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波频散成像评估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梦园 段舒惠 +4 位作者 徐浩洋 熊正彪 王坤 刘菲菲 闫俊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0-125,共6页
肝脏疾病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近年来评估肝脏疾病的超声新技术,其局限性在于评估组织弹性时忽略了组织黏度的影响。剪切波频散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剪切波的频散斜率能够评估组织的黏弹... 肝脏疾病发病率高且预后较差,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近年来评估肝脏疾病的超声新技术,其局限性在于评估组织弹性时忽略了组织黏度的影响。剪切波频散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超声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剪切波的频散斜率能够评估组织的黏弹性特性。肝脏具有黏性和弹性力学特性,因此剪切波频散成像有望成为评估肝脏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从剪切波频散成像的物理原理,以及其在评估弥漫性肝脏疾病与局灶性肝脏疾病中的具体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展开综述,总结剪切波频散成像尚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频散成像 肝脏疾病 评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藏血主疏泄”理论探讨肝及肝脏疾病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效收 李红专 +5 位作者 李晶 史恒蔚 李彦强 张永健 刘跃振 赵建栋 《现代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中老年女性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伴随PMOP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减退,血液的归藏和运行受到影响,...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中老年女性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伴随PMOP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减退,血液的归藏和运行受到影响,全身骨骼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营养,发为“骨痿”。国外研究表明,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易出现骨代谢异常的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多见。许多学者针对肝脏疾病与PMOP进行了深刻探讨,认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中医学“肝藏血主疏泄”理论,对肝及肝脏疾病与PMOP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为中医药对PMOP的病机分析及防治提供借鉴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血主疏泄 肝脏疾病 绝经后骨质疏松 肝性骨病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3
作者 吴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以临床综合检查(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以临床综合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检查等)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诊断肝脏疾病的价值。结果:临床综合检查结果显示,1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中,有25例为病毒性肝炎,35例为脂肪肝,25例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5例为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结果显示,1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中,有24例为病毒性肝炎,34例为脂肪肝,28例为肝脏占位性病变,14例为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脏占位性病变、不明原因肝脏损害的诊断中,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与临床综合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6.00%、97.14%、88.00%、93.33%。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明确肝脏疾病的类型,提高肝脏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可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 肝脏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疾病的178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章文龙 王斌锋 +4 位作者 张法标 杜学峰 王爱东 方哲平 吴临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4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178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肝血管瘤74例,肝内胆管结石45例,原发性肝癌43例,结节局灶性增生8例,肝囊肿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4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178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肝血管瘤74例,肝内胆管结石45例,原发性肝癌43例,结节局灶性增生8例,肝囊肿3例,肝脓肿2例,肝破裂2例,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止至2014年11月。结果 178例患者中单个肝段切除者50例、跨肝段切除者126例、多发肿瘤切除者2例。76例行肿瘤切除合并胆囊切除。153例获得成功,25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78.9±128.0)min;术中出血量10~5 000 ml;20例术中输血;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6±6.5)d;肝功能恢复时间(6.0±3.0)d。2例出现胆漏,5例出现腹腔积液。原发性肝癌患者随访率100.0%,随访时间(24.6±19.7)个月。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肝脏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对第一、二、三肝门进行正确处理、进行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腹腔镜断肝设备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可提高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肝脏疾病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郑信华 池莲祥 +3 位作者 李丽 汪小娟 叶韬 万杰君 《现代医院》 2014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探索糖尿病与肝脏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选择病例对照为研究方式,取70例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先进行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血糖以及C肽三个指标的检测,之后再进行饭后2 h胰岛素、血糖... 目的探索糖尿病与肝脏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选择病例对照为研究方式,取70例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先进行空腹状态下的胰岛素、血糖以及C肽三个指标的检测,之后再进行饭后2 h胰岛素、血糖以及C肽三个指标的检测,并记录数据,对这两种状况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水平要比正常人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饭后的胰岛素(P2INS)高于正常人,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空腹C肽FCP也高于正常人,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高于正常人相比,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患有慢性肝炎疾病的患者,需要对胰岛器官进行功能测定,这样才能够及早发现胰岛素产生的抵抗作用,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干预,最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大改善肝脏疾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且延长他们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内分泌代谢 糖尿病 胰岛素 血糖 C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海清 陈亚利 +2 位作者 段钟平 任锋 张晶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7期94-97,共4页
