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LBP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金林 房颖 王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8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按照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A(合并SBP)、B(未合并SBP)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B水平,并...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按照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A(合并SBP)、B(未合并SBP)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B水平,并对血清LBP水平进行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A组血清LBP为(97.76±10.08)μg/L,B组为(81.41±15.53)μg/L,两组比较P<0.01。血清LBP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7,LBP浓度检测对SBP诊断的灵敏性为75.00%、特异性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72.41%、阴性预测值为77.41%。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LBP水平升高,检测血清LBP水平对肝硬化并发SB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腹膜 脂多糖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艾卓 曲艺 +1 位作者 杨琰 李若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6期83-83,共1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腹腔积液病原菌培养阳性31例(26.7%),以G-杆菌为主23例(74.2%...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腹腔积液病原菌培养阳性31例(26.7%),以G-杆菌为主23例(74.2%),G-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依诺沙星等六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G-需氧杆菌为SBP细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对明确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存在其他高度怀疑SBP的临床表现时,不需等待腹腔积液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立即给予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病原菌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云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进行腹水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进行腹水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中,共培养15株阳性病原菌(50.0%),其中9例大肠埃希菌(60.0%)、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3.3%)、4例其他杆菌(26.7%)。15株阳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得到14株耐药菌(93.3%),其中12株革兰阴性菌、2株革兰阳性菌。结论对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根据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病原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3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明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0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诊断的86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肝硬化综合治疗,但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21 d后对...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将符合诊断的86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肝硬化综合治疗,但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测定,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感染控制总有效率高达93.0%,而对照组仅为7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并发SBP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噻肟与腹腔灌注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0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惠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放液联合腔内灌注抗生素等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简单静脉及腹腔内注射抗生素...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放液联合腔内灌注抗生素等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简单静脉及腹腔内注射抗生素治疗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腹腔穿刺放液灌注治疗措施,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的治愈好转率为83.78%,而对照组仅为58.33%,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腹腔内注射抗生素可用于较好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 腹腔穿刺 放液 抗生素 腔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0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海玲 李娟 +1 位作者 苏海生 赵文轩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发热、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临床表现以及血清总胆红素、腹水白细胞、腹水多形核白细胞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热、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临床表现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红素、腹水白细胞、腹水多形核白细胞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比单用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快,且能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复发,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自发性细菌腹膜 中药灌肠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淼 王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49-50,共2页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CRP、PCT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130例肝硬化患者,依据病情分为合并SBP组(80例)和腹水非SBP组(50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合并...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CRP、PCT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130例肝硬化患者,依据病情分为合并SBP组(80例)和腹水非SBP组(50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合并SBP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RP、PCT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及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腹水非SBP组及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以上血液学指标。结果培养合并SBP组腹水细菌结果显示:腹水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20例,检出率最高;鲍曼不动杆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肠球菌属10例。合并SBP组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腹水非S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腹水非SBP组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的SBP诊断中CRP及PCT水平的意义:以CRP>3.3 mg/L为阳性,以PCT>0.5μg/L为阳性。结论 CRP、PCT可作为肝硬化SBP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自发性细菌腹膜 肝硬化 血清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易患因素分析
8
作者 曾静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期134-134,138,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138例,根据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诊断标准,本组中40例并发自发性细菌腹膜炎。本研究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是...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138例,根据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诊断标准,本组中40例并发自发性细菌腹膜炎。本研究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是否>10 g/L、有无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28g/L、近期腹部穿刺次数共6个方面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没有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的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与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水平、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易患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2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竺林佳 石家庆 《内科》 2007年第3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膜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10
作者 宋木生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8期869-87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会昌县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医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会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腹腔积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发生SB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96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共检出1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51.4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菌50株(占48.54%,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较为常见);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苯唑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65.00%),对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依替米星的耐药率较低(≤20.00%);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利福平、庆大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20.00%)。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普遍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应尽量根据相关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腹腔积液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联合血清炎性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11
