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金匮要略》之“肝着”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彧 韩迎娣 +1 位作者 李剑虹 金钊 《甘肃中医》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肝着"的病位在肝之经脉——足厥阴肝经,病因病机为风寒直中脏腑后肝之气机着而不行,临床治疗以辛温通阳,活血通络为主,用旋覆花汤为主方进行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肝着 旋覆花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着辨治体会
2
作者 赵师琪 冯全生(指导) 《国医论坛》 2009年第5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肝着 辨证论治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梭菌上清增强肝纤维化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肝脏炎症
3
作者 陈曦 张艾煜 +3 位作者 康桐 孔光耀 杨军 赵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目的 探讨普拉梭菌培养上清对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模型小鼠+普拉梭菌上清组(Model+S)。Model组和Model+S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 目的 探讨普拉梭菌培养上清对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模型小鼠+普拉梭菌上清组(Model+S)。Model组和Model+S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共持续10周。造模2周后,Model+S组用细菌上清灌胃处理8周。HE染色观察结肠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过碘酸雪夫染色、ELISA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荧光探针检测肠屏障功能损伤,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qPCR和ELISA检测肠道屏障功能、肝纤维化和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Model组相比,Model+S组小鼠肠道损伤程度和促炎因子表达降低,多种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外周血中FITC-Dextran和肝脏脂多糖浓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肠道菌群结构得到改善。此外,与Model组相比,Model+S组小鼠的肝脏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但肝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Tlr4、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以及IL-6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普拉梭菌上清可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失调,减轻肝脏炎症,但不影响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梭菌 肠道屏障功能 纤维化 肠道菌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在成人肝移植患者康复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4
作者 鲍向英 王菲 +2 位作者 方炜娜 潘丽红 倪梦琪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6,共7页
目的:对运动干预在成人肝移植患者康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成人肝移植患者标准化运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9月30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进行范... 目的:对运动干预在成人肝移植患者康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成人肝移植患者标准化运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9月30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进行范围综述。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9项类实验研究。运动干预的对象为肝移植等待期患者和肝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干预的类型主要为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和柔韧性运动;运动频率多为2或3次/周,运动时间多为30~60 min/次,运动周期多为8~12周。运动干预对成人肝移植患者的身体功能、身体成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较高的依从性。结论:运动干预在成人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整体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同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可依托移动医疗平台及多学科团队的力量,进一步优化运动干预的具体内容、规范评价体系,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方案,以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运动 康复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Wilson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石桥 汪美霞 +3 位作者 钱南南 邵宁书 倪明珠 杨文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68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驱铜和吞咽训... 目的观察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对痰瘀互结型Wilson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68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驱铜和吞咽训练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肝豆扶木汤。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Barthel量表评分、24 h尿铜含量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SA、WST量表评分及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FOIS、Barthel量表评分、24 h尿铜含量及血清SOD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豆扶木汤联合吞咽训练可显著提高痰瘀互结型Wilson病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促进尿铜排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扶木汤 吞咽训练 WILSON病 吞咽障碍 痰瘀互结证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华君基于“肾肝脑同治”理论治疗中风经验拾萃
6
作者 张慧 龙华君 +1 位作者 刘雨 胡国恒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1期23-25,29,共4页
龙华君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治疗以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主,重视多脏同治,防治并重,身心同调。并附医案1则以佐证其临证思路和用药特色。
关键词 中风 脑同治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肝”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7
作者 刘成芳 石丽洪 +2 位作者 皇甫平 刘继斌 陆利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0-82,共3页
