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陈刚 张鼎 +5 位作者 应亚草 王志峰 陶伟 朱皓 张景峰 彭志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比较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使用CalliSphere~DEB-TACE... 目的:比较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使用CalliSphere~DEB-TACE或cTACE治疗,在介入前1周及介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MRI检查,对患者的随访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等进行汇总和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在患者肿瘤反应、复发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杲:DEB-TACE组与cTACE组在介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DEB-TACE组局部胆道损伤和胆汁瘤发生率以及瘤体外新发病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B-TACE与cTACE治疗用于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肿瘤反应、治疗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方面等结果相似。DEB-TACE治疗较cTACE治疗可能更易发生肝脏局部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肜药物疗法 肝肿瘤/药物疗法 药物洗脱支架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动脉 微球体 治疗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BCLCB/C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疗效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芳 龚环宇 熊正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raltitrexed and oxaliplatin,RO方案)与碘油乳剂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3例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用RO方案与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治疗方案为雷替曲塞3 mg/m^2行肝动脉灌...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raltitrexed and oxaliplatin,RO方案)与碘油乳剂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3例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用RO方案与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治疗方案为雷替曲塞3 mg/m^2行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130 mg/m^2结合碘油5~30 ml混合成乳剂栓塞。参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毒性反应,Child-Pugh分级观察肝脏损害。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183例患者,血液学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作用,其中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1.9%、8.3%和2.7%;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分度:Ⅰ度15.8%,Ⅱ度5.5%,Ⅲ度0.6%,Ⅳ度0。恶心呕吐:Ⅰ~Ⅱ度71.6%。肝脏损害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术前Child-Pugh A级96例,B级87例;术后48例由A级升至B级,6例由A级升至C级,12例由B级升至C级。本组患者未出现心脏、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毒性。随访183例患者的生存期为5~35个月,中位值20个月。结论 RO方案联合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是安全的和有效的,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肝肿瘤/药物疗法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征东 李建生 徐修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尼美舒利25、50、100、200、400μmol/L)作用24、48、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ELISA及RIA检测药...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尼美舒利25、50、100、200、400μmol/L)作用24、48、72h后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ELISA及RIA检测药物作用48h后SMMC7721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能降低肝癌细胞SMMC7721分泌的VEGF、PGE2水平。结论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降低VEGF水平,并能降低COX2的下游产物PGE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环加氧酶抑制药/药理学 地诺前列酮/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传增 许戈良 +6 位作者 荚卫东 李建生 马金良 葛勇胜 余继海 吴光杨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后给予雷帕霉素常规剂量(1.5mg/kg.d-1)、低剂量(0.15mg/kg.d-1)、高剂量(4.5mg/kg.d-1)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后给予雷帕霉素常规剂量(1.5mg/kg.d-1)、低剂量(0.15mg/kg.d-1)、高剂量(4.5mg/kg.d-1)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用药21d后处死动物,称量鼠重、瘤重,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后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剂量雷帕霉素明显抑制了肿瘤生长,并降低了肿瘤MVD及血清VEGF水平(P<0.05),低剂量、高剂量组皮下移植瘤、MVD、VEGF水平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还发现高剂量组裸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剂量雷帕霉素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为肝癌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西罗莫司/药理学 小鼠 肿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母细胞瘤化疗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穗生 刘唐彬 +2 位作者 苏诚 潘翠玲 胡瑞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前后肝母细胞瘤(HB)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评价放射介入化疗栓塞术在HB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化疗前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取肿瘤标本,延期手术时期再取标本,分别作普通光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对比化疗前后的改变。结果化... 目的探讨化疗前后肝母细胞瘤(HB)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评价放射介入化疗栓塞术在HB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化疗前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取肿瘤标本,延期手术时期再取标本,分别作普通光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对比化疗前后的改变。结果化疗前可见瘤细胞核仁粗大深染,有丝分裂象多,间有大量胶原纤维或成纤维细胞样瘤细胞、畸形核、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化疗后细胞异染色质边集、核固缩、碎裂,出现大量黑色溶酶体及大片坏死组织。结论①HB对化疗药顺柏等100%有较好的反应。②放射介入化疗栓塞术是HB术前化疗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肿瘤切除率。③胚胎型HB应增加术前化疗次数或考虑联合化疗。④血清AFP是判定疗效的可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蘑多糖提取物的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岩 张锐 +3 位作者 于小风 曲绍春 徐华丽 睢大员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6-889,共4页
目的:研究黄蘑多糖提取物的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体内移植性肝癌模型,黄蘑多糖水溶性提取物(FI)腹腔连续给药,测定抑瘤率(IR);MTT法检测H22荷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NK细胞活性及IL-2、TNF-α的含量。结果:FI 20、40和80... 目的:研究黄蘑多糖提取物的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体内移植性肝癌模型,黄蘑多糖水溶性提取物(FI)腹腔连续给药,测定抑瘤率(IR);MTT法检测H22荷瘤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NK细胞活性及IL-2、TNF-α的含量。结果:FI 20、40和80 mg.kg-1剂量组对肝癌H22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6.1%、47.7%和57.6%,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增加体外免疫器官重量,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提高NK细胞及IL-2、TNF-α的活性。结论:FI为生物反应调节剂,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抗肿瘤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蘑多糖提取物 肿瘤 实验性/药物疗法 淋巴细胞转化 杀伤细胞 天然 白细胞介素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体外抗肝癌效果及其机制
7
作者 徐力 朱园润 +2 位作者 陈建 杨晓春 罗沛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HepG-2和BEL-7402细胞株的抗肝癌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显色法测定SN-38与索拉非尼单用或合用后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存活率。利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及...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作用于HepG-2和BEL-7402细胞株的抗肝癌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磺酰罗丹明B显色法测定SN-38与索拉非尼单用或合用后HepG-2和BEL-7402细胞的存活率。利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及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DNA损伤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单药比较.SN-38与索拉非尼合用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合用指数小于0.9。对照组、SN-38组、索拉非尼组、合用组HepG-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5%±2.45%、28.95%±10.75%、3.49%±2.49%、53.19%±11.21%,合用组细胞凋亡率增加(与其他组比较均P〈0.05)。同时合用组凋亡相关蛋白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Caspase.3的蛋白酶切量以及p53蛋白、p21蛋白、DNA损伤标志蛋白磷酸化的组蛋白H2Ax的表达量均增加。结论:在细胞水平上,SN-38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能够通过p53表达增加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因此具有抗肝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细胞/病理学 苯磺酸盐类/治疗应用 喜树碱/类似物和衍生物 喜树碱/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细胞凋亡 基因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