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天才 乐桂容 梁扩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1,共2页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采用CDFI对104例肝硬化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作电子胃镜检查。①肝硬化患者与正常...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采用CDFI对104例肝硬化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作电子胃镜检查。①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门脉系统血管内径(Dpv、Dsv)和血流速度(Vpv、Vsv)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流速度测定对估价肝功能损害较血管内径为优;②36例有脐静脉开放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门静脉血流速度不仅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亦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否有密切关系。门脉系统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测定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斌 许戈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肝硬化无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ET)水平以及血浆NO、ET水平与门静脉直径 (PVD)、食管静脉直径 (EVD)和食管黏膜红色征 (“R C”征 )的关系 ,探讨血浆NO、ET水平和... 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肝硬化无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ET)水平以及血浆NO、ET水平与门静脉直径 (PVD)、食管静脉直径 (EVD)和食管黏膜红色征 (“R C”征 )的关系 ,探讨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4例肝硬化出血患者 ,15例肝硬化无出血患者 ,并选择 15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 ,用比色法分别测取血浆NO水平 ,用放免法测取血浆ET水平 ,并对 3组人员用彩色多普勒测取PVD ,用胃镜测量两组肝硬化患者EVD并观察记录食管黏膜“R C”征 ,比较各组间血浆NO、ET水平的变化 ,分析NO、ET水平和PVD、EVD、“R C”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用SPSSV 10 0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硬化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血浆NO、E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肝硬化出血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出血组 (P <0 0 1) ;PVD >1 3c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PVD≤ 1 3cm组 (P <0 0 1) ;EVD >5mm组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EVD≤ 5mm组 (P <0 0 1) ,“R C”征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无“R C”征组。结论 血浆NO、ET水平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可以作为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价值的二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分期护理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延萍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9-30,共2页
对3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分期进行心理、认知行为、饮食、生活等护理干预。结果止血成功率达89.5%,1年内再出血率下降。提示分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用明显。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的成本-效益分析
4
作者 李长政 程留芳 +3 位作者 蔡逢春 王志强 令狐恩强 柴国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患者硬化治疗直接医疗费用作为硬化治疗的成本,以无出血生存时间作为效益。直接医疗费用除以无出血生存时间作为硬化治疗的本益比。不同硬化剂本益比差别进行t检验... 目的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患者硬化治疗直接医疗费用作为硬化治疗的成本,以无出血生存时间作为效益。直接医疗费用除以无出血生存时间作为硬化治疗的本益比。不同硬化剂本益比差别进行t检验,不同肝功能病例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硬化治疗平均本益比为3708元/年。乙氧硬化醇组本益比高于鱼肝油酸钠组(P<0.001)。肝功ChildA级与B级间本益比无统计学差异(P=0.17),肝功C级患者总直接费用和生存时间均低于肝功B级患者(P=0.002,P=0.008),其本益比则高于肝功B级患者(P=0.04)。结论乙氧硬化醇组本益比高于鱼肝油酸钠组。肝功较差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的本益比高于肝功较好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硬化治疗 成本-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FI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沈晓丽 张超学 +1 位作者 马芳 许继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8-122,126,共6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9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7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通过CDFI测定门脉系统血...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9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7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通过CDFI测定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门静脉主干内径(PVD)、血流量(PVQ)、平均血流速度(PVVmean)、充血指数(CI))。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将观察组分为出血组、未出血组,按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及观察组各亚组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CDFI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评估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的效能,经Kendall的tau-b(K)相关性、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与CDFI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门静脉系统PVD、PVQ、CI高于对照组,PVVmean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门静脉系统PVD、PVQ、CI高于未出血组,PVVmean低于未出血组(P<0.05);门静脉系统PVD、PVQ、CI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VVmean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VD、PVQ、CI、PVVmean及四者联合评估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AUC分别为0.832、0.781、0.767、0.832、 0.912, PVD、 PVQ、 CI、 PVVmean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45 cm、1 510.162 mL/min、0.086、15.125 cm/s;Kendall的tau-b(K)相关性显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与PVD、PVQ、CI呈正相关(r=0.613、0.696、0.741,P<0.05),与PVVmean呈负相关(r=-0.698,P<0.05);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VD、PVQ、CI高表达与PVVmean低表达均可能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CDFI可准确评估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CDFI下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有关,且各参数联合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式金属支架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威(综述) 宣佶(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是肝硬化患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一线疗法包括内镜下套扎术、组织胶或硬化剂注射等,止血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称为难治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近年来,多家机构尝试使用自膨式食管...