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丙酚和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申新 赵鸽 +2 位作者 王瑞 刘婷婷 刘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白藜芦醇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4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18只/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S组)、Tween80预处理组(TW...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白藜芦醇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4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18只/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NS组)、Tween80预处理组(TW组)、低剂量异丙酚预处理组(PROⅠ组)、高剂量异丙酚预处理组(PROⅡ组)、低剂量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Ⅰ组)、高剂量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Ⅱ组)、异丙酚联合白藜芦醇预处理组(PRO+RES组)。参照Pringle法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SO组仅游离肝门,不作肝门阻断,经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l/kg);NS组、TW组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 min经股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l/kg)、Tween80(2 ml/kg);PROⅠ组、PROⅡ组、RESⅠ组、RESⅡ组及PRO+RES组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 min经股静脉输注异丙酚10 mg·kg-1·h-1、异丙酚20 mg·kg-1·h-1、白藜芦醇10 mg/kg、白藜芦醇20 mg/kg、异丙酚10 mg·kg-·1h-1+白藜芦醇10 mg/kg。各实验组均于再灌注后1、3、6 h分别处死6只动物,留取肝组织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TUNEL法)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TW组比较,PROⅠ组、PROⅡ组、RESⅠ组、RESⅡ组及PRO+RES组肝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增多(P<0.05),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0.05)。相较于PROⅠ组及RESⅠ组,PRO+RES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增多(P<0.05),Bax蛋白及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0.05)。PROⅡ组、RESⅡ组与PRO+RES组间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细胞凋亡指数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异丙酚与白藜芦醇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对HIRI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异丙酚与白藜芦醇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减少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异丙酚 白藜芦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广顺 司中洲 +2 位作者 李杰群 李亭 齐海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麻醉剖腹,解剖肝门。手术组血供阻断;雷帕霉素组在肝脏缺血前5min经静脉...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麻醉剖腹,解剖肝门。手术组血供阻断;雷帕霉素组在肝脏缺血前5min经静脉缓注5mg/kg雷帕霉素,其余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于再灌注2、6、24h后,取外周血清检测肝脏功能,并取肝脏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不同时段ALT、AST、MDA和TNF-α、IL-1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雷帕霉素组不同时段的ALT、AST、MDA和TNF-α、IL-1均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24h的ALT、AST、MDA和TNF-α、IL-1分别高于2h和6h(P<0.05);6h的ALT、AST、MDA和TNF-α、IL-1分别均高于2h(P<0.05);雷帕霉素组6h和24h的ALT、AST和TNF-α、IL-1均高于2h(P<0.05)。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的SOD活性均低于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6h和24h的SOD分别为(51.42±5.19)IU/L、(49.11±5.07)IU/L和(59.17±5.62)、(58.34±5.20)IU/L,均高于2h(P<0.05)。结论 RAPA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大鼠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功能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皮苷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增强自噬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仕来 尚丽明 +5 位作者 秦权林 罗大卿 潘文辉 韦钰晴 徐艳松 朱继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08,I0040-I0041,共6页
目的橘皮苷(HDN)具有清除氢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活性。探讨HDN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建立肝脏I/R损伤模型。检测血浆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氧化应激产物、病理切片以及肝组织自噬指... 目的橘皮苷(HDN)具有清除氢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活性。探讨HDN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建立肝脏I/R损伤模型。检测血浆转氨酶(ALT)水平,肝组织氧化应激产物、病理切片以及肝组织自噬指标。检测Nrf2/HO-1通路表达水平。结果 HDN明显缓解肝脏I/R损伤,表现为ALT明显下降,肝组织坏死面积明显缩小。HDN使肝脏病变组织的MDA含量明显下降,SOD、GSH明显增多。HDN可增强肝细胞自噬功能,激活Nrf2/HO-1通路。使用HO-1抑制剂ZnPP可消除HDN的保护作用。结论 HDN可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增强细胞的自噬,清除细胞内氧化物质,进而保护肝脏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苷 NRF2 HO-1 自噬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冰 汪根树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5期317-320,共4页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 结构损伤 失血性休克 血液灌注 组织缺血 功能障碍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戴朝六 徐锋 +4 位作者 田大治 张旭 贾昌俊 崔凯 王明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6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分别用rhGH或盐水预处理后以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15m in,于再灌注1 h末测定血清AST、ALT、LDH...