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1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泛凋亡关键基因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丽容 郭乾 +7 位作者 杨洁 张秋雯 何贵柠 虞燕青 文宁 董建辉 李海滨 孙煦勇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讨泛凋亡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之间的关系,筛选HIRI的泛凋亡关键基因。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泛凋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PDG)。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基因集富集... 目的探讨泛凋亡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之间的关系,筛选HIRI的泛凋亡关键基因。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泛凋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PDG)。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索PDG相关的生物学途径。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基因,评估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并在HIRI小鼠中进行验证。基于转录样本中不同细胞类型相对丰度算法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16个PDG。GO结果显示,PDG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KEGG结果显示,PDG主要富集在细胞凋亡等细胞死亡途径以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GSEA结果显示,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筛选出DFFB和TNFSF102个关键基因,其在诊断HIRI方面准确度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1.000。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静息自然杀伤细胞、M2型巨噬细胞等浸润较多,HIRI组M0型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初始细胞等浸润较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HIRI组小鼠肝组织DFFB信使RNA相对表达量增加,TNFSF10信使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ibersort分析结果显示,初始B细胞浸润丰度与DFFB表达呈正相关(r=0.70,P=0.035),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丰度与TNFSF10表达呈正相关(r=0.68,P=0.045)。结论泛凋亡相关基因DFFB和TNFSF10可能是HIRI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灌注损伤 泛凋亡 生物信息学 免疫微环境 治疗靶点 DFFB TNFSF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应俊 华福洲 +2 位作者 胡衍辉 卢忆梅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Ⅲ级拟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乌司他丁12000U/kg加在生理盐水50ml中,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经颈...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Ⅲ级拟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乌司他丁12000U/kg加在生理盐水50ml中,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经颈内静脉泵入;C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切皮时(T1)、缺血后10min(T2)、再灌注10min(T3)、30min(T4)、1h(T5)、术后1d(T6)、2d(T7)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T3~T6时两组的AST、ALT活性、MDA水平、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7时U组的AST和ALT活性明显降低;T3~T5时MDA水平、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T3~T5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6 氧化应激反应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齐墩果酸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杰 许仄平 +2 位作者 孙宏斌 姚爱华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组)和OA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0、3、6...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组)和OA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0、3、6、12h后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再灌注3、6、12h,IR组、CMC-Na组、OA组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SH组(P<0.05),肝组织SOD活性、GSH水平分别明显低于SH组(P<0.05);OA组ALT活性、MDA水平分别较IR组和CMC-Na组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和GSH水平分别较IR组和CMC-Na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O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NLRP3轴介导的细胞焦亡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李秀芳 郝泉水 +4 位作者 高雄 游丽娟 秦玲 吴耀华 张喜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5-902,共8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轴在瑞芬太尼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IRI+瑞芬太尼预处理组(IRI+RPC组)、IRI+SIRT1抑制剂EX-527组(IRI...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轴在瑞芬太尼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IRI+瑞芬太尼预处理组(IRI+RPC组)、IRI+SIRT1抑制剂EX-527组(IRI+EX-527组)和IRI+RPC+EX-527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率;检测大鼠肝组织SIRT1、NLRP3、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1)和Gasdermin D(GSDMD)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细胞凋亡率升高,血清ALT、AST、LDH、IL-1β、IL-18水平升高,肝组织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为P<0.05)。与IRI组比较,IRI+RPC组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细胞凋亡率下降,血清ALT、AST、LDH、IL-1β、IL-18水平降低,肝组织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IRI+EX-527组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细胞凋亡率升高,ALT、AST、LDH、IL-1β、IL-18水平升高,肝组织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为P<0.05)。与IRI+RPC组比较,IRI+RPC+EX-527组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细胞凋亡率升高,ALT、AST、LDH、IL-1β、IL-18水平升高,肝组织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为P<0.05)。