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再生增强因子调控线粒体功能稳态在棕榈酸诱导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的作用
1
作者 周光 施晓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内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无脂肪酸的10%牛血清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处理L-O2细胞为对照(BSA组),0.2 mmol/L棕榈酸(pa... 目的:研究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内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无脂肪酸的10%牛血清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处理L-O2细胞为对照(BSA组),0.2 m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L-O2细胞为脂毒性细胞模型(PA组),并在构建ALR过表达(ALR-OE组)及对照(Vector组)细胞后,分别接受BSA和PA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脂毒性、JC-1染色分析线粒体膜电位、流式凋亡检测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olt检测ALR、Bax、Bcl-2、细胞色素C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SA组相比,PA组细胞内脂滴增多、细胞活力下降50%、LDH释放增加13倍,线粒体内ALR表达则明显降低。BSA处理下Vector组和ALR-OE组无明显差异,而PA刺激后ALR-OE组相较于Vector组,细胞活力增加约16%,LDH释放减少约40%,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约18%,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细胞凋亡减少。结论:ALR参与肝细胞脂毒性的发生,靶向调控ALR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 再生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娄贤哲 苗同国 +2 位作者 张仕雅 马冬 南月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92-1099,共8页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 背景原发性非病毒性肝细胞癌(NBNC-HCC)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脂质代谢异常伴随炎症是NBNCHCC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NBNC-HCC预后的重要方法。目的 本研究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预测NBNC-HCC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被诊断为NBNC-HCC的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据MHR值四分位数分为Q1(MHR<0.33,n=28)、Q2(0.33≤MHR<0.66,n=31)、Q3(0.66≤MHR<1.59,n=30)、Q4(MHR≥1.59,n=30)组。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生存状态、死亡时间等资料,主要观察终点为NBNC-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绘制限制性立方样图(RCS)评估入院时MHR与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时MHR对NBNC-HCC患者3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NBNC-H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NBNC-HCC患者预后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Q1~Q4组患者糖尿病、接受手术比例、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尿素(UREA)、肌酐(S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单核细胞计数(MONO)、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MHR、MONO、HDL-C预测NBNC-H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MHR(AUC=0.822,95%CI=0.742~0.903,P<0.05)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优于MONO(AUC=0.723,95%CI=0.618~0.828)(Z=4.34,P<0.05)和HDL-C(AUC=0.216,95%CI=0.119~0.313)(Z=2.088,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B~D期、CRP和MHR是NBNC-HCC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调整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ALT、AST后,Q2(OR=1.926,95%CI=1.005~3.689,P=0.015)、Q3(OR=3.418,95%CI=1.774~6.586,P<0.05)、Q4组(OR=7.677,95%CI=3.773~15.621,P<0.05)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CS结果显示,入院时MHR与NBNC-HCC患者预后的死亡风险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当入院时MHR>0.67时,HR>1,入院时MHR为NBNC-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发现影响NBNC-H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BCLC分期(100.0%)、血管侵犯(76.3%)、肝外转移(40.6%)、MHR(39.3%)、CRP(38.7%)、ALBI评分(35.5%)、总胆红素(35.0%)、MONO(34.8%)、NEUT(29.8%)等。Q1~Q4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6,P<0.001)。结论 MHR是NBNC-H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原发性非病毒性细胞 单核细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比值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poRon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改善肝纤维化的功能研究
3
作者 王海昆 姚萍 +1 位作者 杨涛 席利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3,共8页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 目的探究脂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治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AdipoRon组、高剂量AdipoRon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_(4)溶液诱导小鼠肝纤维化。低/高剂量AdipoRon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100 mg/kg、200 mg/kg AdipoRon灌胃。生化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HE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胶原蛋白I(Collagen 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的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滴沉积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肝内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所占百分比(%)。