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敏杰 王培军 +4 位作者 左长京 李晓兵 萧毅 邵成伟 薛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17-418,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 ,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 2 45 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 ,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 .0ml/s、剂量为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 ,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 2 45 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 ,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 .0ml/s、剂量为 1.5ml/kg时 ,大部分 (>70 % )病人能在注射开始后 2 3s与 45s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 结论 当以上述注射速度和剂量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3 0 0mgI/ml)时 ,超过 70 %的病人肝动脉和门静脉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 2 6~ 2 8s和 48~ 5 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 质量分析 肝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Gd-EOB-DTPA与Gd-DTPA的个体内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静云 王可 +1 位作者 郭小超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及钆喷酸葡胺(Gd-DTPA)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腹腔脏器及血管的强化特点,重点比较Gd-EOB-DTPA移行期与Gd-DTPA平衡期的图像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个体内随机对照研究。25例病理证实为原发直肠癌或...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及钆喷酸葡胺(Gd-DTPA)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腹腔脏器及血管的强化特点,重点比较Gd-EOB-DTPA移行期与Gd-DTPA平衡期的图像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个体内随机对照研究。25例病理证实为原发直肠癌或结肠癌、怀疑肝转移的患者,3天内行2次肝脏MR动态增强检查,分别使用GdEOB-DTPA及Gd-DTPA两种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的序列相同,包括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Gd-DTPA)/移行期(Gd-EOB-DTPA)。图像客观评估中,测量各期相图像上血管及肝脾实质的信号强度。以椎旁肌肉的信号为参考,计算相对信号强度(RS)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期相时肝实质RS的差异。主观评估:读片者主观评价增强扫描各期相图像上,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与肝实质的相对信号强度。结果:肝实质的RS:在动脉期Gd-DTPA组明显高于GdEOB-DTPA组(t=3.006,P=0.005);在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移行期,两组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8,P=0.086;t=0.781,P=0.442)。Gd-EOB-DTPA检查时,门静脉期肝实质RS明显高于动脉期(t=-3.014,P=0.006),移行期RS与门静脉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DTPA检查时,平衡期肝实质RS明显低于门静脉期(t=5.827,P=0.000)。主观评估:Gd-DTPA增强扫描平衡期图像上所有患者的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均为高信号(100%);Gd-EOB-DTPA增强扫描移行期图像上主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均以低或等信号为主(84%,92%,92%)。结论:Gd-EOB-DTPA动态增强MR检查,肝脏实质在门静脉期及移行期呈持续强化,其移行期的图像特征与Gd-DTPA平衡期的图像特征有明显不同,在影像诊断时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肝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触发法与常规延时法在肝脏MR动态增强扫描双动脉期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华勇 朱卫萍 +1 位作者 米玉成 丁建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2-644,共3页
目的:比较透视触发法与常规延时法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透视触发技术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双动脉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7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93例,接受透视触发法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B组114例,接受常规延时... 目的:比较透视触发法与常规延时法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透视触发技术在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双动脉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7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93例,接受透视触发法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B组114例,接受常规延时法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比较、分析两组病例获得最佳肝双动脉期增强图像的成功率。结果:A组获得最佳肝双动脉期图像80例(86.0%),B组获得最佳肝双动脉期图像72例(63.2%)。比较两组获得最佳肝脏双动脉期图像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3,P<0.001)。结论:采用透视触发技术能较准确地控制扫描延时时间,提高了获得最佳肝脏双动脉期增强图像的成功率,在临床上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家兔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沈钧康 蒋震 +5 位作者 陆雪官 张彩元 赵培峰 周剑影 陆之安 钱铭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 探讨MR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5只家兔经 40Gy单次X射线半肝照射后第 3天作MR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 ,并将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对照。结果  5只家兔T2WI平扫肝组织信号强度均未发现变化。... 目的 探讨MR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5只家兔经 40Gy单次X射线半肝照射后第 3天作MR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 ,并将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对照。结果  5只家兔T2WI平扫肝组织信号强度均未发现变化。T2WI菲立磁增强扫描 ,肝组织信号强度受照区与非受照区均较平扫降低 ,但受照区肝组织信号强度相对比非受照区高 ,两者间见明显的分界线。全部家兔受照区与非受照区肝组织在光镜下观察未发现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异常改变。结论 T2WI菲立磁增强扫描在家兔半肝照射后第 3天光镜未发现组织学变化时即检出肝放射性改变 ,且表现有明确的特征性。我们认为MRIT2WI菲立磁增强扫描对放射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脏 放射性肝损伤 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MRI菲立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容积内插序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冯飞 邹立秋 +4 位作者 刘汉桥 田鑫 赵艳 戚玉龙 刘鹏程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765-768,共4页
目的:评价MRI三维动态增强容积内插序列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MRT1WI和T2WI扫描后,采用三维扰相梯度序列行屏气全肝3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组,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并对肝动脉的显... 目的:评价MRI三维动态增强容积内插序列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MRT1WI和T2WI扫描后,采用三维扰相梯度序列行屏气全肝3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组,观察病灶的增强特点,并对肝动脉的显示程度进行分级。结果:91例中原发性肝癌17例,肝血管瘤24例,肝转移性肿瘤16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肝脓肿11例,肝囊肿21例。肝动脉显示为2级86例94.5%,1级3例3.3%,0级2例2.2%。结论:MR动态增强容积内插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尤其是动脉期),有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