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汪磊 郑洋 +5 位作者 王佳慧 黄艳青 刘艳芳 赵铁建 梁天坚 黄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6-1332,共7页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的药理机制。方法:将肝窦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莪术醇组(12.5,25,50 mg/L),试剂盒观察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试剂盒检测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葡萄糖摄取...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的药理机制。方法:将肝窦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莪术醇组(12.5,25,50 mg/L),试剂盒观察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试剂盒检测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葡萄糖摄取、乳酸和三磷酸腺苷(ATP)产量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莪术醇对己糖激酶2(HK2)、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丙酮酸激酶M2(PKM2)和乳酸脱氢酶A(LDH-A)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莪术醇对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胶原蛋白Ⅳ(CollagenⅣ)表达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莪术醇对肝窦内皮细胞表面窗孔的作用;WB和RT-PCR检测莪术醇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发现莪术醇抑制肝窦内皮细胞增殖;Transwell发现莪术醇抑制肝窦内皮细胞迁移;试剂盒发现莪术醇可以减少肝窦内皮细胞葡萄糖摄取、乳酸和ATP的产出;ELISA发现莪术醇抑制HK2、PFK1、PKM2和LDH-A表达和活性;免疫荧光发现莪术醇减少CD31、vWF、CollagenⅣ的表达;扫描电镜发现莪术醇增加肝窦内皮细胞表面窗孔;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莪术醇抑制PI3K、AKT的表达。结论:莪术醇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抑制肝窦内皮细胞糖酵解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内皮细胞 PI3K/AKT通路 丙酮酸激酶M2 糖酵解 毛细血管化 纤维化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因素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去窗孔化的生物力学机制
2
作者 张晓宇 李宁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6-256,共1页
目的肝血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内特化的内皮细胞,其独特的窗孔结构是肝脏稳态维持的必要条件。LSEC去窗孔化是促进肝纤维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基质硬度和膜张力等力学因素能否直接调控LSEC去窗孔化... 目的肝血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内特化的内皮细胞,其独特的窗孔结构是肝脏稳态维持的必要条件。LSEC去窗孔化是促进肝纤维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基质硬度和膜张力等力学因素能否直接调控LSEC去窗孔化目前尚不清楚。方法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及硬度可调的水凝胶,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量化窗孔的数量和大小,分析基质硬度调控LSEC去窗孔化的力学转导机制;通过改变溶液渗透压调节细胞膜张力,使用Flipper-TR探针量化膜张力的变化,并利用超分辨成像观测活细胞窗孔动态变化,探究膜张力对窗孔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随着基质硬度的增加,LSEC窗孔的数量显著下降。硬基底可促进FAK、p38及下游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诱导F-actin骨架重组,促进LSEC去窗孔化。随肝纤维化的发展,LSEC窗孔减少,而抑制FAK或p38可促进肝纤维化早期LSEC的窗孔恢复。高渗或抑制F-actin聚合可使LSEC的细胞膜张力减小,窗孔数量增加。结论基质硬度可通过FAK、p38调控LSEC的骨架重组及去窗孔化,而膜张力的减小可促进LSCE窗孔形成。以上研究为肝纤维化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生物力学机制 力学因素 纤维化模型 膜张力 窗孔 新靶点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侯玉芳 贺福初 +1 位作者 李继昌 姜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3-1035,共3页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脏非实质细胞(nonparenchymal cell,NPC)的主要细胞群,占这些细胞数的40%左右,由LSEC组成的肝窦壁是全身毛细血管壁中唯一缺乏基底膜的毛细血管,同时LSEC具有特殊的标志...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脏非实质细胞(nonparenchymal cell,NPC)的主要细胞群,占这些细胞数的40%左右,由LSEC组成的肝窦壁是全身毛细血管壁中唯一缺乏基底膜的毛细血管,同时LSEC具有特殊的标志性结构-窗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lsec) 鉴定 离心淘洗 免疫磁珠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晨曦 卞勉励 +5 位作者 陈星燃 赵士峰 金欢欢 陈琴 张峰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作为肝脏中比例最高的非实质细胞,其窗孔结构和高内吞清除能力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LSECs主要通过发挥抗炎、内吞、分泌促血管生成信号分子和维持HSCs表型...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作为肝脏中比例最高的非实质细胞,其窗孔结构和高内吞清除能力在肝脏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LSECs主要通过发挥抗炎、内吞、分泌促血管生成信号分子和维持HSCs表型等作用,参与调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再生、肝纤维化等肝脏病理过程。该文就LSECs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发挥的不同作用作一综述,旨在通过靶向LSECs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化 非酒精性脂肪 酒精性脂肪 细胞 再生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形态改变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月红 郭杞兰 +3 位作者 陈治新 陈运新 张莉娟 王小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1-1505,1531,共6页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2 mL/kg,每周2次,共4周。分别于造模第3天、1周、2周和4周处死大鼠,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LSECs)窗孔与基底膜(BM)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SECs表面标志物CD31及基底膜成分IV型胶原(Col IV)和层黏连蛋白(LN)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四氯化碳造模4周早期肝纤维化已形成。