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脾体积比联合纤维蛋白原在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1
作者 陆煜 卞兆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9-2044,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体积比值(liver-to-spleen volume ratio,LSVR)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设计...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体积比值(liver-to-spleen volume ratio,LSVR)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设计,将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及血凝、CT等检查结果。根据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71)和再出血组(n=59),对于连续变量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则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对于分类变量比较,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择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而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LSVR联合FIB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LSVR、FIB单独及联合的临床效能。计算LSVR联合FIB预测EGVB预后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两组患者AST、FIB、D-二聚体、MELD、ALBI评分、SV、LSVR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SVR(OR=3.347,95%CI:1.624~6.899,P=0.001)和FIB(OR=0.206,95%CI:0.078~0.544,P=0.001)是影响EGV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SVR联合FI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825,95%CI:0.751~0.899),高于单独LSVR(AUC=0.731,95%CI:0.639~0.822)和FIB(AUC=0.683,95%CI:0.589~0.777)。LSVR联合FIB最佳临界值为-2.741,特异度为81.7%,敏感度为7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SVR联合FIB<-2.741的患者1年未出血率为53.4%(39/73),显著高于LSVR联合FIB≥2.741患者的7.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SVR联合FIB可以提高单独LSVR和FIB预测EGVB患者1年发生再出血的预测效能。这一模型可能作为一个客观、简单的模型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体积 脾体积 纤维蛋白原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慧群 叶超 +3 位作者 许朝 陈思 张开光 肖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55-315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内镜治疗后5年再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硬化EGVB行内镜治疗的181例患者,至少随访5年。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病毒、酒精、自免、其他)、是否合并腹水、肝性脑病(无、1~2期、3期)、门静脉血栓、肝癌、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并发症、外周血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小板(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速、脾静脉内径、Child分级、是否序贯治疗、再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依据5年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所有患者分为未再出血组(n=124)与再出血组(n=57)。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分析1、3、5年的累积出血率。结果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得TBIL、门静脉内径均为EGVB患者内镜治疗后5年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KM曲线显示,181例患者中,1、3、5年累积出血人数为41、54、57例,累积出血率为22.65%、29.83%、31.49%。结论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率较高,TBIL和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后远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TBIL和(或)门静脉内径较高的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患者的随访需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 危险因素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陆京京 张莉 +2 位作者 丁士刚 郭长吉 周丽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短期预后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2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75例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化验结果、治疗方案、出院情况,按公式计算Chil...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短期预后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2月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75例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化验结果、治疗方案、出院情况,按公式计算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男121例,女54例。住院死亡11例。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出血次数、血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HR分别为8.956、1.020、3.449、1.112、1.134和2.359(P〈0.05);血钠、血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保护因素,HR分别为0.856、0.857和0.919(P〈0.05)。结论 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钠是影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住院死亡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 住院死亡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维持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华富 丁汀 +3 位作者 商振球 桂志红 林慧萍 孙慧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7期768-772,共5页
目的:评价奥曲肽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10月)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 目的:评价奥曲肽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10月)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1994年1月-2011年10月)中有关奥曲肽对EVB维持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项随机对照试验符合入选标准,共对810例EVB患者包括奥曲肽治疗组410例、垂体后叶素对照组400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奥曲肽治疗EVB的疗效显著,OR=0.29(0.20~0.42,P<0.01),表明奥曲肽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组观察,结果提示主要的疗效来源于较高的显著疗效,OR=2.60(1.65~4.10,P<0.01)。结论:对于EVB患者,在应用传统药物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奥曲肽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奥曲肽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八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邵润轩 林种玉 +2 位作者 唐玉虎 李葆君 周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用垂体后叶素(VP)为对照,观察了生长抑素八肽(SRIF-8)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胃酸分泌和血浆胰高糖素(GG)的影响及其副作用。结果表明,SRIF-8的止血率和止血速度均明显优于VP,它可... 用垂体后叶素(VP)为对照,观察了生长抑素八肽(SRIF-8)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胃酸分泌和血浆胰高糖素(GG)的影响及其副作用。结果表明,SRIF-8的止血率和止血速度均明显优于VP,它可抑制肝硬化患者的基础胃酸(BAO)分泌(P<0.01)可降低血浆GG(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 静脉曲张 出血 生长抑素八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方 王彬彬 +2 位作者 李兴海 魏倪 曹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9-270,共2页
