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联合莲芪煎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文娟 郭志勇 +1 位作者 武磊 李瑛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4,I0036,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 目的探究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莲芪煎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血清种球标志物表达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及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_(3)^(+)、CD_(4)^(+)高于常规组,CD_(8)^(+)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SM值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两年内随访情况较常规组更佳(P<0.05)。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肝脏弹性和肝功能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超声介入治疗 消融 莲芪煎剂 肿瘤标志物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用于肝肿瘤患者镇静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金云玉 潘振宇 范志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局麻下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术中不同部位及大小肝肿瘤与镇静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恶性肝肿瘤患者,深部肝肿瘤64例,浅部肝肿瘤36例,静注咪唑安定至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4分时静注芬太尼,开始RFA,根据OAA/S... 目的观察局麻下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术中不同部位及大小肝肿瘤与镇静的关系。方法100例ASAⅠ~Ⅱ级恶性肝肿瘤患者,深部肝肿瘤64例,浅部肝肿瘤36例,静注咪唑安定至警觉/镇静评分(OAA/S)达3~4分时静注芬太尼,开始RFA,根据OAA/S判断镇静深度及时追加以上药物,剂量减半,必要时复合丙泊酚。观察深部及浅部肝肿瘤患者在肿瘤大小不同时的镇静药用药情况及与镇静关系,记录OAA/S、呼吸及循环变化。结果深部肝肿瘤患者不同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有关。浅部肝肿瘤患者无论肿瘤大小所用丙泊酚差异无显著意义,肿瘤大小与镇静深度无关。深部肝肿瘤在大小不同时患者所需镇静深度不同(P<0.05),深部直径为0.5~2.9cm肝肿瘤趋向于达到轻度镇静水平,OAA/S为3~4分,直径为3.0~5.0cm趋向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浅部肝肿瘤患者不论肿瘤大小均趋向于达到较深镇静水平,OAA/S为1~2分。术中10~90min时,深部肝肿瘤直径为3.0~5.0cm和浅部肝肿瘤的患者OAA/S均低于深部肝肿瘤直径为0.5~2.9cm的患者(P<0.05)。深部与浅部肝肿瘤患者间术中HR、MAP及SpO2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RFA术时,肝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时所需镇静药及镇静深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 镇静 镇静深度 警觉/镇静评分 肝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膈下肝肿瘤的安全性研究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晓琳 侯文静 +3 位作者 张倜 李慧凯 李强 崔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膈下肝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射频治疗79例共1 38个肝肿瘤,其中膈下肿瘤组76个,非膈下肿瘤组62个。比较两组并发症、完全消融、局部肿瘤复发发生率。结果:两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1%(70/76)、98.4%(...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对膈下肝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射频治疗79例共1 38个肝肿瘤,其中膈下肿瘤组76个,非膈下肿瘤组62个。比较两组并发症、完全消融、局部肿瘤复发发生率。结果:两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2.1%(70/76)、98.4%(6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9,P=0.12)。随访局部肿瘤复发两组分别19.7%(15/76)、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2);无瘤生存期分别为膈下肿瘤组(21.0±1.4)个月、非膈下肿瘤组(24.7±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胸水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x^2=4.52,P=0.034),无射频治疗相关死亡,无针道转移发生,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肿瘤位置影响消融效果,膈下肿瘤较肝中央处肿瘤易发生消融区域肿瘤复发,术中麻醉医生的协作有利于消融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 肿瘤 安全性 疗效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兴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354-355,共2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外采取更细致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7.0%,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结论细致且恰当的护理方式对肝脏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消融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内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 被引量:33
5
作者 潘杰 陈绍辉 +6 位作者 卢欣 毛一雷 桑辛亭 陈芳 李玉梅 黄宇光 金征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内一些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枚肿瘤,分别位于膈下、肝门部、肝包膜下、下腔静脉旁、胆囊旁以及结肠旁等肝内的特殊部位。所有患...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内一些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枚肿瘤,分别位于膈下、肝门部、肝包膜下、下腔静脉旁、胆囊旁以及结肠旁等肝内的特殊部位。所有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然后在全麻和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RFA治疗,观察穿刺、布针所费的时间。随访1~15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费时为1~3min完成穿刺、布针。26枚肿瘤共进行了35次RFA治疗,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20枚肿瘤完全坏死;6枚部分坏死。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全麻和CT引导下对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进行经皮穿刺RFA治疗是可行的,在降低RFA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消融 全身麻醉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应用于治疗肝转移癌 被引量:23
6