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6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分别用rhGH或盐水预处理后以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15m in,于再灌注1 h末测定血清AST、ALT、LDH水平,肝组织谷胱甘肽(GSH)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rhGH组再灌注后1 h血清AST、ALT、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hGH组肝组织GSH、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hGH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激素预处理通过提高肝组织中GSH、SOD水平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药物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高迁移率族蛋白B1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娟 田小霞 +3 位作者 李宝红 王东 孟董超 卢彦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SC)组、肝脏缺血再灌注(HIR)组、白藜芦醇(Res)组。各组分别采集血液标本,处死动物收集肝组织...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SC)组、肝脏缺血再灌注(HIR)组、白藜芦醇(Res)组。各组分别采集血液标本,处死动物收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及炎症因子IL-6、TNF-α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经HE染色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HIR组相比,Res使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血清中反映肝脏功能学的指标ALT、AST及AKP的浓度明显降低,同时肝组织HMGBl、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从而减少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再灌注过程中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白藜芦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中Steap3敲除通过抑制TAK1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文治 GUO WZ +1 位作者 FANG HB CAO SL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9-1119,共1页
【据《Hepatology》2020年3月报道】题:肝细胞中Steap3敲除通过抑制TAK1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Guo WZ等)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仍然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主要挑战。目前尚无有效的策略来改善肝脏I/R损伤后的肝功能障碍。前列腺六... 【据《Hepatology》2020年3月报道】题:肝细胞中Steap3敲除通过抑制TAK1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Guo WZ等)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仍然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主要挑战。目前尚无有效的策略来改善肝脏I/R损伤后的肝功能障碍。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3(Steap3)是调节铁代谢的关键因子,研究报道其参与多种细胞的免疫和凋亡过程。然而,Steap3在肝脏I/R损伤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障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细胞 肝移植 铁代谢 I/R损伤 关键因子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新辉 鲁向新 谭文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787-3788,共2页
肝脏对缺血缺氧甚为敏感,在缺血一定时间后肝脏的结构功能必然受到损害,当血流恢复后,肝损伤会更为严重,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肝脏的IRI是肝外科手术后常见的肝损伤过程.其损伤的程度对治疗... 肝脏对缺血缺氧甚为敏感,在缺血一定时间后肝脏的结构功能必然受到损害,当血流恢复后,肝损伤会更为严重,即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RI)。肝脏的IRI是肝外科手术后常见的肝损伤过程.其损伤的程度对治疗效果影响甚大,因此对肝IRI的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缺血灌注损伤 损伤过程 injury 外科手术后 缺血缺氧 结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预处理通过抑制caspase-11相关的非经典细胞焦亡途径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小莹 刘作金 申丽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研究异氟醚预处理通过抑制用随机数字表法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而对HIRI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将30只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n=10)、异氟醚组(n=10)和手术组(n=10),其... 目的研究异氟醚预处理通过抑制用随机数字表法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而对HIRI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将30只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n=10)、异氟醚组(n=10)和手术组(n=10),其中异氟醚组经1.4%异氟醚预处理30 min后行肝脏缺血再灌注手术。用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及病理评分和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的方法评估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18,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SDMD的蛋白表达,以评价异氟醚预处理对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组织中caspase-11的蛋白表达,评价异氟醚预处理对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的抑制作用。结果HE染色切片的Suzuki's评分结果显示手术组分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5),而异氟醚组的分数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ALT/AST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血清中ALT/AST显著增高(P<0.05),而异氟醚组的检测结果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提示血清中IL-1β与IL-18在手术组中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异氟醚组中IL-1β与IL-18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手术组GSDMD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异氟醚组的表达较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提示I/R组小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1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异氟醚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11表达较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这种作用与其对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的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异氟醚预处理 