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肠道菌群通过干扰小鼠海马脂质代谢调节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昼夜节律性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项红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09,共1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等肝外代谢紊乱。既往研究表明肝脏活动(如消化和吸收、合成和摄取、同化和解毒等)表现出显著的昼夜节律振荡,而HIRI也存在昼夜节律性差异。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等肝外代谢紊乱。既往研究表明肝脏活动(如消化和吸收、合成和摄取、同化和解毒等)表现出显著的昼夜节律振荡,而HIRI也存在昼夜节律性差异。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肝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肠道菌群在认知功能障碍及昼夜节律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基于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项红兵教授课题组深入探索了肠道菌群及昼夜节律在HIRI模型小鼠认知功能改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性 附属同济医院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脏手术 麻醉学 同济医学院 认知功能障碍 常见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洁 杨红梅 +1 位作者 裴瑞 王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0-701,共2页
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珍品,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作用。灵芝多糖(GLP)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etap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珍品,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作用。灵芝多糖(GLP)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etap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导致肝叶切除、肝移植术后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表明.GLP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脏、肠等有保护作用,但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复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GLP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为其在肝脏外科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灵芝多糖 保护作用 缺血灌注损伤 缺血灌注模型 清除氧自由基 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Sirt1-p53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苟毅 余天雾 +1 位作者 黄中荣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雄性6周龄SD大鼠20只[体质量(200±20)g]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5):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雄性6周龄SD大鼠20只[体质量(200±20)g]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5):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RES预处理组、RES预处理+抑制剂组。建立大鼠肝脏70%热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6 h),并提前1 h给予RES及Sirt1抑制剂(EX527)。建模后检测血清标本中ALT活力及肝组织SOD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irt1、乙酰化p53、Bax表达水平。结果 RES能够显著降低由HIRI引起的ALT活力升高(P<0.01)并增加SOD活性(P<0.01),显著缓解由HIRI引起的肝脏病理学改变(P<0.01)和减少肝细胞凋亡(P<0.01),显著提高Sirt1和Bax mRNA表达水平(P<0.01,P<0.01),提高Sirt1和Bax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1)并降低乙酰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RES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脏损伤,该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激动Sirt1-p53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sirt1-p5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导致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对策 被引量:18
4
作者 于金玲 朱江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 脏器功能 胃肠道肿瘤 根治切除 操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季松 刘海威 张先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中叶肝蒂构建70%HIRI大鼠模型。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H...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中叶肝蒂构建70%HIRI大鼠模型。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HIRI组和RGZ组,每组10只。再灌注2 h后,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表达水平,以及肝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ontent and 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HE染色检测肝病理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磷酸化修饰的PPAR-γ(p-PPAR-γ)、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 1,HO-1)、还原型辅酶/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O-1)表达量。结果:与HIRI组相比,RGZ组ALT,AST,LDH和MD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p-PPAR-γ,Nrf-2,ARE,HO-1和NQO-1表达水平,以及CAT,GPX和SOD活性均明显增高(均P<0.05),此外,肝组织肿胀和坏死以及病理损伤均明显减轻(均P<0.05),而PPAR-γ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RGZ能减轻肝HIRI,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途径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的VEGF质粒肝脏内注射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旭东 吴亚群 孙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0-593,61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质粒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组、重组VEGF治疗组(缺血前20 min经门静脉肝脏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VEGF表达质粒)... 