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4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洪志 谷涌泉 +1 位作者 齐书山 廉亮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孤立HIT)[2]。HIT患病率虽然较低,为0.1%~5.0%[3],但可继发形成致命性血栓,病死率高达5%~10%[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因肝素类药物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往往会忽视HIT和HITTS的发生。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610例中,2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3~7 d出现HIT,其中24例Ⅰ型HIT,4例Ⅱ型HIT,现将4例Ⅱ型HIT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普通肝素 血管介入治疗 血栓性疾病 抗体介导 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肝素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液透析的角度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兰萍 陈丽萌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2期681-685,共5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副反应,其特征是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临床上HIT并不少见,而被诊断并得到治疗的却很少。HIT的发生与HIT抗体的产生...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副反应,其特征是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临床上HIT并不少见,而被诊断并得到治疗的却很少。HIT的发生与HIT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而血液透析患者中HIT抗体阳性是否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仍存在争议。HIT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HIT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血清学检查方法2大类,4T临床评分系统对诊断HIT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临床高度怀疑HIT的患者,应立即停所有肝素制剂、转换抗凝剂、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仔细监测血栓事件、避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HIT抗体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在妊娠期患者中的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储赞军 马睿 +1 位作者 任静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研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在妊娠期患者HIT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疑似HIT的妊娠期患者135例,有34例患者诊断为HIT,其中19例并发血栓栓塞事件。采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微粒凝集法测定HIT混合抗体,采用ACL AcuS... 目的研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在妊娠期患者HIT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疑似HIT的妊娠期患者135例,有34例患者诊断为HIT,其中19例并发血栓栓塞事件。采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微粒凝集法测定HIT混合抗体,采用ACL AcuStar发光分析仪以化学发光法测定IgG特异性抗体。结果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诊断HIT的cut-off值分别为0.865 U/mL和0.885 U/mL时,诊断HIT的敏感性分别为85.3%和94.1%,特异性分别为74.0%和79.4%;预测血栓风险的cut-off值分别为1.810 U/mL和1.680 U/mL时,敏感性为47.4%和57.9%,特异性为60.0%和73.3%。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均不能提示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风险的增加(Log-rank χ~2分别为0.154和3.647,P值分别为0.694和0.056),预测血栓风险的风险比(HR)值分别为0.908(95%CI:0.461~1.788)和0.616(95%CI:0.310~1.224),P均>0.05。结论 HIT抗体检测对妊娠期人群的临床诊断效能低于其他类型患者,且HIT抗体水平与血栓栓塞事件无关联,不能作为预测妊娠期患者血栓风险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任静 李刚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21-924,共4页
目的评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HIT患者血浆标本52例,未发生HIT的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126例和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50例。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形成,将HIT患者进一步分为未伴血... 目的评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HIT患者血浆标本52例,未发生HIT的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126例和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50例。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形成,将HIT患者进一步分为未伴血栓形成的孤立性HIT组30例和伴血栓形成的HIT(HITT)组22例。用ACL-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及其相关试剂(Hemos IL HIT-Ab PF4-H)测定血浆HIT混合抗体;用ACL Acu Star发光分析仪及其相关试剂(Hemos IL Acu Star HIT-IgGPF4-H)测定血浆IgG特异性抗体。结果肝素对照患者组的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 644.0、1 191.0,P均<0.01);HIT患者组的两种抗体水平均高于肝素对照患者组(U值分别为550.0和4.7,P均<0.01)。ROC曲线结果显示,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诊断HIT的敏感性均为100%,上调临界值可提高两个试验的诊断特异性。混合抗体以1.50 U/m L为临界值时,肝素对照患者组的阳性率为27.8%,HIT患者组为100%。IgG特异性抗体以1.51 U/m L为临界值时,在肝素对照患者组的阳性率为0,在HIT患者中为100%。IgG特异性抗体临界值为2.32 U/m L时,评估HIT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0.0%;高于此临界值的HIT患者在15 d内的血栓形成累积概率显著增加(Log-rankχ2=56.577,P<0.01)。结论 HIT混合抗体试验与IgG特异性抗体试验有助于对HIT患者进行排除诊断、诊断或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验前概率评分 HIT抗体 IgG特异性抗体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中洁 李莹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3期108-111,共4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药物免疫介导并发症,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下降,以体外循环设备反复凝血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影响透析生命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既往诊断...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药物免疫介导并发症,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下降,以体外循环设备反复凝血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影响透析生命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既往诊断金标准限制,患者诊断较困难,2018年我国HIT专家共识提出4Ts评分≥6分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临床即可诊断为HIT。