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普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奕 楼宜嘉 王红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h ,各组肝细胞均未见ICAM 1显著表达 ;但当培养至 8,2 4h ,LPS组的肝细胞ICAM 1表达强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SNP则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结论 SNP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 原代 培养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炎症高NO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奕 王红莉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终产物 NO2 - / NO3- 。测定肝细胞中 c GMP的浓度和肝细胞培养液中 GSNO的浓度 ,由此分别了解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 ,NO经由 c GMP通路信号转导 ,还是经由非 c GMP通路信号转导的途径。结果 :1.5 4 3mmol/ L SNP释放 NO达峰值分别为 ,以 2 5 mmol/ L GSH为 NO释放通路 ,30 min时为 (0 .6 3± 0 .0 6 ) mmol/ L ;以 2 5 mmol/ L L - Cys为活性巯基通路 ,2 5 min时为 (0 .98± 0 .11) mmol/ L。 SNP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共孵育过程中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及 SNP浓度的增高 ,细胞内 c G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培养液中 GSNO浓度也有增高。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NO供体 SNP在含有巯基(GSH和 Cys)的肝细胞培养液中可持续释放 NO,通过 c GMP依赖性通路和 c GMP非依赖性通路—— GSNO通路进行信号转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原代培养细胞 信号转导 环磷酸鸟苷 亚硝基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的胆汁外排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梁瑞峰 宋献美 +5 位作者 葛文静 张峰 代震 李宁 田萍 李更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用UPLC-MS/MS分别测定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计算胆汁排泄指数和胆汁清除率,评价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并考察P-gp、Mrp2抑制剂对3种活性成分在SCRH细胞模型中的外排转运影响。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增加,且含Ca^(2+)条件下的细胞蓄积量与无Ca^(2+)条件下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gp抑制剂环孢素A、维拉帕米均能减少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胆汁排泄,且呈浓度依赖性,Mrp2抑制剂MK571、丙磺舒对3种生物碱的胆汁排泄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经过胆汁外排,P-gp介导了3种生物碱的胆汁外排,Mrp2未参与其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细胞 P-糖蛋白 胆汁排泄 小檗碱 巴马汀 药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人肝细胞CYP3A4同工酶的影响
4
作者 俞卫锋 杨立群 +2 位作者 李慎菁 曹云飞 满晓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肝细胞中 CYP3A4同工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药理学意义。 方法 :取肝血管瘤患者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 ,胶原酶消化制备原代培养肝细胞 ,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孵育 2 4 h后 ,Nash...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对原代培养肝细胞中 CYP3A4同工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药理学意义。 方法 :取肝血管瘤患者的瘤旁正常肝组织标本 ,胶原酶消化制备原代培养肝细胞 ,不同浓度普鲁泊福孵育 2 4 h后 ,Nash法测定 CYP3A4同工酶比活性 ,Western印迹法测定 CYP3A 4蛋白表达。结果 :临床剂量 (0 .0 1mmol/ L )的普鲁泊福即可抑制 CYP3A 4同工酶的活性 ,且酶的活性与普鲁泊福的浓度呈负相关。临床剂量的普鲁泊福对该同工酶蛋白的表达并无显著影响 ,直至浓度为 0 .5 m mol/ L时才轻度抑制 CYP3A4蛋白表达。结论 :麻醉药普鲁泊福对 CYP3A4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 P4 5 0抑制剂 ,会导致 CYP3A 4底物的生物转化速率的下降 ,其作用主要在表达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原代培养细胞 CYP3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及含铁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雪莲 廖秀冬 +2 位作者 张丽阳 吕林 罗绪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30-384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及含铁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5×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铁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1.00 mmol/L,孵育时间分别为24、48和72 h,共形成15个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及含铁酶活性、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5×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铁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1.00 mmol/L,孵育时间分别为24、48和72 h,共形成1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1)铁水平、孵育时间及两者的互作对肝细胞铁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24、48和72 h时,0.25、0.50、0.75、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铁含量均显著高于0 mmol/L铁水平组(P<0.05)。2)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肝细胞中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与0 mmol/L铁水平组相比,0.25、0.50、0.75和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24 h肝细胞中SDH活性显著高于48 h(P<0.05),而72 h又显著高于24和48 h(P<0.05)。与0 mmol/L铁水平组相比,0.75和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COX活性显著提高(P<0.05);24和48 h肝细胞中COX活性显著高于72 h(P<0.05)。3)铁水平、孵育时间及两者的互作对肝细胞中SDH、过氧化氢酶(CAT)、COX7A2L和铁蛋白重链1(FTH1)的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铁水平及铁水平与孵育时间的互作对肝细胞中COX1的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4)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对肝细胞中COX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铁水平及铁水平与孵育时间的互作对肝细胞中FTH1的蛋白表达水平表达有显著影响(P<0.05)。