RT-q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脂质分解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的表达,以及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Arg1)、巨噬细胞选择性活化标志物(Ym-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AdipoRon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结构受损、肝细胞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均得到改善,胶原纤维沉积也明显减少;肝组织中Collagen I、α-SMA和TI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MMP-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内脂滴沉积明显减少;Fasn、Scd1、Cd36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parα和Cpt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CD68+iNOS+标记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rg1和Ym-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此外,高剂量AdipoRon组对各指标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低剂量AdipoRon组(P<0.05)。结论AdipoRon具有改善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肝内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联素受体激动剂AdipoRon 脏功能 质代谢 巨噬细胞极化 CCl_(4)-诱导的纤维化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脂质沉积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婉芯 陈超 +5 位作者 黄彩云 王梦诗 胡映秀 于暄慈 罗儒唐 李昂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超微结构、脂质沉积、氧化应激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复合酸(油酸+棕榈酸)进行处理:500μmol/L+250μmol/L、1000μmol/L+500μmol/L、1500μmol/L+750μmol/L和...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脂肪酸对骡鸭原代肝细胞超微结构、脂质沉积、氧化应激及AM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复合酸(油酸+棕榈酸)进行处理:500μmol/L+250μmol/L、1000μmol/L+500μmol/L、1500μmol/L+750μmol/L和2000μmol/L+1000μmol/L,并持续处理36 h构建原代骡鸭肝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结果显示:(1)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有丰富糖原颗粒和脂滴的存在。(2)与对照组相比,油酸+棕榈酸浓度为1500μmol/L+750μmol/L时,培养骡鸭原代肝细胞36 h,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脂滴数量显著增加(P<0.05)。(3)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脂肪酸处理的骡鸭原代肝细胞和线粒体均出现明显水肿,脂滴出现聚合,并且膜和嵴的结构受损。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肝细胞脂滴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显著上升(P<0.05)。(4)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脂肪酸处理的骡鸭原代肝细胞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肉碱棕榈转移酶-1A(CPT-1A)mRNA表达量以及AMP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mRNA及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因此,油酸+棕榈酸浓度为1500μmol/L+750μmol/L处理骡鸭原代肝细胞36 h能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有效增加肝细胞脂质沉积,但同时易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模型 质沉积与氧化应激 AMPK信号通路 骡鸭原代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缓解油酸诱导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超慧 刘筱影 +1 位作者 杨小军 刘艳利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41-4749,共9页
旨在探究甜菜碱对鸡胚原代肝细胞(chicken embryo liver cells,CEL)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采用油酸诱导鸡胚原代肝细胞脂沉积和氧化应激的体外模型,通过添加甜菜碱探究其对鸡胚原代肝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机理。以鸡胚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究甜菜碱对鸡胚原代肝细胞(chicken embryo liver cells,CEL)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采用油酸诱导鸡胚原代肝细胞脂沉积和氧化应激的体外模型,通过添加甜菜碱探究其对鸡胚原代肝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机理。以鸡胚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油酸模型组和油酸模型+甜菜碱组(甜菜碱浓度为4、6、8、10 mmol·L^(-1)),每组6个重复,处理24 h后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增殖活力,并对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同时收集细胞沉淀测定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显示,4~10 mmol·L^(-1)甜菜碱对鸡胚原代肝细胞的增殖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油红O结果显示,油酸处理组肝细胞出现大量红色脂滴且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油酸组相比,4 mmol·L^(-1)甜菜碱组肝细胞内红色脂滴数量减少,同时TG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油酸组肝细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有降低的趋势(P=0.083);而添加4 mmol·L^(-1)甜菜碱后,鸡胚原代肝细胞的TAOC水平高于油酸组,且MDA含量与油酸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油酸组抗氧化相关基因Nrf2、HO-1和NQO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油酸组相比,添加4 mol·L^(-1)甜菜碱能显著升高Nrf2、HO-1、NQO1、CAT、SOD-1和GPX-1的mRNA丰度(P<0.05)。本研究表明,4 mmol·L^(-1)甜菜碱对油酸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的脂沉积和氧化应激有缓解作用,为甜菜碱在畜禽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原代细胞 甜菜碱 氧化应激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缓解棕榈酸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的机制
