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窦阻塞综合征与布加综合征的MRI征象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彩丽 杨正汉 杨大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布加综合征(BCS)的MRI征象。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肝脏穿刺活检或临床诊断的12例HSOS及肝脏穿刺活检或肝移植病肝病理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对比分析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布加综合征(BCS)的MRI征象。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肝脏穿刺活检或临床诊断的12例HSOS及肝脏穿刺活检或肝移植病肝病理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12例BCS患者,分析两者的临床及MRI征象,总结特征性征象。结果HSOS患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BCS高,白蛋白较BC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7、-2.078、-2.425、-2.252,P均<0.05)。12例HSOS中,10例有服用土三七中药史,6例第二肝门特征性三叶草样强化,BCS无此征象。12例BCS中,10例门静脉主干增宽,10例脾大,10例副肝静脉,8例肝横静脉,11例肝周侧支,7例椎旁静脉曲张。HSOS、BCS患者MRI平扫肝实质信号不均分别为12例、10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肝实质信号花斑样强化分别为12例、12例。结论特征性MRI征象有助于诊断HSOS和BCS,结合是否服用土三七中药史有助于两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中长期生存分析
2
作者 吴昱霖 侯昌龙 +3 位作者 熊柏柱 周磊 费一鹏 周伊然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中的应用及中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行TIPS治...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患者中的应用及中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行TIPS治疗的土三七致HSO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肝肾功能指标、腹水缓解情况及门静脉压力等,超声检查观察支架血流通畅情况及腹水深度,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累积生存率,以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44例土三七致HSOS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例,中度13例,重度19例,极重度7例。所有患者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TIPS治疗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0.5%(9/44)。门静脉压力由术前(42.00±0.91)cm H2O降至术后(18.27±0.6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血肌酐、转氨酶、总胆红素及Child-Pugh评分与术前比较降低,白蛋白与术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9%、88.6%。不同严重程度患者1、3、6、12个月生存率:轻度患者均为100.0%,中度患者分别为100.0%、100.0%、92.3%、92.3%,重度患者均为94.7%,极重度患者分别为85.7%、71.4%、71.4%、71.4%。结论TIPS是治疗土三七致HSOS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腹水情况,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中长期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 土三七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也被称为肝小静脉闭塞病,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阻塞和肝小静脉闭塞纤维化的肝脏血管性疾病。本文系统阐述了HSOS的认识过程和命名演变、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也被称为肝小静脉闭塞病,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阻塞和肝小静脉闭塞纤维化的肝脏血管性疾病。本文系统阐述了HSOS的认识过程和命名演变、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HSOS可发生于接受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清髓处理、放射/化学治疗和摄入含吡咯生物碱药物的人群,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胀痛、腹水、黄疸、肝大等。针对不同病因,HSOS的诊断标准也不相同,需要与其他药物性肝病、肝静脉流出道梗阻等疾病相鉴别。去纤苷和低分子肝素分别对造血干细胞和吡咯生物碱相关的HSOS具有治疗作用,奥沙利铂化疗导致的HSOS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在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卢潇 马姣姣 +1 位作者 孙脉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0,共6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种中毒性肝损伤,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衰竭,存在致死的可能性,HSOS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在临床诊断应用中,超声作为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已经在专家共识和相关诊断标准中被...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种中毒性肝损伤,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衰竭,存在致死的可能性,HSOS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在临床诊断应用中,超声作为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已经在专家共识和相关诊断标准中被指定可用于HSOS的诊断,但尚无明确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本文归纳总结了超声和超声新技术在HSOS研究中的声像图特征,通过分析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在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不同特征性声像图,可制订并完善相应影像学诊断标准,为早期诊断HSOS及鉴别诊断HSOS提供行之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超声 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6例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俞顺 方主亭 +2 位作者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1-863,共3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由于肝窦内皮细胞损害导致肝窦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内窦性门静脉高压征,中央静脉等肝内小静脉内皮细胞也可同时受累。SOS较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9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峻瑶 张国艳 +2 位作者 朱元民 刘玉兰 陈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收集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例肝SOS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转归等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大部分发... 