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肝纤三项、HBV-DNA定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志炜 孟春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78-2680,共3页
目的:探索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肝纤三项和HBV-DNA定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各有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 目的:探索疏肝健脾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肝纤三项和HBV-DNA定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作两组,各有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应用疏肝健脾活血方,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并比较患者肝功能、肝纤三项及HBV-DNA定量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与对照组71.05%比较有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分别为(28.55±4.33)IU/L、(26.83±4.38)IU/L、(14.34±3.20)μmol/L、(39.03±3.92)g/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肝纤三项HA、PCⅢ、CⅣ分别为(136.40±7.44)ng/m L、(90.52±8.33)ng/m L、(100.72±8.42)ng/m L,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HBV-DNA定量值为(1.93±0.34)log10copies/m L,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活血方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对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活血方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代偿期 肝功能 肝纤三项 HBV-DNA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屠红辉 纪礽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入住我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复方鳖甲...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入住我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两组均给予保肝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显著小于观察组(94.00%)(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TBil及A/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HBV DNA转阳后肝功能异常,而观察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慢肝解郁胶囊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肝解郁胶囊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营养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郜琳娜 陈羽双 +3 位作者 胡露红 匡曼 陈瑞 刘筱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46,共4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营养管理体验,为临床制订有效的营养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7个亚主题:... 目的了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营养管理体验,为临床制订有效的营养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7个亚主题:对营养管理缺乏内在动机、对营养管理存在认知偏差(认知不足、质疑营养管理效果)、营养管理中的心理痛苦(对营养管理的焦虑、饮食限制的困扰和生活习惯的剥夺感、对家庭的愧疚感)及外在支持不足(缺乏专业指导和帮助、社会支持薄弱)。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管理具有复杂和干预难度大的特点,医护人员应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心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营养管理 自我护理 内在动机 认知偏差 心理痛苦 社会支持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靖媛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2-1002,共1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先前研究已证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与肝硬化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HE)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有关。关于PPI治疗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的病理机制还有待进一...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硬化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先前研究已证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与肝硬化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HE)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有关。关于PPI治疗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的病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许多研究表明,PPI治疗,特别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道生态失调,这可能加重肠道细菌的易位,增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炎症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炎症状态是发生ACLF的患者的典型特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假设PPI治疗可能是ACLF发生的一个易感因素,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在倾向评分匹配的肝硬化患者群体中,PPI治疗是否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ACL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加急性肝衰竭 炎症状态 易感因素 肝硬化并发症 生态失调 危险因素 肠道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2年抗病毒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司慧远 靳雁斌 +1 位作者 李晓娟 周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不同阶段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正确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8例及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不同阶段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正确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8例及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三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观察。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定量、胆碱酯酶(CHE)、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ALT、AST、HBV DNA、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HBeAg、CHE、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较好的恢复肝功能、降低病毒载量的功效,且治疗各期肝硬化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硬化代偿期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CBD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的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正桥 高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09-1012,1016,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肝病科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肝病科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分为ADV+LAM组,以及中西结合组,每组各30例,其中DV+LAM组在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中西结合组在ADV+LAM组方案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方,2组均接受为期48周的治疗。观察治疗48周患者的并发症及肝细胞癌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HBV DNA浓度、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经过48周的治疗及随访,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或肝细胞癌,占16.67%。其中ADV+LAM组7例(腹水3例,肝细胞癌1例,食管静脉曲张2例,肝性脑病1例),中西结合组1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2组发生并发症或肝细胞癌发生率比较P=0.02时我们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年龄、性别不是肝硬化并发症或肝细胞癌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而HBe Ag状况、HBVDNA载量均是肝硬化并发症或肝细胞癌独立危险因子(P均<0.05)。