自噬又称细胞的自体溶解,是指隔离膜包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成自噬溶酶体并在其中降解的过程。自噬现象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通过对细胞内变性蛋白或受损细胞器进行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物质循环及代谢调... 自噬又称细胞的自体溶解,是指隔离膜包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成自噬溶酶体并在其中降解的过程。自噬现象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通过对细胞内变性蛋白或受损细胞器进行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物质循环及代谢调节的稳定,在细胞生长、分化、功能执行、自我更新、衰老及死亡中发挥着重要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细胞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与肝脏疾病 被引量:5
7
作者 付青梅 陈富华 吴优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32-1434,共3页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血浆铜蓝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调控肝脏疾病中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丽 张倩文 +7 位作者 农程 张曦 徐小婷 Mohammed Ismail 肖莉 江振洲 张陆勇 孙丽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肝脏疾病发病诱因复杂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愈率不够理想,迫切需要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与药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种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是近年... 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肝脏疾病发病诱因复杂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愈率不够理想,迫切需要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与药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一种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是近年来肝脏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肝脏疾病中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为主线,对近年来lncRNA调控肝脏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详细阐述lncRNA通过调节肝脏疾病中关键的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等多种生理过程,从而促进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为肝脏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寻找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靶点及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肝脏疾病 信号转导通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疾病细胞死亡方式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涛 王海久 +3 位作者 王志鑫 任利 任宾 樊海宁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5期81-85,共5页
细胞死亡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在对坏死、凋亡两种传统细胞死亡机制认识加深的同时,发现坏死性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等多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并发... 细胞死亡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在对坏死、凋亡两种传统细胞死亡机制认识加深的同时,发现坏死性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等多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并发现其与多种肝脏疾病关系密切。现已证实,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肝脏肿瘤等肝脏疾病中存在上述多种细胞死亡方式,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调控疾病的发生与转归,对揭示肝脏疾病致病机理、炎症性免疫反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细胞死亡 坏死性凋亡 自噬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肝脏疾病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彦 林礼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三维超声 诊断 肝脏疾病 三维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相关指标水平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封莉 宋华峰 +3 位作者 杨玉婷 黄丽娜 陈婷婷 胥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甘胆酸(CG)、胆红素、氨基转移酶等临床肝脏相关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250例肝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其中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5例... 目的探讨甘胆酸(CG)、胆红素、氨基转移酶等临床肝脏相关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250例肝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其中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48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型患者39例,另收集健康人对照组50例。采集各组静脉血标本,分离血清及血浆,并检测总胆汁酸(TBA)、CG、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g)的表达水平。GC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筛查病毒性肝病的临床价值。结果CG、TBA、T-Bil、AST、ALT、Alb和Fg指标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组中的表达水平最高,TBA在戊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型组中的表达水平最高,AST和ALT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中的表达水平最高。CG水平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组中与TBA相关性最高(r=0.784),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中与T-Bil水平相关性最高(r=0.597),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组中与T-Bil水平相关性最高(r=0.638),在戊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型患者组中与TBA水平相关性最高(r=0.762)。CG、TBA、T-Bil、AST、ALT单独及TBA、CG、T-Bil三者联合检测筛查病毒性肝病的AUC^(ROC)分别为0.697(0.638~0.756)、0.901(0.865~0.937)、0.693(0.634~0.752)、0.652(0.590~0.714)、0.626(0.563~0.689)和0.994(0.990~0.999),敏感性分别为44.0%、78.4%、44.8%、36.6%、35.1%和89.6%,特异性分别为74.4%、88.0%、75.3%、72.1%、72.3%和100%。结论对于肝脏疾病患者进行CG、TBA、T-Bil、AST、ALT、Alb和Fg单独及联合检测有望用于评估肝脏疾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甘胆酸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绍玲 李吉昌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随着一代代新型超声对比剂的相继问世和造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超声造影成像已成为超声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其在肝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与肝肿瘤非手术治疗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不但广泛 ,而且具有独到的优点和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合文... 