目的收集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的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例肝SOS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转归等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大部分发病前有中药服用史,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体质量增加,实验室指标示转氨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红素升高,腹水为漏出液,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增大、实质不均质改变、血管不清,肝活检结果提示肝窦扩张及肝细胞坏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2例重症SOS死亡,其余7例好转。结论所总结9例SOS多数与自行服用中药相关,根据临床、理化、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治疗手段有限,重症病例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静脉闭塞性疾病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及影像特征的鉴别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李雪芹 +2 位作者 张海英 王欣欣 李宏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肝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肝淀粉样变性及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目的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肝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肝淀粉样变性及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北京佑安医院2009-2019年经病理诊断的11例肝淀粉样变性和2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其差异。结果(1)肝淀粉样变性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巨肝、肝功能损害轻微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adase,GGT)显著升高,国内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多有服用土三七病史,临床多以黄疸伴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增高为主要表现。(2)影像学检查:①超声肝弹性成像检查中肝淀粉样变性肝实质硬度极高(≥75 kPa),显著高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硬度[(44.65±19.01)kPa];②MRI上肝淀粉样变性T2WI像肝实质信号均匀、细腻,肝“纹理”减少;增强扫描肝实质强化程度减低且强化峰值延迟,静脉期肝实质呈“窗凌花”样改变,可同时伴有脾脏或肾脏的低血流灌注征象。而肝窦阻塞综合征T2WI像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增高,可见不规则片状或呈“云絮”状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门脉期肝实质可呈现地图样强化及环绕三支肝静脉的“三叶草”样强化,延迟期肝实质强化范围较门脉期进一步增大;③肝淀粉样变性肝动脉及门脉主干管径大于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P<0.05);两者病例影像的共同点是静脉期三支肝静脉不显影或显影纤细。结论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可利用这些差别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肝窦阻塞综合征 影像特征 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颖 孙丽莹 +4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赵新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分析HSOS患者的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分析HSOS患者的治疗方式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HSOS的发生率为0.8%(2/239),中位发病时间为肝移植术后4.5(1.7,9.0)个月。HSO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胀、腹腔积液、肝肿大、胆红素升高,部分伴有肾功能不全。4例HSOS患者的腹部增强CT均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肝窦扩张伴淤血。4例患者均给予调整免疫抑制剂,将他克莫司(Tac)转换为环孢素,并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1例患者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3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在治疗好转后因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HSOS是肝移植术后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移植物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移植 药物性损伤 抗凝治疗 腹腔积液 经颈静脉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他克莫司 抗心磷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系统评价中国文献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晰 祁兴顺 郭晓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022-1022,共1页
【据《Medicine》2015年6月报道】题: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作者Wang X等) 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血管性疾病,能导致致命性的肝衰竭和门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典型... 【据《Medicine》2015年6月报道】题:土三七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作者Wang X等) 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血管性疾病,能导致致命性的肝衰竭和门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有腹水,肝肿大及胆红素的增加。在西方,SOS常常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并发症。而在中国,多是由含吡咯类生物碱的"土三七"所引起。由于"土三七"具有与"三七"类似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常被误用或滥用,以致形成药物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土三七 中国 系统 文献 药物性损伤 血管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2/Robo4/Rho信号通路在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肝窦阻塞综合征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魁 任晓非 宋育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56-1761,共6页
