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1
作者 王新家 刘卫东 梅国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21、45d分别采集受损伤的脊髓标本。应用免疫...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2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21、45d分别采集受损伤的脊髓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HDGF-2在正常脊髓、受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HDGF-2在大鼠正常脊髓和受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细胞核中均有表达。(2)脊髓神经细胞核内HDGF-2染色评分,在正常组为50±9,脊髓损伤组为132±30,两组间HDGF-2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HDGF-2表达评分在术后1、21、45 d分别为141±62,107±33和92±18,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HDGF-2表达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HDGF-2表达升高,提示其参与脊髓损伤和修复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2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 修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修复SD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瑞轩 肖建斌 +2 位作者 宋兵 黄志会 赵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5-350,360,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功能化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再生修复作用,为骨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成骨及成血管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颅骨标准缺损模型随机分入不同实验组,观察时间6周。实验分为CaPfromGEM21、CaPfromGEM...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功能化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再生修复作用,为骨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成骨及成血管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3月龄雄性SD大鼠颅骨标准缺损模型随机分入不同实验组,观察时间6周。实验分为CaPfromGEM21、CaPfromGEM21+10 ng复合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CaPfromGEM21+100 ng BMP-2、CaPfromGEM21+0.3μg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CaPfromGEM21+3μg PDGF-BB和空白组。对标本行X线、Micro C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 X线影像提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骨折线逐渐模糊,PDGF-BB组的骨缺损基本修复。Micro CT可见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新生骨长入。新生骨体积定量结果提示添加PDGF-BB组新生骨明显多于BMP-2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切片各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缺损中可见染色均一的新生骨组织,新生骨内及周围可见散在的新生血管,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提示10 ng BMP-2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数及0.3μg PDGF-BB组新生骨量百分数均明显大于单纯材料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定量提示4个添加因子的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明显大于空白组及单纯材料组(P<0.05),4个添加因子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fromGEM21复合BMP-2/PDGF-B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单纯材料植入,有望成为理想的新型骨再生修复替代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CaPfromGEM21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颅骨标准缺损 再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达对缺氧环境下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曾荣耀 方雪兰 +2 位作者 苏育南 王长志 王朝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siRNA技术干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receptors, IGF-1R)表达对缺氧环境下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钴处理制备实验所需的肝癌缺氧细胞模型。设计并合成3对siRNA序列和1... 目的:探讨siRNA技术干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receptors, IGF-1R)表达对缺氧环境下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钴处理制备实验所需的肝癌缺氧细胞模型。设计并合成3对siRNA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转染缺氧的肝癌HepG2细胞24 h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采用WB法检测IGF-1R蛋白表达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序列。选用该序列再次转染缺氧肝癌细胞,以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细胞的周期、凋亡和增殖变化,以WB法检测HepG2细胞中CDK1、CDK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缺氧HepG2细胞模型,siRNA转染缺氧HepG2细胞后以IGF-1R-siRNA-2转染效率最高且敲减IGF-1R表达最明显(均P<0.01)。IGF-1R-siRNA-2转染的HepG2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P<0.05或P<0.01)、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至(25.3±1.3)%(P<0.01),同时发现敲减IGF-1R后缺氧HepG2细胞中CDK1、CDK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Caspase-3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siRNA干扰IGF-1R表达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而抑制缺氧环境中HepG2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IGF-1R可能是HCC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epG2细胞 缺氧 小分子干扰RN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介入治疗对VX2兔肝癌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彩霞 冯艳 +1 位作者 谷涛 李春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p53介入治疗对VX2兔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开腹方法将VX2瘤细胞分别植入4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左叶,建立VX2兔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12只/组),分别进行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A组、B组、C组分别注入水化碘油... 目的探讨p53介入治疗对VX2兔肝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开腹方法将VX2瘤细胞分别植入4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肝左叶,建立VX2兔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12只/组),分别进行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A组、B组、C组分别注入水化碘油、Ad-p53、Ad-p53+水化碘油。术后1周处死肿瘤兔,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实验组(A,B,C组)观测到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碘油栓塞后,肿瘤区MMP-2、PCNA表达略有降低,VEGF表达略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53组与Ad-p53+水化碘油组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MMP-2与VEGF及PCNA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MMP-2、VEGF及PCNA的增高预示着肿瘤高转移、高增殖能力,肿瘤血管高形成能力。