HIT患者必须停止使用肝素类药物,使用替代抗凝药物(阿加曲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等)、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等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液透析 肝素 血小板计数 4Ts评分 阿加曲班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阙斌 聂绍平 马长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389-391,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治疗进展 纤维蛋白原结合 血小板计数 诊断 肝素类药物 血小板激活 大剂量肝素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磊 谭颖 +2 位作者 吕继成 喻陆 赵明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肝素是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在肾脏内科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随着肝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包括肝素抵抗、出血、血栓形成和过敏反应,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 肝素是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在肾脏内科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随着肝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包括肝素抵抗、出血、血栓形成和过敏反应,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车定为严重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血液透析治疗 血栓性疾病 严重并发 常用药物 肾脏内科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临床用药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姗姗 赵环宇 +1 位作者 李荔 王家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7期82-84,共3页
1例74岁的男性患者,因"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行"左髂动脉、左腘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血小板计数从93×109/L降至8×109/L,并伴有下肢发绀,临床药师... 1例74岁的男性患者,因"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行"左髂动脉、左腘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血小板计数从93×109/L降至8×109/L,并伴有下肢发绀,临床药师果断判定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与CRRT过程中所用的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高度相关,建议将低分子肝素更换为阿加曲班继续抗凝治疗。3 d后患者血小板回升至正常,下肢发绀症状明显改善。此病例提醒医务工作者虽然低分子肝素较之肝素较少引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但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使用中,尤其用于CRRT体外抗凝时,不要忽视其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血小板减少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阿加曲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及特殊情况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梦华 石建平 徐宝元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0期1833-1836,共4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而HIT的并发症并非出血性疾病而是血栓形成。虽然近数年加强了对HIT的治疗研究,但有许多问题例如单纯性HIT(无血栓形成的HIT)如何处理以及急性HIT患者需行急诊心脏外科手术、...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肝素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而HIT的并发症并非出血性疾病而是血栓形成。虽然近数年加强了对HIT的治疗研究,但有许多问题例如单纯性HIT(无血栓形成的HIT)如何处理以及急性HIT患者需行急诊心脏外科手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特殊情况如何治疗尚未完全解决。我们对单纯性及特殊情况时HIT的当今最佳治疗策略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尿毒症患者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经验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蕾 夏平 +2 位作者 邹静 张帆 万美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1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6年我院12例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016年我院12例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均出现血小板降低,更换抗凝药物枸橼酸及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抗凝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者11例,死亡1例。最终选择低分子肝素抗凝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3例,后改行腹膜透析患者8例。结论: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HIT发生后及时停用肝素及肝素制品将有利于患者预后,更改为腹膜透析将成为HIT患者后期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
11
作者 单勇 孙栋 郭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61-662,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0余日”于2022年10月9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1)胆管占位,(2)梗阻性黄疸。于2022年10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半肝切除+左侧尾状叶切除(Ⅰ段)+肝门部胆管癌... 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0余日”于2022年10月9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1)胆管占位,(2)梗阻性黄疸。于2022年10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半肝切除+左侧尾状叶切除(Ⅰ段)+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腹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肝门部胆管)高-中分化腺癌。术后患者恢复可。病情平稳后,于术后第17天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相关血液指标,发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表现为术后第17天血小板计数为107×10^(9)/L,术后第23天为63×10^(9)/L,术后第24天为43×10^(9)/L,术后第26天为31×10^(9)/L。请血液科会诊,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建议停用低分子肝素。停用后监测血小板变化,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肝功等相关指标。术后第28天血小板计数为21×10^(9)/L,术后第29天为19×10^(9)/L,术后第30天为20×10^(9)/L,术后第32天为44×10^(9)/L,术后第33天为56×10^(9)/L,术后第35天为85×10^(9)/L,术后第37天为126×10^(9)/L,血小板数量逐渐上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于2022年11月26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协助诊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并监测其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庆坤 杨军 张真路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57-660,共4页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后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伴或不伴有新发血栓。