6
作者 贺复亚 王慧慧 +3 位作者 公苹 赵淑娟 马海田 李龙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2-911,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染料木黄酮(GEN)对棕榈酸(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GEN预处理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随后采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或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的抑制剂...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染料木黄酮(GEN)对棕榈酸(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选用不同浓度GEN预处理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随后采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30)或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MPK)的抑制剂或拮抗剂等预处理鸡胚原代肝细胞,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3 mmol·L^(-1) PA处理36 h以及0.4和0.5 mmol·L^(-1) PA处理24~48 h显著降低鸡胚原代肝细胞活力;GEN处理显著缓解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TG和TC含量增加;GEN处理显著增加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而明显降低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GEN通过激活AMPK降低脂肪酸合成相关因子的活性,增加脂肪酸分解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GEN通过激活GPR30诱导AMPK信号的活化。[结论]GEN通过激活GPR30-AMPK信号通路调节脂肪代谢和线粒体氧化损伤途径中关键因子的表达,最终缓解PA诱导的鸡胚原代肝细胞脂代谢紊乱和线粒体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出血综合征 鸡胚原代细胞 代谢紊乱 AM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中医舌象特征构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Nomogram预测模型
7
作者 王兆阳 张楠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90-2596,共7页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中医舌象特征构建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医院进行HCC根治术的21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建模集(n=152)和验...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与中医舌象特征构建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医院进行HCC根治术的21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建模集(n=152)和验证集(n=64),记录两组术后1年复发情况。以建模集患者数据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患者术后均行平扫联合增强CT检查,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指标,记录舌象特点,采用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建模集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集患者1年复发52例,复发率34.21%;验证集患者1年复发23例,复发率35.94%。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显示,Rad-score、舌质及舌形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建立Nomogram列线图,ROC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判断建模集与验证集患者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811和0.824,敏感度分别为0.875和0.833,特异度分别为0.617和0.750。结论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与Rad-score、舌质及舌形相关,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判断术后早期复发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根治术 早期复发 CT影像组学 舌象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诱导肺细胞毒性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8
作者 王天勤 郭丰林 +7 位作者 孟伽娜 张子琦 李建青 孙浩 徐文龙 张洪武 黄杨 李斐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纳米金属氧化物(MO_(x))易通过呼吸进入肺部,诱发肺细胞毒性,进而导致肺部多种疾病。仅通过实验方法评估毒性面临效率低、成本高和伦理问题等局限性。对MO_(x)的肺部细胞毒性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防治新污染物的健康危害。为了充分利用... 纳米金属氧化物(MO_(x))易通过呼吸进入肺部,诱发肺细胞毒性,进而导致肺部多种疾病。仅通过实验方法评估毒性面临效率低、成本高和伦理问题等局限性。对MO_(x)的肺部细胞毒性进行全面评估,有利于防治新污染物的健康危害。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毒性数据,本研究开发了肺细胞(A549细胞)毒性高通量预测模型,对传统毒性实验进行了补充。通过文献挖掘,构建了MO_(x)诱导肺细胞毒性数据集,涵盖9种MO_(x)在8种不同浓度下产生的72个毒性数据点,以及材料密度、粒径等29种性质参数。使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处理不平衡数据,构建了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表现最优的模型在训练集十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外部验证中准确率分别超过0.90和0.85。基于Shapley可加性特征解释方法(SHAP),识别了暴露浓度、暴露时间以及材料分散指数等影响毒性的5个关键参数,阐明了毒性机理。基于相似性网络图对建模数据的代表性及模型应用域进行了表征。本研究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MO_(x)毒性的高通量准确预测,可以作为纳米材料毒性评估和安全设计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细胞毒性 肺部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脂理肝汤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
9