作者 武金玉 陈敏华 +5 位作者 严昆 张晖 王惠莉 霍苓 杨薇 宋一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对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宜手术、放疗、化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 48例 (91个灶 )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原发灶来自消化道肿瘤 33例(6 8.7% ) ,乳腺癌 7例 (14.5 % )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对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宜手术、放疗、化疗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 48例 (91个灶 )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原发灶来自消化道肿瘤 33例(6 8.7% ) ,乳腺癌 7例 (14.5 % ) ,其他肿瘤 8例 (16 .8% )。本组肿瘤最大直径范围为 1.5~ 7.2cm (中位数 2 .3cm) ,2 6例为单发灶 ,余 2 2例为 2~ 5个病灶。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为主结合彩超、穿刺活检、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方法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1个月后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 87个病灶完全失去活性 ,近期有效率达 95 .6 %。有 4例局部复发 ,14例肝内其他部位再发 ,而行第 2~ 4次治疗。全部病例经 3~ 18个月随访 ,目前 46例存活 ,2例射频后肿瘤缩小者行手术治疗 ,因手术并发症死亡。较重并发症 1例 (2 .1% )为肝被膜损伤出血 ,经射频消融凝固止血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可作为肝转移癌的一种微创局部治疗方法 ,其并发症少 ,缓解率高 ,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消融 肿瘤 转移癌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世晞 尹国文 +2 位作者 徐卫东 席玮 章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肿瘤治疗仪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25例,其中转移性肝癌8例,原发性肝癌17例。每个病灶进行RFA1~2次。其中8例患者术前给予3次...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肿瘤治疗仪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25例,其中转移性肝癌8例,原发性肝癌17例。每个病灶进行RFA1~2次。其中8例患者术前给予3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结果10个病灶完全坏死,余15个病灶大部分坏死。随访半年,25例患者现全部存活且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短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循环电极 消融 超声引导 中晚期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建军 郑加生 +6 位作者 崔雄伟 季伟 孙斌 李睿 史勤生 高文峰 王春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252例肝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34例,肝转移癌11例,肝血管瘤7例。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术(TAE),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肿瘤共计385个,直径为0.5~16 cm,行RFA 424...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252例肝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234例,肝转移癌11例,肝血管瘤7例。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栓塞术(TAE),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治疗。肿瘤共计385个,直径为0.5~16 cm,行RFA 424例次,共计735个位点。结果13例次(13/424,3.06%)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肝被膜下出血6例次,其中1例肝血管瘤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行肝动脉栓塞后出血控制,余患者经内科止血治疗后好转;气胸5例次,其中1例气胸量为90%,经胸腔闭式引流后吸收,余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胆汁瘤1例,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后消失;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例,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肝肿瘤RFA治疗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和气胸,经治疗后可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消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仲一 陈敏华 +3 位作者 严昆 杨薇 吴薇 李荣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CRLM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结肠癌者105例,直肠癌者87例。结果 192例患者共接受RFA治...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CRLM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结肠癌者105例,直肠癌者87例。结果 192例患者共接受RFA治疗302例次,肝转移灶共437个。首次RFA治疗后1个月肿瘤总体灭活率93.59%(409/437)。肿瘤局部复发率为11.21%(49/437),平均复发时间为RFA治疗后(9.34±7.25)个月(2~34个月)。治疗后肝内新生转移灶发生率48.96%(94/192)。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0%、40.8%、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3)、最大径(P=0.001)、肝内分布(P=0.001)及治疗后1个月肿瘤灭活情况(P=0.007)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1)及最大径(P=0.001)为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RFA治疗后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31%(10/302),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CRLM治疗方法,肿瘤最大径≤3cm及单发肝转移灶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消融 存活率 治疗结果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留复发性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严昆 陈敏华 +4 位作者 李荣杰 吴薇 张仲一 王延杰 杨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CEUS)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517例原发性肝癌(HCC)、肝转移癌患者经各种治疗后残留或局部复发拟行RFA治疗,共619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复发HCC 281例290灶,病灶大小平均(3....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CEUS)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517例原发性肝癌(HCC)、肝转移癌患者经各种治疗后残留或局部复发拟行RFA治疗,共619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复发HCC 281例290灶,病灶大小平均(3.4±1.5)cm,其中CEUS引导治疗组150例154灶,常规超声引导组131例136灶。另复发肝转移癌236例329灶,病灶大小平均(3.1±1.3)cm,其中CEUS引导治疗组152例198灶,常规超声引导组84例131灶。结果复发HCC CEUS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果比较:1个月肿瘤灭活率分别为96.1%和89.7%(P=0.032);肿瘤局部复发率各为9.7%和17.6%(P=0.04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肝转移癌CEUS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果比较:1个月肿瘤灭活率88.4%和87.0%(P=0.712);肿瘤局部复发率16.7%和23.7%(P=0.11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指导RFA治疗复发HCC,可有效提高早期灭活率,降低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肿瘤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术后胆道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建军 郑加生 +2 位作者 崔雄伟 崔石昌 孙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4-987,共4页