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是肝硬化患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一线疗法包括内镜下套扎术、组织胶或硬化剂注射等,止血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称为难治性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近年来,多家机构尝试使用自膨式食管金属支架(SEMS)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已得到初步验证,在临床上有着独特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就支架置入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应用现状与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出血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7
作者 尹晓春 诸葛宇征 张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的352例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组(n=248)和验证组(n=10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TIPS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同时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1%、79.5%和77.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7,95%CI:1.032~1.092,P<0.001)、MELD评分(HR=1.127,95%CI:1.003~1.268,P=0.045)和血清钠水平(HR=0.928,95%CI:0.878~0.981,P=0.008)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和列线图。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C-index分别为0.760和0.757。训练组列线图预测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88和0.78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年龄、MELD评分和血清钠构建了预测肝硬化伴EGVB患者TIPS术后生存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肝细胞癌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治疗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朱小琴 韦娜 +1 位作者 肖勇 余保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究合并肝细胞癌(HCC)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治疗预后的影响,并分析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未合并HCC患者急诊内镜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3年7月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 目的探究合并肝细胞癌(HCC)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治疗预后的影响,并分析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未合并HCC患者急诊内镜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3年7月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经急诊内镜治疗且未合并HCC患者117例,合并HCC患者119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情况;入院后行急诊内镜时间,INR、Alb、肌酐、钠、TBil、ALT、AST等肝功能相关指标。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连续型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协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基线变量再对结局变量进行比较,并绘制两组生存时间的Kaplan-Meier曲线;对未合并HCC组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组进行Kaplan-Meier曲线绘制及Log-rank检验,验证独立影响因素,并分析次要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合并HCC组红细胞输注单位明显高于未合并HCC组[6.00(2.00~9.00)vs 4.00(1.75~7.00),Z=−2.050,P=0.040,F=4.869,调整P=0.028],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合并HCC组[(29.77±16.01)d vs(38.07±11.43)d,t=4.574,P<0.001,F=17.294,调整P<0.001],5 d再出血情况明显高于未合并HCC组(22.69%vs 6.84%,χ^(2)=11.736,P<0.001,调整P=0.021);Kaplan-Meier曲线显示合并HCC组42 d死亡风险是未合并HCC组的3.897倍(95%CI:2.338~6.495,P<0.001);对未合并HCC组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总时长(HR=0.793,95%CI:0.644~0.976,P=0.029)是此类患者42 d生存情况的独立保护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住院时长>9 d,有利于患者预后(HR=4.302,95%CI:1.439~12.870,P=0.037);血Na水平(OR=0.523,95%CI:0.289~0.945,P=0.032)及MELD-Na评分(OR=0.495,95%CI:0.257~0.954,P=0.036)是5 d再出血情况的独立保护因素,AST水平是5 d再出血情况(OR=1.023,95%CI:1.002~1.043,P=0.028)及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6,95%CI:1.001~1.073,P=0.045)。结论合并HCC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预后更差;AST水平越高,未合并HCC组院内病死率更高;住院总时长是未合并HCC组生存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建议适当延长此类患者的住院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体积比联合纤维蛋白原在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9
作者 陆煜 卞兆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9-2044,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体积比值(liver-to-spleen volume ratio,LSVR)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设计...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体积比值(liver-to-spleen volume ratio,LSVR)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设计,将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及血凝、CT等检查结果。根据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71)和再出血组(n=59),对于连续变量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则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对于分类变量比较,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择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而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LSVR联合FIB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LSVR、FIB单独及联合的临床效能。