作者 季敬 孙妍华 +2 位作者 侯付强 姜昊 何珊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优化降脂理肝汤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为影响因素,丹参素、荷叶碱、儿茶素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 目的优化降脂理肝汤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为影响因素,丹参素、荷叶碱、儿茶素含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考察含药血清对TC、TG水平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次数3次,溶剂用量11倍,综合评分为99.34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脂理肝汤高剂量组TC、TG水平降低(P<0.05,P<0.01),以优化后更明显(P<0.05,P<0.01)。结论降脂理肝汤可减轻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蓄积,其提取工艺优化后的药效优于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HEPG2细胞 质蓄积 非酒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腹痛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建英 崔传芳 +4 位作者 林征 周卫忠 周春高 刘圣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者。依据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5例)。依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中重度腹痛将训练集患者分为中重度腹痛组和无中重度腹痛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154例中,42例(27.3%)HCC患者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P=0.001)、碘油使用量>10 mL(P <0.001)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P=0.007)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2.199×肿瘤距肝包膜距离+2.252×碘油使用量+1.637×使用无水酒精-3.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中重度腹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53。结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碘油使用量>10 mL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中重度腹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抑制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的成骨细胞焦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宽惠 李志超 +4 位作者 谭国庆 薛海鹏 汪陈莫及 张加豪 徐展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8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 目的探讨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Rhd)对骨髓腔内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脂毒性介导成骨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内构建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用Rhd进行灌胃,给药8周后称重,取股骨组织和血清。HE染色观察髓腔内脂肪堆积状态。体外构建成脂-成骨细胞共培养系统,茜素红S(alizarin red S,ARS)染色观察钙化结节的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se,ALP)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和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共培养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焦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能力相关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1型胶原蛋白(collagen-1,COL-1)。选择NLRP3特异性抑制剂MCC950作为阳性对照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1)、效应蛋白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OVX小鼠髓腔内发生骨质流失伴大量脂肪堆积,Rhd灌胃可以有效缓解这一趋势。在成脂-成骨共培养系统中,共培养环境抑制了OBs活性和OBs中ALP活性及矿化结节,抑制了RUNX2、BMP2、COL-1蛋白表达,并且诱导焦亡发生,提高了LDH释放量和PI染色细胞阳性率,以及上调NLRP3、CASP-1、GSDMD、IL-1β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而这一趋势在Rhd干预后得到逆转。结论大量脂肪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以抑制OBs活性并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诱导OBs焦亡,而Rhd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以抑制OBs焦亡和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碎补 细胞焦亡 毒性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p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许云春 于馨雅 +1 位作者 李雨溦 郭乐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研究miR-22-3p在棕榈酸(PA)所致脂毒性肝细胞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PA处理人正常永生化肝细胞(LO2细胞)24 h,CCK-8和qRT-PCR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miR-22-3p表达水平。将miR-22-3p模拟物或抑... 目的:研究miR-22-3p在棕榈酸(PA)所致脂毒性肝细胞炎症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潜在调控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PA处理人正常永生化肝细胞(LO2细胞)24 h,CCK-8和qRT-PCR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miR-22-3p表达水平。将miR-22-3p模拟物或抑制剂转染至LO2细胞中,再经0.32 mmol/L PA处理24 h,qRT-PCR检测miR-22-3p的表达变化,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生化试剂盒测定肝细胞损伤指标ALT和AST含量;qRT-PCR和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mRNA和蛋白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PA干预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和miR-22-3p表达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A干预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指标ALT和AST酶活性升高,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增多,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转染miR-22-3p模拟物可显著提高LO2细胞增殖活性,降低ATL、AST、TNF-α、IL-1β、IL-6及细胞凋亡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转染miR-22-3p抑制剂进一步加重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促进NF-κB信号通路激活(均P<0.05)。结论:过表达miR-22-3p可以减轻PA诱导的脂毒性肝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其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3p 毒性 细胞损伤 炎症 凋亡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6过表达通过调控AMPK-Srebp1c轴抑制脂质合成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萃园 孙运平 +3 位作者 李文强 刘丽 王伟 张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0-1917,共8页