结论SIRT1可通过抑制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参与调节瑞芬太尼抗大鼠肝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肝脏 瑞芬太尼 细胞焦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NOD样受体蛋白3 炎症因子 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白杨 史冀华 张水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652,共6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肝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可能导致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或加剧排斥反应,其损伤防护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是HIRI的重要发生机制,多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肝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可能导致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或加剧排斥反应,其损伤防护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是HIRI的重要发生机制,多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参与了HIRI的病理过程,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有望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细胞凋亡、自噬及自噬依赖性死亡、铁死亡、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等常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HIRI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改善受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 程序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自噬 铁死亡 坏死性凋亡 细胞焦亡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金凤 王懿春 +1 位作者 孙辉平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5-797,共3页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肝脏I-R组(R组)、奥曲肽预适应组(T组)和假手术组(C组)。观察三组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15 min(T2)、30 min(T3)、再灌注15 min(T4)、30 min(T5...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肝脏I-R组(R组)、奥曲肽预适应组(T组)和假手术组(C组)。观察三组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15 min(T2)、30 min(T3)、再灌注15 min(T4)、30 min(T5)、60 min(T6)、120 min(T7)、240 min(T8)的MAP和HR变化及T1、T3、T5、T6、T7、T8各时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内毒素(ET)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R组T2~T6、T组T2~T4时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C组(P<0.05),R组在T2~T6时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T组(P<0.05);T3、T5~T8时,R、T两组ALT、AST、LDH、ET均明显高于C组(P<0.05);R组明显高于T组(P<0.05),R组T3、T5~T8、T组T5~T8血浆TNF-α、IL-1β明显高于C组(P<0.05),且T组T3、T7、T8时血浆TNF-α明显低于R组,T5、T6时明显高于R组(P<0.05)。T组T3、T5~T8时血浆IL-1β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奥曲肽对兔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等炎性介质和降低血浆中E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奥曲肽 炎性细胞因子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文杰 华福洲 +2 位作者 王灿琴 郭瑞 潘寅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I组)和七氟醚-Wortmannin组(SW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I组)和七氟醚-Wortmannin组(SW组),每组12只。除SH组外,IR组、SI组和SW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并取再灌注的肝组织用ELISA法测IL-1β浓度,用WesternBlot法测定肝组织的p-PI3K、p-Akt(ser473)、Akt等表达量;用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肝细胞损伤及坏死情况。结果与SW组比较,SI组ALT、AST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p-PI3K、p-Akt(ser473)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谭思由 陈文雁 +3 位作者 苏颖颖 孔高茵 刘永平 魏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种由肝脏血供停止后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和循环恢复后导致的继发性损伤累积的过程。HIRI可造成肝脏切除或者肝移植患者肝脏功能的受损,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是受到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H...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种由肝脏血供停止后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和循环恢复后导致的继发性损伤累积的过程。HIRI可造成肝脏切除或者肝移植患者肝脏功能的受损,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是受到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HIRI后肝脏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治疗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干预和临床实践亦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对HIRI的防治策略和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基础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防治策略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李晓明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5只中国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干预组,检测肝脏微循环中滞留的白细胞数量、血清ALT、AST和LDH含量,观察肝脏的病理变...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5只中国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干预组,检测肝脏微循环中滞留的白细胞数量、血清ALT、AST和LDH含量,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肝脏微循环中滞留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清ALT、AST和L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弥漫性水泡变性和散在坏死;干预组肝脏微循环中滞留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血清中ALT、AST和LDH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肝脏病理变化轻微。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肝细胞弥漫性水泡变性和散在性坏死,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多烯磷脂酰胆碱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龙小菊 梁应平 +2 位作者 胡衍辉 邓福谋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8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参附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SL组)...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8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参附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SL组)、参附预处理组(S组)、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L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min(T1)、肝门开放后5min(T2)、术后6h(T3)、24h(T4)经颈内静脉抽血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IL-10的测定,并检测血清ALT、AST浓度,记录MAP、HR和CVP。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T1、T2时L组和SL组CVP明显降低(P〈0.01)。与T1时比较,T2~T4时四组患者血清SOD浓度明显降低(P〈0.05),ALT、AST、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T2~T4时SL组、S组血清SOD,SL组、S组和L组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P〈0.01),ALT、AS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SL组比较,T2~T4时S组和L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1),ALT、AST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可以触发机体组织产生内源性抗损伤机制阻断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重因素从而达到肝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灌注损伤 参附 低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云霞 邓福谋 +3 位作者 邓美玲 张列亮 胡衍辉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0~65岁,BMI 20~26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D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DL组采取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LCVP(CVP 1~5cm H_2O);L组采取控制性LCVP(CVP 1~5cm H_2O);C组为对照组,维持CVP在6~12cm H_2O。