目的分析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 136例肝肿瘤患者共行RFA 1 944例次。其中35例次(35/1 944,1.80%)出现胆道并发症,观察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次胆道并发症中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2例... 目的分析肝肿瘤CT引导经皮射频消融(RFA)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 136例肝肿瘤患者共行RFA 1 944例次。其中35例次(35/1 944,1.80%)出现胆道并发症,观察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35例次胆道并发症中无症状胆管分支扩张12例,未予特殊治疗。梗阻性黄疸2例,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胆汁瘤18例,其中7例胆汁瘤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均行经皮肝穿胆汁瘤引流术(PTBD)。梗阻性黄疸合并胆汁瘤1例,同时行PTCD和PTBD结合内支架植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继发胆汁瘤1例,先行PTCD,然后行PTBD治疗。胆汁瘤继发梗阻性黄疸1例,先行PTBD,然后行PTCD治疗。结论梗阻性黄疸和胆汁瘤是CT引导肝肿瘤经皮RFA后症状较重的胆道并发症,应及时行PTCD/PTBD术治疗,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消融 胆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研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12
作者 邓壮 蒋天安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初步评估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前瞻性研究,以脾脏病变行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并在活检后及时进行穿刺针道射频消融。记录... 目的初步评估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前瞻性研究,以脾脏病变行穿刺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顺利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活检,并在活检后及时进行穿刺针道射频消融。记录患者基线特征,评估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手术即刻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出血、感染和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2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16例(76.2%),女性5例(23.8%);年龄15~82岁,平均(59.5±15.2)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穿刺和穿刺针道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3例(14.3%)发生轻度出血,无中重度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见针道种植转移。结论同轴穿刺活检与射频消融系统在脾脏病变穿刺活检中安全、有效,可为接受脾脏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诊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穿刺活检 消融系统 活检 脾脏病变 消融 出血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肺或肋膈角射频消融治疗肝顶部肿瘤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强 李晓光 +2 位作者 潘杰 石海峰 郭子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肋膈角或肺组织对肝顶部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45例肝顶部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肋膈角或肺组织入路行射频消融治疗。记录过肺组织或肋膈角电极针数目及肺组织内电极针长度。分析围手术...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肋膈角或肺组织对肝顶部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45例肝顶部肿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肋膈角或肺组织入路行射频消融治疗。记录过肺组织或肋膈角电极针数目及肺组织内电极针长度。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45例肝顶部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34例,转移癌11例。全身麻醉34例,局部麻醉11例。病变最大径0.91~6.67cm,中位数1.83cm。肺组织内电极长度0~59.42mm,中位数9.90mm。单针过肺13例,2针同时过肺13例,3针同时过肺3例,单独1支过肋膈角8例,1支过肋膈角同时1支过肺组织7例,1支过肋膈角同时2支过肺组织1例。无症状少量气胸11例(11/45,24.44%)。肺组织穿刺针道少量出血6例,右肩部疼痛9例,1周左右症状消失。随访3~14个月,局部复发7例(7/45,15.56%)。结论 经肋膈角或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可行,尤其对于射频消融治疗时常规路径无法到位的肝顶部肿瘤,可采用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 肿瘤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超声和CT双导向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15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阚雪锋 熊斌 +3 位作者 郑传胜 李林 刘一鸣 钱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 20个肝肿瘤病...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 20个肝肿瘤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而且操作时间短。经治疗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15例患者均未出现RFA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B超和CT双导向下的经皮肝穿RFA,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在B超下显示欠完整或欠清晰的肝肿瘤RFA,较单CT导向下的RFA,其减少了穿刺步骤及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而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向 消融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多囊肝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姗姗 董刚 +5 位作者 孙璐璐 任志刚 纪晓惠 吴洁 刘婷婷 彭梦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1-71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多囊肝病(P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超声引导RFA治疗的PLD患者,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及术前与术后12个月肝内囊肿总体积。结果14例中,1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多囊肝病(PL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超声引导RFA治疗的PLD患者,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及术前与术后12个月肝内囊肿总体积。结果14例中,13例顺利完成RFA,1例因术中出血而中止治疗;术后即刻患者腹胀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1周症状明显缓解率92.31%(12/13);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术前与术后1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肝内囊肿总体积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PLD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超声检查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建雄 张为民 +5 位作者 詹世林 霍枫 李鹏 陆树桐 王莎莎 朱贤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临床特征、术中射频消融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结肠癌和2例直肠癌均有梗阻症状而行手术切除,其中4例CEA异常升高,最高124μg/L,每例肝...