目的探讨肝脏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质粒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组、重组VEGF治疗组(缺血前20 min经门静脉肝脏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VEGF表达质粒),制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术毕、术后2、6、12、24 h共5个时间点检测肝功能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于术毕6 h取各组部分动物肝组织,以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Fas mRNA水平,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于术毕24 h处死动物,取缺血部分肝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复流后6 h,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至峰值,其后呈下降趋势,于术毕6、12、24 h,肝缺血再灌注组ALT值显著高于重组VEGF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肝缺血再灌注组SOD呈下降趋势,XO呈上升趋势,重组VEGF治疗组于术毕6 h以后SOD呈上升趋势,XO呈下降趋势,与肝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重组VEGF治疗组的Fas mRNA水平及肝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肝缺血再灌注组(均P<0.01),光镜及电镜下观察,重组VEGF治疗组的肝细胞损伤亦较肝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肝缺血前肝组织内预注射脂质体包裹的含有VEGF基因的质粒对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下调Fas mRNA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质粒 转染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建波 杨建纲 +4 位作者 殷莉波 倪沂江 周照 程宇 李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 :研究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Phlo)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IR+Phlo组、IR+磷酸缓冲盐(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4组,每... 目的 :研究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Phlo)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IR+Phlo组、IR+磷酸缓冲盐(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4组,每组10只。Sham组仅分离暴露门静脉,不夹闭。另3组建立小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70%)。利用小鼠正常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建立体外模型。通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水平和组织病理学评价肝脏损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内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变化,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和TNF-α的水平由ELISA检测,RAW264.7细胞内p-p65蛋白表达情况经Western blot进行测定。结果 :IR+Phlo组小鼠肝损伤情况明显低于IR组与IR+PBS组(P<0.01),肝内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均降低(P<0.05)。体外试验证实间苯三酚与RAW264.7共培养时,可减少其分泌的IL-1β和TNF-α(P<0.05),细胞中NF-κB的活性也明显下降。结论:间苯三酚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部分是通过间苯三酚抑制巨噬细胞内NF-κB的活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间苯三酚 RAW264.7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2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岳 任祖海 +1 位作者 徐勇 吴树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6-773,共8页
目的: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M member 2,TRPM2)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成... 目的: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M member 2,TRPM2)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模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TRPM2腺病毒干扰载体预处理组(T组)和TRPM2腺病毒对照载体预处理组(C组)(均n=15)。取各组小鼠灌注前肝组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腺病毒感染效率,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腺病毒对TRPM2的沉默效率。各组小鼠分别于再灌注2,4和8 h抽取腹主动脉血并获取肝组织,分别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中TRPM2和Rac家族小GTP酶1(Rac family small GTPase 1,RAC1)蛋白质的表达量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变化。结果:与S组和M组相比,T组和C组小鼠肝组织可见大量绿色荧光。与S组、M组及C组相比,T组小鼠肝组织中TRPM2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0.05)。光镜下S组小鼠肝细胞形态正常;M组和C组小鼠肝窦扩张和淤血、肝细胞变性、小叶中央坏死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M组和C组相比较,T组小鼠肝细胞受损程度明显减轻。与S组相比较,M组、T组及C组小鼠血清中ALT及AST活性在再灌注2,4和8 h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M组和C组相比较,T组小鼠血清中ALT及AST活性在再灌注2,4和8 h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M组和C组相比较,T组小鼠中SOD活性在再灌注2,4和8 h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MDA和MPO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5)。T组小鼠肝组织中TRPM2和RAC1蛋白质表达量在再灌注2,4和8 h较M组和C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TRPM2腺病毒干扰载体预处理能有效沉默小鼠肝组织中TRPM2基因表达,并能减轻HIRI,该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降低RAC1蛋白质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2 机制 Rac家族小GTP酶1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8a通过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α(CaMKⅡα)减少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9
作者 郑道峰 何雕 +3 位作者 卢修贤 孙超 罗清波 吴忠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02-1206,1211,共6页
目的探讨miR-148a通过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α(Ca MKⅡα)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I/R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48a、Ca MKⅡ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miR-148a通过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α(Ca MKⅡα)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I/R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48a、Ca MKⅡ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Ca MKⅡα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肝I/R后miR-148a表达上调,与Ca MKⅡ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外源性miR-148 a模拟物处理肝I/R损伤小鼠后,Ca MKⅡα、TNF-α、IL-1β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肝实质细胞坏死减少,肝细胞凋亡降低。