HIT发病隐蔽、致残致死率高,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转归的重要环节,检验科应积极主动协助...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后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伴或不伴有新发血栓。HIT发病隐蔽、致残致死率高,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转归的重要环节,检验科应积极主动协助临床医生诊断HIT,并在HIT治疗监测上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肝素 血小板减少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德龙 孙雪峰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1期625-627,共3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是最常用的抗凝剂[1,2].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诱导的一种严重的免疫介...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是最常用的抗凝剂[1,2].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诱导的一种严重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常常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综述了血液透析患者抗PF4/H抗体的阳性率、危险因素及其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对促进临床医生相关知识更新、提高HIT诊断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血栓栓塞性疾病 低分子肝素 尿毒患者 免疫介导性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爱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169-172,共4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诱发的HIT为主,低分子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引起HIT的机率要低...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诱发的HIT为主,低分子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引起HIT的机率要低于普通肝素[1]。HIT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要表现,可引发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成人HIT发病率0.5%~5%,其中30%~60%的患者出现血栓事件[2]。近年回顾性分析儿童HIT总体发病率仅0.058%,伴血栓的发生率为0.047%,远低于成人[3],且多见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或体外膜肺等重症患儿。另有系统性综述显示非新生儿心脏术后的HIT发生率0.33%,而新生儿未见HIT报道[4]。鉴于成人和儿童的差别,本文将简单阐述HIT的相关诊治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诊治 HEPARIN 动脉血栓形成 普通肝素 HIT 低分子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半抗原 药物依赖性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27-27,44,共2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诱发的、抗体介导的一种促凝状态的综合征,其结果可引起血栓形成,造成肢体及气管血栓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口^[1],因此成为肝素广泛临床应用中不可忽略的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诱发的、抗体介导的一种促凝状态的综合征,其结果可引起血栓形成,造成肢体及气管血栓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口^[1],因此成为肝素广泛临床应用中不可忽略的不良反应。HIT是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副作用 血小板减少/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雪 彭玲玲 +2 位作者 阳丽 向吉瑶 刘艳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8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治骨科肝素治疗患者42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肺栓塞... 目的:探讨骨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治骨科肝素治疗患者42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观察组血小板计数<50×109/L发生率1.0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并咯血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团团 陈斌 +5 位作者 谢宗贵 邓海辉 招伟成 庞富文 何健 童光东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出现的一种罕见的、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使用肝素后患者出现HIT的发病率约为0.2%,一般在肝素使用后5~14天开始,血栓栓塞形成等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方法本文分析1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 目的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出现的一种罕见的、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使用肝素后患者出现HIT的发病率约为0.2%,一般在肝素使用后5~14天开始,血栓栓塞形成等并发症风险明显增加。方法本文分析1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分析HI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防治措施。结论通过整个诊疗过程,明确抗凝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溢 袁琼 +1 位作者 余雄杰 陈锦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123-128,共6页
体外循环是心血管外科领域最重要的辅助技术。据最新统计在国内有69.1%的心脏外科手术需应用体外循环技术辅助[1]。目前,肝素是心脏手术中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管道中凝固,全身肝素化是体外循环技术的必要环节[2]。... 体外循环是心血管外科领域最重要的辅助技术。据最新统计在国内有69.1%的心脏外科手术需应用体外循环技术辅助[1]。目前,肝素是心脏手术中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为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管道中凝固,全身肝素化是体外循环技术的必要环节[2]。然而,肝素作为体外循环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同时存在潜在风险,其中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由肝素诱发的可能危及生命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 心脏外科手术 诊断 肝素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亚岚(综述) 温隽珉 陈伟新(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311-315,共5页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由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HIT发病率低、诊断结果时效长以及诊断技术要求高,大大降低了HIT的诊出率.治疗上非肝素抗凝剂种类繁多且适用阶段不同,...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应用肝素后由抗体介导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HIT发病率低、诊断结果时效长以及诊断技术要求高,大大降低了HIT的诊出率.治疗上非肝素抗凝剂种类繁多且适用阶段不同,临床上并无规范诊疗策略.部分研究已涉及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血浆置换及免疫抑制治疗,但未得到临床上广泛应用.心脏手术后HIT发病率较其他手术或内科疾病高,其围术期治疗也有特殊性.本文就近几年心脏手术围术期HIT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索诱导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因子4/肝索复合物抗体 肝素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