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A1a98 Val变异与中国汉族迟发型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昊 唐炜立 +6 位作者 刘征 夏家辉 唐北沙 胡正茂 周智广 邓汉湘 夏昆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 1α(HNF 1α)基因外显子 1Ala98Val变异是否与中国汉族迟发型 2型糖尿病相关。方法 :选择中国汉族 15 0例迟发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5 5例正常对照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 SSCP)及直...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 1α(HNF 1α)基因外显子 1Ala98Val变异是否与中国汉族迟发型 2型糖尿病相关。方法 :选择中国汉族 15 0例迟发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5 5例正常对照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 SSCP)及直接测序法检测Ala98Val变异。结果 :受检者均不存在Ala98Val变异。结论 :Ala98Val变异不是引起中国汉族迟发型 2型糖尿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 A1a98Val变异 中国 汉族 迟发型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家系葡萄糖激酶和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缺陷的分子筛查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立隽 卞茸文 +6 位作者 王华 陈家伟 金卫新 刘立 沈捷 华子春 柴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6-480,F002,共6页
目的 :探索包含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患者的 2型糖尿病家族中可能存在的 MODY基因的致病突变。方法 :选择 MODY基因中突变率最高的葡萄糖激酶 ( glucokinase,GCK,MODY2 )和肝细胞核因... 目的 :探索包含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 (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患者的 2型糖尿病家族中可能存在的 MODY基因的致病突变。方法 :选择 MODY基因中突变率最高的葡萄糖激酶 ( glucokinase,GCK,MODY2 )和肝细胞核因子- 1α( hepatic nuclear factor- 1α,HNF- 1α,MODY3 )基因的微卫星多态遗传标志 ,在一个包含 2名 MODY患者的中国人 2型糖尿病家系中进行连锁分析 ,对可能与疾病连锁的基因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筛查—— DNA序列直接测定以明确具体的碱基突变和所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结果 :家系 5 0 0 0 1中 MODY3的最大 L OD( logarithm of odds)值达到 2 .3 75 93 0 (θ=0 .0 0 0 0 0 0 ) ,但未发现与MODY2连锁的依据。 DNA直接测序发现在家系 5 0 0 0 1中所有家族成员 MODY3基因外显子 7中存在一个杂合多态 Ser4 87Asn( AGC/ AAC) ,该多态在正常人中也可见到。结论 :GCK基因内或附近的基因变异不是本家系 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原因 ;HNF- 1α基因的启动子和所有外显子内均未发现明确的致病突变 ,但无法否定内含子或其他调节区域的变异有可能的致病倾向 ;也不能排除HNF- 1α基因附近其他未知疾病基因的致病可能。本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病 成年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遗传学 葡萄糖激酶 细胞核因子- 基因缺陷 分子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核因子-1β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表达
3
作者 陈冠军 汪凌云 +5 位作者 钱磊 徐少聪 杨坤 常玲 陈兵 鲁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5-988,共4页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核因子-1β(hHNF-1β)基因cD-NA全长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HNF-1β]并在大肠杆菌(E.Coli)中高效表达。方法提取正常成人肝脏组织的总RNA,RT-PCR后的扩增产物回收,构建克隆载体pMD-HNF-1β,设计带酶切位点BamHⅠ和... 目的构建人肝细胞核因子-1β(hHNF-1β)基因cD-NA全长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HNF-1β]并在大肠杆菌(E.Coli)中高效表达。方法提取正常成人肝脏组织的总RNA,RT-PCR后的扩增产物回收,构建克隆载体pMD-HNF-1β,设计带酶切位点BamHⅠ和HindⅢ的引物,PCR后酶切连入pET-28a(+)中,转化DE3,测序后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表达,并对重组hHNF-1β(rhH-NF-1β)诱导表达时IPTG的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测序证实所得的hHNF-1βcDNA序列与其在GenBank中的序列一致,重组质粒pET-28a(+)-hHNF-1β的双酶切结果与预期大小完全一致。IPTG诱导的最佳浓度是0.04 mmol/L,时间为6 h,温度为37℃。结论成功克隆和构建了hHNF-1β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诱导表达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为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 pET-28a(+) 高效表达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汉族糖尿病肾病患者肝细胞核因子-1β基因exon2测定
4
作者 苏永 常雯雯 +3 位作者 牛红艳 汪艳芳 马书平 赵志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 :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中家族性糖尿病肾病与肝细胞核因子 - 1β(HNF - 1β)基因exon2是否关联。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PCR -SSCP)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 6 2例 ,健康献血者 82例 ,11个糖尿病家系中 5 6例糖尿... 目的 :探讨河南省汉族人群中家族性糖尿病肾病与肝细胞核因子 - 1β(HNF - 1β)基因exon2是否关联。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PCR -SSCP)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 6 2例 ,健康献血者 82例 ,11个糖尿病家系中 5 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NF - 1β基因exon2片段。 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献血者均未发现有HNF - 1β基因exon2异常条带。 结论 :HN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细胞核因子基因 exo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5