为了寻找简单易行的方法早期诊断及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GVB),本文对110例肝硬化按其胃镜检查示曲张静脉直径(D)>5mm、红色征(RC)阳性为分组标准,选择有可能与其有关的9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VD增宽是... 为了寻找简单易行的方法早期诊断及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GVB),本文对110例肝硬化按其胃镜检查示曲张静脉直径(D)>5mm、红色征(RC)阳性为分组标准,选择有可能与其有关的9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VD增宽是EGVB的危险因素(P=0.006、0.008),OR值为1.179、4.649,95%CI值为(1.049,1.324),(1.487,14.599),而SVD增宽是EGVB的保护性因素(P=0.036),DR值为0.423,95%CI值为(0.190,0.944)。故PVD增宽、年龄增大是判断肝硬化患者EGVB的重要指标,而SVD增宽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药辅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5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艳景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在护肝、输血及一般止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1mg+5%葡萄糖... 目的观察奥曲肽、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在护肝、输血及一般止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1mg+5%葡萄糖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奥曲肽25~50μg.h-1持续静脉滴注,连续72h。泮托拉唑40mg+0.9%氯化钠注射液40mL持续静脉微量泵入。维持5~7d。治疗组同时给予云南白药混悬液4g(100mL),qid,口服或鼻饲,连续72h。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9.9%),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6.7%)(均P<0.05)。结论奥曲肽、泮托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泮托拉唑 云南白药 肝硬化 静脉曲张 食管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红英 巫丽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未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0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未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病因构成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Z=1.34,P>0.05)。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血清钠、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消化性溃疡、红色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肝功能状况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红色征、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清蛋白、碱性磷酸酶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清蛋白、门静脉内径、碱性磷酸酶、红色征与肝硬化胃食管静脉出血的发生相关,可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通过改善清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生长抑素和/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龚敏 王桂良 +5 位作者 林秋满 邱萍 徐林芳 韩明 李兴 文剑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4439-4446,4452,共9页
背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处理和应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是降门脉压力的经典药物.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抑素和/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 背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处理和应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是降门脉压力的经典药物.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抑素和/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收治的初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药物治疗48 h后给予内镜治疗.分析四组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止血疗效、24 h止血率、48 h止血率、内镜治疗后2周内再出血率与止血率、曲张静脉减轻情况、成本、成本-效果比(C/E)、增量C/E(ΔC/ΔE)并进行敏感度分析,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对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主效应显著(P<0.001),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对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24 h止血率、48 h止血率、内镜治疗后2周内止血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内镜治疗后2周内再出血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止血疗效、静脉曲张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914,P=0.012;Hc=9.708,P=0.021),但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止血疗效、静脉曲张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393,P=0.822;Hc=0.059,P=0.971).成本分析结果显示,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成本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48 h、2周出血率C/E降低(P<0.05),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48 h、2周出血率C/E增加(P<0.05).以生长抑素组为参考,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 ΔC/ΔE低于特利加压素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恶心发生率增加(P<0.05),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腹痛发生率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的术中出血、发热和异位栓塞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早期生长抑素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均能有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曲张静脉消失,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情况下,生长抑素成本最低,特利加压素次之,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最高,且安全性较好,但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联用后没有交互作用,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生长抑素 特利加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10
