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urnal of Hepatology|GRINA通过促进HRD1介导的ATF6泛素化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和内质网自噬
1
作者 于洪钧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82,共1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术、肝移植和失血性休克中常见的临床问题。持续的HIRI可导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然而,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GRINA是一种定位于内质网膜的钙稳态...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切除术、肝移植和失血性休克中常见的临床问题。持续的HIRI可导致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然而,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GRINA是一种定位于内质网膜的钙稳态调节蛋白,在脑、肝脏及肾脏中均有较高表达。既往研究表明,GRINA通过调节未折叠蛋白反应发挥抗凋亡作用,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关键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多器官衰竭 失血性休克 切除 未折叠蛋白反应 缺血灌注损伤 移植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基于8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 被引量:15
2
作者 欧毅 刘刚 +2 位作者 殷凤伟 杨杨 张方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32-1838,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H)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LH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U、D、UD和C 4组,每组20例。U组予以乌司他丁(1.0×10^(4)U/kg),D组予以...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H)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LH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U、D、UD和C 4组,每组20例。U组予以乌司他丁(1.0×10^(4)U/kg),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持续10 min,然后以0.5μg(/kg.h)维持至术毕前30 min),UD组予以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处理,C组予以等容量0.9%氯化钠。于术前(T_(0))、术后30 min(T_(1))、术后24 h(T_(2))、术后3 d(T_(3))、术后5 d(T_(4))采集静脉血样。记录T_(0)~T_(2)时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T_(0)和T_(2)~T_(4)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并记录肝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T_(1)时,与C组比较,U组、D组和UD组血清α-GST、MDA、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UD组比较,U组和D组α-GST、MDA、TNF-α和IL-6浓度高于UD组(P<0.05)。T_(2)时,与C组比较,U组、D组和UD组MDA、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UD组比较,U组和D组MDA、TNF-α和IL-6浓度高于UD组(均P<0.05);而4组患者α-GS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4)时,与C组比较,U组、D组和UD组ALT和AST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与UD组比较,U组和D组ALT和AST浓度高于UD组。与C组比较,U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4组患者术后肾功能、肝功能不全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协同抗氧化应激与抗炎反应,对肝脏IRI具有进一步的保护作用,从而减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术期肝损伤,加速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右美托咪定 硬化 腹腔镜切除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切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红川 耿小平 朱立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门阻断和肝切除时前列腺素E1(PGE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动物均在第一肝门阻断40 min后行肝左外叶切除,阻断45 min后开放第一肝门。对照组缺血前10 min... 目的 探讨肝门阻断和肝切除时前列腺素E1(PGE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动物均在第一肝门阻断40 min后行肝左外叶切除,阻断45 min后开放第一肝门。对照组缺血前10 min和缺血后120 min内经外周耳缘静脉持续滴入NS 0.5 ml·kg-1·min-1; PGE1组缺血前10 min和缺血后120 min内经外周耳缘静脉持续滴入PGE1 0.5 μg·kg-1·min-1。缺血前后测定两组动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计算术后体重变化和动物3天手术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PGE1组肝功能受损明显减轻;血清MDA含量降低;血清SOD升高(P<0.05)。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GE1组手术前后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天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P<0.05)。PGE1组术后3天手术死亡率减低(P<0.05)。结论 PGE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活化腺苷酸环化酶-环单磷酸腺苷(AC-cAMP)途径相关。围手术期应用PGE1无明显地促进肝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局部缺血 灌注损伤 切除 前列腺素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禁食预处理对肝脏部分切除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詹传飞 饶建华 +4 位作者 丁文斌 张杰 戴佳敏 孙瑜 钱晓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1,246,共6页
目的:对拟通过肝血流阻断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先给予短期(24 h)禁食预处理,观察其对术后发生的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对拟通过肝血流阻断切除肿瘤的患者预先给予短期(24 h)禁食预处理,观察其对术后发生的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实验组(术前禁食24 h、禁饮8 h)和对照组(常规术前禁食、禁饮),再将两组患者按肿瘤直径及阻断时间分组,于术前和术后(1、3、7 d)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术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DBil明显升高,实验组患者术后1、3、7 d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3 d的TBil、DBil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7 d总蛋白及白蛋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肿瘤直径是否<5 cm,无论阻断时间是否<20 min,实验组术后(1、3 d)ALT水平都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入肝血流阻断肝部分切除术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短期禁食可能通过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抗炎因子产生、增加自噬效应,减轻肝组织损伤,从而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禁食 切除 缺血/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邓银田 韩亚飞 +2 位作者 邱伟 徐家满 汪光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619-2621,262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8月期间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接受左半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为 A 组(选择性...