作者 罗招凡 郑上游 赵书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865-3868,共4页
目的研究敲低肝细胞核因子(HNF1α)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在胰腺癌BxPC-3细胞中利用siRNA技术抑制HNF1α表达。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NF1a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CellTiter-GLo发光法和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敲低肝细胞核因子(HNF1α)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在胰腺癌BxPC-3细胞中利用siRNA技术抑制HNF1α表达。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NF1a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CellTiter-GLo发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及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NF1a-siRNA转染后BxPC-3细胞HNF1α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0.05),在12、24、48、72 h BxPC-3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升高(P <0.05),72 h细胞凋亡率减低(48.37%vs. 2.19%,P <0.05),细胞迁移能力增加(P <0.05)。结论 HNF1a表达下调可显著促进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及迁移,抑制凋亡,表明HNF1α基因在胰腺癌中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 胰腺癌 生长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丽霞 郭瑞威 +4 位作者 齐峰 石燕昆 王先梅 任丽 徐安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0例。... 目的:研究活化T细胞核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该蛋白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20例。另选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60例。应用Gensini评分评定狭窄程度,酶联免疫法测定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多聚酶链反应--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PCR-RFLP)方法检测MCP-1 2518G/A基因多态性。结果: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NFAT、MCP-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1浓度与NFAT呈正相关(r=0.65,P<0.05)。②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NFAT、MCP-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③MCP-1 2518G/A基因有三个基因型,GG型的MCP-1浓度较AG型及AA型升高(P<0.05),ACS组GG型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NFAT与MCP-1水平的升高及MCP-1 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基因多态性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核因子4α基因突变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合并Fanconi综合征1例报道
7
作者 刘竹枫 王文红 王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2-335,共4页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a,CHI)是由胰岛β细胞持续不适当分泌胰岛素导致的严重低血糖症,其临床特征为婴儿期出现高胰岛素性低血糖,是婴幼儿持续性、频发性低血糖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与CHI有关,...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a,CHI)是由胰岛β细胞持续不适当分泌胰岛素导致的严重低血糖症,其临床特征为婴儿期出现高胰岛素性低血糖,是婴幼儿持续性、频发性低血糖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与CHI有关,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tor 4 alpha,HNF4α)的基因发生功能缺失性突变引起CHI是CHI的罕见类型。2012年Stanescu DE等[1]首次报道了HNF4αp.R63w基因突变引起的CHI同时合并Fanconi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目前仅有16例个案报道[1-8],临床罕见。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高胰岛素性低血糖伴FS是其特征性的表现。现报告1例由该基因突变引起CHI合并FS的患儿临床资料并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 个案报道 临床综合征 基因突变 临床医生 高胰岛素 频发性 低血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1介导的重组肝细胞核因子4α蛋白转导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邓龙飞 丁晨虹 +1 位作者 谢渭芬 张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9-935,共7页