目的探讨Nlrp6通过调控脂质合成抑制肝细胞癌(HCC)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和临床信息,评估Nlrp6在不同病理分级的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Nlrp6通过调控脂质合成抑制肝细胞癌(HCC)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和临床信息,评估Nlrp6在不同病理分级的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将腺病毒转染HepG2细胞过表达或敲低Nlrp6,使用棕榈酸(PA)构建肝脂肪变性模型。油红O染色评估Nlrp6对肝癌细胞HepG2脂质沉积的影响,CCK-8、Edu染色及克隆形成实验探讨Nlrp6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Srebp1c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肝脏特异性敲除Nlrp6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喂养24周,构建动物肝脂肪变性模型。取小鼠肝脏进行组织学染色,检测纤维化及肝癌标志物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验证AMPK-Srebp1c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在HCC患者肝脏组织中,Nlrp6的表达显著降低,且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进一步降低,同时Nlrp6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Nlrp6过表达抑制了HepG2细胞的脂质沉积和细胞增殖,而Nlrp6敲低则产生相反效果(P<0.05)。q-PCR结果显示,Nlrp6可抑制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过表达Nlrp6可促进AMPK的磷酸化,抑制调控脂质合成的转录因子Srebp1c的表达(P<0.05)。而Nlrp6敲低则抑制AMPK的磷酸化,促进Srebp1c的活化(P<0.05)。动物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表明,肝脏特异性敲除Nlrp6会促进肝脂肪变性及胶原沉积,q-PCR检测纤维化基因与染色结果一致(P<0.05),而肝癌标志物AFP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6)。肝脏组织样本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Nlrp6的缺失会抑制AMPK的磷酸化,上调Srebp1c的表达(P<0.05)。结论Nlrp6通过AMPK-Srebp1c轴抑制脂质合成,其可能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而改善H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6 细胞 增殖 质合成 肪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剂量效应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奥迪 严佳惠 +3 位作者 张昭寰 刘海泉 赵勇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 通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定量数据,从而构建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凋亡率的剂量效应模型。通过拟合模型获取决定系数和进一步的数学检验表明,Gamma模型(R2=0.996 4,赤池信息量准则=37.40,贝叶斯信息准则=17.19)优于其他模型。建议选用Gamma模型作为大鼠急性暴露于AFB1后肝细胞凋亡率的最优剂量效应模型,用于AFB1风险评估框架中的危害特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细胞凋亡 风险评估 剂量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1-7)对高糖高脂培养的胰岛β细胞自噬的影响
15
作者 胡东辉 孙明谨 陆春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高糖高脂培养的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MIN6细胞分别给予DMEM培养基培养(CON组)、高糖高脂(GLT组)、Ang(1-7)+高糖高脂[Ang(1-7)+GLT组]、A779(Mas受体拮抗剂)+Ang(1-7)+高糖高...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高糖高脂培养的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MIN6细胞分别给予DMEM培养基培养(CON组)、高糖高脂(GLT组)、Ang(1-7)+高糖高脂[Ang(1-7)+GLT组]、A779(Mas受体拮抗剂)+Ang(1-7)+高糖高脂[A779+Ang(1-7)+GLT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Ang(1-7)+高糖高脂[3-MA+Ang(1-7)+GLT组]干预。透射电镜观察MIN6细胞自噬小体变化,免疫荧光观察MIN6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螯合体1(P6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GLT组胞质中细胞器减少,出现大量空泡区域,可见有自噬小体分布,P62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GLT组相比,Ang(1-7)+GLT组自噬小体增多,胞质中空泡化现象改善明显,LC3-II/LC3-I表达明显增加(P<0.05),P62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A779阻断Ang(1-7)在MIN6细胞中对自噬的影响。3-MA+Ang(1-7)+GLT组细胞凋亡率较Ang(1-7)+GLT组明显增加。结论:Ang(1-7)通过激活Mas受体促进高糖高脂培养的胰岛β细胞自噬,减轻了高糖高脂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Β细胞 毒性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氨酸对猪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调节基因PPARα、FAS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宪兵 黄仁祺 +4 位作者 何玉珠 吴国云 陈星平 郑双艳 万小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7-437,共11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缬氨酸调节猪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调控途径,为揭示缬氨酸调控猪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5日龄三元杂(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原代肝细胞为试验对象,采用...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缬氨酸调节猪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其参与的调控途径,为揭示缬氨酸调控猪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5日龄三元杂(杜洛克×长白×大白)仔猪原代肝细胞为试验对象,采用0,0.1,1,10 mmol/L缬氨酸(Val)分别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及48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缬氨酸对脂质代谢重要调控基因PPARα及FASN的影响,同时将10 mmol/L缬氨酸处理24 h组与对照组的肝细胞样品进行RNA-Seq转录组测序,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缬氨酸调控肝脏脂类代谢的潜在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最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技术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缬氨酸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和48 h均显著降低PPARα、FASN基因的蛋白表达(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mol/L缬氨酸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组共筛选出4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1个上调,237个下调。