目的探讨Slit2/Robo4/Rho信号通路在野百合碱(MCT)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给予MCT灌胃(160 mg/kg),分批在造模后第1、2、4天随机处死,正常组第4天处死。收集血液... 目的探讨Slit2/Robo4/Rho信号通路在野百合碱(MCT)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给予MCT灌胃(160 mg/kg),分批在造模后第1、2、4天随机处死,正常组第4天处死。收集血液样本和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测定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和肝脏Slit2、Robo4、RhoA、Rac1、Cdc4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和蛋白的变化。结果大鼠单次灌胃MCT(160 mg/kg)后,第1天肝窦淤血、肝细胞变性和中央静脉内皮损伤;第2天肝窦淤血扩张明显;第4天肝脏病变加重,可见窦周纤维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大鼠的肝指数均升高(P <0.05),实验组第2、4天AST水平升高(P <0.01),第2天ALT升高(P <0.01)。与正常对照比较,各实验组α-SMA表达升高(P <0.01)。各实验组Slit2和Robo4 mRNA和蛋白低于正常对照(P <0.01),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Slit2和Robo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P <0.05);而各实验组RhoA、Rac1、Cdc42及MMP-2、MMP-9 mRNA和蛋白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表达逐步升高(P <0.05)。结论单次MCT摄入可使大鼠发生HSOS,且肝损伤呈进行性加重。Slit2/Robo4/Rho信号通路、肝星状细胞激活及MMP-2、MMP-9升高可能是MCT致HSOS发生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碱 损伤 Slit2/Robo4 RHO 肝窦阻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东魁 徐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6-2777,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上腹痛15个月,腹围增大2周,黑便3 d,呕血1 d”于2016年11月11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患者2015年9月起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伴腹胀,每次持续约15 min,可自行缓解,未予处理。2...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3岁,因“上腹痛15个月,腹围增大2周,黑便3 d,呕血1 d”于2016年11月11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患者2015年9月起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伴腹胀,每次持续约15 min,可自行缓解,未予处理。2016年10月28日起患者逐渐出现腹围增大,腹痛腹胀加重,自行服用中药(具体不详),腹痛减轻,腹胀未缓解,11月8日开始出现柏油样黑便,1次/d,量约200 ml,11月11日晨呕暗红色血性液体约150 ml入住本院消化科。既往体健,否认慢性肝病史,否认饮酒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9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8/66 mm Hg,体质量76 kg,腹围92 cm。神志清,肝病面容,皮肤巩膜黄染,颈面部可见散在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体查未见异常,全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缘下4 cm,质硬,叩击痛(+),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肝窦阻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岩 邹显志 +2 位作者 褚建国 卜文哲 郭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2,共3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致肝窦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内窦性门静脉高压。HSOS发病原因在欧美国家主要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术后大量使用化学治疗药物,而国内主要为服用含有吡咯烷...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致肝窦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内窦性门静脉高压。HSOS发病原因在欧美国家主要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术后大量使用化学治疗药物,而国内主要为服用含有吡咯烷生物碱的中草药[1],尤以土三七最为常见。HSOS起病急,进展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本研究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HSO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 肝窦阻塞综合征 土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一例
13
作者 孙铝 罗显丽 +1 位作者 王凤 李邦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6-1057,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反复腹胀伴纳差、乏力20余天,双下肢水肿8天入院。患者饮酒30余年,5次/周,250g/次。查体:肝病面容,面色晦暗,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71U/L,谷草转氨酶117U/L,谷氨酰转肽酶65U/L,总胆红素93.7...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反复腹胀伴纳差、乏力20余天,双下肢水肿8天入院。患者饮酒30余年,5次/周,250g/次。查体:肝病面容,面色晦暗,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71U/L,谷草转氨酶117U/L,谷氨酰转肽酶65U/L,总胆红素93.7umol/L,直接胆红素37.8umol/L,总胆汁酸53.48umol/L,白蛋白24.8g/L;凝血酶原时间23.9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3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52s,凝血酶时间23s;腹水生化未找到癌细胞。腹部CT(2018年5月5日):增强扫描可见肝实质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肝静脉细小,腹腔大量积液,食管胃底静脉增粗迂曲(图1、2)。入院后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门冬氨酸鸟氨酸、复方氨基酸、维生素等保肝、营养支持治疗。复查结果显示各项升高的生化指标明显下降,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1个月后患者因呕吐再次入院,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再次升高。腹部CT(2018年6月9日):与上次CT检查相比腹腔积液明显增多,肝静脉模糊不清(图3、4)。腹部MRI(2018年6月23日):增强扫描可见肝实质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图5)。肝脏穿刺病理:肝细胞水肿、部分肝窦扩张,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岛屿大片肝细胞消失(图6),免疫组化:AFP(-);CD34(血管+);Glypican-3(-);Ki-67(1-2%+);SMA(血窦+),病理诊断: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该患者3个月后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后仍然无自主呼吸,家属放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中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乾鑫 张庆桥 +9 位作者 徐浩 魏宁 崔艳峰 刘洪涛 肖晋昌 王文亮 高志康 神斌 顾玉明 祖茂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2-676,共5页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IPS治疗的22例土三七致HS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13例,极重度3例。记录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IPS治疗的22例土三七致HS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轻度2例,中度4例,重度13例,极重度3例。记录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随访资料,通过多普勒超声及CTA评估TIPS分流道的通畅状态。运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TIPS分流道通畅率。结果22例患者TIPS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全部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32.3±18.3)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由术前(9.1±1.3)分降至术后(7.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8,P<0.05)。2例轻度、4例中度及8例重度患者症状于术后3个月完全消失,5例重度及1例极重度患者症状于术后6个月完全消失,2例极重度患者症状于术后1年完全消失。TIPS分流道1、3、5年首次通畅率分别为100%、93.3%、74.7%。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存活,均无症状进展或复发。结论TIPS治疗土三七致HSOS可获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土三七 经颈静脉内门体分流术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肝血窦阻塞综合征与肝硬化的鉴别 被引量:17
