习 10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临床资料 ,并用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 ,2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10例Aml中 8例女性 ,2例男性 ,平均年龄44岁。临床无症状 ,而是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大体上为境界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光镜下由 3种成分即厚壁血管、上皮样或梭形平滑肌细胞及脂肪混合组成 ,偶尔还可见髓外造血成分。免疫组化检查瘤细胞表达A10 3、HMB45及平滑肌标记。结论 :Aml组织学形态变化多样 ,3种主要成分的比例和分布各异。检测A10 3和HMB45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病理 AML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洪海杰 陈燕凌 +5 位作者 蔡欣然 陈江枝 蒋雷 陈敏敏 潘韡 李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69,280,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HAML 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右肝后叶切除术。...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HAML 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右肝后叶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80~280 min[传统腹腔镜(114. 6±51. 0) min,机器人手术280 min];术中出血量30~800 ml[传统腹腔镜(73. 1±27. 8) ml,机器人手术800 ml],并发症发生率14. 3%(2例肺炎),术后住院(7. 0±2. 0) d。全组随访8~98个月,中位数3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包括机器人手术)治疗HAML安全可行且具有微创优势,可有效用于肿瘤局部切除及规则性肝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腹腔镜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春莉 王淑兰 +2 位作者 张亚青 赵斌 杜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扭曲的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梭形、上皮样平滑肌细胞HMB45...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扭曲的血管、平滑肌及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梭形、上皮样平滑肌细胞HMB45、ACTIN、Desmin均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成熟的脂肪细胞S-100阳性。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间叶组织肿瘤,由于其组织形态变化范围大,易造成误诊,上皮样平滑肌细胞HMB45表达呈阳性在诊断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组化 HMB4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旭东 何松 +1 位作者 张婷 陈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39-134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例HMAL进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5例HAML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呈HMB45(5/5)、SMA(5/5)、S-100(3/5)阳性、CD34、CKp、Hepatocyt...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5例HMAL进行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5例HAML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呈HMB45(5/5)、SMA(5/5)、S-100(3/5)阳性、CD34、CKp、Hepatocyte、CD10、Inhibinα阴性。超微结构下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短梭形或圆形或多形性,细胞核大小一致,多呈圆形或短梭形,常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呈质块状;部分细胞核切迹明显;核仁大小不一,胞浆内线粒体丰富,部分细胞浆内可见多少不等的密体;少部分细胞可见少量脂滴;多数胞浆内可见100~200nm左右的致密颗粒;细胞间可见基底膜样物质围绕细胞周围,仅个别细胞可见桥粒样连接。结论:HAML具有特殊的免疫组化特征及超微结构特点;HMB45和SMA的双阳性表达及超微结构下密体和致密颗粒的并存对HAML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鹏 李振龙 +1 位作者 赵英杰 方晓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555,共1页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凤翔 刘智君 杨金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诊断 血管平滑肌脂肪 影像学表现 组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丛文铭 张树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5-428,共4页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学 诊断 AML 间叶性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免疫病理特点(附36例分析)(英文)
8
作者 张树辉 丛文铭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9,共7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和免疫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6例手术切除肝A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10种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36例肝AML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41.6岁(26~60岁),26例(7...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和免疫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6例手术切除肝AML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10种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36例肝AML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41.6岁(26~60岁),26例(72.2%)有肝区胀痛,10例(27.8%)为偶然发现。瘤体直径为2.5~14 cm,平均6.8 cm。光镜下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及脂肪3种成分混合组成,根据瘤组织成分的比例可分为经典型(7例,19.4%),、肌细胞为主型(24例,66.7%)、脂肪细胞为主型(4例,11.1%)、血管瘤型(1例,2.8%),有时可见髓外造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呈HMB45(100%)、SMA(100%)和CD117(66.7%)阳性。结论:肝AML组织学变异较大,容易造成误诊,鉴别诊断需排除肝细胞癌、脂肪性肿瘤、血管源性肿瘤以及间叶性错构瘤等;免疫组化以出现HMB45阳性瘤细胞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免疫病理 鉴别诊断 免疫组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一例
9
作者 张青萍 张超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8期866-867,共2页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超声诊断 浅表淋巴结 病例报道 占位病变 医院体检 伴随症状 相关病史 腹部膨隆 脏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洋力 曾蒙苏 +2 位作者 杨春 盛若凡 种欢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0-668,共9页
