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解郁消痞方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1
作者 袁瑞兴 黄定鹏 +2 位作者 翁佩珊 吕沛东 卢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消痞方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ipi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ipi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SI、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LQ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LT、G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hrelin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HT、GABA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胃肠激素、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炎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和 失眠 解郁消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苷调节HIF-1α/BNIP3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 被引量:2
2
作者 祁正亮 刘晓 田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6-2261,共6页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吗丁啉组、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其中吗丁啉组以2.7 mg·kg^(-1)吗丁啉灌胃,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4、8 mg·kg^(-1)柴胡皂苷,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连续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胃肠功能: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胃窦组织线粒体结构,试剂盒检测ROS、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线粒体LC3、Beclin1、p62、HIF-1α、BNIP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变形,出现大量自噬体,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MTL、GAS、SOD、P62降低,ROS、MDA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HIF-1α、BNIP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吗丁啉组和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胃窦组织症状明显改善,线粒体嵴清晰,自噬体减少,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MTL、GAS、SOD、p62升高,ROS、MDA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HIF-1α、BNIP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柴胡皂苷能够改善肝胃不和型FD大鼠肠胃功能,抑制线粒体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BNI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线粒体自噬 柴胡皂苷 HIF-1α/BNIP3信号通路 大鼠 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菊萍 谭禾英 +1 位作者 孙姚 傅敏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02-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消痞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CGRP、5-HT、IL-6、TNF-α、...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消痞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CGRP、5-HT、IL-6、TNF-α、胃肠激素(SS、GAS、MTL)、SF-36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GAS、MTL、SF-36评分升高(P<0.05),5-HT、IL-6、TNF-α、SS、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可减轻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消痞方 常规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光铭 黄玉珍 刘万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的120例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月),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的120例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月),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多潘立酮片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多潘立酮片结合加味左金丸治疗,各组患者临床数据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变化、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证候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变化、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NDT)及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 SF-36)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5.00%(57/60)vs 83.33%(50/60)](P<0.05);治疗组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证候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IL-6及TNF-α水平、NDT及SF-36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IL-6及TNF-α水平、NDT及SF-36评分均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烧灼感、嗳气等)积分、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IL-6及TNF-α水平、NDT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较少(P>0.05)。结论加味左金丸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且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热功能性消化不良 加味左金丸 多潘立酮片 临床疗效 泌素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研究的思路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岳滢滢 刘松林 +3 位作者 邢颖 李明珠 李家庚 程方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为深入研究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肝胃不和证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脑肠肽变化与抑郁致... 目的:为深入研究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肝胃不和证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脑肠肽变化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关系。结果: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情志抑郁所致肝胃不和证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且部分脑肠肽的改变同时存在于抑郁症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过程中,为肝胃不和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胃不和证的相似性,可以从"脑-脊髓-胃"脑肠轴通路途径,深入研究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和 抑郁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枳平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血清5-HT、SS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克强 李万禹 冯学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11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多... 目的:探讨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11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柴枳平肝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随访3月,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脘腹胀满、胁痛、脘痛、喜太息、食少纳呆、恶心、嗳气、呕吐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0.01),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上腹疼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总有效率分别为92.8%、9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69.2%(P〈0.05)。治疗后2组血清中5-HT含量均显著上升、S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随访3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P〈0.05)。结论柴枳平肝汤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中的5-HT、降低血清中的S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枳平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和 5-羟色胺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尚莹莹 吴晓华 +3 位作者 郭召平 黄天生 杨伟 陈利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16-1419,共4页