肝组织透射电镜显示四氯化碳造模第3天后开始出现LSECs窗孔直径变小及数目减少,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SECs失窗孔现象逐步严重,至第4周时局部内皮下可见连续的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SECs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随着LSECs窗孔数目的减少而逐渐增强;基底膜成分Col IV于造模第2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LN于造模第4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结论:肝纤维化早期大鼠局部肝组织可见典型的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肝窦壁内LN沉积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时形成连续基底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纤维化 毛细血管化 内皮细胞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洋 蔡双明 +1 位作者 张莉莉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墨汁吞噬实验等方法对所分离的各种原代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结果通过原位灌注结合离体灌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等分离手段,成功实现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且所得原代细胞得率、活力及纯度等指标均符合后续细胞实验要求。结论通过简易方法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细胞 星状细胞 枯否细胞 内皮细胞 原位灌注 密度梯度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窦状间隙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晓军 罗向东 +2 位作者 丁健 罗勤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9-380,共2页
从创伤意外死亡的病人中获取肝组织,应用离体胶原酶Ⅳ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得肝组织细胞悬液。根据差速离心将肝细胞和其它细胞进行分离,并根据枯否氏细胞和内皮细胞贴附时间的不同,分离出肝窦间隙内皮细胞,其存活率可达90%以上。... 从创伤意外死亡的病人中获取肝组织,应用离体胶原酶Ⅳ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得肝组织细胞悬液。根据差速离心将肝细胞和其它细胞进行分离,并根据枯否氏细胞和内皮细胞贴附时间的不同,分离出肝窦间隙内皮细胞,其存活率可达90%以上。肝细胞纯度可达95%。肝窦间隙内皮细胞经一周培养纯度可达90%以上。同时描述了人肝组织中肝细胞和肝窦间隙内皮细胞原代培养过程的形态特征,并对肝窦间隙内皮细胞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间隙 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增加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构 被引量:6
8
作者 谢知兵 余燕青 +2 位作者 冯德云 谢建萍 刘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3-728,共6页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扶正化瘀方对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窗孔变化的影响。方法:扶正化瘀方药物粉末以0.46 g/kg大鼠体质量的剂量配制成悬液,给予1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灌胃,采取二次重...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扶正化瘀方对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窗孔变化的影响。方法:扶正化瘀方药物粉末以0.46 g/kg大鼠体质量的剂量配制成悬液,给予1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灌胃,采取二次重复给药方式,1 h后心脏采血提取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扶正化瘀方组,n=10),同法以三蒸水灌胃10只SD大鼠,提取血清作为对照血清(对照组,n=10)。两组血清均以10%的浓度配成培养基,以其培养体外传代的LSECs,观察不同条件下体外传代的LSECs v WF和CD31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电镜观察LSECs窗孔结构的变化。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印迹结果均显示:扶正化瘀方组体外传代的LSECs表达v WF和CD31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扶正化瘀方组v WF和CD31的灰度值分别为0.548±0.020和0.262±0.010,对照组分别为0.845±0.090和0.383±0.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5.18,9.61,均P<0.05)。2)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LSECs大部分窗孔处于闭塞甚至消失状态,而扶正化瘀方组LSECs表面窗孔的数目明显增多、增大。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肝窦内皮细胞v WF和CD31的表达,增加细胞表面的窗孔结构,具有潜在的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 窗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莎莎 吕文良 +4 位作者 张旭 陈兰羽 徐晨光 杨广栋 李娟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508-1510,共3页
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是数量最多的肝脏非实质细胞,占非实质细胞总数的44%~60%。近年来在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肝窦内皮细胞特殊的窗孔结构及生理特性决定其在... 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是数量最多的肝脏非实质细胞,占非实质细胞总数的44%~60%。近年来在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越来越被重视,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肝窦内皮细胞特殊的窗孔结构及生理特性决定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纤维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生理功能及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劳远翔 贺福初 姜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9-616,共8页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是肝非实质细胞的主要细胞群,具有物质转运、吞噬、抗原提呈、免疫耐受等功能.肝在遭到多种病原侵袭时,肝窦内皮细胞窗孔逐渐减少或消失,内皮下基膜形成,产生类似于连续型毛细血...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是肝非实质细胞的主要细胞群,具有物质转运、吞噬、抗原提呈、免疫耐受等功能.肝在遭到多种病原侵袭时,肝窦内皮细胞窗孔逐渐减少或消失,内皮下基膜形成,产生类似于连续型毛细血管的结构,这一过程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它由多种因素引起,其过程极复杂,在多种肝病的发病前期阶段均有出现,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而目前关于肝窦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机制研究方面的系统总结仍少有报道.本文对肝窦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及肝窦病理机制作一较为全面的综述.除了阐述肝窦毛细血管化自身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外,还重点介绍了肝窦毛细血管化参与肝多种疾病发病过程的作用机制.此外,对肝窦内皮细胞相关的研究方法也作了详细的介绍,为全面了解肝窦内皮细胞生理功能及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化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肝窦内皮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景强 吴诚 +2 位作者 张园 王玖恒 赵铁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6-777,共2页