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min(T_0)、再灌注后2h(T_1)、6h(T_2)、12h(T_3)和24h(T_4)经颈内静脉采血检测血清NF-κB、细胞黏附分子-1(ICAM-1)、ALT和AST浓度,同时记录MAP、HR和CVP。结果 T_0、T_1时L组和DL组CVP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1)。与T_0时比较,T_1~T_4时四组NF-κB、ICAM-1、ALT和AST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T_1~T_4时DL组、D组和L组ALT、AST、NF-κB和ICAM-1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T_4时D组和L组NF-κB、ICAM-1、ALT和AST浓度明显高于DL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后处理联合控制性LCVP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患者,能减轻肝脏IR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灌注损伤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低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丽萍 王胜 +3 位作者 刘扬 殷姜文 董希玮 张振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162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组,n=3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162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组,n=3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1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组,n=30)、5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5组,n=30)、10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0组,n=30)、阻断剂SP600125组(SP组,n=30)及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n=6)。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分别在缺血前30min静脉输注不同剂量(1、5、10μg/kg)舒芬太尼,S组及I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SP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15mg/kg JNK阻断剂SP600125,DMSO组于缺血前30min静脉注射与溶解SP600125等体积的DMSO;S、IR、SF1、SF5、SF10组于再灌注即刻(T1)、1h(T2)、2h(T3)、4h(T4)、6h(T5),SP、DMSO组于T3时取肝组织及腹主动脉血2ml;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观察肝组织MDA和SOD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p-JNK;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1-T5时IR、SF1、SF5、SF10组,T3时SP、DMSO组血清ALT、AST明显高于S组(P〈0.05);T1-T5时SF1、SF5、SF10组,T3时SP组血清ALT、AST明显低于IR组(P〈0.05);T1-T5时IR、SF1、SF5、SF10组,T3时SP、DMSO组肝组织MDA、SOD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5);T1-T5时SF1、SF5、SF10组,T3时SP组肝组织MDA、SOD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T4时SF10组MDA、SOD水平明显低于SF1、SF5组(P〈0.05)。与T1时比较,T3时IR组p-JNK表达明显升高(P〈0.05);T3时IR、SF1、SF5、SF10、SP、DMSO组p-JNK表达明显高于S组(P〈0.05),SF1、SF5、SF10、SP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SF5、SF10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SF1组(P〈0.05),SF10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SF5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10μg/kg舒芬太尼保护作用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通路,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舒芬太尼 肝脏 缺血-灌注损伤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与异氟醚对肝硬化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悦 高艳平 张娜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1-643,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肝硬化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依托咪酯0.2-0.3...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肝硬化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依托咪酯0.2-0.3mg/kg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0.3mg/kg。S组和I组均维持麻醉药呼气末浓度为1.0 MAC,间断静注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肝门阻断前(T1)、阻断开放后即刻(T2)、60 min(T3)、术后1d(T4)、术后3d(T5)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T0及T1时比较,T3-T5时两组AST、ALT含量明显升高(P〈0.05);T4、T5时两组T-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3-T5时S组AST、ALT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T4、T5时T-SOD含量明显高于、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结论 七氟醚可减轻肝硬化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较适用于肝硬化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异氟醚 肝硬化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c-fos、c-jun蛋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亚玲 马永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丙泊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fos、c-jun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肝脏缺血-再灌注组(A组):肝缺血前30min经微量泵持续... 目的通过研究丙泊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fos、c-jun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6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肝脏缺血-再灌注组(A组):肝缺血前30min经微量泵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0ml.kg-1.h-1至再灌注后1h;肝脏缺血-再灌注加丙泊酚组(B组):肝缺血前经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30ml.kg-1.h-1至再灌注后1h;假手术组(C组):未予缺血处理,经微量泵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0ml.kg-1.h-1共1.5h。各组大鼠取肝脏右叶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c-fos、c-jun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fos、c-jun蛋白在B组的表达较A组明显减少(P<0.05)。图像分析结果表明积分光密度(IOD)值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B组细胞凋亡不显著,明显少于A组。结论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c-fos、c-jun蛋白密切相关,可明显减少两者的表达,并且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肝脏 缺血-灌注损伤 C-FOS C-JUN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继尧 王玲 张席锦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396-398,共3页