目的:评价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从胃动力角度探讨中药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目的:评价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从胃动力角度探讨中药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胶囊口服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胃动素、血浆Ghrelin、焦虑量表、抑郁量表、SF-36生活量表差异。结果: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西药组为72.5%,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均能有效增加血浆胃动素、Ghrelin,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均能有效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焦虑、抑郁症状,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能够增加SF-36量表社会功能、肌体疼痛、生命力、心理健康4个维度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浆胃动素、Ghrelin,促进胃排空,从而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离子导入 柴胡疏 左金丸 功能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不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中汤对脾虚肝旺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幼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邵征洋 周红 +2 位作者 詹璐 连俊兰 徐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6-529,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调中汤对脾虚肝旺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幼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调中汤对脾虚肝旺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幼鼠36只,日龄21~28 d,体质量50~7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调中汤高剂... 目的:通过观察调中汤对脾虚肝旺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幼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调中汤对脾虚肝旺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幼鼠36只,日龄21~28 d,体质量50~7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调中汤高剂量组、调中汤中剂量组、调中汤低剂量组、多潘立酮组(西药组)。幼鼠在购入后适应环境喂养1周,正常喂养,第2周开始,除对照组每日常规饲养不予造模外,其余组采用不规则喂养、饮用4℃冰水及夹尾刺激法造模。造模成功后,从造模后第7天开始用药,持续给药14 d。各组幼鼠在末次给药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1 min内处死动物,同时取出胃及小肠。计算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速度。结果:调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幼鼠胃排空率明显升高,较模型组比较(P<0.01);调中汤高剂量组能明显促进幼鼠小肠推进比,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成功建立脾虚肝旺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幼鼠模型,并观察到调中汤能明显提高脾虚肝旺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幼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速度。与西药组比较,调中汤高剂量组效果更好。说明提高幼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是调中汤治疗脾虚肝旺型FD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中汤 脾虚 功能性消化不良 排空率 小肠推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性及胃排空功能差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时昭红 付丽鹤 +5 位作者 赵蕾 胡伟 杨健 郭洁 涂蓓蕾 刘凡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 目的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VAS视觉评分,记录阈值和最大饮入量;并且通过超声测量,比较不同证型的胃排空率及半排空时间。结果 FD组3种证型最大饮入量均低于HS组(P<0.05~0.01),脾虚湿阻型最大饮入量低于脾虚气滞、脾阳虚型(P<0.05);FD组3种证型与HS组比较,脾阳虚型餐后90min远端胃排空率低于HS组(P<0.05);脾虚湿阻型远端胃半排空时间较HS组、脾虚气滞型和脾阳虚型均延长(P<0.05)。结论不同证型FD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有差异,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患者减退更显著,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 脾虚湿阻 脾虚气滞 脾阳虚 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散加减对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徐雯 周驰 +3 位作者 王晓彤 林海雄 龚卫 汤万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观察白术散加减对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同时用性味寒凉药物石斛作用于此模型小鼠,观察中药性味对中医特定症候的作用倾向。方法采用冰水和冰Na OH造成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模型,同时观察白术散加减及性味寒... 目的观察白术散加减对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同时用性味寒凉药物石斛作用于此模型小鼠,观察中药性味对中医特定症候的作用倾向。方法采用冰水和冰Na OH造成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模型,同时观察白术散加减及性味寒凉药物石斛对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的进食、饮水、体质量变化、小肠推进率、小肠吸收功能及胃生长素、胃动素的影响。结果白术散加减可增加模型小鼠进食、饮水、体质量(P<0.05)及游泳时间(P<0.01),提高小肠推进率和血清D-木糖含量(P<0.05),上调胃生长素水平(P<0.05),同时有下调胃动素水平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味寒凉的石斛作用于此模型小鼠则加重小鼠症状。结论胃生长素、胃动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调控可能是白术散加减起效及寒凉药物作用于此证候小鼠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散加减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生长素 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排空功能与CNP/pGC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琳桂 郭璇 +2 位作者 王小娟 郭建生 姜苏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89-2393,共5页
目的观察舒胃汤(柴胡、香附、白术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排空与CNP/pGC(C-型利钠肽/颗粒性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0只Wistar大鼠,除空白组外,其余动物采用改良... 目的观察舒胃汤(柴胡、香附、白术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胃排空与CNP/pGC(C-型利钠肽/颗粒性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取80只Wistar大鼠,除空白组外,其余动物采用改良复合病因方法 (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激怒)复制FD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舒胃汤组(30.68 g生药/kg)、莫沙必利组(1.37 mg/kg)、模型组。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CNP蛋白含有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CNP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pGC含有量,酚红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舒胃汤组胃排空速率明显加快(P<0.01),CNP、pGC蛋白含有量明显降低,CNP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舒胃汤可明显调节FD模型大鼠胃肠功能,其机制与调控CNP/pGC信号转导通路中CNP和pGC含有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排空 C-钠尿肽 颗粒性鸟苷酸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疏肝方联合治疗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美 张玉卓 +5 位作者 李洁 段绪红 贾文文 裴林 吕静静 王云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2928-2932,共5页
目的:观察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后胃动力学超声造影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均予以常规干... 目的:观察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后胃动力学超声造影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均予以常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介质及全胃腔容积、胃排空率超声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厌食、早饱、反酸、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全胃腔容积、胃排空率改善,且观察组全胃腔容积低于对照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疏肝方治疗肝郁型FD可改善胃肠炎症,促进胃肠运动,进而改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化浊解毒疏 动力学变化 肠超声造影 腔容积 排空率 中医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清肝和胃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辨治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群 胡丽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59-2361,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清肝和胃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辨治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观察组... 目的:观察自拟清肝和胃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辨治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清肝和胃饮治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监测用药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1%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躯体、角色、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O、SS、5-H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而SP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自拟清肝和胃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利于缓解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机制与调控NO、SS、5-HT及SP水平以促进胃肠动力、加快胃肠蠕动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郁热证 自拟清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附丸治疗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江波 桂蓓 +6 位作者 李坤平 杨超燕 魏玲 梁晋如 马江 任孟月 陈艳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4-1330,共7页