计算LSVR联合FIB预测EGVB预后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两组患者AST、FIB、D-二聚体、MELD、ALBI评分、SV、LSVR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SVR(OR=3.347,95%CI:1.624~6.899,P=0.001)和FIB(OR=0.206,95%CI:0.078~0.544,P=0.001)是影响EGV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SVR联合FI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825,95%CI:0.751~0.899),高于单独LSVR(AUC=0.731,95%CI:0.639~0.822)和FIB(AUC=0.683,95%CI:0.589~0.777)。LSVR联合FIB最佳临界值为-2.741,特异度为81.7%,敏感度为7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SVR联合FIB<-2.741的患者1年未出血率为53.4%(39/73),显著高于LSVR联合FIB≥2.741患者的7.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SVR联合FIB可以提高单独LSVR和FIB预测EGVB患者1年发生再出血的预测效能。这一模型可能作为一个客观、简单的模型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体积 脾体积 纤维蛋白原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用卡维地洛与联合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级预防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刘晓晨 夏翊夫 张春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0-906,共7页
目的旨在通过对比单用卡维地洛与卡维地洛联合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预防食管胃静脉再出血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0月—2023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单用卡... 目的旨在通过对比单用卡维地洛与卡维地洛联合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预防食管胃静脉再出血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0月—2023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单用卡维地洛或卡维地洛联合EVL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178例患者,分为单用卡维地洛组(n=47)和联合治疗组(n=131);收集两组患者再出血及死亡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再出血和死亡的累积发生率。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卡维地洛组和联合治疗组进行匹配,使得两组患者基线相似,减小选择偏差并增强因果推断的可信度。结果联合治疗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卡维地洛组(10年累积发生率:29.8%vs 36.2%,HR=0.505,95%CI:0.292~0.847,P=0.015),但两组在肝脏相关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年累积发生率:21.3%vs 21.4%,HR=0.799,95%CI:0.406~1.578,P=0.518),PSM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定性。Cox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是影响再出血(HR=1.004,95%CI:1.001~1.008,P=0.011)和肝脏相关死亡率(HR=1.004,95%CI:1.001~1.007,P=0.019)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卡维地洛联用EVL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效果优于卡维地洛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套扎疗法 卡维地洛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风险预测研究
11
作者 尹钰恒 王雨雯 +2 位作者 范捷 杨春 王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6,共8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便为预防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医渡云大数据平台有电子记录的1113例肝硬化患者。通过结合递...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便为预防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医渡云大数据平台有电子记录的1113例肝硬化患者。通过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算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和4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特征,建立5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性能,并根据表现最优的模型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SHAP图用于解释各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结果:XGBoost模型在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方面表现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813~0.918)。SHAP图表明,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内径、胆碱酯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比值、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总蛋白等9项临床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XGBoost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筛选出的风险因素对临床防治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瞬切能谱CT联合临床特征对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陈洁文 黄伟康 +3 位作者 杨丽洋 马昆 蔡婷婷 文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讨双瞬切能谱CT获得的肝脾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临床特征,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5月南方医院增城院区肝硬化患者93例,患者均进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及胃镜检查。... 目的探讨双瞬切能谱CT获得的肝脾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临床特征,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5月南方医院增城院区肝硬化患者93例,患者均进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及胃镜检查。根据胃镜评估的EV严重程度(无,EV0;轻,EV1;中,EV2;重,EV3)将患者分为低危EV(EV0、EV1)及高危EV(EV2、EV3)组。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有无腹水、血小板,并测量能谱CT参数肝脏及脾脏体积、平均碘含量与碘容量。对两组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对高危EV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年龄、Child-Pugh分级、腹水、血小板、肝脏体积、脾脏体积、肝脏碘容量和脾脏碘容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值=-5.921~16.343,P<0.05)。将腹水、血小板、肝脏体积、脾脏体积、肝脏碘容量和脾脏碘容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结果显示脾脏碘容量(OR=1.002,P<0.001)、腹水(OR=5.319,P=0.009)、血小板(OR=0.990,P=0.062)是预测EV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子,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回归模型与观测值拟合良好(P=0.303),准确度为83.9%,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83.3%,曲线下面积为0.894。