以消化腺“肝”为例,探讨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实质性依据。选取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2班共6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各环节中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并进行应用,开展课前思政教育宣讲、课... 以消化腺“肝”为例,探讨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实质性依据。选取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2班共6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各环节中深入挖掘、提炼思政元素并进行应用,开展课前思政教育宣讲、课中实践、课后拓展等活动,并对授课前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课前相比,授课后愿意学习急救知识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多,对生命的珍惜意愿显著增强,愿意戒酒及劝身边人戒酒的人数显著增多。结果表明,将理想信念、健康中国及生命教育等思政元素恰当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生活品质和职业素养,有益于学生生命价值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课程思政 职业素养 健康中国 生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胡海峰 王梦娇 +3 位作者 肖辉宇 王余广 郝利国 曹颖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肝癌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DWI)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CE-MR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6、4.247,P<0.05);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DWI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6.844,P<0.05);DCE-MRI与DW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0.419,P>0.05)。DCE-MRI(AUC=0.793)、DWI(AUC=0.823)、DCE-MRI联合DWI(AUC=0.898)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转移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可显著提高HCC患者微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通过微血管侵犯转移的风险,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 细胞 微血管侵犯 转移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鲵肝肽蜜制丸制备及解酒作用研究
9
作者 苏文 陈德经 +2 位作者 郑小莉 杨荣广 曾允灏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大鲵加工副产物,以大鲵肝肽粉、葛根粉、西洋参粉为原料,制备大鲵肝肽蜜制丸,并检测其解酒作用。通过测定乙醇脱氢酶(ADH)激活率和对DPPH·、·OH和·O2-清除率,研究大鲵肝肽蜜制丸及原料体外活性,通过志愿者... 为了充分利用大鲵加工副产物,以大鲵肝肽粉、葛根粉、西洋参粉为原料,制备大鲵肝肽蜜制丸,并检测其解酒作用。通过测定乙醇脱氢酶(ADH)激活率和对DPPH·、·OH和·O2-清除率,研究大鲵肝肽蜜制丸及原料体外活性,通过志愿者饮酒实验测定大鲵肝肽蜜制丸促进体内乙醇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蜜制丸配方为50%大鲵肝肽、48%葛根粉、1%西洋参粉、1%薄荷,所制大鲵肝肽蜜制丸对ADH的激活率高达109.24%;对DPPH·、·OH和·O2-清除率均达85.50%以上;在饮酒前服用大鲵肝肽蜜制丸,体内乙醇的分解率提高50%,大鲵肝肽解酒蜜制丸具快速解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蜜制丸 制备 解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繁荣运用“平肝补肾”法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证经验
10
作者 文谦 杨晗 +1 位作者 鲁凌云 梁繁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缺乏能明显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的疗法,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中帕金森病属于“颤证”范畴,梁繁荣教授认为其病位在脑,与肝、肾关系最密切,核心病机为“肝风内动、肾精不...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缺乏能明显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的疗法,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中帕金森病属于“颤证”范畴,梁繁荣教授认为其病位在脑,与肝、肾关系最密切,核心病机为“肝风内动、肾精不足”。临证治疗以“平肝补肾”为重要治则,辨证归经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督脉为主。采用分期论治:早期平肝息风、舒筋止颤,中期补肾益髓、通脑调神,晚期养肝荣肾、滋养筋脉,针刺和艾灸治疗相结合,多脏同调,在缓解帕金森病的动作迟缓、肌肉强直震颤、睡眠障碍、认知功能损害等方面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针灸 “平补肾” 梁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MCM4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1
作者 王超 王彦玲 李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肝癌组织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02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与切... 目的探究肝细胞肝癌组织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102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与切缘正常组织MCM4蛋白表达,比较癌组织和切缘正常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访1 a分析癌组织MCM4蛋白表达与生存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肝细胞肝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切缘正常组织(P<0.05);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a期、低/未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甲胎蛋白(AFP)≥400μg·L^(-1)、有微血管侵犯、有肝硬化患者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HBsAg阴性、TNM分期I~Ⅱ期、高/中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AFP<400μg·L^(-1)、无微血管侵犯、无肝硬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患者生存率为78.79%,HBsAg阳性、TNM分期Ⅲa期、低/未分化、AFP≥400μg·L^(-1)、有肝硬化、MCM4蛋白阳性表达均为肝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HR=4.026、5.767、6.430、6.874、4.496、7.588,P<0.05);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1 a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切缘正常组织,癌组织MCM4蛋白表达与HBsAg、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AFP水平、微血管侵犯、肝硬化有关,且癌组织MCM4蛋白阳性表达可降低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的机制与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祥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116-119,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铜在肝、脑、肾等器官中的异常沉积。少数患者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误治率高。该文总结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研究概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铜在肝、脑、肾等器官中的异常沉积。少数患者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误治率高。该文总结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发病机制及研究概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肾损害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状核变性 肾损害 颤证 痉证 狂证 癫痫 水肿 鼓胀 发病机制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艳昕从心肝脾自拟肝脾调神方治疗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的临床经验
13