作者 文海 张太坤 陈文忠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70例重度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组织胶注射联合硬化...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70例重度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组织胶注射联合硬化剂,80例)和B组(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90例)。随访6个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临床疗效及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结果 B组患者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和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内镜下套扎术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一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9期587-588,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 静脉曲张 出血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白雪 刘晓艳 +1 位作者 杜文军 张忠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09名EGV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GV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247),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连...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09名EGV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GV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247),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χ2分析探究组间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EGV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将上述患者按照7∶3分为建模组及验证组,应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应用ROC曲线对两组模型效能予以检验。结果高密度脂蛋白(HDL)(P<0.001,OR=0.131,95%CI=0.049~0.350)、C-反应蛋白(CRP)(P=0.010,OR=2.657,95%CI=1.269~5.563)、门静脉宽度(PVW)(P=0.050,OR=1.156,95%CI=1.000~1.336)、脾脏厚度(P=0.035,OR=1.492,95%CI=1.028~2.165)、Child-Pugh B级(P=0.003,OR=11.320,95%CI=2.232~57.407)及Child-Pugh C级(P=0.002,OR=3.888,95%CI=1.659~9.114)与EGV破裂出血相关,ROC曲线示建模组集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802,验证组为0.836。结论CRP升高、Child-Pugh B级和C级、HDL降低、门静脉增宽和脾脏增厚是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HILD-PUGH分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RI和PALBI构建的列线图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欣忆 李娇娇 +5 位作者 李莹莹 魏虹合 熊雨凡 张新驰 孙蔚 陈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26,共6页
目的 评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临... 目的 评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及血凝等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59)和出血组(n=60),比较组间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出血组男性患者占75.00%,未出血组男性患者占40.68%,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84,P<0.001)。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病因均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53.33%vs 38.98%),两者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4,P=0.116)。出血组患者抗凝血酶原Ⅲ活性(AT-IIIA)水平高于未出血组(t=3.329,P=0.001),PLT、TBil、Ca、TC、TT水平则低于未出血组(P值均<0.05)。APRI和PALBI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75、19.532,P值均<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RI(OR=0.309,95%CI:0.109~0.881,P=0.028)、PALBI(OR=7.667,95%CI:2.005~29.327,P=0.003)、Ca(OR=0.001,95%CI:0.000~0.141,P=0.007)、TC(OR=0.469,95%CI:0.226~0.973,P=0.042)和TT(OR=0.599,95%CI:0.433~0.830,P=0.002)是影响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99,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APRI及PALBI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基于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个体化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APRI PALBI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柯舸 肖勇 +1 位作者 张弛 陈明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35例EGVB患者的基...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35例EGVB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以及住院期间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肌酶谱将其分为心肌损伤组(46例)及非心肌损伤组(189例),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及临床相关性初筛肝硬化EGVB继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使用列线图体现其与心肌损伤发生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各因素的独立预测价值以及联合预测价值,做出模型的校准度曲线。使用留一法进行内部验证;进一步对心肌梗死组进行亚组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高血压、肾病、基础疾病史、呕血、白细胞水平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上升、白蛋白(ALB)、红细胞比容(HCT)、国际标准比率(INR)、内镜时间6 h内、Child-Pugh分级(CP分级)在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14,OR=1.153,95%CI:1.030~1.291)、基础疾病史(P=0.005,OR=1.122,95%CI:1.032~2.437)、ALB(P=0.012,OR=0.449,95%CI:0.241~0.837)均是肝硬化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诊断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02。模型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χ~2=12.88,P=0.615,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内部验证正确区分了86.4%的验证对象。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亚组分析发现,ALB是该类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AUC=0.80)。结论 年龄、基础疾病史、ALB水平是EGVB患者院内并发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具有较高的早期识别该类患者并防治其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心肌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AAR和FIB-4等预测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素梅 王楠 +2 位作者 于珍 张金卷 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小板(PLT)、AST/PLT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和AST/ALT比值(AAR)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各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诊断价值。结果:有EGV组患者的APRI、FIB-4和ALT明显高于无EGV组(P<0.01),而PLT水平和AAR则明显低于无EGV组(P<0.01)。单指标诊断模型以ALT的AUC最大,AUC为0.645(95%CI:0.580~0.705,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34.04%、68.53%及78.05%。多指标联合模型中以ALT+FIB-4+AAR+PLT联合模型的AUC最大,AUC为0.787(95%CI:0.730~0.838,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73.40%、80.62%及63.30%。ALT+FIB-4+AAR、ALT+FIB-4+AAR+PLT和ALT+FIB-4+AAR+PLT+APRI联合模型的AUC与ALT和ALT+FIB-4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3种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FIB-4、ALT、PLT和AAR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预测模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万鹏 冯静 +2 位作者 许蕾 高海英 贾德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676-2679,共4页