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8月期间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接受左半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进行研究,根据术中血流阻断方法不同分为 A 组(选择性左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和 B 组(Prignle 法入肝血流阻断),手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中肝酶含量,另取切除的肝脏组织并测定能量代谢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手术后1 d、3 d、5 d 时,两组患者血清中 GPT、GOT、GGT、LDH、ALP 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 A 组患者术后1 d、3 d、5 d 时的血清 GPT、GOT、GGT、LDH、ALP 含量显著低于 B 组;A 组患者肝脏组织中 ATP、ADP、AMP、PI3K、AKT、GSK3β、T-AOC、PrxI、Trx 的含量显著高于 B 组,PTEN、IL-12p40、MDA、MPO 的含量显著低于 B 组。结论:肝癌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能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肝细胞能量代谢、抑制肝脏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选择性入血流阻断 缺血灌注损伤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冰 汪根树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5期317-320,共4页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 结构损伤 失血性休克 血液灌注 组织缺血 功能障碍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内糖原拮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汤礼军 田伏洲 +3 位作者 王雨 闫勇 高晓美 邢庆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1-463,共3页
为探讨阻断肝血流施行肝脏手术前 ,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能否减轻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及其相关机制。将 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术前静滴高浓度葡萄糖 ) ,均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获取肝组织标本测定组织中ATP含... 为探讨阻断肝血流施行肝脏手术前 ,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能否减轻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及其相关机制。将 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术前静滴高浓度葡萄糖 ) ,均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获取肝组织标本测定组织中ATP含量及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情况 ,并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 1、5天的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 ,于肝脏缺血后及再灌注 1h ,实验组肝组织A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术后第 1、5天 ,实验组肝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此外 ,氧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参与了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 ,但在程度上实验组显著轻于对照组。提示临床上在阻断肝脏血流前 ,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可有效地减轻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程度 ;其间 ,肝细胞糖原能显著拮抗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 切除 灌注损伤 氧自由基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导致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对策 被引量:17
8
作者 于金玲 朱江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 缺血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 脏器功能 胃肠道肿瘤 根治切除 操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预防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开华 闵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灌注损伤 缺血 预防方法 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 病理生理过程 手术过程 切除 门阻断 移植外科 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IL-22BP轴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恒 黄三雄 +3 位作者 贺颖 何晓玮 郭璐 鲁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探讨IL-22/IL-22BP轴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短、中、长时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IL-22、肝脏IL-22BP mRNA、IL-22Rα1 mRNA及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确IL-22及IL-22BP在... 目的探讨IL-22/IL-22BP轴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短、中、长时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检测血清IL-22、肝脏IL-22BP mRNA、IL-22Rα1 mRNA及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确IL-22及IL-22BP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相比短时间缺血/再灌注组,中、长时间缺血/再灌注组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再灌注损伤。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血清IL-22浓度升高,但肝内STAT3通路的激活却被明显抑制,IL-22BP/IL-22Rα1 mRNA比值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给予外源性重组IL-22,遭受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肝损伤明显减轻,肝内STAT3通路被明显激活。结论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IL-22表现出保肝作用,而IL-22BP/IL-22Rα1 mRNA比值是肝损伤负向指标,其机制可能与IL-22/IL-22BP轴对STAT3通路激活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22 白细胞介素22结合蛋白 STAT3 损伤 部分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沥元 葛优 王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中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患者术后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肝功能等影响,明确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中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患者术后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肝功能等影响,明确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1例术中改行射频治疗,1例术中仅行局部阻断,剩余38例完成研究。均行开腹肝癌切除术,且在术中均曾行Pringle法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术后两组均予抗感染、保肝、抑酸、补液、静脉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当天起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共使用5 d。