2)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ADV+LAM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0.5%、57.3%、64.9%、87.6%,而中西医结合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0.8%、59.7%、85.7%、96.4%,2组治疗第12周及24周时HBV DNA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P1=0.34,t1=4.24;P2=0.25,t2=4.92)。治疗第36周及48周2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3=0.03,t1=5.91;P4=0.02,t2=5.92)。3)治疗48周后,中西医结合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改善最为明显。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32,所有患者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结论:柴胡疏肝散通过抑制HBV病毒复制,从而达到部分逆转肝硬化的发展,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相关性 肝硬化代偿期 抗病毒 柴胡疏肝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喜增 裴旭东 +1 位作者 翟玉峰 张怀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复方鳖甲软肝片 恩替卡韦 治疗效果 肝硬化 HBEAG阳性 临床研究 肝硬化 抑制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尧 冯静云 +1 位作者 郑立明 陈菲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记录按照患者预后好转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记录按照患者预后好转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3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79.9%)、腹痛(76.3%)和腹胀(70.5%)。75例感染患者的腹水培养阳性病原菌86株,依次分别为大肠埃希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白蛋白(ALB)、血Na^(+)、总胆红素(TBIL)水平、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相比预后良好组显著更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LB、血Na^(+)、Child-Pugh分级、合并高血压、合并肝性脑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以发热、腹痛和腹胀等经典临床表现为主,感染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众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腔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hild-Pugh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占国清 郑三菊 +3 位作者 朱琳 王崇慧 李金科 张薇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死亡,死亡组MELD和Child-Pugh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01);MELD评分在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AUC高于Child-Pugh评分(P<0.05);生存分析表明MELD与Child-Pugh评分均可有效地分辨6个月内可能生存及死亡的患者(P<0.005);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r=0.67,P<0.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均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MELD评分短期评估优于Child-Pugh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MELD评分 Child—Pugh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明慧 刘旭华 +3 位作者 韩际奥 杨柯 杨璐 曹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其中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2例(观察组),未行干细胞治疗20例(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分别观察治疗...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其中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2例(观察组),未行干细胞治疗20例(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2组患者血液生化、凝血、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水平下降,白蛋白合成增加;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增加(P均<0.05);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硬度及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艾林 贺汉军 唐剑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硬度及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8月医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2例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对...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硬度及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8月医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2例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联合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疗效与治疗前、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Th1/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超声指标(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水平、Fibroscan检测的肝脏硬度值。结果 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TBIL、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Ⅳ-C、LN、H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IL-6、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降低肝脏硬度,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替诺福韦酯 乙肝肝硬化 肝脏硬度 TH1/TH2型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 被引量:34
12
作者 袁刚 胡爱荣 +3 位作者 胡耀仁 曾传莉 朱德东 石小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DV组和ETV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目的:评价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DV组和ETV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和3年后的肝脏纤维化弹性指数、肝纤维化治疗疗效,病毒学指标[如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换率]以及远期预后(3年死亡率、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后,ETV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弹性指数[(1.89±0.23)m/s和(1.49±0.28)m/s,P=0.000 16];ADV组和ETV组肝纤维化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25%和81.25%,ETV组明显高于ADV组(P=0.033)。治疗3年后,ETV组患者的HBV-DNA载量[(2.91±0.90)log10 IU/mL和(2.26±0.68)log10 IU/mL,P=0.000 007 5]和无应答率明显低于ADV组(2.50%和11.25%,P=0.029),HBV-DNA转阴率(86.25%和68.75%,P=0.008)和HBe Ag转换率显著高于ADV组(27.50%和11.25%,P=0.009)。ETV组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6.25%和6.25%均明显低于ADV组(43.75%和17.50%,P=0.020,P=0.028);两组患者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3.75%和5.00%(P=0.058),ADV组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明显高于ETV组[HR=2.996,95%CI(1.009,7.656),P=0.048]。ADV组和ETV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13.75%和11.25%,P>0.05)。结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病毒学应答,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占国清 江山 彭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副反应 乙型肝炎肝硬化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烨 陈景寿 +2 位作者 欧晓娟 贾继东 尤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海玲 梅冬雪 +4 位作者 王珊 张杰 蒋晓忠 张艳敏 刘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4例...