结论 miR-148a可通过抑制Ca MKⅡα的表达而缓解肝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8a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Ca2+/钙调蛋白依赖激酶Ⅱα(CaMKⅡ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林娜 杨萍 黄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花青素组。模型组和花青素组采用血管夹闭肝左中叶血管分支90min再灌注4h构建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花青素组在缺血前90min腹腔注射花青素(... 目的探讨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花青素组。模型组和花青素组采用血管夹闭肝左中叶血管分支90min再灌注4h构建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花青素组在缺血前90min腹腔注射花青素(100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4h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和采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促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测定IL-6、IL-1β和TNF-αmRNA的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JAK2、STAT3、p-JAK2、p-STAT3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活性增高,血清和肝脏中IL-6、IL-1β、TNF-α分泌量和mRNA表达增高,MDA含量增高,p-JAK2、p-STAT3、P53表达增加,肝脏病理改变明显,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JAK2和STAT3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花青素组ALT、AST活性降低,血清和肝脏中IL-6、IL-1β、TNF-α分泌量和mRNA表达降低,MDA含量减少,p-JAK2、p-STAT3、P53表达降低,肝脏病理改变减轻,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增加,JAK2和STAT3表达依然无明显变化。结论花青素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P5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JAK2/STAT3/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结构域蛋白27通过降解转化生长因β活化激酶1结合蛋白2/3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2
11
作者 CHEN SY ZHANG HP +1 位作者 LI J 陈三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3-1403,共1页
【据Hepatology 2021年2月报道】题:三结构域蛋白27通过降解转化生长因β活化激酶1结合蛋白2/3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Chen SY等)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作... 【据Hepatology 2021年2月报道】题:三结构域蛋白27通过降解转化生长因β活化激酶1结合蛋白2/3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Chen SY等)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作为调控多种细胞炎症和凋亡的关键介质,三结构域蛋白27(TRIM27)在肝IR损伤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功能障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移植术后 结合蛋白 细胞炎症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降解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预处理调节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途径改善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4
12
作者 沈钦海 张盟辉 +1 位作者 秦召敏 刘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2,共7页
目的 探讨槲皮素预处理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氯喹(自噬抑制剂)组和槲皮素+氯喹组。手术前3 d,槲皮素组大鼠灌胃给予0.1 g/kg槲皮素... 目的 探讨槲皮素预处理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组、氯喹(自噬抑制剂)组和槲皮素+氯喹组。手术前3 d,槲皮素组大鼠灌胃给予0.1 g/kg槲皮素,氯喹组大鼠腹腔注射0.02 g/kg氯喹,槲皮素+氯喹组灌胃给予槲皮素同时腹腔注射氯喹,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溶剂,每天1次。构建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于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包括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酰基转移酶(AS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磺尸胺染色法(MDC)观察并计算各组大鼠肝组织细胞自噬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无显著坏死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疏松,出现坏死,ALT、AST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组大鼠肝组织上述病理损伤显著缓解,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氯喹组大鼠肝组织上述病理损伤显著加重,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相比,槲皮素+氯喹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加重,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氯喹组相比,槲皮素+氯喹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ALT、AST水平、IL-6、TNF-α、IL-1β含量以及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细胞自噬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槲皮素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中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缓解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AMPK/mTOR通路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通过调控Sirt1/FOXO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朱仁英 郎玉玲 +2 位作者 王久英 赵玉梅 曲治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9-1106,共8页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框蛋白O1(Sirt1/FOXO1)信号通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9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SYA组和HSYA+Sirt1抑制剂组,每组2...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框蛋白O1(Sirt1/FOXO1)信号通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9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SYA组和HSYA+Sirt1抑制剂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HIRI模型。HSYA组分别在血管夹夹闭血管前24、48和72 h经尾静脉注射5 mg/kg HSYA;HSYA+Sirt1抑制剂组在尾静脉注射HSYA 72 h前以0.01 mg/kg Sirt1抑制剂selisistat灌胃,之后注射HSYA。