正常肝脏是免疫耐受大于免疫原性的器官,肝窦内皮细胞(HSEC)在参与正常肝脏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是热点。在肝脏疾病中,很少有关HSEC免疫方面的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HSEC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造成其免疫功能的转变(免疫耐受转化为免疫应... 正常肝脏是免疫耐受大于免疫原性的器官,肝窦内皮细胞(HSEC)在参与正常肝脏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是热点。在肝脏疾病中,很少有关HSEC免疫方面的研究。肝纤维化过程中,HSEC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造成其免疫功能的转变(免疫耐受转化为免疫应答),但HSEC免疫功能的转变,也可能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研究纤维化肝脏肝窦内皮细胞(FH-SEC)免疫功能,对应用免疫手段治疗肝纤维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纤维化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在肝静脉闭塞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房婷 安立才 +3 位作者 刘迷迷 化静 徐开林 曾令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7-1462,共6页
本研究探讨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在肝静脉闭塞病中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生理盐水组(n=15)和野百合碱组(n=15),分别按10 ml/kg和200 mg/kg灌胃,连续3 d。灌胃后第3、4、6、8和10天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总胆... 本研究探讨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在肝静脉闭塞病中的作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生理盐水组(n=15)和野百合碱组(n=15),分别按10 ml/kg和200 mg/kg灌胃,连续3 d。灌胃后第3、4、6、8和10天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肝脏指数及活化血小板比例;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肝脏纤维化程度等;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炎细胞浸润及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显示,野百合碱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均可见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大量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央静脉和肝血窦纤维化;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野百合碱组外周血活化血小板比例升高(P<0.05),肝脏指数升高(P<0.05),肝功能异常并有腹水形成。结论:野百合碱诱导的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是肝静脉闭塞病的始动因素,且该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具有自限性,但纤维化持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静脉闭塞病 野百合碱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要军 孙自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15-117,共3页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王要军,孙自勤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这一病理过程中,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使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 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王要军,孙自勤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肝纤维化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这一病理过程中,细胞-细胞因子-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使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瑾 陈平 +2 位作者 李晓武 熊燕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检测原代分离培养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凋亡状况。方法用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用光镜形态学、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及SE... 目的检测原代分离培养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凋亡状况。方法用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用光镜形态学、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及SEM鉴定SEC;采用TEM及AnnexinⅤ联合PI双染的方法检测SEC的凋亡。结果分离培养的SEC得率为(2.06±0.35)×107/只大鼠,活力≥92%,纯度达90%;光镜下细胞形态典型,Ⅷ因子染色阴性而CD14染色阳性,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SEM下可见SEC表面具有典型的窗孔结构;即使在培养基中加入ECGF,TEM下仍可观察到SEC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特征,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凋亡率明显升高,培养12 h的SEC凋亡率与新鲜分离的相比,差异已具有显著性(F=53.11,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SEC存在明显的自发凋亡,且这种凋亡呈生长因子抵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凋亡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醇摄入对大鼠单个肝窦内皮细胞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冰 张健 +4 位作者 王炳元 鞠晓华 刘畅 王颖 傅宝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摄入对大鼠单个肝窦内皮细胞(LSEC)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直接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动物模型,应用稍加改良的Pertoft梯度离心方法对不同阶段的LSEC进行分离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期LSEC形态和结构的...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摄入对大鼠单个肝窦内皮细胞(LSEC)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直接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动物模型,应用稍加改良的Pertoft梯度离心方法对不同阶段的LSEC进行分离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期LSEC形态和结构的改变。结果:乙醇灌胃4周末、8周末、12周末LSEC在形态、窗孔大小和数量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停止乙醇灌胃12周末,大部分细胞比乙醇灌胃12周末时有明显的恢复。结论:乙醇的慢性刺激使细胞形态改变;停止刺激后,细胞的形态、窗孔大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 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化 细胞分离 培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保存再灌注时间大鼠供肝肝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燕 翟文龙 +4 位作者 郭文治 李捷 李震 郑守华 张水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5-68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冷保存再灌注时间大鼠供肝肝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SEC)的损伤情况。