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病先瘀后滞,主以化瘀攻补配合——姜春华教授诊治疑难病临床经验之二 被引量:3
1
作者 招萼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5年第3期32-34,共3页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引起肝实质变性坏死而逐步演变的后果。祖国医学的积聚症包含本病。1 早期肝硬化 60年代以前一般认为,肝硬化的形成经历先肝郁气滞、久则入络成瘀的过程,其治疗先以疏肝理气为常法。姜老早期以逍遥散加...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长期损害肝脏,引起肝实质变性坏死而逐步演变的后果。祖国医学的积聚症包含本病。1 早期肝硬化 60年代以前一般认为,肝硬化的形成经历先肝郁气滞、久则入络成瘀的过程,其治疗先以疏肝理气为常法。姜老早期以逍遥散加减治疗胁痛效果不佳。姜老反复思考后省悟到,中医之“肝”,一是主藏血之“肝”,一是主疏泄、主情绪之“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中医药疗法 脾虚/中医药疗法 气虚/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辨证治疗探析
2
作者 孙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5期35-36,共2页
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病延日久,肝脾虚损,进而肾虚,则肝脾肾俱病。肾虚既不能温煦脾土,又不能滋养肝木,更促使肝脾俱虚,则气血瘀结于腹内,则形成肝硬化腹水。笔者现将临床辨治体会,介绍如下。1 肝硬化早期 肝硬化是由慢... 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病延日久,肝脾虚损,进而肾虚,则肝脾肾俱病。肾虚既不能温煦脾土,又不能滋养肝木,更促使肝脾俱虚,则气血瘀结于腹内,则形成肝硬化腹水。笔者现将临床辨治体会,介绍如下。1 肝硬化早期 肝硬化是由慢性肝炎久治不愈而形成,或在慢活肝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体倦乏力,肝区隐痛,胸腹满闷或舌尖红、苔白腻或中心薄黄,脉沉弦或弦滑,肝功损害或正常。治宜舒肝健脾,脾健肝畅,则诸症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中医药疗法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101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邹逸天 季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53-55,72,共4页
我们自1989年以来运用邹氏祖传中草药外治黄病和臌胀的经验用治慢性肝炎、肝硬化1012例,临床有效率达86.2%,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小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12例中,男性653例,女性35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4岁,其中14—20岁38例,21... 我们自1989年以来运用邹氏祖传中草药外治黄病和臌胀的经验用治慢性肝炎、肝硬化1012例,临床有效率达86.2%,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小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12例中,男性653例,女性35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4岁,其中14—20岁38例,21—30岁50例,31—40岁254例,41—50岁332例,51—60岁304例,60岁以上34例,平均年龄46.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活动性/中医药疗法 肝硬变/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肝硬化25例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
4
作者 王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14,共2页
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肝硬化2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有效率84.0%),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法可以纠正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粘”、“凝”、“聚”的异常状态,改善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坏死,加速... 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肝硬化2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有效率84.0%),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提示益气养阴活血法可以纠正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粘”、“凝”、“聚”的异常状态,改善微循环,防止肝细胞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这对提高临床有效率,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中医药疗法 补气(中医) 滋阴 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维一诊治疑难病实践录
5
作者 郭补林 郭琴 张德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3年第6期24-25,共2页
一、不囿病名,务以辨证为要郭老认为,中医诊治疾病,必须坚持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为出发点,弘扬中医药优势,参考现代医学仪器检查数据为我所用,不囿病名左右辨证,对疑难病尤应如此,常可获取佳效。如张××,男,50岁,1991年7... 一、不囿病名,务以辨证为要郭老认为,中医诊治疾病,必须坚持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为出发点,弘扬中医药优势,参考现代医学仪器检查数据为我所用,不囿病名左右辨证,对疑难病尤应如此,常可获取佳效。如张××,男,50岁,1991年7月20日初诊。门诊号:2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维一 肝硬变/中医药疗法 腹水/中医药疗法 滋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