结论基于双能CT的脾脏碘容量、血小板及腹水等指标能术前无创预测高危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小板 腹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雪 刘晓艳 +1 位作者 杜文军 张忠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09名EGV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GV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247),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连...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09名EGV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GV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247),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χ2分析探究组间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EGV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将上述患者按照7∶3分为建模组及验证组,应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应用ROC曲线对两组模型效能予以检验。结果高密度脂蛋白(HDL)(P<0.001,OR=0.131,95%CI=0.049~0.350)、C-反应蛋白(CRP)(P=0.010,OR=2.657,95%CI=1.269~5.563)、门静脉宽度(PVW)(P=0.050,OR=1.156,95%CI=1.000~1.336)、脾脏厚度(P=0.035,OR=1.492,95%CI=1.028~2.165)、Child-Pugh B级(P=0.003,OR=11.320,95%CI=2.232~57.407)及Child-Pugh C级(P=0.002,OR=3.888,95%CI=1.659~9.114)与EGV破裂出血相关,ROC曲线示建模组集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802,验证组为0.836。结论CRP升高、Child-Pugh B级和C级、HDL降低、门静脉增宽和脾脏增厚是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HILD-PUGH分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诊断模型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刘诚 曾嘉旖 +9 位作者 方梦冰 陈智恒 桂蓓 赵凤鸣 袁靖凯 张朝臻 施梅姐 谢玉宝 池晓玲 萧焕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GOV)风险较大,通过评价不同无创诊断模型对GO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GOV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3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 目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GOV)风险较大,通过评价不同无创诊断模型对GO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GOV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3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108例,根据胃镜下是否伴发GOV将患者分为GOV组和非GOV组(NGOV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影像学、实验室指标等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FIB-4、LOK指数、LPRI、APRI、AAR等5种评分模型的诊断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模型,将联合模型与5种评分模型单独应用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对各无创诊断模型的AUC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GOV组55例,NGOV组53例。GOV组的年龄高于NGOV组[(52.64±1.44)岁vs(47.96±1.68)岁],ALT[42.00(24.00~117.00)U/L vs 82.00(46.00~271.00)U/L]、AST[44.00(32.00~96.00)U/L vs 62.00(42.50~154.50)U/L]、PLT[100.00(69.00~120.00)×109/L vs 119.00(108.50~140.50)×109/L]低于NG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3.230、−3.065、−2.351、−3.667,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IB-4、LOK指数、LPRI、AAR单独诊断GOV的AUC分别为0.667、0.681、0.730、0.639(P值均<0.05),GOV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9.97%、65.28%、67.33%、58.86%,AU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PRI单独应用无诊断价值(P>0.05)。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模型LAF,AUC为0.805,GOV阳性诊断率为75.80%,明显高于FIB-4、LOK指数、LPRI、AAR单独应用时的AUC值(Z值分别为−2.773、−2.479、−2.206、−2.672,P值均<0.05)。结论FIB-4、LOK指数、LPRI、AAR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GOV诊断价值相似,APRI单独应用无诊断价值,联合模型LAF的诊断效能最佳,对临床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高血压 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RI和PALBI构建的列线图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欣忆 李娇娇 +5 位作者 李莹莹 魏虹合 熊雨凡 张新驰 孙蔚 陈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26,共6页
目的 评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临... 目的 评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及血凝等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59)和出血组(n=60),比较组间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出血组男性患者占75.00%,未出血组男性患者占40.68%,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4,P<0.001)。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病因均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53.33%vs 38.98%),两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4,P=0.116)。出血组患者抗凝血酶原Ⅲ活性(AT-IIIA)水平高于未出血组(t=3.329,P=0.001),PLT、TBil、Ca、TC、TT水平则低于未出血组(P值均<0.05)。APRI和PALBI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75、19.532,P值均<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RI(OR=0.309,95%CI:0.109~0.881,P=0.028)、PALBI(OR=7.667,95%CI:2.005~29.327,P=0.003)、Ca(OR=0.001,95%CI:0.000~0.141,P=0.007)、TC(OR=0.469,95%CI:0.226~0.973,P=0.042)和TT(OR=0.599,95%CI:0.433~0.830,P=0.002)是影响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99,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APRI及PALBI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基于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个体化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APRI PALBI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柯舸 肖勇 +1 位作者 张弛 陈明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35例EGVB患者的基...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35例EGVB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以及住院期间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肌酶谱将其分为心肌损伤组(46例)及非心肌损伤组(189例),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及临床相关性初筛肝硬化EGVB继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使用列线图体现其与心肌损伤发生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因素的独立预测价值以及联合预测价值,做出模型的校准度曲线。