24和72 h肝细胞中COX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8 h(P<0.05),1.00 mmol/L铁水平组肝细胞中COX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铁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铁水平和孵育时间可影响原代培养肉鸡鸡胚肝细胞中铁含量,SDH、CAT和COX的活性、基因表达,以及FTH1的基因表达。综合考虑以上指标,适宜铁的水平应为0.50 mmol/L,孵育时间为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细胞 肉鸡鸡胚 含铁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普伐他汀经BSEP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蕾 杨玉洁 +1 位作者 王凌 蒋学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5,共8页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考察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胆管内普伐他汀浓度的影响,并计算胆管外排指数(biliary excretion index, BEI)。结果成功构建了SCRH模型,并确定了利福平、丹参酮ⅡA、格列本脲及普伐他汀的合适给药剂量;建立了稳定可靠的普伐他汀HPLC-MS/MS检测方法;与空白组相比,利福平能够降低胆管内普伐他汀的浓度和普伐他汀的BEI,高浓度利福平的降低效果最明显( P <0.01);与利福平高浓度组相比,联用丹参酮ⅡA后,胆管中普伐他汀的浓度以及普伐他汀的BEI增大,高浓度丹参酮ⅡA的增加效果最明显( P <0.01)。结论在SCRH中,利福平能够抑制BSEP的转运能力,丹参酮ⅡA可以逆转利福平对BSEP转运能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丹参酮ⅡA BSEP 普伐他汀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细胞模型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作为底物考察三明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转运体功能研究
7
作者 郭岑 赫蕾 +2 位作者 姚丹 潘国宇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06-512,共7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s缓冲液的DPDPE共温孵,采用LC/MS/MS法测定细胞内蓄积的和外排到缓冲液中的DPDPE浓度,用于评价模型药物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对参与DPDPE摄取的Oatp和负责DPDPE外排的Mrp2的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建立的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能够满足体外转运实验需要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在Hank's缓冲液中线性范围为0.5~50ng/mL(r2=0.9995),在细胞基质中线性范围为0.1~5ng/well(r2=0.9997),样品处理操作简便。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大于65%。ANIT可抑制DPDPE在SCRH胆管侧的外排及基底侧的摄取,对基底侧外排无显著影响。结论:该分析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并成功地用于将DPDPE作为探针底物研究SCRH模型上转运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细胞 LC MS MS DP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索安 李跃华 +1 位作者 朱丽 吴翠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葡聚糖 核因子 肝细胞原代培养 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抗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胆粉抗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菁菁 肖向红 +1 位作者 薛艺 柴龙会 《野生动物》 2013年第4期223-225,242,共4页
目的:研究熊胆粉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Ⅰ型、Ⅳ型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乙醇诱导小鼠肝细胞损伤,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不同浓度熊胆粉预处理肝细胞,观察培养液中丙二醛(MDA)、... 目的:研究熊胆粉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Ⅰ型、Ⅳ型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分离、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乙醇诱导小鼠肝细胞损伤,MTT法检测肝细胞存活率,不同浓度熊胆粉预处理肝细胞,观察培养液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乙醇对肝细胞的损伤呈量效关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损伤组培养液中MDA含量明显增加,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熊胆粉保护各组(125,150,175μg·ml~(-1))与损伤组相比,培养液中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熊胆粉对乙醇诱导损伤的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粉 肝细胞原代培养 乙醇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锋 刘春 董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α-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DG-LL)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以及CCl4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GalN诱导小鼠急...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α-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phosphatidylcholine complex,DG-LL)对D-氨基半乳糖(D-GalN)以及CCl4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GalN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体外实验采用小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并建立CCl4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检测DGLL对其的影响。结果DGLL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降低XOD活力和过氧化物终产物MDA的含量。对氧化应激引起的肝脏GSH含量下降具有升高作用。DGLL可以显著降低离体培养中染毒肝细胞中的ALT水平。结论提示DGLL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 损伤 原代培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晓琴 雷水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含量。体外实验采用小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并建立D-Gal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检测TMP对其的影响。结果:TMP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GPT、GOT,降低XOD活力和过氧化物终产物MDA的含量。对氧化应激引起的肝脏GSH含量下降具有升高作用。TMP可以显著降低离体培养中染毒肝细胞中的GPT水平。结论:提示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损伤 原代培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