目的总结上皮样型及经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d non-epithelioid hepatic angiomyolipoma,Epi-HAML和non-Epi-HAML)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1—2018年于复旦... 目的总结上皮样型及经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d non-epithelioid hepatic angiomyolipoma,Epi-HAML和non-Epi-HAML)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1—2018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脏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AML的133例病例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Epi-HAML组及non-Epi-HAML组,根据肿瘤直径分为<3.0 cm、3.0~5.0 cm及>5.0 cm组,通过对比其MRI影像资料、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学指标比较各组差异。结果133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83.6%)无明显临床症状。相比于non-Epi-HAML组的患者,Epi-HAML组多因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P<0.05),两者在发病年龄、性别、慢性病史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出141枚HAML病灶,其中Epi-HAML组87枚,non-Epi-HAML组64枚,后者影像学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对比两者的MRI特征,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强化方式及有无脂肪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肿瘤直径作为分组时(0.7~2.9 cm、3.0~5.0 cm、5.1~20.5 cm),其影像学上出现坏死、出血、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异常灌注等特征的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T2WI、DWI、强化方式及有无脂肪信号在两组HAML中有差别;肿瘤直径>5 cm时,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等影像学特征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 磁共振(MRI) 组织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成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青 朱庆莉 +3 位作者 姜玉新 张波 戴晴 楼海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1-564,602,共5页
目的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的HAML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和CT影像特点,对病变大小、包膜、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超声检查对12例病变均准确定位... 目的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的HAML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和CT影像特点,对病变大小、包膜、内部回声特点及血流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超声检查对12例病变均准确定位,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分为3型:均匀中强回声5例,不均匀回声5例,均匀低回声2例。2例探及动脉血流信号。CT表现:脂肪低密度为主3例,混杂密度6例,软组织低密度3例。超声和CT的表现与病灶内脂肪、平滑肌和血管的组成和分布密切相关。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的脂肪成分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超声检查与CT检查在探测HAML中脂肪成分方面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分型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光武 嵇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分型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资料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分析其CT、MRI征象,探讨CT、MRI对各型的分型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结果:21例均行CT扫描,其中12例行MR...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I分型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资料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分析其CT、MRI征象,探讨CT、MRI对各型的分型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结果:21例均行CT扫描,其中12例行MR检查。血管瘤型4例,病理上以粗大扭曲的异常血管或血管瘤为主,CT、MR增强扫描异常血管或血管瘤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3例,病理上以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10%)。CT平扫为较均匀低密度,MRI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强化。脂肪瘤型5例,病理上以脂肪成分为主(≥70%),CT、MRI显示脂肪密度或信号。混合型9例,CT平扫为含有脂肪的混杂密度,MRIT1WI病灶主体呈不均匀低信号,脂肪成分呈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其内软组织成分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仍有强化。病理上血管、平滑肌、脂肪3种成分比例接近(其中脂肪成分占10%~70%)。免疫组化:上述21例均显示HMB45(+)、SMA(+)。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分型和各型的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金鸣 王建祥 +2 位作者 宋自芳 熊俊 郑启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病变的病历资料,探讨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近十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7例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无明显的既往史,无或者轻度具有临床症状... 目的分析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病变的病历资料,探讨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近十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7例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无明显的既往史,无或者轻度具有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24例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但只有6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得到了正确的术前诊断。结论部分肝脏少见良性病变在CT和MR动态扫描下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遵循诊治流程,完善常规检查,掌握疾病特点,可提高术前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占位病变 局灶性结节增生 结核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