作者 王颖 王艳昕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440-445,共6页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近年来就诊病例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于2017年才被《国际前庭疾病分类》进行明确的定义,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其发作诱因较为复杂,并且该疾病对病人...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 perceptual dizziness,PPPD)近年来就诊病例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于2017年才被《国际前庭疾病分类》进行明确的定义,因此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其发作诱因较为复杂,并且该疾病对病人的精神、心理影响颇深,病人日常生活遭受限制,且西药治疗方案有限。从症候上讲,PPPD属于中医的“眩晕”与“郁病”之合病。王艳昕,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不仅被誉为安徽省名中医,也成立了王艳昕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是研究团队中的核心成员,王教授也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睡眠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以及中国中药学会脑病分会眩晕学组常委、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余年来致力于脑病研究,临床经验丰富。王教授总结得出:PPPD当从虚实论治,病机不外乎累及心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建运,心神失养而发此病,治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化痰健脾,治疗上方以自拟方肝脾调神方,结合虚实进行诊治,多年临床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作者有幸跟师,现将王师治疗PPPD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性知觉性头晕 脏腑论治 临床经验 王艳昕 脾调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学和机器学习的肝纤维化早期血清诊断标志物筛选
14
作者 朱毅 谯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探究肝纤维化早期血清诊断标志物。方法58只SPF级SD大鼠[8~10周,(220±20)g,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正常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花生油,每周2次,连续12周... 目的探究肝纤维化早期血清诊断标志物。方法58只SPF级SD大鼠[8~10周,(220±20)g,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正常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花生油,每周2次,连续12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体重,肝、脾脏质量,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提取两组大鼠血清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物。整合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和逻辑回归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评价其诊断效能。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关键靶点蛋白,并对关键基因及差异代谢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肝、脾脏重量增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水平上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汇管区炎症浸润伴随纤维化但小叶结构保留,判定为肝纤维化早期。两组差异表达基因有120个,排名前10位的关键基因和关键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E成员1、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趋化因子2、基质金属蛋白酶-7蛋白表达降低,分泌型磷蛋白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两组差异表达代谢物有124个,整合机器学习最终得到γ-谷氨酰半胱氨酸、谷氨酸、羟丙酸、2-氧基-4-甲硫基-丁酸和神经酸5个关键差异代谢物,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9,关键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等。结论代谢组学-转录组学整合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γ-谷氨酰半胱氨酸、谷氨酸、羟丙酸、2-氧基-4-甲硫基-丁酸和神经酸5个关键的差异代谢物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E成员1、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2趋化因子2、基质金属蛋白酶-7、分泌型磷蛋白1等10个关键的差异基因,且共同富集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提示早期肝纤维化可促使上述10个基因差异表达,进而导致肝脏代谢物异常表达,为临床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提供准确性高、无创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诊断标志物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与大肠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慧 吕冠华 范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通”,提出肝肠功能相关,肠道在维持肝脏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内涵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有着密切联系,其通过... 中医认为“肝与大肠相通”,提出肝肠功能相关,肠道在维持肝脏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内涵相通,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有着密切联系,其通过参与胆汁酸代谢及肠屏障破坏影响MAFLD的进展,因此纠正肠道微生物群稳态失衡成为目前研究的方向之一。文章总结了胆汁酸及肠屏障破坏影响MAFLD的相关机制以及以肠道为靶点的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论治MAFLD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大肠相通 肠道微生物群稳态 肠- 代谢相关脂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对肝肾阴虚型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沙咏怡 赵怡 +4 位作者 涂少华 孔雪晴 夷成龙 陶霓霞 项敏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对肝肾阴虚型结膜松弛症(CCH)患者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收集56例56眼Ⅱ-Ⅲ级肝肾阴虚型C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26例26眼和对照组(单纯人工泪液)30例30... 目的:观察中药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对肝肾阴虚型结膜松弛症(CCH)患者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收集56例56眼Ⅱ-Ⅲ级肝肾阴虚型C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26例26眼和对照组(单纯人工泪液)30例30眼,疗程1 mo,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国际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球结膜充血指数。采集治疗前后CCH患者的泪液,通过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对患者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CCH患者治疗后OSDI、BUT、球结膜充血指数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MH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MH无差异(P=0.41)。治疗组CCH患者在治疗后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2、IFN-γ、IL-17F、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治疗组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CCH患者泪液中IL-6、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治疗组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1)。结论:杞精明目汤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型结膜松弛症患者眼表微环境,提高泪膜稳定性,抑制眼表炎症,可能与其降低泪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松弛症 肾阴虚型 杞精明目汤 TH17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蛋白源解酒护肝水解物的筛选制备及功效评价
17