细胞焦亡 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国岩 荚卫东 +5 位作者 许戈良 李建生 马金良 葛勇胜 余继海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1,共3页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未阻断组ΔR15显著低于阻断组(P<0.01),两组术后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采用术中与术前ΔR15能有效的评估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部分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刘双权 成名翔 +1 位作者 龚建平 涂兵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 【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基因的表达;60只SD雌性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机分4组,PBS组、BMSC组,shRNA-NC-BMSC组、TSG-6-shRNA-BMS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恢复灌注后3、6、24 h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6含量,恢复灌注后6 h取中叶肝脏组织,Western Blot检测TSG-6蛋白表达,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状态稳定,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慢病毒感染下调BMSC的TSG-6基因表达效率达73.99%;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各时间点TSG-6-shRNA-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高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低于PBS组(P<0.05);TSG-6-shRNA-BMSC组的肝脏TSG-6蛋白表达低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PBS组未见TSG-6蛋白表达;TSG-6-shRNA-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BMSC组和shRNA-NCBMSC组重,与PBS组无明显区别,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移植BMSC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削弱了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蛋白6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园园 张冬华 +3 位作者 张荣生 黄鑫 王满廷 王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12-221,228,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血必净注射液中丹参、赤芍、红花、川芎、当归五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O...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血必净注射液中丹参、赤芍、红花、川芎、当归五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 Suite数据库获取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靶点,同时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并进行拓扑筛选中心靶标。运用R语言在线检索Bioconductor平台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中共筛选出115个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β-胡萝卜素、丹参酮等。其对应靶点217个,疾病相关靶点1057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4个。PPI拓扑筛选出17个靶蛋白,网络图拓扑分析获得15个靶基因,两者交集包含JUN、PPARG、PTGS2、AKT1、MAPK1等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获得137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获得8条信号通路(P<0.05,FDR<0.05),其中Toll样受体、T细胞受体、NOD样受体、VEGF、ErbB信号通路主要通过免疫调节、抗凋亡、抗炎、抗氧化、促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血必净注射液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选择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能消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进肝脏再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永康 谢智钦 唐才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56-2256,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7月报道】题:大鼠肝脏选择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能消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进肝脏再生(作者Wang X等)通过VEGF-sdf1信号转导从骨髓中募集肝血窦内皮祖细胞(也叫做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肝脏损伤后修复及... 【据《Hepatology》2018年7月报道】题:大鼠肝脏选择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能消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进肝脏再生(作者Wang X等)通过VEGF-sdf1信号转导从骨髓中募集肝血窦内皮祖细胞(也叫做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肝脏损伤后修复及肝再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能通过蛋白水解切割VEGF抑制祖细胞的募集,但是系统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可以阻止骨髓中祖细胞的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大鼠肝脏 HEPATOLOGY 骨髓基质细胞 内皮祖细胞 损伤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I549调控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张雨驰 范晶 +2 位作者 黄佐天 郑道峰 吴忠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研究IPI549特异性抑制PI3Kγ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J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RAW264.7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给予IPI549(PI3Kγ抑制剂)干预,以ALT、HE染色、TUNEL判断肝脏损伤情况,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IPI549特异性抑制PI3Kγ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J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RAW264.7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给予IPI549(PI3Kγ抑制剂)干预,以ALT、HE染色、TUNEL判断肝脏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和原代细胞p110γ(PI3Kγ)蛋白表达变化和RAW264.7细胞缺氧复氧过程TNF-α、JNK、p-JNK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TNF-α水平。