分别在再灌注1、3和6 h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Sirt1、FOXO1及乙酰化FOXO1(Ac-FOXO1)的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在肝缺血再灌注1、3和6 h出现严重的病理性充血,细胞质空泡化、肝细胞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加;HSYA组在肝缺血再灌注1、3和6 h,出现少量的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但不明显;HSYA+Sirt1抑制剂组在肝缺血再灌注1、3和6 h随着时间延长细胞质空泡化现象严重,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但不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再灌注1、3和6 h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P<0.05),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及肝组织中Sirt1和Ac-FOXO1/FOXO1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HSYA组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及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及肝组织中Sirt1和Ac-FOXO1/FOXO1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HSYA组相比,HSYA+Sirt1抑制剂组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P<0.05),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及肝组织中Sirt1和Ac-FOXO1/FOXO1蛋白水平降低(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血清中ALT、AST和LDH活性及MDA含量,肝组织中Sirt1和Ac-FOXO1/FOXO1蛋白水平升高,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结论: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HIRI大鼠肝组织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明显;HSYA通过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而减轻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Sirt1/FOXO1信号通路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3和TIMP2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导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左嘉玮 屈豫花 +4 位作者 赵辰怡 张露文 陈雅楠 杨洋 秦燕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2,共5页
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介导肝纤维化进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将70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及肝缺血再灌注组(I/R 0 h组、I/R 3 h组、I/R 6 h组、I/R 7... 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介导肝纤维化进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将70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及肝缺血再灌注组(I/R 0 h组、I/R 3 h组、I/R 6 h组、I/R 72 h组、I/R 7 d组及I/R 15 d组)。夹闭肝门静脉、左叶和中叶的肝动脉,缺血90 min后开夹,分别再灌0、3、6、72 h、7 d及15 d,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RT-PCR检测肝组织MMP13和TIMP2 mRNA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 0 h、I/R 3 h及I/R 6 h组血清ALT、AST升高(P<0.05),I/R 72 h、I/R 7 d及I/R 15 d组下降(P<0.05)。I/R各组肝组织Hyp含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其中I/R 72 h、I/R 7 d、I/R 15 d组显著高于Sham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肝组织α-SMA的蛋白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RT-PCR显示,I/R各组MMP13 mRNA的表达水平呈先高后低的趋势,与Sham组相比,I/R 0 h、I/R 3 h组显著升高(P<0.05)。而TIMP2的表达为先低后高,与Sham组相比,I/R 72 h、I/R 7 d及I/R 15 d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结果与上述变化趋势相一致。结果表明,在HIRI介导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MMP13与TIMP2呈动态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E1A激活基因阻遏子通过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依赖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15
作者 Yang L 王玮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4-1134,共1页
【据《Hepatology》2019年1月】报道:肝细胞E1A激活基因阻遏子通过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依赖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 Yang L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肝移植、肝切除手术中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是肝脏外科手术的一大难题。目前唯一有... 【据《Hepatology》2019年1月】报道:肝细胞E1A激活基因阻遏子通过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依赖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 Yang L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肝移植、肝切除手术中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是肝脏外科手术的一大难题。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缺血预处理,但在适应症上存在缺陷。因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是细胞增殖的关键调节因子,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在肝脂质积累和炎症反应中发挥保护作用。然而,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探讨CREG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 阻遏子 E1A 细胞 基因 激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策略与未来展望
16
作者 李巍 安源 关连越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9,共9页
供肝在获取、保存及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直接影响到肝移植的结果,是导致移植肝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以及急、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边缘供肝使用而加重供体短缺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生... 供肝在获取、保存及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直接影响到肝移植的结果,是导致移植肝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以及急、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边缘供肝使用而加重供体短缺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供肝预处理、保存与灌注技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不断改进,尤其在机械灌注技术、无缺血肝移植技术、抗氧化、抗凋亡及抗炎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与突破,显著减轻或避免了供肝IRI,显著延长了供肝在体外的保存时间,减少了肝移植术后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边缘供肝的利用率。本文讨论了与肝脏IRI相关的机制和肝脏保存方法等进展,并探讨了有效器官保存和优化的现存问题、前沿探索和未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 缺血-灌注损伤 器官保存 机械灌注 靶向药 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 扩大标准供者 活性氧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恩金 孟凡东 +2 位作者 郑新宇 舒强 凌光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15,共3页