观察两组围手术期一般情况;两组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检测肝功能变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结果:两组在围手术期一般情况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SOD、MD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围手术期各阶段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乳酸脱氢酶水平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肝切除术中予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的患者,术后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抑制HIRI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手术切除 缺血-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术后剩余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晓宇 许文犁 +3 位作者 葛新兰 李崇辉 张爱群 董家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观察淤血/再灌注损伤(CRI)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术后剩余肝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IRI组:预先对肝左叶进行30 min入肝血流阻断,然后切除除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切除部分约占全肝重的70%);CRI组:预先对肝左叶进行30 ... 目的观察淤血/再灌注损伤(CRI)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术后剩余肝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IRI组:预先对肝左叶进行30 min入肝血流阻断,然后切除除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切除部分约占全肝重的70%);CRI组:预先对肝左叶进行30 min出肝血流阻断,然后切除除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对照组:单纯切除除肝左叶以外的其他肝叶。记录各组大鼠死亡率,分别于术后1、3、7 d处死实验大鼠检测各组的ICG血浆消除率(ICG-PDR)、ALT、AST、肝再生度、Ki-67标记指数等变化。结果 CRI组术后死亡率高于IRI组(34.3%vs 8%,P<0.05)以及对照组(34.3%vs 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CRI组术后第1天转氨酶明显升高、肝功能显著降低(P<0.05),而同等时间的IR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CRI组的术后第1天的Ki-67标记指数明显降低(P<0.01),甚至低于IRI组(P<0.01);CRI组的Ki-67标记指数峰值延迟出现,峰值的高度低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CRI组术后第3天的肝再生度也受到抑制(P<0.01),亦低于IRI组(P<0.05)。结论与IRI相比,CRI能引起更严重的肝损伤同时抑制肝切除术后早期的肝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血 灌注 缺血 灌注 切除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丙泊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贵州 丁洁岚 +3 位作者 丛昊 易声华 江华勇 胡君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将其分为A、B、C、D四组,平均每组15例。分别采用设定血浆靶浓度为丙泊酚组(A组)2μg.L-1,丙泊酚组(B组)3.5μg.L-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将其分为A、B、C、D四组,平均每组15例。分别采用设定血浆靶浓度为丙泊酚组(A组)2μg.L-1,丙泊酚组(B组)3.5μg.L-1,丙泊酚组(C组)5μg.L-1及无丙泊酚组(D组)进行麻醉。结果 3组使用丙泊酚对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采用浓度为大于3.5μg.L-1组与2μg.L-1丙泊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能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肝功能,浓度>3.5μg.L-1丙泊酚麻醉临床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缺血-灌注损伤 切除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苑淞 杨柳 +2 位作者 吴悠 张娜 田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6-863,共8页
目的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择期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C组)、CLCVP组(L组)、RIPC组(R组... 目的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择期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C组)、CLCVP组(L组)、RIPC组(R组)、RIPC联合CLCVP组(RL组),每组20例。L组接受CLCVP干预,R组接受RIPC干预,RL组同时接受CLCVP和RIPC干预。比较患者术前第1天(D0)、术后第1天(D1)、术后第3天(D3)、术后第5天(D5)、术后第7天(D7)TNFα、ALT、AST、TBil和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RL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H=14.278,P=0.015)、总输液量(H=24.175,P=0.001)、出血估计量(H=45.625,P<0.001)均低于R组。分组和时间因素对四组患者TNFα、ALT、AST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值分别为<0.001、0.010、0.012)。RL组患者D1的TNFα均低于L组(P值均<0.001)。RL组患者D1(P=0.008)、D7(P<0.001)ALT水平均低于L组。结论RIPC联合CLCVP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肝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提供清晰手术视野和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能通过降低患者TNFα,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但不能有效减轻CLCVP技术下肝切除术后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中心静脉压 灌注损伤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小型猪腹腔镜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智慧 张千振 +6 位作者 王月 刘涛 刘博洋 马亚军 刘笑凝 朴晨曦 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4-1743,共10页
旨在探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ADSCs-CM)对小型猪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作者选取24头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IRI)、DMEM对照组(DMEM)... 旨在探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ADSCs-CM)对小型猪肝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作者选取24头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IRI)、DMEM对照组(DMEM)、ADSCs-CM治疗组(CM)和ADSCs治疗组(ADSCs)。4组均通过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合并部分肝切除的肝损伤模型,IRI组移植生理盐水,DMEM组移植浓缩的基础培养基,CM组移植浓缩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ADSCs组移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采集血液与肝组织样本,使用肝功能检测试剂盒对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进行检测;使用氧化应激检测试剂盒对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髓内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3 d:模型组和对照组肝功能严重损伤,发生明显氧化应激反应,CM和ADSCs治疗组显著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氧化应激相应指标较模型组和对照组表达明显下降。术后7 d,各组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果显示:腹腔镜肝缺血再灌注合并肝部分切除损伤可致小型猪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均可改善肝损伤后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腹腔镜 肝缺血再灌注合并部分肝切除损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