15
作者 彭涛 张国艳 刘玉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022-1026,1031,共6页
布-加综合征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下腔静脉阻塞、门静脉高压为特点的综合征,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梗阻。肝血窦阻塞综合征是指肝窦内皮完整性破坏和肝窦内充血阻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 布-加综合征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下腔静脉阻塞、门静脉高压为特点的综合征,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的关键是解除梗阻。肝血窦阻塞综合征是指肝窦内皮完整性破坏和肝窦内充血阻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类似布-加综合征,诊断依靠肝组织活检。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与肝实质病变导致的肝硬化不同,所以临床上需要注意这三种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硬化 肝窦阻塞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服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杨 徐惠君 +3 位作者 王莹 柯海英 朱亦俭 徐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4-585,共2页
1病例简介男,68岁,主诉:腹胀、食欲缺乏伴乏力15 d,逐渐出现眼黄、面黄,腹胀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黑便,无发热寒战,既往因痛风服用土三七2个月余。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633 IU/L,谷草转氨酶716 IU/L,总胆红素25.1μmol/L,乙肝表... 1病例简介男,68岁,主诉:腹胀、食欲缺乏伴乏力15 d,逐渐出现眼黄、面黄,腹胀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黑便,无发热寒战,既往因痛风服用土三七2个月余。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633 IU/L,谷草转氨酶716 IU/L,总胆红素25.1μmol/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CA12585.5 KU/L。超声诊断(图1):肝脏弥漫性病变,下腔静脉肝段及肝中静脉内径变细,肝左、右静脉未显示,结合病史考虑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hepatic veno occlusive disease,HV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土三七 小静脉闭塞综合征 肝窦阻塞综合征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百合碱对人肝窦内皮细胞的毒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蔚倩 叶铉玲 +3 位作者 陈岩 熊爱珍 杨莉 王峥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目的利用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HHSEC)探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的体外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CCK-8检测MCT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LC-MS检测毒性代谢物吡咯蛋白加合物(PPA)的水平;用... 目的利用人肝窦内皮细胞(human hepatic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HHSEC)探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的体外毒性及其毒性作用机制。方法CCK-8检测MCT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LC-MS检测毒性代谢物吡咯蛋白加合物(PPA)的水平;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通过Hoechst染色、荧光底物法和Western blot来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T-PCR分析细胞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MCT(5,10 mmol·L-1)能明显降低HHSEC的细胞存活率;在给药后的HHSEC和培养基中均检测到了大量PPA,且其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明显降低了HHSEC中GSH含量。MCT能导致细胞核固缩,同时提高caspase-3蛋白酶活性,诱导细胞中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MCT诱导代谢活化关键酶CYP3A4,并使细胞中VEGFA和MMP9基因表达上调,NOS3基因则表达下调。结论MCT经HHSEC内代谢酶代谢活化,同时消耗细胞内GSH,破坏肝脏抗氧化系统,激活了HHSEC凋亡并影响内皮及血管系统等进一步加剧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百合碱 内皮细胞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肝窦阻塞综合征 毒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AASLD肝脏血管疾病诊疗指南要点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岩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最近Hepatology杂志发表了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关于肝脏血管疾病的诊治指南,对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 最近Hepatology杂志发表了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关于肝脏血管疾病的诊治指南,对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及肝脏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常见血管异常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诊疗指南 HEPATOLOGY 美国病学会 门静脉血栓形成 肝窦阻塞综合征 先天性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源性肝硬化诊治的临床思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昕茹 陈东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6-579,共4页
隐源性肝硬化(CC)即不明原因的肝硬化,临床较为常见。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及诊治手段的多样化,CC的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其诊治过程中,完善的临床思维可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有望进一步提高隐源性肝硬化病因... 隐源性肝硬化(CC)即不明原因的肝硬化,临床较为常见。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及诊治手段的多样化,CC的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其诊治过程中,完善的临床思维可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有望进一步提高隐源性肝硬化病因诊断率。文中从疾病谱思维法、解剖学思维法以及宏观微观思维法等方面对于CC诊治的临床思维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隐源性硬化 肝窦阻塞综合征 豆状核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