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熊首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化肝煎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均先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1周后,对照组继续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化肝煎联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5例。均先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1周后,对照组继续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化肝煎随证加减,4周后观察幽门螺杆菌(Hp)阴转率及溃疡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Hp阴转率及溃疡愈合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肝煎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郁热 消化溃疡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进 卢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 :分析用舒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仁寿县中医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9例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三联疗法... 目的 :分析用舒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仁寿县中医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9例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用三联疗法和舒胃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用舒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疗法 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病证结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孟莉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PPI三联方案联合柴胡疏肝丸的中西医病证结合法治疗肝胃不和型P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PPI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胡舒肝丸。1周/疗程,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PPI三联方案联合柴胡疏肝丸的中西医病证结合法治疗肝胃不和型P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PPI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胡舒肝丸。1周/疗程,连续治疗4疗程。结果治疗4周时,对照组总有效率92.86%,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两组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对比,对照组有效率77.78%,治疗组有效率96.43%,两组证候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准剂量PPI三联方案联合柴胡疏肝丸治疗PU的有效率高于单纯标准PPI三联方案,中西医病证结合法治疗PU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证结合 消化溃疡 不和 PPI 柴胡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清热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溃疡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鞠咏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161-163,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和胃清热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122例肝胃郁热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各61例。参考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探究组患者则在参考组的基础上采用和胃清热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总结和探讨和胃清热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122例肝胃郁热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各61例。参考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探究组患者则在参考组的基础上采用和胃清热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抑郁情况以及证候积分。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参考组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患者的胃脘疼痛、喜冷饮、口苦、便秘、烧心或灼热感等证候积分分别为(1.23±0.98)、(0.23±0.54)、(0.61±0.81)、(0.58±0.87)、(1.03±1.06)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的(2.10±1.58)、(0.66±0.81)、(1.05±0.82)、(1.23±1.01)、(1.96±1.7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6.2±2.1)、(5.9±2.0)分均优于参考组的(9.2±2.6)、(8.8±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清热汤对肝胃郁热型胃溃疡患者的控制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适合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郁热 清热汤 中医证候积分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按摩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钱小洲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24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按摩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按摩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及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按摩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水平及再生黏膜功能成熟度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按摩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免疫功能,改善再生黏膜功能,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中药穴位贴敷 穴位按摩 不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清郁和降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洁 朱琦 +2 位作者 陈新 白少玉 任登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清郁和降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R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 目的探讨自拟清郁和降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R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自拟清郁和降汤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食管动力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反酸烧心、脘腹胀满、嗳气早饱、食欲不振、舌红苔黄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远端收缩积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郁和降汤治疗肝胃郁热型RE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食管动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食管炎 自拟清郁和降汤 郁热 食管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四逆散加减对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4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用四逆散加减对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74例患者分为吗丁啉组和... 目的:探讨用四逆散加减对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74例患者分为吗丁啉组和四逆散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为吗丁啉组患者使用吗叮啉片进行治疗,为四逆散组患者使用四逆散加减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四逆散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吗丁啉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四逆散加减对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加减 郁热 功能消化不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对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聿涛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8期72-74,103,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对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肝和胃汤治疗。比...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对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肝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免疫球蛋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TGF-β_1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0%(46/50),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改善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Hp根除,改善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脘痛 四联疗法 气犯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炎症因子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季林 付倩雨 +1 位作者 余志强 张益群 《江西中医药》 2017年第5期12-13,共2页