目的研究锌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硫酸锌水溶液后,肝脏生化酶类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硫酸锌10~20mg/kg可起到对肝脏缺血再灌... 目的研究锌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硫酸锌水溶液后,肝脏生化酶类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硫酸锌10~20mg/kg可起到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硫酸锌的给予时机以手术前6h为宜。术前6h给予硫酸锌,肝脏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锌可明显地诱导HSP70的表达,可能是锌对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又一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硫酸锌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18
作者 马亚军 焦智慧 +5 位作者 刘笑凝 陆翔羽 刘涛 王月 朴晨曦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36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 本研究旨在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合并肝切除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将18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平分成3组,每组6头,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异体移植ADSCs干预组(ADSCs组,剂量为1×10^(6)cells·kg^(-1)),通过腹腔镜微创技术建立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模型,于术后即刻分别向IRI组和ADSCs组小型猪肝实质注射生理盐水和ADSCs。于术后1、3和7 d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样本。应用ELISA法对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进行测定,应用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与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时,相比于sham组,IRI组血清中促炎因子IL-18、IL-1β含量显著增加(P<0.01),肝组织中IL-18、IL-1β基因与蛋白表达量同样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Caspase-1、GSDMD和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 kappa-Bp65,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ADSCs干预后,血清和肝组织中IL-18、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ASC、GSDMD和NF-κBp65基因与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证明,小型猪腹腔镜肝IRI合并肝切除损伤会诱导细胞焦亡的发生,而ADSCs能够降低及改善这种肝损伤引起的组织细胞焦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腹腔镜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Kupffer细胞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彦 吴皓 +1 位作者 龚建平 李旭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Western blot检测K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 目的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Western blot检测K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 TIM-4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IM-4表达;IR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PBS处理)、Ctr Ig组(TIM-4同型对照抗体处理)以及TIM-4 m Ab组(TIM-4抗体处理),术后检测血清肝功、炎症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细胞凋亡以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KCs表达TIM-4蛋白随再灌注时间逐渐增加,然而DCs表达TIM-4不随时间变化;组化结果提示TIM-4主要表达于肝血窦巨噬细胞;与Ctr Ig组比较,TIM-4 m Ab组血清肝功、促炎因子产物水平明显减低,而抗炎因子IL-10以及抗氧化应激产物CAT、SOD逐渐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示Ctr Ig组部分炎症细胞浸润,肝血窦轻度充血,TIM-4m Ab组无明显变化;TUNEL结果示,TIM-4 m Ab组凋亡程度明显低于Ctr Ig组,Ctr Ig组和TIM-4 m Ab组细胞早期凋亡程度分别为(25. 56±1. 26)%、(5. 35±0. 33)%,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阻断KCs TIM-4功能后,KCs TLR4以及下游p-IKKα、p-IκBα、p-p6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另外,TPCA-1(IKK-2阻断剂)进行预处理小鼠,进一步验证了阻断KCs TIM-4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IRI程度。结论阻断KCs TIM-4的功能能够抑制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改善IR炎症反应以及肝细胞凋亡,从而对H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 KUPFFER细胞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藏区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志坚 贾珍 +2 位作者 刘磊 吴灿 周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藏区肝包虫手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和血浆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的80例肝包虫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藏族世居包虫患者对照组(ZC组)、藏族世居包虫患...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藏区肝包虫手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和血浆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的80例肝包虫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藏族世居包虫患者对照组(ZC组)、藏族世居包虫患者七氟醚预处理组(ZS组)、汉族移居包虫患者对照组(HC组)和汉族移居包虫患者七氟醚预处理组(HS组)各20例。ZC组和HC组不用吸入性麻醉药,ZS组和HS组麻醉诱导插管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0)、肝门阻断即刻(T1)、肝门开放即刻(T2)、缺血/再灌注1 h(T3)、6 h(T4)、24 h(T5),检测各时刻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和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于T3时刻,检测正常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与ZC组比,ZS组患者在T1~T5时间点的ALT、AST、LDH、乳酸、TNF-α、IL-6水平和NF-κB活性均降低(P<0.05),在T3时间点肝组织的SOD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的MDA水平降低(P<0.05);与HC组比,HS组患者在T1~T5时间点的ALT、AST、LDH、乳酸、TNF-α、IL-6水平和NF-κB活性均降低(P<0.05),在T3时间点肝组织的SOD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的MDA水平降低(P<0.05);HE染色显示ZS组和HS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减轻。结论七氟醚可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藏区肝包虫手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包虫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NF-ΚB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