随着一代代新型超声对比剂的相继问世和造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超声造影成像已成为超声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其在肝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与肝肿瘤非手术治疗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不但广泛 ,而且具有独到的优点和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合文献资料 ,对超声对比剂与成像技术加以概括 ,并将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对比剂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疾病的电镜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晓军 张太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615-625,共11页
观察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不同程度地揭示出肝脏的病理状态,不仅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研究工作,为探讨肝病发生机制提供丰富的信息,还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依据。但电镜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仍有一定的局限,根据... 观察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可不同程度地揭示出肝脏的病理状态,不仅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研究工作,为探讨肝病发生机制提供丰富的信息,还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依据。但电镜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仍有一定的局限,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我们认为电镜检查主要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肝脏肿瘤的组织来源,评价肝脏对药物或毒物的反应等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常见的一些肝脏疾病的超微结构特点做了介绍,并讨论了肝脏电镜标本处理时应注意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诊断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晓龙 张明亮 +1 位作者 余祖江 阚全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70-72,共3页
自噬又名自我消化,是细胞生长、发育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途径[1]。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需消化的蛋白质、细胞器等会被多层膜结构包被的形成自噬体,溶酶体参与并降解其所包被的内容物,从而细胞完成自身的新陈代... 自噬又名自我消化,是细胞生长、发育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途径[1]。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需消化的蛋白质、细胞器等会被多层膜结构包被的形成自噬体,溶酶体参与并降解其所包被的内容物,从而细胞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自噬与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此本文对细胞自噬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肝脏疾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肝脏疾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镭 李继强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9期401-408,共8页
熊去氧胆酸(UDCA)在人体的胆汁酸池中只占很少部分,不到4%。七十年代人工合成了UDCA,并广泛用于治疗胆道的胆固醇性结石。当时认为肝功能损害时不能应用胆汁酸。1985年Leuschner等采用每日每公斤体重8~11mgUDCA治疗6例胆囊结石合并经... 熊去氧胆酸(UDCA)在人体的胆汁酸池中只占很少部分,不到4%。七十年代人工合成了UDCA,并广泛用于治疗胆道的胆固醇性结石。当时认为肝功能损害时不能应用胆汁酸。1985年Leuschner等采用每日每公斤体重8~11mgUDCA治疗6例胆囊结石合并经组织学确诊的HBsAg阴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意外地发现原先增高的血清酶明显降低,开辟了用UDCA治疗肝脏疾病的新途径。近年来UDCA治疗多种肝脏疾病取得的临床效果,被认为是肝病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本文对此作一概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肝脏疾病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帅峰 田字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抑制因子 肝脏疾病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系统与肝脏疾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小众 陶其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5-187,共3页
关键词 肝脏疾病 FAS/FAS系统 细胞凋亡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传良敏 王文建 +3 位作者 曹万惠 邓君 黄文芳 饶绍琴 《淮海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以及m-AS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m-AST和AST,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入院时与治疗后...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以及m-AS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m-AST和AST,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入院时与治疗后的变化。结果患者入院时,mAST/AST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型肝炎0.435±0.061、急性肝炎0.375±0.057、药物性肝炎0.321±0.035、慢性肝炎0.317±0.031、肝炎肝硬化0.276±0.03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急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mAST/AST比值明显下降,其他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对急性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新英 庄艳 +1 位作者 康富标 孙殿兴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是20世纪70年代在小牛胸腺中发现的一种染色质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在真核细胞DNA复制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后研究发现HMGB1可释放到细胞外,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在多种疾...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是20世纪70年代在小牛胸腺中发现的一种染色质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在真核细胞DNA复制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后研究发现HMGB1可释放到细胞外,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肝脏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选择素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伟娟 陈慧园 程江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3期1192-1195,共4页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与血栓形成以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在胚胎的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与血栓形成以及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E选择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