目的利用细胞穿膜肽PEP-1介导重组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蛋白进入肝癌细胞,并明确外源融合蛋白PHNF4α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ET28a-P-HNF4α,优化原核表达体系的诱导条件,经大量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及浓缩、透析后获得... 目的利用细胞穿膜肽PEP-1介导重组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蛋白进入肝癌细胞,并明确外源融合蛋白PHNF4α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质粒pET28a-P-HNF4α,优化原核表达体系的诱导条件,经大量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及浓缩、透析后获得纯度较高的带有细胞穿膜肽PEP-1的融合蛋白P-HNF4α;P-HNF4α转导人肝癌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穿膜效率,核质分离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HNF4α的亚细胞定位,Real-time PCR检测肝癌细胞基因表达,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及小室侵袭实验检测P-HNF4α对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穿膜肽PEP-1成功介导融合蛋白P-HNF4α进入Huh7细胞并定位于细胞核;P-HNF4α蛋白可促进Huh7细胞肝功能基因表达,抑制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P<0.05或0.01),并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P<0.05)、迁移(P<0.001)和侵袭(P<0.05)能力。结论 P-HNF4α可诱导肝癌细胞向成熟肝细胞分化,降低肝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是诱导分化治疗肝癌的潜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核因子 细胞穿膜肽 PE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1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爱民 王宝恩 +3 位作者 杨跃伟 韩涛 张继友 张彦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 - 1(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EGF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基质分解素 ... 目的 :了解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 - 1(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EGF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基质分解素 - 1及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EGF组肝星状细胞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 8h、2 4h、4 8h、72h 4个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4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3倍。EGF组肝星状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上述几个时点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 4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2倍。结论 :EGF在体外可增强肝星状细胞基质分解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纤维化 星状细胞 基质分解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济生肾气汤调控HIF-1α/Notch通路改善缺氧抗肝硬化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磨奕玲 周晓玲 +6 位作者 刘琳 孙东琪 吴腾 罗艺 阮博文 王月明 贾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加味济生肾气汤改善缺氧微环境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用CCl4诱导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加味济生肾气汤低、中、高剂量(JWJSSQ low/medium/high-dose)组。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 目的探究加味济生肾气汤改善缺氧微环境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内实验用CCl4诱导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加味济生肾气汤低、中、高剂量(JWJSSQ low/medium/high-dose)组。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OL4)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Notch1、Jagged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蛋白表达。体外实验以HSC-T6细胞为研究对象,CCK-8法筛选出CoCl2培养细胞最适宜(100μmol/L、200μmol/L、400μmol/L、600μmol/L和800μmol/L)浓度及含药血清(5%、10%、15%和20%)最佳干预浓度;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HIF-1α、Notch1、Jagged1、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明显增多,假小叶出现,血清ALT、AST、HA、LN、PCⅢ、COL4水平明显增高,ALB显著降低,肝组织HIF-1α、Notch1、Jagged1、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肝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明显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清ALT、AST、HA、LN、PCIII、COL4水平明显降低,ALB显著增高,肝组织HIF-1α、Notch1、Jagged1、α-SMA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体外实验:缺氧能够促进HSC-T6迁移,减少HSC-T6凋亡,并提高HIF-1α、Notch1、Jagged1、α-SMA、TIMP-1蛋白表达,降低MMP9蛋白表达(P<0.01),加味济生肾气汤含药血清能够抑制HSC-T6迁移,促进HSC-T6凋亡,并降低HIF-1α、Notch1、Jagged1、α-SMA、TIMP-1蛋白表达,升高MMP9蛋白表达(P<0.01),但其对HSC-T6细胞活化抑制的作用可被HIF-1α激动剂DMOG逆转。结论加味济生肾气汤能够通过HIF-1α/Notch通路改善缺氧微环境,进而发挥抗肝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星状细胞 加味济生肾气汤 缺氧微环境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节Nrf2/HO-1通路改善HFFC膳食诱导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平烨 张珮雯 +6 位作者 袁馨梦 项梦奇 杨梦凡 林小霞 董诗茹 刘宇婷 张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75,共10页