目的:比较"挖掘方"和"共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以聚类分析方法挖掘的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简称"挖掘方&quo... 目的:比较"挖掘方"和"共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配伍规律。方法:采用以聚类分析方法挖掘的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简称"挖掘方")和"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简称"共识方"),进行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比较研究。结果:总有效率"挖掘方"86.4%(19/22),"共识方"85.7%(18/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聚类分析方法挖掘得到的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方:黄连、吴茱萸、栀子、丹皮、半夏、乌贼骨、瓦楞子、白及、蒲公英、瓜蒌、竹茹、麦冬、大黄和神曲,其临床疗效理想,也可作为中医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参考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食管炎 郁热 中药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德朝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多潘立酮,10mg/次,3次/d。治疗组40例辨证分型,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大枣13g,黄芪20g,白芍15g,桂枝9g...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多潘立酮,10mg/次,3次/d。治疗组40例辨证分型,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大枣13g,黄芪20g,白芍15g,桂枝9g,炙甘草9g,白术12g,延胡索12g);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川芎9g,柴胡12g,炙甘草6g,郁金、延胡索各10g,白芍12g);肝胃湿热-化肝煎(黄连、青皮各9g,牡丹皮12g,佛手、陈皮各10g,白芍15g,甘草6g);1剂/d,水煎500m L,早晚口服,250m L/次。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胃痛、胃胀、呕吐、胃出血等)。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腹痛 脘痛 辨证分 虚寒 黄芪建中汤 郁气滞 柴胡疏 湿热 多潘立酮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胃降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道炎60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金月萍 李学军 徐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2期2093-2095,共3页
目的:观察清胃降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道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胃降逆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雷贝拉唑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4周... 目的:观察清胃降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道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清胃降逆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雷贝拉唑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4周后症状改善情况、胃镜下食道炎愈合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症状、胃镜下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降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RE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食道炎 郁热 降逆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
12
作者 田正良 《陕西中医函授》 1999年第3期37-37,共1页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上腹周期疼痛,灼烧、反酸、嗳气等,属中医的“胃脘痛”范畴,十多年来,本人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临床观察,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消化溃疡 不和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反流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利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第9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反流食管炎 郁热 抗反流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中脘足三里太冲配合整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伟军 郑希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中脘、足三里、太冲,配合整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46例门诊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3例。常规组采用电针加常规穴位... 目的探讨电针中脘、足三里、太冲,配合整脊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46例门诊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23例。常规组采用电针加常规穴位按摩治疗,研究组采用电针中脘足三里配合整脊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TL、PG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TL、PGⅡ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电针中脘、足三里、太冲配合整脊用于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能够改善MTL和PG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中脘 足三里 太冲 整脊 郁热 反流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肝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92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殿和 狄建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7期123-,共1页
目的观察舒肝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采用舒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复发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舒肝和胃汤治... 目的观察舒肝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采用舒肝和胃汤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复发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舒肝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清热汤治疗胃溃疡肝胃郁热型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志勇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11期45-47,共3页
胃溃疡为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典型表现为胃脘部节律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胃溃疡主要的致病因素。目前西药主要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即联合应用黏膜保护剂、制酸剂及抗生素等,但医疗费用较高且有明显的不良反... 胃溃疡为慢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典型表现为胃脘部节律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胃溃疡主要的致病因素。目前西药主要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治疗,即联合应用黏膜保护剂、制酸剂及抗生素等,但医疗费用较高且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中医药学者研究胃溃疡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等进展明显,充分体现中医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方 溃疡 郁热 清热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肝养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文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9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舒肝养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吸氧、抑酸治疗,输血、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对照组34例40mg奥美拉唑+100m L 0.9%氯化... [目的]观察舒肝养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吸氧、抑酸治疗,输血、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对照组34例40mg奥美拉唑+100m L 0.9%氯化钠,1~2次/d,静滴。治疗组34例舒肝养胃汤(甘草炙26g,黄芪20g,白及、白芍、白术各15g,党参、苏梗、茯苓、香附、桂枝、良姜、陈皮、鸡内金各10g,黄连3g;反酸加海螵蛸、瓦楞子各1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便常规、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养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失血性休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并失血休克 脘腹痛 奥美拉唑 血压 便常规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肝益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60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岩 姜树坤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5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消化溃疡 治疗 2009年 辨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安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密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胃安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2周后改为1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枸橼酸铋钾,240mg/... [目的]观察胃安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2周后改为1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枸橼酸铋钾,240mg/次,4次/d,三餐前30min服用,第四次睡觉前服用。治疗组38例胃安汤(丹参30g,白术、白芍各20g,党参、山药各15g,柴胡、茯苓、枳壳、白及、乌贼骨、郁金各10g,陈皮、元胡、木香~煨各6g,甘草、黄连各3g),水煎300mL,1剂/d,早晚温服1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溃疡、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随访1年,观测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7.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1年,复发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安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溃疡 脘痛 不和 安汤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枸橼酸铋钾 黏膜溃疡 不良反应 随访 复发率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胃公英煎治疗消化性溃疡
20
作者 陈领朝 《陕西中医函授》 1994年第3期23-24,共2页
采用肝胃公英煎(柴胡、黄芩、川楝子、郁金、蒲公英、白芍、延胡索等)治疗消化性溃疡36例,总有效率97.2%。提示从肝论治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消化溃疡 公英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