(3)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参与蛋白质结合过程、催化活性、分子转导活性和转运蛋白活性。(4)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在代谢、疾病、生物系统、细胞信号调控、基因调控、环境调控等6个生物过程。其中脂质代谢是参与代谢生物过程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富集到脂肪酸代谢的FASN、SCD、FADS2、FADS1、HSD17B12等5个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结论】10 mmol/L缬氨酸可显著下调猪原代肝细胞中PPARα及FASN的蛋白表达,调节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信号通路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支链氨基酸调控脂代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氨酸 原代细胞 质代谢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高斯分布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婉儿 柴瑞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200,共7页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已经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广泛应用。由于传统DWI难以准确反映偏离高斯分布的水分子扩散信息,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讨非高斯分布模型DWI在HCC中的作用。此成像技...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已经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广泛应用。由于传统DWI难以准确反映偏离高斯分布的水分子扩散信息,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讨非高斯分布模型DWI在HCC中的作用。此成像技术应用从神经系统拓展到体部,目前部分已应用于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类、分级、评价治疗反应、预后评估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就非高斯分布模型DWI在HCC中的研究现状及技术原理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分析先进的扩散技术在HCC应用中存在的挑战,推动非高斯分布模型DWI在HCC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此外还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非高斯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航 张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61-3567,共7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HCC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和体征时,已经到了中晚期且失去手术的机会;即使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复发较早,预后较差,后续治疗手段有限...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HCC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和体征时,已经到了中晚期且失去手术的机会;即使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复发较早,预后较差,后续治疗手段有限都导致了HCC高致死率。随着人们对HCC认识的加深及对其防治的重视,近年来出现了大量针对HCC的预测模型。该综述就目前HCC预测模型研究现状进行讨论,旨在比较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一些预测模型的优劣以及应用范围并进一步促进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早期诊断 预测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 被引量:45
19
作者 刘晓琳 范建高 +2 位作者 LIU XL PAN Q CAO HX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18-2218,共1页
【据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作者Liu XL等)肝脏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因素如肠道菌群代谢物以及受损的肝细胞释放物等激活。在非... 【据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脂毒性肝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192-5p通过Rictor/Akt/FoxO1信号通路激活巨噬细胞(作者Liu XL等)肝脏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因素如肠道菌群代谢物以及受损的肝细胞释放物等激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中,巨噬细胞向促炎表型(M1)的极化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可传递多种生物学成分如microRNA、蛋白质以及脂质等,因此被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泌体在肝细胞与巨噬细胞对话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肪性 外泌体 毒性 FOXO1 巨噬细胞 细胞间通讯 NAFLD 释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和软脂酸诱导的脂肪肝离体细胞模型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红锋 杨慧萍 王耀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8-95,共8页
该文以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材料,采用乙醇和软脂酸等损伤条件建立脂肪肝的离体细胞模型,并以细胞内脂滴数量、甘油三酯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泄露量等指标,证明该离体细胞模型与实验动物模型的相似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实验结果表... 该文以人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材料,采用乙醇和软脂酸等损伤条件建立脂肪肝的离体细胞模型,并以细胞内脂滴数量、甘油三酯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泄露量等指标,证明该离体细胞模型与实验动物模型的相似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含有0.6%酒精、10微克/毫升软脂酸或5微克/毫升软脂酸和0.6%乙醇的1640培养基长期培养肝细胞(6天),可使肝细胞代谢紊乱,产生明显的甘油三酯累积(P<0.01),脂滴数量明显增多,和γ-谷氨酰转肽酶泄漏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类及实验动物脂肪肝的表型特征很相符,且用公认去脂药物洛伐他汀,脂必妥处理,可使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离体细胞模型 肪酸 表型特征 发病机理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