目的探究自主跑轮运动能否调控Nrf2/HO-1通路影响肝氧化应激从而缓解HFFC膳食诱导的肝脂质沉积。方法将8周龄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n=10)和高脂肪、果糖和胆固醇饮食组(HFFC组,n=20)。饲养10周后将HFFC... 目的探究自主跑轮运动能否调控Nrf2/HO-1通路影响肝氧化应激从而缓解HFFC膳食诱导的肝脂质沉积。方法将8周龄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n=10)和高脂肪、果糖和胆固醇饮食组(HFFC组,n=20)。饲养10周后将HFFC组分为安静组(HFFC组,n=10)和HFFC结合运动干预组(HFFC+EX组,n=10)。HFFC+EX组小鼠笼中装有自主跑轮供其自由活动,每天记录跑轮圈数,连续8周。末次干预结束后间隔24 h禁食12 h处死小鼠,取血液和肝进行检测。结果(1)HFFC饮食诱导小鼠的体重、肝重及肝指数显著高于NC组,运动干预后显著降低(P<0.05);(2)与NC组相比,HFFC组小鼠HDL-C和LDL-C显著升高,运动干预8周后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3)HFFC组小鼠肝脂滴面积及肝TG含量显著高于NC组,而HFFC+EX组显著减少(P<0.05);(4)与NC组相比,HFFC组小鼠氧化酶MDA含量显著上升,Nrf2入核及基因表达显著减少,运动干预后SOD和T-AOC活性明显增强,Nrf2入核及基因表达、HO-1和SO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5)HFFC饮食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数及CHOP表达水平较NC组显著增加,运动组肝细胞凋亡数、CHOP和Bax/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自主跑轮运动可通过调节Nrf2/HO-1通路减轻HFFC膳食诱导的肝脂质沉积,从而缓解肝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跑轮运动 氧化应激 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MMP_(13)基因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爱民 王俊红 +4 位作者 马红菊 张秀巧 郭俊英 韩涛 王宝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99-1000,共2页
为了解白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MMP13 )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 1β、TNF α,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 的基因表达水... 为了解白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 (MMP13 )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 1β、TNF α,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 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IL 1β组肝星状细胞MMP13 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 8h三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4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3倍 ;TNF α组肝星状细胞MMP13 的基因表达水平在 8、2 4、4 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 8h达高峰 ,为对照组的 4倍。上述结果提示IL 1β、TNF 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MMP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星状细胞 间质胶原酶 基因表达调控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人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韦燕飞 刘雪梅 +4 位作者 唐爱存 彭岳 钟振国 方卓 赵铁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体外培养人HSC-LX2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瘦素(leptin)刺激24h,各药物与细胞共孵育24h后,采用荧光PCR检测各组TGF-β1 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体外培养人HSC-LX2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瘦素(leptin)刺激24h,各药物与细胞共孵育24h后,采用荧光PCR检测各组TGF-β1 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leptin组比较,白花丹醌各剂量组作用24h后,HSC-LX2细胞中TGF-β1 mRNA的水平明显降低,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各剂量组对HSC-LX2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是从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TGF-β1表达,从而抑制HSCECM的合成,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瘦素 星状细胞 纤维化 增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分解素-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爱民 和朝平 +3 位作者 杨晓明 李培建 陈惠鹏 贺福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0-502,共3页