Ad-p53及Ad-p53+碘油介入治疗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介入治疗 VX2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人KDR胞外段诱导抗小鼠肝癌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晓华 吴彬 +2 位作者 王芳 刘兵 王友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VEGFR-2或hKDR)胞外段诱导抗小鼠肝癌血管免疫及打破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构建Ad hKDRE,用Ad hKDRE皮内免疫C57BL/6小鼠,7d后取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E),Hepa1-6/m... 目的:探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VEGFR-2或hKDR)胞外段诱导抗小鼠肝癌血管免疫及打破免疫耐受的效果。方法:构建Ad hKDRE,用Ad hKDRE皮内免疫C57BL/6小鼠,7d后取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E),Hepa1-6/mKDR作为靶细胞(T),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给免疫小鼠接种肝癌细胞Hepa1-6,观察荷瘤小鼠成活情况。结果:Ad hKDRE免疫小鼠1周后,在E∶T为100∶1、50∶1和25∶1时,Ad hKDRE诱导的6hCTL杀伤率分别为(81.5±5.6)%、(68.4±5.5)%和(39.6±3.9)%。Ad hKDRE免疫小鼠1周后接种2×106 Hepa1-6肝癌细胞,观察2个月无小鼠成瘤;接种5×106 Hepa1-6细胞,小鼠无瘤成活率为60%。上述CTL效应和抗成瘤作用在清除CD8+和CD4+ T淋巴细胞后消失。结论:Ad介导异种(人)KDR胞外段能有效地打破小鼠肝癌的免疫耐受,诱发强烈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是CD4+和CD8+ T细胞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 原发性肝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异种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眼病发病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韩梦雨(综述) 王志军(审校) 金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6-642,共7页
新生血管性眼病呈现高度复杂性和难治性,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眼科医生遇到的治疗较为棘手的一大类疾病。新生血管形成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已知其是多因子、多途径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眼内正常血管生成是局部微环境处于生理状... 新生血管性眼病呈现高度复杂性和难治性,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眼科医生遇到的治疗较为棘手的一大类疾病。新生血管形成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已知其是多因子、多途径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眼内正常血管生成是局部微环境处于生理状态下,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血管生成因子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在缺血、缺氧及炎症等病理因素诱导下,这些细胞因子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引发眼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等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与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阐明众多细胞因子参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从而明确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发病机制。本文就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生成素-2(Ang-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PEDF等与新生血管性眼病发病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新生血管 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管生成素-2 岛素样生长因子-1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移肝细胞瘤差异高表达基因HDGF的筛选及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希 何永鹏 邵高海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620-2628,共9页
目的 探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以及其对DNA损伤、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 目的 探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以及其对DNA损伤、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影响作用。方法 分析GEO数据库中HCC骨转移患者与HCC非转移患者的肝脏肿瘤中mRNA的差异表达特征,筛选出差异最显著基因HDGF。利用qRT-PCR技术验证HDGF mRNA在转移能力不同的HC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别通过γ-H2AX免疫荧光实验,分析不同组肝癌细胞的DNA损伤程度。采取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HDGF对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在不同程度骨转移组HCC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运用qRT-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各组肝癌细胞中OPG的差异表达。结果 HDGF在骨转移的HCC组织和高转移性HCC细胞系中高表达;HDGF高表达能够抑制细胞DNA损伤修复;HDGF能够促进HCC细胞系增殖、迁移;HDGF上调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下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P均<0.05),且HDGF过表达下调了OPG的表达。结论 HDGF在骨转移肝细胞瘤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促进EMT、迁移和增殖而促进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DNA损伤 肝细胞癌骨转移 骨保护素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组织工程血管的体外构建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炎 刘太华 +3 位作者 姜宗来 刘波 李玉泉 张秀花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44-148,162,共6页
目的:探索生物组织工程血管(TEBV)的体外构建,观察血管壁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变化,检测TEBV的生物力学特性,为构建理想的临床血管替代物提供资料。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再种植犬胸主动脉的平滑肌细胞,体外... 目的:探索生物组织工程血管(TEBV)的体外构建,观察血管壁形成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变化,检测TEBV的生物力学特性,为构建理想的临床血管替代物提供资料。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再种植犬胸主动脉的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4周,分别于2周和4周取材作形态结构观察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金属蛋白酶-2(MMP-2)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的免疫组化染色并作图象分析。将幼年犬和成年犬的胸主动脉作对照。用INSTRON1122型万能电子强力仪检测TEBV的断裂强度、应力应变关系和松弛试验。结果体外培养2周和4周,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并迁移至支架全层,细胞间出现桥粒、缝隙连接。TEBV培养2周和4周,SMA的表达高于幼年犬,但明显低于成年犬;PDGF-AA的表达低于幼年犬,但明显高于成年犬;MMP-2高于成年犬,培养4周时MMP-2的表达接近幼年犬。TEBV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典型的粘弹性特征,松弛应力和断裂强度均与生理血管相似。结论生物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构建中平滑肌细胞分泌PDGF-AA、SMA的表达逐渐减少,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逐渐转变为合成表型,大量增殖和分泌胶原,有细胞连接形成;同时MMP-2分泌增加,细胞发生迁移,重建TEBV的管壁结构,且血管壁的生物力学特性逐渐接近于生理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管重建 形态结构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金属蛋白酶-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