作者 孙亚贤 官依婷 +4 位作者 李自娟 赵旭 贺凤 雷学芬 林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腹...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SBP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比较两组指标检测结果,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诊断价值,比较四项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试验组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的AUC分别为0.779、0.854、0.808、0.892;Cut-Off值分别为47.68、0.22、9.47、22.10;四项联合检测较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单项检测敏感度(88.90%vs.61.10%、80.60%、91.70%、83.30%)、特异度(100.00%vs.90.00%、76.60%、60.00%、83.30%)除hs-CRP外均显著升高。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水平显著升高,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利于SBP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粒细胞比例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凤媛 徐希岳 《安徽医学》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 SBP的发生率为 10. 16%,致病菌以 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并发S...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 SBP的发生率为 10. 16%,致病菌以 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并发SBP 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计数和/或细菌培养是 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发生S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预防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TNF-α和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莉 浦俭斌 +2 位作者 王晓春 唐晶 杨根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肝炎HC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腹水常规检查及...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肝炎HC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腹水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对确诊SBP组进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清和腹水中TNF-α与IL-6水平。结果肝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无合并SBP组(P<0.01),腹水更敏感。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下降(P<0.01),死亡组初始TNF-α和IL-6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检测对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判断与改善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腹膜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邢汉前 刘俊微 +5 位作者 赵鸿 王开利 刘素霞 崔艳华 白雪 赵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3.4岁。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双... 目的观察应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3.4岁。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双重腹水超滤回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腹围、治疗当天尿量、24h尿量、血清尿素和肌酐、血清电解质、血清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不适症状明显改善56例(56/60),腹围均明显缩小;同治疗前比较,治疗当天尿量及24h尿量均增加(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尿素和肌酐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腹水蛋白浓度[(16.4±5.6)g/L]明显高于治疗前[(8.4±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60例患者出院时的转归中,好转42例,无效12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70.0%。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出现头晕、乏力明显2例,肝区隐痛不适2例,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单雪莲 仲冬梅 毛鑫群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菌腹膜 预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PCT和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红丽 孙岳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伴腹水患者75例分为SBP组45例和非SBP组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PCT、CRP、WBC、ESR水平,观察SBP组抗感染治疗后...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伴腹水患者75例分为SBP组45例和非SBP组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PCT、CRP、WBC、ESR水平,观察SBP组抗感染治疗后PCT、CRP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WBC、ESR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PCT、CRP、WBC、ESR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均<0.05)。经抗感染治疗,SBP组死亡者的血浆PCT、CRP持续阳性,直至恶化未见降低;好转患者治疗初期PCT、CRP逐渐降低,出院时均正常。PCT和CRP诊断SB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SBP组的ROC曲线下AUC依次为PCT>CRP>WBC>ESR。结论 SBP患者PCT、CRP升高,其可作为肝硬化伴SBP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正斌 范文海 +1 位作者 陈青锋 姚立琼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11期1222-1224,1228,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特点及耐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34例)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依据不同感染菌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内细菌所占百分比,同...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特点及耐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34例)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依据不同感染菌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内细菌所占百分比,同时针对优势菌株(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进行耐药率分析。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61例,占总病例数的11.42%,共分离出病原菌78株,45例患者为单菌感染(73.8%),16例患者为复合菌感染(26.2%),其中15例为两种菌感染,占复合细菌感染的93.8%;78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40株(51.3%),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革兰阴性菌的37.5%;革兰阳性菌32株(41.0%),其中以屎肠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菌的59.38%,且屎肠球菌总菌株数(19株)高于大肠埃希菌(15株);真菌6株,占总菌株数的7.7%;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分别是93.3%、80.0%、73.3%;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均为6.7%;未见对厄他培南、美洛西林的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8.4%、63.2%、57.9%、42.1%;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1例菌株,为屎肠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细菌感染以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严重,临床应依据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和药敏合理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膜 细菌 抗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白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熊琴 周英发 杨国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肿瘤抗原125(CA125)、白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为SBP组,同时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无SBP患者作为非SBP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和腹水...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肿瘤抗原125(CA125)、白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为SBP组,同时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无SBP患者作为非SBP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和腹水,对所采集的血清及腹水进行CA125、白蛋白测定,并计算出腹水-血清CA125梯度、血清-腹水白蛋白浓度梯度(SAAG)。结果 SBP组血清CA125、腹水CA125、腹水-血清CA125梯度显著高于非SBP组(P<0.05),SBP组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显著低于非SBP组(P<0.05),SBP组SAAG比非SBP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并SBP患者血清CA125、腹水CA125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明显降低,血清、腹水中CA125、白蛋白检测有助于SBP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 肿瘤抗原125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海丹 李腾庆 罗晓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5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消化内科近5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7例中,治...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消化内科近5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7例中,治愈39例(58.2%,39/67),好转20例(29.8%,20/67),死亡8例(12.0%,8/67),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自发性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满分消丸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裕红 熊焰 +1 位作者 阳航 陈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满分消丸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中满分消丸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