为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分解素 1(MM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建立CCl4 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两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模型完成后予不同剂量hALR治疗 ,在不同的时间点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 ,提取总RNA ... 为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hALR)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分解素 1(MMP3 )基因表达的影响 ,建立CCl4 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两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模型完成后予不同剂量hALR治疗 ,在不同的时间点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 ,提取总RNA ,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MMP3 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两种模型中hALR治疗组大鼠肝组织MMP3 的基因表达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高剂量hALR组大鼠肝组织基质分解素 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提示hALR可增强肝纤维化大鼠MMP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再生增强因子 基质分解素-1 基因表达 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OXQ1基因抑制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城 吴斌 +3 位作者 严舒 邓大炜 曾丽娟 李建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又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基因后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FOXQ1-shRNA、NC-shRNA重组慢病毒,将其感染到SMMC-7721细胞中;实验设干扰组、... 目的:探讨沉默又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基因后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FOXQ1-shRNA、NC-shRNA重组慢病毒,将其感染到SMMC-7721细胞中;实验设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FOXQl、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增强,FOXQ1的表达逐渐增加;干扰组较阴性对照组与空白组FOXQl表达水平降低[(0.34±0.03)vs(0.89±0.07)和(0.84±0.05),P<0.05];沉默FOXQ1基因后,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9.67±1.15)vs(25.67±2.08)和(27.33±2.52),P<0.05],MMP-2与MMP-9表达水平下降[MMP-2:(0.35±0.04)vs(0.61±0.05)和(0.65±0.08);MMP-9:(0.40±0.05)vs(0.73±0.07)和(0.77±0.06),均P<0.05]。结论:沉默FOXQl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2与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叉头框蛋白Q1基因 转录因子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mMIP-1α趋化因子的小鼠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体内致瘤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覃林花 卫立辛 +3 位作者 杨庆 吕岩 吴孟超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 :建立分泌 m MIP- 1α的小鼠肝癌细胞株 ,并观察其体内致瘤性。 方法 :m MIP- 1α c DN A被克隆入 p Babe puro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p Babe puro- m MIP- 1α转染包装细胞 ,嘌呤酶素抗性细胞培养上清感染小... 目的 :建立分泌 m MIP- 1α的小鼠肝癌细胞株 ,并观察其体内致瘤性。 方法 :m MIP- 1α c DN A被克隆入 p Babe puro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p Babe puro- m MIP- 1α转染包装细胞 ,嘌呤酶素抗性细胞培养上清感染小鼠肝癌细胞系 Hepa1- 6 ,RT- 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 Hepa1- 6、Hepa1- 6 - m MIP- 1α的 m MIP- 1α m RNA和 m MIP- 1α蛋白的表达。绘制 Hepa1- 6 - m MIP- 1α与 Hepa1- 6的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的生长。琼脂糖凝胶打孔法体外观察 Hepa1- 6 - m MIP- 1α分泌蛋白对小鼠脾细胞的趋化作用。观察 Hepa1- 6 - m MIP- 1α体内致瘤性。结果 :构建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p Babe puro- m MIP- 1α,Hep-a1- 6不表达 m MIP- 1α m RNA及蛋白 ,Hepa1- 6 - m MIP- 1α表达 m MIP- 1α m RNA和蛋白。 Hepa1- 6 - m MIP- 1α与 Hepa1- 6的生长曲线基本一样。 Hepa1- 6 - m MIP- 1α分泌了对小鼠脾细胞有趋化作用的分子。 Hepa1- 6 - m MIP- 1α体内致瘤性降低。 结论 :Hepa1- 6 - m MIP- 1α能产生 m MIP- 1α,m MIP- 1α不改变细胞体外生长状况 ,Hepa1- 6 - m MIP- 1α产生的 m MIP- 1α有趋化活性 ,m MIP- 1α能使 Hepa1- 6 - m MIP- 1α致瘤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mMIP- 免疫性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鼠肝细胞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春雷 黄志强 +1 位作者 周宁新 Kevin Behrns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0期877-879,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正常肝和肝硬化肝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作用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方法 :通过 5 0 %四氯化碳 (CCl4)腹腔注射诱发BALB/c小鼠形成肝硬化模型 ;应用改良的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正常和肝硬化小鼠的肝细...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正常肝和肝硬化肝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作用及其与凋亡的关系。 方法 :通过 5 0 %四氯化碳 (CCl4)腹腔注射诱发BALB/c小鼠形成肝硬化模型 ;应用改良的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正常和肝硬化小鼠的肝细胞 ;利用 1.5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 ,并应用DNA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对正常肝细胞进行染色 ,以检测TGF β1诱导的凋亡。 