本实验观察到,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明显升高,若预先给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则使GPT和GOT的漏出明显减轻。但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肝细胞,CGRP对自由基生成系统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 本实验观察到,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明显升高,若预先给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则使GPT和GOT的漏出明显减轻。但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肝细胞,CGRP对自由基生成系统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细胞损伤未见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 灌注损伤 CG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建珍 杨贺 陈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丙泊酚组(P组)、瑞芬太尼组(R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PR组)。M、P、R、PR组制备大鼠肝硬化...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丙泊酚组(P组)、瑞芬太尼组(R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PR组)。M、P、R、PR组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成功1周后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剖腹。P、R、PR组于肝脏缺血前10min经股静脉持续1h分别泵入丙泊酚20mg·kg-1·h-1、瑞芬太尼1μg·kg-1·min-1、丙泊酚20mg·kg-1·h-1和瑞芬太尼1μg·kg-1·min-1,M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4h采静脉血样,测定血清天冬门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测定肝实质细胞Bcl-2与Bax蛋白的表达,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AST、ALT活性增强,肝实质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上调,AI升高(P<0.05);与M组比较,P、R、PR组血清AST、ALT活性降低,肝实质细胞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下调,AI降低(P<0.05);与P、R组比较,PR组血清AST、ALT活性降低,肝实质细胞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AI均降低(P<0.05)。光镜、电镜结果显示,P、R、PR组的肝细胞病理学损伤程度轻于M组。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的表达,减轻肝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效应较两者单独应用时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预处理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阳辉 孙辉平 +2 位作者 杨金凤 董长生 刘卫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预处理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88例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3例,术中行肝门阻断。研究组患者于手术前1h给予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手术前1h给予生理盐水1ml... 目的探讨奥曲肽预处理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88例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3例,术中行肝门阻断。研究组患者于手术前1h给予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手术前1h给予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观察术前(T0)、术后6h(T1)、24h(T2)及7d(T3)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手术部位切除后取标本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检测。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结果 T0时两组之间ALT、AST、LDH及TNF-α、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ALT、AST、LDH及TNF-α、IL-1β明显高于T0时(P<0.05),对照组又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T2时两组ALT、AST、LDH开始下降,但仍然高于T0时(P<0.05),T3时恢复正常范围,而T2、T3时TNF-α、IL-1β降至正常范围。研究组肝组织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对照组为(67.79±5.25)明显高于研究组(44.32±5.16)(P<0.01)。结论奥曲肽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稳定细胞膜、抑制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缺血-灌注损伤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世杰 陈云浩 +2 位作者 赵辉 刘炜 易述红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0-194,2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门静脉移植干细胞组)、D组(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组),每组10只,B、C、D组采用Pringle法建立HIRI模型,其中B组不予进行干细胞移植,C组和D组分别经门静脉、尾静脉移植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标记的HU-MSCs 106个。分别于术前、移植后第1、3、5日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移植后第5日处死各组大鼠,肝脏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及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HU-MSCs在各组大鼠肝脏分布情况。结果干细胞移植后C、D组ALT水平较B组降低,且C组ALT水平低于D组(均为P<0.05);C、D组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且与D组相比,C组下降更显著(均为P<0.05)。肝组织HE染色提示B组肝脏损伤最严重,C组肝脏损伤轻于D组。肝组织TUNEL染色结果显示,C、D组的凋亡指数(AI)低于B组,且C组较D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后C组与D组均可见CM-DiL标记的HU-MSCs,且C组的HU-MSCs数量高于D组(P<0.05)。结论移植HU-MSCs能减轻HIRI,且门静脉移植效果优于尾静脉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灌注损伤 炎症因子 凋亡 丙氨酸转氨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氯甲基苯甲酰氨(CM-DiL) 门静脉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2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抑制自噬以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励 谌小龙 +8 位作者 刘慧玲 周静 杨逸冬 李慧 陈浩琦 程道柔 吴斌 陈规划 汪根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2-697,共6页
目的验证β-arrestin-2是否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抑制自噬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背景的β-arrestin-2基因敲除(KO)及野生型(WT)小鼠各12只,随机分为KO小鼠假手术组(KO+sham组),KO小鼠IRI组(KO+IRI... 目的验证β-arrestin-2是否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抑制自噬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背景的β-arrestin-2基因敲除(KO)及野生型(WT)小鼠各12只,随机分为KO小鼠假手术组(KO+sham组),KO小鼠IRI组(KO+IRI组),WT小鼠假手术组(WT+sham组)和WT小鼠IRI组(WT+IRI组),每组各6只。分别建立70%肝脏IRI模型或进行假手术处理,于肝脏再灌注或手术后6 h进行相关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信号蛋白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增殖信号蛋白Ki-67及PI3K/Akt通路信号蛋白p-Akt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相应的sham组比较,KO+IRI组和WT+IRI组小鼠肝组织中的cleaved Caspase-3、Ki-67和p-Akt阳性细胞计数均增加(均为P<0.01);与WT+IRI组比较,KO+IRI组小鼠肝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增加,Ki-67和p-Akt阳性细胞计数均减少(均为P<0.05)。结论β-arrestin-2可减轻小鼠IRI后肝细胞凋亡、促进其损伤修复,其通过上调PI3K/Akt信号抑制自噬来减轻小鼠肝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灌注损伤 自噬 β-arrestin-2 基因敲除 PI3K/Akt信号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