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临床特征、术中射频消融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例结肠癌和2例直肠癌均有梗阻症状而行手术切除,其中4例CEA异常升高,最高124μg/L,每例肝内转移病灶2~4个,总共23个,平均2.6个;最大径1.0~4.2cm,平均3.1cm。结直肠肿瘤切除后,对肝脏每个肿瘤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治疗结束后可触摸到肿瘤及周边肝组织凝固变硬,超声下见肿瘤局部组织呈不均匀回声,形态不规则。随访24~58个月,治疗部位肿瘤固化坏死,体积缩小,无复发,CEA明显下降,9例全部有效。结论: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确切而满意,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超声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猛 郑齐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120个肝脏恶性肿瘤接受了RFA治疗,RFA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均进行肝脏CEUS检查。结果:RFA术后出现胆漏2例、出血2例、胸腔积液3例;20例出现术后发热等症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120个肝脏恶性肿瘤接受了RFA治疗,RFA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均进行肝脏CEUS检查。结果:RFA术后出现胆漏2例、出血2例、胸腔积液3例;20例出现术后发热等症状,常规超声对RFA后疗效评价的准确性为60.5%,CEUS准确性为9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增强CT(CECT)准确性为93.4%,与常规超声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与CEUS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7.54,P>0.05)。结论:CEUS在RFA术前、术中和术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能够准确的引导进行RFA治疗,对RFA治疗后的灭活也有重要的评估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导管消融 超声检查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肝顶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平 徐雯 +1 位作者 商玉环 王振元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5期30-32,共3页
对50例肝顶部肝癌患者施行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配合心理护理、全麻术后护理及密切的并发症观察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术后发热24例,肝区疼痛18例,肝功能损害16例,气胸3例,血气胸和胸腔积液各1例,其... 对50例肝顶部肝癌患者施行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配合心理护理、全麻术后护理及密切的并发症观察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术后发热24例,肝区疼痛18例,肝功能损害16例,气胸3例,血气胸和胸腔积液各1例,其中2例气胸和1例血气胸经保守治疗痊愈,另1例气胸和1例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痊愈。提示加强对肝顶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术后监护,是治疗成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部肿瘤 CT 消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常规超声检查阴性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射频消融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徐肖静 吴俊 +1 位作者 李惠 王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常规超声检查阴性(CUN)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RHCC)射频消融(RFA)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间,CUN拟在我院超声科CEUS引导下行经皮经肝射频消融RHCC患者108例113个病灶为CUN组,所有病例均有典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常规超声检查阴性(CUN)复发性肝细胞性肝癌(RHCC)射频消融(RFA)近期疗效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间,CUN拟在我院超声科CEUS引导下行经皮经肝射频消融RHCC患者108例113个病灶为CUN组,所有病例均有典型CECT/MRI影像学表现,并经CEUS在相应位置检出。按CEUS动脉期强化最大径(最大径)进行分组,最大径≤3 cm为N1组,最大径>3 cm为N2组;常规超声检查阳性(CUP)拟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射频消融RHCC患者88例94个病灶为对照组(CUP组),所有病灶RFA前行CEUS检查。分别于RFA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CEUS/CECT/MRI,评估RFA后近期疗效。结果 CUN组与CUP组RFA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间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5,P=0.85,P=0.41)。N1组与N2组RFA后近期疗效比较:RFA后6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后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1);RFA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CUN组最大径与RFA近期疗效的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为2.95cm,此截断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90,敏感度92.3%,特异度84.0%。结论 CEUS在常规超声阴性RHCC射频消融治疗中能准确定位、精确引导,尤其是最大径≤3 cm病灶。>3 cm的病灶,需采用多电极RFA,受强化时间所限,布针精确度下降,不易保证各消融区之间达到有效重叠消融。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复发残留灶,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 复发 超声造影 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与CT引导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林霖 施一翔 +3 位作者 刘敬禹 江旭 杨朝爱 杨继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对比超声及CT两种引导方式下进行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手术时间、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肝细胞肝癌RFA治疗患者158例,其中超声引导下59例;CT引导下99例;统计使用超声/CT引导两种方... 目的对比超声及CT两种引导方式下进行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手术时间、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肝细胞肝癌RFA治疗患者158例,其中超声引导下59例;CT引导下99例;统计使用超声/CT引导两种方式进行RFA治疗过程中手术用时的差别、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随访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严重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93,>0.05),安全性相当。超声组平均手术时间(26.03 min)小于CT组平均手术时间(61.78 min),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超声组与CT组的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组的PFS和OS分别为287.0(157.9~416.1 d)和1907.0 d(1281.7~2532.3 d)。CT组的PFS和OS分别为272.0(177.9~366.1)d和1932 d。两者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和CT引导下均能够完成肝肿瘤的RFA治疗,其中超声引导更加简单快捷,操作时间短,疗效相比CT引导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融 超声引导 CT引导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