目的了解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SAAG)、门静脉内径(PVD)及血小板计数与脾长径比值(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目的了解血清腹腔积液清蛋白梯度(SAAG)、门静脉内径(PVD)及血小板计数与脾长径比值(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n=26)和非出血组(n=24)。比较并分析两组SAAG、PVD及Plt/S-D,绘制SAAG、PVD、Plt/S-D及三者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1)两组SAAG、PVD及Plt/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G、PVD及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AG、PVD、Plt/S-D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81及0.67。SAAG取值为20.50 g/L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58.3%;取值为20.10 g/L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2.5%。PVD取值为13.50 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3%;取值为14.25 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83.3%。Plt/S-D取值为0.88×109个/mm时,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6.7%;取值为0.97×109个/mm时,灵敏度为65.4%,特异度为66.7%。(3)SAAG、PVD及Plt/S-D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的评分公式为:预测出血评分=SAAG×PVD÷Plt/S-D,ROC曲线下面积为0.91,取值为890.35时有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90.7%。结论 SAAG、PVD及Plt/S-D是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因素,三项联合应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花 刘云霞 +2 位作者 李鹏 杨少奇 王鵷臻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432例肝硬化患者,初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的325例为对照组(即出血停止组),再出血的107例为研究组(即再出血组)。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432例肝硬化患者,初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的325例为对照组(即出血停止组),再出血的107例为研究组(即再出血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吸烟、血红蛋白、白细胞、ALT、AST、脾脏厚度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相对值(OR=0.976,P=0.034)、白细胞计数(OR=1.173,P=0.007)、门静脉宽度(OR=7.530,P=0.001)和血红蛋白(OR=1.015,P=0.013)与出血具有相关性。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门静脉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脾脏硬度预测肝硬化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凯 何蕊玲 +1 位作者 马苏美 毛小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 探讨肝脏及脾脏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预测肝硬化患者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硬化患者64例,均行胃镜、弹性成像及血清学检查,根据胃镜结果分为高风险静... 目的 探讨肝脏及脾脏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预测肝硬化患者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硬化患者64例,均行胃镜、弹性成像及血清学检查,根据胃镜结果分为高风险静脉曲张(HRV)30例及非HRV 34例。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弹性成像指标差异,分析肝脏硬度、脾脏硬度对于HRV的诊断效能;并建立诊断模型,比较不同模型排除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RV的诊断效能。结果 HRV及非HRV组血小板[(74±24)×10^(9)/L比(124±50)×10^(9)/L]、肝脏硬度[(16.1±5.6)k Pa比(13.6±5.5)kPa]及脾脏硬度[(41.7±8.9)k Pa比(28.1±8.6)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5.136、-1.832、-6.206,P均<0.05)。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预测HR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858。Baveno VI联合脾脏硬度模型对于排除HRV表现最佳(30.0%)。结论 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预测肝硬化患者HRV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脾脏硬度优于肝脏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脾脏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弛 黄伟俊 钟敏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65-1968,共4页
食管胃静脉曲张(EGV)及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EGV及EVB极为重要。本文就影像学预测肝硬化患者EGV及EVB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二级预防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爽 朱玉轩 +6 位作者 刘越 王静 李群 王明辉 董倩倩 范飞飞 刘晓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0-2440,共11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二级预防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序贯治疗次数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就诊的1717例肝硬化GOV二级预防患者,根据... 目的探究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二级预防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序贯治疗次数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就诊的1717例肝硬化GOV二级预防患者,根据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分析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内镜下治疗次数与再出血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内镜治疗后286例(16.7%)患者发生再出血,1431例(83.3%)患者未出血。两组患者比较,吸烟史、饮酒史、肝硬化病因、H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lb、空腹血糖(GLU)、尿素氮(BUN)、Child-Pugh分级、APRI评分、ALBI评分、术前是否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治疗方式、静脉曲张类型及最大静脉曲张直径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GOV二级预防患者再出血与吸烟史、饮酒史、肝硬化病因、术前NSBB、治疗方式、最大静脉曲张直径、Hb、PLT、PT、PTA、INR、Alb、TBil、ALP、GGT、GLU、BUN、Child-Pugh分级及ALBI评分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HR=0.989,95%CI:0.983~0.994,P<0.001)、TBil(HR=1.020,95%CI:1.006~1.034,P=0.005)、Alb(HR=0.868,95%CI:0.758~0.994,P=0.041)、治疗方式(硬化剂HR=2.158,95%CI:1.342~3.470,P=0.002;组织胶HR=2.709,95%CI:1.343~5.462,P=0.005;套扎+硬化剂HR=3.181,95%CI:1.522~6.645,P=0.002;硬化剂+组织胶HR=1.851,95%CI:1.100~3.113,P=0.020)、ALP(HR=1.003,95%CI:1.001~1.004,P=0.002)、最大静脉曲张直径(HR=1.346,95%CI:1.119~1.618,P=0.002)是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序贯治疗次数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3次的再出血率较1次和2次的患者再出血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43、5.277,P值分别为0.003、0.02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患者再出血间隔时间延长(P=0.006)、病死率降低(P<0.001)。结论肝硬化GOV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包括入院时TBil、ALP、Hb、Alb水平、内镜治疗方式、最大静脉曲张直径,临床中应多加强对预测因素的监测。规律内镜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GOV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延长再出血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内窥镜检查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