目的探讨良附丸治疗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胃肠排空实验考察良附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考察良附丸的镇痛作用。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良附丸... 目的探讨良附丸治疗胃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胃肠排空实验考察良附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甲醛致痛法考察良附丸的镇痛作用。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良附丸小、中、大剂量组,莫沙必利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均构建胃寒型F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7 d。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胃肠运动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LISA)检测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胃窦、结肠组织中嗜铬细胞,免疫组化(IHC)法观察胃窦及空肠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良附丸组小鼠疼痛显著缓解,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升高;在胃寒型FD大鼠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良附丸组的一般情况明显好转,进食量、饮水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糖水偏好百分率和旷场实验得分均显著增高,MTL和SP的含量均显著上升,VIP显著下降,胃肠组织中的嗜铬细胞增多,5-HT阳性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良附丸对FD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肠肽尤其是5-HT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附丸 消化不良 功能性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理气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鸿慧 芦源 +1 位作者 宋晓燕 张丽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35-837,共3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运动的变化及胃窦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表达。观察和胃理气方对肝胃不和型FD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的影响,从脑肠肽浓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肠运动的变化及胃窦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表达。观察和胃理气方对肝胃不和型FD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的影响,从脑肠肽浓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用"夹尾激怒法"制作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处理7天后,以葡聚糖兰-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检查其胃排空功能,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部SP、VI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胃窦部SP阳性产物含量显著减少,VIP阳性产物含量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中西药组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均显著降低,小肠推进度均显著提高,胃窦部SP阳性产物均明显增多、VIP阳性产物均明显减少,其余各组两两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和胃理气方能促进大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窦部SP、VIP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和 排空 小肠推进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胃舒颗粒联合“胃三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凤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健胃舒颗粒联合"胃三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诊治的8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莫... 目的观察健胃舒颗粒联合"胃三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诊治的8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予以"胃三针"结合健胃舒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胃动力指标(血浆胃动素、胃泌素-17、乙酰胆碱酯酶)、胃排空率与近端胃容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症状积分为(1.15±0.63)分,观察组为(0.72±0.37)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5%(26/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临床检验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17、乙酰胆碱酯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且近端胃容积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胃三针结合健胃舒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动力指标,且能提高胃排空率,减小近端胃容积,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针 舒颗粒 脾虚气滞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萍秀 陈湘玉 《护理研究》 2005年第10B期2105-2106,共2页
关键词 功能性肠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起搏器治疗 泰士WCH肠起搏器 护理程序 生物电信息 生物电反馈 反复发作 上腹不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心安神法干预治疗伴焦虑抑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雄力 黄爱明 陈丽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6-2378,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上腹痛、腹胀、早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上消化道证候群,也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中最常见的类型。自FD罗马I诊断确立至今,情志心理因素在FD发病和病程进展中的干预作用就一直受到普...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以上腹痛、腹胀、早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上消化道证候群,也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中最常见的类型。自FD罗马I诊断确立至今,情志心理因素在FD发病和病程进展中的干预作用就一直受到普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郁脾虚 抑郁状态 焦虑状态 内脏敏感性 水负荷试验 调心安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98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影华 苏冬梅 白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200 m L/次,2次/d,口服,对照组49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200 m L/次,2次/d,口服,对照组49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服,疗程8周,随访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6%、复发率6.38%,对照组总有效率69.39%、复发率23.91%,治疗组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复发率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 不和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美颖 刘鹏 杜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78-2982,2987,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按照CSG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胃镜下胃黏膜改善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6(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1(MCP-1)、C反应蛋白(CRP)及SF-36生命质量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烧灼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6、TNF-α、MCP-1及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辨治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可提升Hp清除率、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相关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CSG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和 慢性浅表性 柴胡疏 加减辨治 免疫功能 幽门螺杆菌 炎性反应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