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病例组予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观察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及APRI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N、PCⅢ、CIV、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阻力指数、BUN、Cr、IL-6、IL-8、hs-CRP、TNF-α、TLR-4、TGF-β1、APRI较治疗前降低,ALB和肾血流量较治疗前升高;病例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影像学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APR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肾功能,减轻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肝硬化 谷草转氨酶-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198例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瑞娟 姚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75-197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对2004年8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局完整的19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年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39项指标,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 目的探讨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对2004年8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局完整的19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年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39项指标,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积液、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球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钠、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BVDNA、脾静脉内径17项指标与肝硬化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球蛋白(P=0.000)、自发性腹膜炎(P=0.014)、肝性脑病(P=0.02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0.031)4项指标与肝硬化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脑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肺炎病人的抗感染治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翠瑶 吴青 +2 位作者 樊继山 唐敏 杨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55-1158,1167,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重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一例脑出血、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肺炎病人抗感染治疗的案例,分析在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制定适合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结... 目的:探讨肝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重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一例脑出血、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肺炎病人抗感染治疗的案例,分析在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制定适合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对严重肝功能受损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开展全程化的药学监护,针对患者病程中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致病菌,对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使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关注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并进行药学监护,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肺炎 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诗君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其中50例患者自愿选择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观察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0例患者选择内科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0例,其中50例患者自愿选择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观察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0例患者选择内科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监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等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1、6、12个月的疗效。结果 1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76%(38/50)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乏力、食欲等相关临床症状及黄疸、腹水等体征有所改善;对照组40%(12/30)患者经治疗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2观察组在治疗后1、6、12个月时肝功能各项指标[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治疗前比较逐渐好转(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1、6、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上述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LB、A/G、TBil、PTA在治疗后1、6、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并且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脐血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Meta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小燕 李志艳 +3 位作者 颜波 旷小晴 唐海林 傅念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旨在汇集以前的临床对照实验,对BM-MSCs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进行有效性评估。方法:利用计算机联合检索万方(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知网(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Pub Med(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Th... 目的:旨在汇集以前的临床对照实验,对BM-MSCs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进行有效性评估。方法:利用计算机联合检索万方(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知网(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Pub Med(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5期)、Science direct(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Medline(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等数据库关于BM-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语种限中文或英文,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以终末期肝脏疾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作为文章主要分析指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篇,共507例肝硬化患者(255例对照组,252例BM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M-MSCs治疗1个月后MELD评分(MD=-1.65,95%CI=-2.8^-0.50,P=0.005),AST(MD=-0.26,95%CI=-0.44^-0.08,P=0.005),INR(MD=-0.26,95%CI=-0.44^-0.08,P=0.005)明显下降;BM-MSCs治疗6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MELD评分(MD=-1.65,95%CI=-2.80^-0.50,P=0.005),AST(MD=-0.26,95%CI=-0.44^-0.08,P=0.005),INR(MD=-0.26,95%CI=-0.44^-0.08,P=0.005)。结论:由于BM-MSCs具有调节免疫及分化成肝细胞的潜能,因此它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肝硬化治疗剂。且目前研究发现这种疗法能比较安全及有效地改善肝功能。然而,不同的变量在肝硬化优化治疗中如何控制尚不清楚。因此,肝硬化优化治疗策略需要在未来的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必武 贾学平 +4 位作者 吴玉芳 李轶西 胡伟 刘嵩 时昭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术前及术后第8、16、24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术前及术后第8、16、24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FGF-β)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第8周就出现肝功能好转并持续改善,第16、24周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16、24周患者血清中TNF-α、IL-6、FGF-β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4周肝纤维化指标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降低血清TNF-α、IL-6、FGF-β等细胞因子水平,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方法而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肝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 肝纤维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