方法:63只Wistar大鼠,随机取出7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余56只平分为供、受体,两两配对后随机分为E1、E2、E3、E4组(每组供、受体各7只),4组供肝分别保存于4... 目的:比较不同冷保存再灌注时间大鼠供肝肝细胞与肝窦内皮细胞(SEC)的损伤情况。方法:63只Wistar大鼠,随机取出7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余56只平分为供、受体,两两配对后随机分为E1、E2、E3、E4组(每组供、受体各7只),4组供肝分别保存于4℃Euro-collins液3h、6h、8h及12h,之后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于受体门脉复流后15min、30min、60min检测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观察受体门脉复流后60min移植肝肝细胞及SE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N组比较,各实验组在门脉复流后15min血清HA、血浆ET水平即升高(P<0.05),门脉复流后30min血清ALT、AST水平开始升高(P<0.05),并且均随着再灌注时间和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1、E2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E3组及E4组发生变化。各实验组中SEC均有损伤,且损伤较肝细胞重。结论:供肝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SEC的损伤明显早于并重于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冷保存 再灌注 细胞 内皮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对肝纤维化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树民 黎桂玉 +1 位作者 彭岳 赵铁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4-627,共4页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血窦内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类型,它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LSEC功能障碍被认定是多种肝脏疾病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肝纤维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肝星状细... 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血窦内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类型,它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LSEC功能障碍被认定是多种肝脏疾病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肝纤维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活化和加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水解上,而对LSEC结构和功能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文就肝纤维化发展中LSEC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和调控HSC的活化等参与肝纤维化过程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综述了近年来关于LSEC对肝纤维化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纤维化 毛细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Hepatology|内皮细胞POFUT1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合成控制损伤诱导的肝纤维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坤禹 季慧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7-1537,共1页
肝窦内皮细胞(LSEC)中的NOTCH信号调节肝纤维化,POFUT1是NOTCH信号的重要调节因子。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的He等研究了LSEC表达的POFUT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者用产生内皮特异性POFUT1敲除小鼠,并通过慢性四氯化碳暴露或胆总... 肝窦内皮细胞(LSEC)中的NOTCH信号调节肝纤维化,POFUT1是NOTCH信号的重要调节因子。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的He等研究了LSEC表达的POFUT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者用产生内皮特异性POFUT1敲除小鼠,并通过慢性四氯化碳暴露或胆总管结扎诱导实验性肝纤维化。肝脏样本通过ELISA、组织学、电子显微镜、免疫染色和RNA原位杂交进行评估。分离LSEC和肝星状细胞(HSC),通过RNA测序、qPCR和蛋白质印迹进行基因表达分析。采用来自LSEC培养物的上清液处理HSC,研究LSEC和HSC之间的信号传导串扰。分析来自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个体的肝脏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集,以评估在小鼠研究中观察到的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院 内皮细胞 实验性纤维化 胆总管结扎 临床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 POF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病中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2-214,218,共4页
肝窦内皮细胞 (SEC)是一组有别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高度异质性的群体。SEC除了在正常肝组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外 ,在急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发展中亦起一定作用 ,特别是在近年来肿瘤血管形成的发生机制中备受重视 ,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肝窦内皮细胞 (SEC)是一组有别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有高度异质性的群体。SEC除了在正常肝组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外 ,在急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发展中亦起一定作用 ,特别是在近年来肿瘤血管形成的发生机制中备受重视 ,并取得了不少成绩。有研究显示 ,SEC参与肝癌中窦壁毛细血管化的形成 ,并出现CD34表型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慢性 细胞 免疫表型 壁毛细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微环境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表型维持与去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宁 李珮文 +4 位作者 张晓宇 舒芯钰 李旺 吕守芹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02-302,共1页
目的肝血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内一种高度分化的非实质细胞,具有独特的表型特征,在肝脏组织稳态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基质硬度、血流剪切等力学微环境的变化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其... 目的肝血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是肝内一种高度分化的非实质细胞,具有独特的表型特征,在肝脏组织稳态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基质硬度、血流剪切等力学微环境的变化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其是否可以直接调控LSEC的表型维持或去分化尚不明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LSEC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发展过程 内皮细胞 微环境调控 表型特征 LIVER 组织稳态 高度分化 力学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