作者 冯杨梦晓 任青兮 +3 位作者 刘双平 周志磊 姬中伟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8种海洋生物为原料,通过双酶酶解制备了336种样品,从中筛选出综合效果最好的目标酶解物,海参水解物(Stichopus japonicus peptides,SJPs),即海参先后经过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的产物。SJPs拥有较高的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率(118.8... 以8种海洋生物为原料,通过双酶酶解制备了336种样品,从中筛选出综合效果最好的目标酶解物,海参水解物(Stichopus japonicus peptides,SJPs),即海参先后经过碱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酶解的产物。SJPs拥有较高的体外乙醇脱氢酶激活率(118.86%)、疏水性氨基酸含量(45.97%)、小分子肽含量(81.04%)和胃肠道消化稳定性。建立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模型和早期酒精肝病模型,分别评价SJPs解酒和护肝活性。结果表明,饮酒前口服SJPs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潜伏期并缩短睡眠期,增强了对急性酒精毒性的耐受性;此外,SJPs通过激活酒精代谢酶系,加速酒精及其代谢物的清除,降低了肝脏氧化应激和脂肪堆积,对早期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综上所述,SJPs可作为功能食品潜在成分发挥解酒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水解物 解酒护 双酶酶解 乙醇脱氢酶激活率 酒精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奶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肾病理变化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王晓飞 王勃森 +7 位作者 卫梦瑶 姜璐瑶 徐刚刚 刘佳欣 马应天 王丽 宋宇轩 张磊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0-88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奶、山羊奶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肾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乳品分析仪检测绵羊奶和山羊奶营养成分;通过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于第5周完成STZ注射)诱导构建...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奶、山羊奶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肾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乳品分析仪检测绵羊奶和山羊奶营养成分;通过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于第5周完成STZ注射)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小鼠模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iabetes model control,DMC)、绵羊奶组(Sheep)和山羊奶组(Goat),每组10只,同时设立对照组(Con)。绵羊奶组和山羊奶组小鼠从第1周开始就饲喂羊奶,持续到第9周结束,每周称量小鼠的体重和摄食量;在第4、9周末分别检测小鼠葡萄糖耐量;第9周末收集小鼠血液和尿液,检测血脂四项、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及尿肌酐水平。Real time-PCR检测肝、肾中IL-6、TNF-α、IL-1β、TGF-β1 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通过乳品分析仪发现,绵羊奶的脂肪、蛋白质、乳糖、总干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山羊奶(P<0.01);在注射STZ之前,与对照组相比,第2~4周DMC组小鼠的体重显著上升(P<0.01),在第3、4周时,Sheep组小鼠的体重较DMC组体重显著下降(P<0.01);注射STZ之后,DMC组小鼠的体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在第9周时,与DMC组相比,Sheep组小鼠的体重下降显著减缓(P<0.01)。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发现,在第9周末,较DMC组,Sheep组和Goat组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试验曲线下面积显著下降(P<0.05)。对血清和尿液进行分析发现,Sheep、Goat组血脂四项、尿白蛋白含量与DMC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P>0.05),但血清尿素氮、血肌酐以及尿肌酐含量显著下降(P<0.05)。Sheep组和Goat组减轻了糖尿病小鼠肝脂肪变性以及肾小球病变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与DMC组相比,Sheep组小鼠肝和肾IL-6、TNF-α、IL-1β、TGF-β1 mRNA含量都呈显著下降,Goat组小鼠除了肾中TNF-α含量无显著变化外,其他炎症因子的mRN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发现,绵羊奶和山羊奶能够显著抑制T2DM小鼠的摄食量,延缓糖尿病小鼠的体重下降,提高葡萄糖耐受能力以及有效减轻肝、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抑制肝、肾炎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发挥有效作用,且绵羊奶的缓解效果优于山羊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奶 绵羊奶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疾病中炎症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徐燕萍 陈璐祎 +1 位作者 刘玮丽 陈丽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8,共9页
肝疾病中的炎症衰老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炎症衰老是一种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细胞功能衰退过程,广泛参与肝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病毒性肝炎,炎症衰老的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坏死以及肠道菌群失调。非酒精性脂... 肝疾病中的炎症衰老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炎症衰老是一种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细胞功能衰退过程,广泛参与肝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病毒性肝炎,炎症衰老的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坏死以及肠道菌群失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炎症衰老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脂肪沉积、脂质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以及NAD^(+)代谢异常。肝脏肿瘤中的炎症衰老则表现为肿瘤抑制机制的减弱、肝脏微环境的重塑、代谢重编程以及免疫逃逸机制的强化。目前,针对炎症衰老的治疗策略正在逐步发展,抗氧化治疗、改善代谢紊乱以及免疫疗法等成为肝疾病干预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探讨炎症衰老在肝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肝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炎症衰老 作用机制 干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囊腺瘤患者行离体肝切联合自体肝移植一例的护理
20
作者 钟涛 赖丹妮 +2 位作者 彭雨馨 徐璇 付光蕾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总结1例肝脏囊腺瘤患者接受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血栓高危期实施预见性护理,以降低术后血栓风险;进行精准的容量管理,预防小肝综合征;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处理胆道吻合口狭窄及胆漏;提供目标导向的个性... 总结1例肝脏囊腺瘤患者接受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血栓高危期实施预见性护理,以降低术后血栓风险;进行精准的容量管理,预防小肝综合征;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处理胆道吻合口狭窄及胆漏;提供目标导向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强气道管理,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实施分阶段运动训练,促进快速康复;提供出院准备服务,制订完善的延续护理计划。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于术后39 d病情好转并出院。随访至术后5个月,患者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移植 囊腺瘤 快速康复 围术期护理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