结果:相比于原代肝细胞,枯否细胞明显高表达p110γ。与Sham组比较,IR组肝组织中p110γ的蛋白水平降低;使用PI3Kγ特异性抑制剂(IPI549)干预小鼠,可加重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损伤和肝脏组织细胞凋亡,而利用GdCl3预处理封闭枯否细胞,可使得IPI549引起的肝组织细胞损伤和凋亡加重得到缓解。在体外实验中,IPI549干预使RAW264.7细胞缺氧复氧过程JNK磷酸化水平升高、TNF-α蛋白表达增加,细胞上清TNF-α分泌增多。结论:PI3Kγ抑制剂IPI549干预使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其机制与IPI549抑制枯否细胞中的PI3Kγ影响JNK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促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PI3Kγ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DC分泌IL-10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5
作者 洪善娟 王全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IL-10 receptor TOLL样受体 小鼠 减轻 分泌 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6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应俊 华福洲 +2 位作者 胡衍辉 卢忆梅 徐国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Ⅲ级拟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乌司他丁12000U/kg加在生理盐水50ml中,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经颈...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Ⅲ级拟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乌司他丁12000U/kg加在生理盐水50ml中,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经颈内静脉泵入;C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切皮时(T1)、缺血后10min(T2)、再灌注10min(T3)、30min(T4)、1h(T5)、术后1d(T6)、2d(T7)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T3~T6时两组的AST、ALT活性、MDA水平、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2~T7时U组的AST和ALT活性明显降低;T3~T5时MDA水平、IL-1β、IL-6和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T3~T5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肝脏缺血-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氧化应激反应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齐墩果酸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杰 许仄平 +2 位作者 孙宏斌 姚爱华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组)和OA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0、3、6...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O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组)和OA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0、3、6、12h后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再灌注3、6、12h,IR组、CMC-Na组、OA组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水平分别显著高于SH组(P<0.05),肝组织SOD活性、GSH水平分别明显低于SH组(P<0.05);OA组ALT活性、MDA水平分别较IR组和CMC-Na组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和GSH水平分别较IR组和CMC-Na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O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肝脏缺血-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金凤 王懿春 +1 位作者 孙辉平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5-797,共3页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肝脏I-R组(R组)、奥曲肽预适应组(T组)和假手术组(C组)。观察三组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15 min(T2)、30 min(T3)、再灌注15 min(T4)、30 min(T5...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肝脏I-R组(R组)、奥曲肽预适应组(T组)和假手术组(C组)。观察三组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15 min(T2)、30 min(T3)、再灌注15 min(T4)、30 min(T5)、60 min(T6)、120 min(T7)、240 min(T8)的MAP和HR变化及T1、T3、T5、T6、T7、T8各时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内毒素(ET)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R组T2~T6、T组T2~T4时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C组(P<0.05),R组在T2~T6时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T组(P<0.05);T3、T5~T8时,R、T两组ALT、AST、LDH、ET均明显高于C组(P<0.05);R组明显高于T组(P<0.05),R组T3、T5~T8、T组T5~T8血浆TNF-α、IL-1β明显高于C组(P<0.05),且T组T3、T7、T8时血浆TNF-α明显低于R组,T5、T6时明显高于R组(P<0.05)。T组T3、T5~T8时血浆IL-1β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奥曲肽对兔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等炎性介质和降低血浆中E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灌注损伤 奥曲肽 炎性细胞因子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文杰 华福洲 +2 位作者 王灿琴 郭瑞 潘寅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I组)和七氟醚-Wortmannin组(SW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I组)和七氟醚-Wortmannin组(SW组),每组12只。除SH组外,IR组、SI组和SW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并取再灌注的肝组织用ELISA法测IL-1β浓度,用WesternBlot法测定肝组织的p-PI3K、p-Akt(ser473)、Akt等表达量;用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肝细胞损伤及坏死情况。结果与SW组比较,SI组ALT、AST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p-PI3K、p-Akt(ser473)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损伤减轻。结论七氟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肝脏缺血-灌注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