结果 :以胶原酶原位二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的活率为 95 .2 %。正常肝细胞予以TGF β1处理后 ,应用 1.5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发现具有凋亡特征的梯形条带。硬化肝细胞则很少出现梯形条带。经TGF β1处理的正常肝细胞应用Hoechst染色发现 ,其凋亡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 结论 :肝硬化肝细胞不能像正常肝细胞那样发生TGF β1诱导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凋亡 细胞 硬化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丽丽 陈言汤 +1 位作者 牛扶幼 刘林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阳性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IMP-1与PDGF、MMP-1、PCNA及PDGF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MMP-1、TIMP-1、PDGF及PCNA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增殖 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基因373位点及1688位点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卓颖 韩冬 +5 位作者 江杰 陈志衡 陈佳 田朗 黄利华 杨作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ECAM-1)基因373C/G及1688A/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川崎病(KD)发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44例...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ECAM-1)基因373C/G及1688A/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川崎病(KD)发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44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和5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PECAM-1基因373C/G及1688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①川崎病组PECAM-1基因373 C/G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CC、GG、CG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05),川崎病组中并CAL者与无CAL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19、1.004,P均>0.05);②川崎病组PECAM-1基因1688 A/G的等位基因频率及AA、GG、AG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24,P均>0.05),川崎病组中并CAL者与无CAL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0.0004,P均>0.05)。结论:PECAM-1基因373C/G在川崎病中基因型构成存在差异,但与CAL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ECAM-1基因1688A/G与川崎病及其CAL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基因 基因多态性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对缺氧损伤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春华 罗勇军 +1 位作者 黄庆愿 高钰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腺病毒转染的人HepG2细胞常氧培养24h后分为4组:Ad-GFP转染常氧培养组(Ad-GFP transfected-normoxia组)、Ad-HIF转染常氧培养组(Ad-HI...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腺病毒转染的人HepG2细胞常氧培养24h后分为4组:Ad-GFP转染常氧培养组(Ad-GFP transfected-normoxia组)、Ad-HIF转染常氧培养组(Ad-HIF transfected-normoxia组)、Ad-GFP转染低氧培养组(Ad-GFP transfected-hypoxia组)和Ad-HIF转染低氧培养组(Ad-HIF transfected-hypoxia组)。观察各组细胞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细胞内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Ad-HIF转染的HepG2细胞可高效表达HIF-1α。Ad-GFP transfected-hypoxia组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Ad-GFP transfected-normoxia组(P<0.05);Ad-HIF transfected-hypoxia组的细胞活力与Ad-HIF transfected-normoxi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d-GFP transfected-hypoxia组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高于Ad-GFP transfected-normoxia组(P<0.05);Ad-HIF transfected-hypoxia细胞内ROS含量与Ad-HIF transfected-normox-ia组或Ad-GFP transfected-hypoxi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Ad-HIF transfected-normoxia组和Ad-GFP trans-fected-hypoxia组细胞内NO含量和iNOS活力均显著高于Ad-GFP transfected-normoxia组(P<0.05);Ad-HIFtransfected-hypoxia组细胞内NO含量和iNOS活力与Ad-GFP transfected-hypoxia组和Ad-HIF transfected-nor-moxi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基础性HIF-1高表达可显著减轻缺氧时HepG2细胞的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HIF-1高表达提高HIF-1调控的缺氧相关基因的基础表达水平和其产物含量有关;也可能与HIF-1高表达防止缺氧时ROS的过度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 基因转染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