使用留一法进行内部验证;进一步对心肌梗死组进行亚组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高血压、肾病、基础疾病史、呕血、白细胞水平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上升、白蛋白(ALB)、红细胞比容(HCT)、国际标准比率(INR)、内镜时间6 h内、Child-Pugh分级(CP分级)在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4,OR=1.153,95%CI:1.030~1.291)、基础疾病史(P=0.005,OR=1.122,95%CI:1.032~2.437)、ALB(P=0.012,OR=0.449,95%CI:0.241~0.837)均是肝硬化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02。模型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χ~2=12.88,P=0.615,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内部验证正确区分了86.4%的验证对象。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亚组分析发现,ALB是该类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AUC=0.80)。结论 年龄、基础疾病史、ALB水平是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具有较高的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并防治其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心肌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慧群 叶超 +3 位作者 许朝 陈思 张开光 肖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55-315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病毒、酒精、自免、其他)、是否合并腹水、肝性脑病(无、1~2期、3期)、门静脉血栓、肝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并发症、外周血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脾静脉内径、Child分级、是否序贯治疗、再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依据5年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未再出血组(n=124)与再出血组(n=57)。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1、3、5年的累积出血率。结果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得TBIL、门静脉内径均为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KM曲线显示,181例患者中,1、3、5年累积出血人数为41、54、57例,累积出血率为22.65%、29.83%、31.49%。结论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率较高,TBIL和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TBIL和(或)门静脉内径较高的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患者的随访需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 危险因素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弛 黄伟俊 钟敏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65-1968,共4页
食管胃静脉曲张(EGV)及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EGV及EVB极为重要。本文就影像学预测肝硬化患者EGV及EVB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欣忆 李娇娇 孙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5-1611,共7页
目的构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目的构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药物治疗或内镜下止血失败后行TIPS的患者113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TIPS术后是否发生显性肝性脑病,分为显性肝性脑病组(n=32)和非显性肝性脑病组(n=8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学及血凝检查等结果。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能力。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临床净收益。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显性肝性脑病组与非显性肝性脑病组比较,年龄、糖尿病、ChildPugh分级、腹水、术前门静脉主干直径、GG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弗赖堡术后生存指数(FI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OR=17.498,95%CI:2.561~119.548,P=0.004)、术前门静脉主干直径(OR=1.361,95%CI:1.057~1.752,P=0.017)、GGT(OR=1.032,95%CI:1.013~1.052,P=0.001)和FIPS评分(OR=2.838,95%CI:1.277~6.311,P=0.010)是TIPS术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4项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75,校准曲线拟合良好;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799~0.929,P<0.00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0.3~0.9阈概率间模型具有较良好的净获益。结论Child-Pugh分级、术前门静脉主干直径、GGT及FIPS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个体化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肝性脑病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肝脏脂肪含量联合临床指标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成孟 丁治民 +3 位作者 孙宵宇 刘春雨 罗慧 陈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2-906,共5页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11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0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CT平扫、血液生化及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11月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0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CT平扫、血液生化及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EGVB组(100例)和无EGVB组(103例)。采用QCT Pro软件测量每例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动态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鉴别效能,采用布里尔分数(BS)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肝脏脂肪含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及Child-Pugh分级对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EGV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肝脏脂肪含量(OR=1.105,P=0.014)和血红蛋白(OR=0.953,P<0.001)为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EGVB的独立预测因子,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AUC为0.798,Brier得分为0.183,模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能力和较好的校准度。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会增加EGVB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脏脂肪含量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